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清穿武氏 >

第61章

清穿武氏-第61章

小说: 清穿武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召幸妃子,为了保证皇上的安全,多半都让太监把妃嫔用斗篷包起来,直接背进皇帝的寝殿——这叫做“背宫”,细细说来,还有一大套流程。

皇上在准备就寝的时候,甚至在用晚膳的时候,敬事房太监就要把牌子送到御前了,当然,生病的妃子和月事在身的妃子不算。

皇上选定了人,太监便持着灯笼去召唤。喊了人以后,太监是在前面引路的,由妃子的贴身宫女护送着妃子一直到了皇帝寝宫的偏殿,在这里洗漱准备完毕,然后才由太监背到正殿。换而言之,太监走得只有几步路。

然而这几步路意义重大:一是为了安全,避免皇上熟睡之后遭到暗算,二是为了皇上身体健康,避免欢愉过度,三便是为了防止嫔妃干扰皇上,导致“君王不早朝”的局面出现。

换言之,皇帝直接去嫔妃殿里就寝的次数是非常之少的。

武宁抬眼看着帮自己一粒粒系上旗装盘扣的清明,见她一脸自豪。

其实胤禛只不过是为了以前在雍亲王府的习惯:他来她院子里,和她一起用了晚饭,宿在一起。

他早已习惯了。

梳妆好了,清明扶着武宁到了外间,武宁昨日中午已经道了想吃春饼,是以今天御膳房送来了满满一盒子的春饼,旁边又配了八个小碟子,里面是切好了的细丝酱菜、五香小肚、熏鸡丝等等。

清明夹了一块春饼,放在武宁面的碟子里,武宁低头细细尝了,指着那春饼赞道:“味道真不错。”,忽然又笑道:“倒是盼着快点过清明。”,清明听娘娘提了自己名字,微微一怔,抬起头来。

武宁接着往下道:“到了清明,就能有豌豆黄、芸豆糕来吃了。”。

清宫不比王府,吃东西讲究分寸,不到时节不吃。

清明笑道:“娘娘若是真想吃,奴才再去御膳房盯住人做便是了。万岁爷难不成还会为了这个责罚娘娘不成?别说豌豆黄,就是娘娘想吃冰碗,御膳房也能送上来。”,武宁轻笑着摇了摇头,又道:“事情虽小,难免不会被有心人编排。皇上日理万机,已是极辛苦的了,咱们别折腾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

清明赶紧道:“娘娘贤德,体恤万岁爷。”,武宁低头喝了一口粥,抬眼见荷田已经脱去了秋冬的紫褐色宫女服,穿了一身淡绿衣裳,袖口、领口、裤脚、鞋面都是雅淡绣花,便笑道:“过来让我看看。”,抬手对荷田招了招。

荷田有些不好意思地走过来,武宁上下看了看,道:“还是浅色穿着清爽,人看着也精神,一色头的淡绿色,真雅致,还很合你的名字,‘莲叶何田田’。”。

荷田见武宁说了这么一大番话,扭捏得脸都红了,扯了扯衣边上的绣花,道:“是二月里,奴才们在体和殿那儿量了尺寸,才做的衣服呢。”,宫女一年四季的衣裳都是宫廷赏给,每次一赏赐都是四套:底衣、衬衣、外衣、背心,加起来才算是一套,衣服料子也多是春绸、宁绸。

武宁轻轻喝了一口花露,指着那绣边笑道:“这总不是宫里的赏给罢?”。

荷田闹了个大红脸,道:“是……是奴才自己缝上去的。”,武宁知道宫女衣服寡淡,女子又生□美,往往在不逾矩的地方,总会尽可能地装饰起来,垂眼一笑道:“荷田绣工越发好了,记得以前在王府的时候,绣几根柳枝儿还跟僵硬得跟棍子似的呢!”,一说说得清明荷田都笑了起来,武宁说了这几句话,忽然闻到一阵香味,鼻中一痒,忍不住捂住鼻子连打了六七个喷嚏。

荷田见状,脸色一变,赶紧将一旁的香炉灭了,跪下道:“奴才该死!原来的熏香用完了,今日换上了这新香,居然忘了先让娘娘试一试!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武宁看了一眼那博山炉,平平地道:“拿出去罢,以后也别用什么熏香了,本宫受不得这味儿。”,清明在旁,心思转了转,道:“娘娘,不若弄些果子来熏殿?味道既清香,也不会太浓。”,武宁想了想,点头道:“倒是个好主意,这个可以。”,清明笑着屈膝道:“奴才这就去办!”。

武宁道:“也不急在这一时。”。

这一日,闲闲地吃过了中饭,又无所事事地打发到了傍晚,主仆几人正闲聊着,外面小勤子道:“娘娘,懋嫔来了。”,懋嫔即是宋氏,她给胤禛生了两个女儿,可惜都夭折了,因此也算是膝下单薄,入了宫后,倒是越发喜欢往武宁这里跑来。

武宁迎出去,便见懋嫔只带了两个婢女,两个嬷嬷,一身简装,见了武宁,笑了笑。两人对着行了平礼,方坐下来。懋嫔笑道:“又来扰了武妹妹了。”,武宁道:“这说的是哪里话,咱们都是认识多年的,何来扰不扰。”,懋嫔叹道:“是啊,咱们都是服侍了万岁爷许多年的老人了,这宫里如今新人一个比一个,都是些生面孔,还是看着武妹妹觉得亲切许多。”。

武宁听她说到新人,微微一笑,垂头不语。

懋嫔极是察言观色,见武宁不愿往下说,本欲挑起的话头又咽了下去,只挑着这屋里赏赐摆设夸了一遍,却听外面通报:“皇上驾到。”,又是一院子人山呼万岁,伏了下去。懋嫔还没来得及起身,胤禛已经大步走了进来,见了懋嫔,也是一愣,道:“你倒在这里?”,语气里听不出喜怒。

懋嫔赶紧请安道:“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胤禛挥了挥手,自走到桌边,对武宁笑着道:“给你看样东西。”,懋嫔见状,便上前告退,胤禛看也没看她,点点头应了。

懋嫔走出了不远,回头默默看了一眼春禧殿。

同样都是没有子女的女人,为什么?

她慢慢回转了身子,继续往自己那偏僻住所而去。

皇上既来,整个春禧殿里,慵懒了一天的空气都活跃起来。

清明吩咐着让人准备起晚膳、洗浴的热水等等,整个殿外一片忙乱。

殿里,胤禛对着苏培盛挥了挥手,苏培盛身后的小喜子上前来奉上一个精致细巧的笼子,用竹子做架,上面罩着羊毛织品,武宁还没怎么看清,只见一个雪团从那笼子里滚了出来,直接就呼哧呼哧蹿进了自己怀里。

她吓得叫了一声,下意识地就要跳起来。胤禛早有预料,连忙抬手按住了她的肩膀。武宁低头,才看清怀中的雪团儿是只小犬,品种倒说不准确,一身白毛纯粹无杂。脖子下挂着一串儿小金铃,随着它动作脆响不休。它睁着两只乌黑的眼珠,扒住武宁的胳膊,溜溜地盯住武宁看了一会儿,忽然猛地转过头,盯着胤禛又看了一瞬,瞪了武宁一眼,立即跳回到了胤禛的怀里。

胤禛抱住它,扑哧哧笑得喘不过气,道:“哈哈!这蠢蛋!它认错主人了!”。

武宁见那小狗趴在胤禛怀中,只露了半面脑袋出来,滴溜溜地盯着自己看,极其可爱,也笑道:“皇上既然给武宁送来这么活泼的一只小狗,武宁就却之不恭了。”,胤禛指着武宁半笑道:“朕还没说送给你,你倒先跟朕要起来了!”。。

武宁极少见到他这般开怀,正想说什么,那小狗伸了爪子,试探着轻轻在武宁胳膊上挠了挠,又缩了回去,乌黑的眼珠子只是望着武宁,一旁荷田、清明看得有趣,都面带微笑。

胤禛亲手将狗放回那狗笼子里,示意小喜子递给清明,又道:“你养着它罢,也能解解闷。”。

作者有话要说:第三更 o(╯□╰)o

第89章 御膳房

清明提了那狗笼子出来;走到院中,那笼子虽是竹子所制,然因着体积;也甚是沉重;加之上面铺着的羊毛织品,她提得极是吃力;那院中粗实小太监里面有眼色灵活的;立即扑上前来;一口一个“姑姑”地将狗笼子接了去。

那只北京犬在笼子里老老实实地趴着,却没怎么折腾;只是懒洋洋地伏在笼底软布铺就的垫子上;又呼哧呼哧低头舔起自己的爪子来。清明看它粉色的舌头不住地在脚掌上舔着,不由笑道:“这小东西爱干净!不让自个儿爪子沾上一点脏。”,话刚说完,便想起方才这只北京犬从笼子里出来后,压根儿就没落地,只是在万岁爷和娘娘的膝盖上回来打了两次转,后来便一直被万岁爷抱在怀里。

她想到此处,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脸色一凛,赶紧闭上了嘴。那接过笼子的小太监仔细看了看这北京犬,方道:“姑姑,它是被才剪了指甲,大概剪得太狠了,这会不习惯,才拼命舔爪子的。”。

清明闻听此言,向那小北京犬爪子上凝神细看,见果然如此,不由得对那小太监上下打量了几眼,点了点头。

春禧殿中。

几名婢女捧了铜盆、手巾来伺候胤禛与武宁净手,又有几人去布置晚膳。这些人多是熟面孔——是从前在雍亲王府武氏居住伺候的旧人,武宁被册封宁嫔娘娘后,春禧殿中自然也拨了不少新人:左右偏殿各有宫女两人、太监两人、另有嬷嬷留人,此外还有粗使嬷嬷和粗使太监未算入其中,人数众多,只是都不如这些从万岁潜邸出来的旧人有资格近前伺候。

两人坐到膳桌前,看桌上菜肴。虽数量不多,却道道都是胤禛爱吃的

每道菜都装在防毒的银碟子里,碟子和筷子都是银制的,为了防毒。

帝王之欲,本来不在人前露,只是胤禛和武宁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武宁自然而然能揣摩到他的爱好。

先帝爱吃什么?当今的万岁爷爱吃什么?御膳房总管不知道,掌勺的大厨也不知道。谁要是敢胡说八道谈起这些,准是要掉脑袋。

这是个忌讳。

因此,胤禛绝不会主动说他要吃什么,想吃什么,决不能让人猜透了他必然会吃什么。

天意难测。

那侍膳太监尝过菜后,见没问题,才退下,武宁微笑着道:“皇上多用些。”,说着亲手给了夹了一道江米排骨,那江米排骨中的江米做成了扁长型如春卷一般的模样,是用玉田红稻米、江南香糯米、薏仁米三种贡米细细揉在一起制成,米的清香混合着排骨的肉香,排骨上的肥腻化在了米上,互相为补,胤禛连用了三块,便停下不用了,武宁知道宫里规矩,也不多劝。

胤禛见她不过用了几样离她比较近的菜式,远一些的却一筷子没动,微微怔了怔,停了下来,道:“怎么?没胃口?”,向那桌上看了看,对苏培盛道:“让人去膳房多拿些点心来。”,又向武宁微微瞪了一眼,道:“总不爱正经吃饭,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呢?”,武宁嘻嘻一笑,道:“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皇上这时候想叫武宁改,怕是迟了罢!”。

胤禛笑着摇头不语,将自己面前喝了一小半的鸡丝卷荷八宝豆腐羹送到武宁面前,道:“喝一点吧。”,武宁见一旁都是宫女,面色微红地就着胤禛的手喝了。

小喜子一路小跑去了御膳房。

御膳房自然不是雍亲王府的膳房能比,那点心师傅眼尖,瞅见小喜子来了,刚想抱大腿,御膳房总管已经亲自迎了上去,一番寒暄,小喜子擦着汗:“万岁爷在春禧殿,娘娘那里还等着呢!”。

他跑出了一头的汗。

御膳房里,一百多个炉灶纷纷排成一列列,按照顺序标上号,一眼望过去,一目了然。每个炉灶边上都有三个人,一个是掌勺的、一个是配菜的、一个是打杂的。

打杂的对于做菜的原料,必须先进行挑选,准备完毕后,内务府的人要检查过,确认无误后,交给配菜的。配菜的将原料进行片、切,再让内务府的人按照膳谱的配方看一遍,然后才轮到掌勺的上。

这一套程序下来:内务府的人、御膳房总管、御膳房提调,多少双眼睛盯住每一个菜,直到放进食盒,包上黄云缎,交给小喜子。

黄云缎不到万岁眼前,不准打开的。

不多时,点心已经送来,小太监当着皇上的面打开,武宁见里面是焦圈、糖包、麻酱小烧饼,还有清真的炸回头,不由得食指大动,小喜子见娘娘脸色,也是高兴,立即指着那麻酱小烧饼对武宁道:“娘娘,这是膳房新出的,您尝尝!“,武宁还没怎么,胤禛抬眼看了一眼小喜子,苏培盛立即喝道:“不许多嘴!”。

小喜子这才反应过来,立即屁滚尿流地下去了。

宫里规矩,不许劝膳。他只一心想着讨好娘娘,却忘了!

小喜子抬起手,无声无息扇了自己一个巴掌。

吃过晚膳,又奉上茶汤来,武宁那腕是杏仁茶,胤禛的却是牛骨茶汤——是武宁特意安排的,牛骨补气活血,最适合胤禛这种天天熬夜不要命的工作狂。

胤禛顾着和武宁说话,茶碗端上来时,看也没看一眼便喝下去了,直到了嘴里,方觉得味道不对,将那盖子打开一看,见金黄汤色中牛骨切成极细的一小段一小段、虽然是将油花抿去了,又滴了姜汁去腥。但仍掩不住味道。

胤禛微微皱眉,将碗放下道:“朕喝不惯这个。”。

武宁见状,将自己的杏仁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