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雪洗天下 >

第488章

雪洗天下-第488章

小说: 雪洗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未来前途的迷茫与焦虑。

在曾醉的办公室里,一夜下来,桌上满满的茶水已经变得冰冷,阅读报告时前倾的身子和固定不变凝视的姿势已经让曾醉的颈部和肩部变得有些僵硬和酸痛,睁了一夜的眼睛中更是布满了一道道疲惫的血丝,但那份报告上的每一个字,在曾醉的眼中和脑子里,依旧是那么的清晰和沉重。

四十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已经看到了最后一个章节,在台灯下,看着这份研究报告最后一个章节的题目——《巨龙的黄昏——缠绕在生死存亡边缘的中国经济》——曾醉的心里流过一阵淡淡的感动,与前面那些充斥着冰冷的理性和经济学术语的章节标题不同,最后这一个章节的题目,包括里面的文字,作为一个总结,明显的,带有了课题小组成员强烈的感情色彩与他们的那种迫切而火热的焦灼感和呐喊欲。

翻过一页,最后一章的第一个段落的文字跳入到了曾醉的眼中——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还有几天,就将和十亿中国人一起进入下一个世纪,有人说中国的经济还可以持续增长三五十年,还有人说下一个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这条巨龙必将借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腾飞……所有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愿望却永远代替不了事实,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冰冷的事实却只有一个,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未来,迎接我们的,未必是温暖的天堂,也有可能是冰冷的地狱,在此刻,中国的经济巨轮,正以巨大的惯性,正走在一条向黑暗的深渊滑落的路上,天堂会在那里吗?我不知道……

正文 第468章 巨龙的黄昏(一)

以下文字,节选自伏羲公司的《中国经济远景发展目标探讨与系统性安全评估》报告最后一个章节《巨龙的黄昏——缠绕在生死存亡边缘的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的顽疾究竟在哪里?今日的中国经济还有没有发展前景与安全性可言,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解析中国经济的内部结构与发展动力上着手,而要解析中国经济的内部结构与发展动力,只需要把握住一个数据,就掌握住了理解今日中国经济各种问题的钥匙与那个最关键的核心……”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就如同人体一样,有着各种衡量健康的客观指标,就像光称体重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健康强壮一样,仅仅看一个经济体的GDP也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系的健康与强大,而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来,唯GDP论(唯体重论)显然把大多数的中国人带入了这样一个认识与发展误区——只要国家的GDP上去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强大了,国力就强大了,真的是这样的吗?这种认识的荒谬之处,就好像说一个一百公斤级的肥胖症患者在拳击台上完全和一个一百公斤级的职业拳手有着一样的战斗力。脂肪与肌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一个是人体内部循环不畅的代表,另一个却是力量与敏捷的代表。同样的一百公斤,完全有着不同地含义。GDP也一样。如果不解析GDP的构成,我们同样无法从一个简单而空洞的GDP数据推导出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是否健康与强大的结论,这本是经济学界的一个常识性的认识,然而让人震惊地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常识,在中国国内,长久以来。却被大多数对国家各项宏观政策有着巨大影响力地‘主流’经济学家所刻意掩盖与无视,甚至曲解。排除这些主流经济学家在学术上的无知这样一个荒谬的推论,那么这些主流经济学家刻意这样做的原因,如果不是有着别的隐蔽的利益动机,那就非常的耐人寻味了。而当我们在解析中国地GDP所代表的中国经济高增长背后意义的时候,虽然我们在感情上不想用‘穷途日末’这样的形容词,但实际上,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已经到了这种时候,或许这个词还不足以形容中国经济今日所处的险恶境地。”

“要理解中国经济今日所处的险恶境地,就从中国经济体系中最终消费在GDP中所占的约49%地这个比重开始……”

“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分析,GDP可分解为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者构成了社会总需求。经济增长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三大需求是决定经济增长也就是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而在这三架马车中,跑在中间最主要地那一架,就是消费,消费率是消费需求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这个比重,世界上的平均标准是80。1%。而我们的是49%,在中国的许多发达地区,这个数字还可能更低,如此巨大的差距,不仅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且也远远低于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的如印尼,菲律宾,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就是在这个数字巨大差距的背后,隐藏着中国经济今时今日真正的现状。也折射出了让担忧地中国经济地发展前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的那30%,是一个中国经济为自己挖掘出地大坑。而这个大坑,通向的,是一个冰冷的深渊……”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中国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的如此巨大的差距?通过研究和数据对比,摆在我们面前,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最终消费率在GDP中的比率并不是一时的偏低,并不是偶然情况,而是长期的偏低,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平均每年以0。5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降,已经形成了长期的下降趋势。在中国最发达省份之一的GD省,这个比率在去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它甚至下降到了45。6%。低得不寻常的消费率,除了能说明在这十多年中大多数中国民众的收入水平远远没有跟上GDP的增长步伐的这个表面现象以外,最根本,最核心,也是许多设计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不愿意提及甚至刻意粉饰和掩盖的一个原因和事实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最近这十多年来,虽然让中国的GDP上去了,但同时也制造了一个占中国总人口80%的,庞大的,几乎没有消费能力的底层社会。大多数的中国人在这些年里并没有享受到GDP增长所带来的成果,反而变得更穷了。越来越多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村失业人口和城市下岗大军正在不断的加入到这个洪流之中,这是典型的不稳定的社会结构特征,毫不客气的说,一旦达到社会结构的稳定临界点,这道洪流所选择的最终流向,将至少决定中国未来一百年的国运,任何认识不到这个事实,忽视了这个庞大阶层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所能释放出来的长远影响而建立的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所有分析与估计,都没有任何的意义,而现在社会上越来越严峻的治安问题和逐渐表现出来的阶层对立情绪,则让我们没有丝毫可以乐观的理由!”

“是谁让中国人远离了消费?”

“要回答这个问题,寻找根源的根源,首先。就必须要戳破一个为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所杜撰出来的,影响了中国十多年改革进程地一个低劣的谎言,从一开始,那些被神化了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就将平等和效率描述为一对天生的敌人,他们言之凿凿地认定,平等会导致效率损失。仿佛平等多一点,效率就会少一点。这个可疑的理论假设,在话语权被主流经济学界所垄断的情况下,主导了中国近十多年的改革道路。发挥了难以估量地影响和破坏力,在有的时候,这个假设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地既得利益集团蓄意解释成,只要是效率的,那么抢劫和盗窃就是应该允许的。它甚至被发展地推倒了这样一个极端:不平等是经济增长的条件。按照这个逻辑,为了达到经济增长,我们不仅应该容忍不平等。甚至应该主动地去制造不平等。”

“平等与效率真是一对敌人吗?早在四十年之前,缪尔达尔就在《亚洲的戏剧》中断言:‘平等化的增加对亚洲的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将更多地帮助他们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发展,平等在亚洲比在西方能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因为相对于有着悠久民主与平等传统的西方来说,亚洲更需要平等,平等在亚洲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中国改革的号角最早是在农村吹响的。而中国早期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正是在农村释放出公正和平等巨大动力地结果,这是中国早期农村改革之所以成功的关键秘诀。而现在农村改革的停滞不前,还有严重的三农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平等与公正的土壤在农村太稀薄了。中国农民和农村所遭受的普遍性地不平等的待遇,已经到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根据公开的数据,仅廉价征地一项,粗略估计,这十多年来,各地地方政府就从农村抽走五万亿元以上的财富,这远远大于这些年国家对农村和农民的投入。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农村今日普遍衰败的原因,有外国学者曾把今日中国农民的生存境况和非洲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的生存境况做了一个对比。得出了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地自容的结论——今日中国农民生存环境地恶劣与其遭受地诸多不公与歧视。其程度,甚至超过了种族隔离制度下的黑人!”

……

“每一个中国农民都是我们地骨肉兄弟。没有他们祖祖辈辈几代人对国家默默的贡献与付出,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所以,当我们在路上看到那些风尘仆仆穿着朴素的进城的农民大嫂,当我们在公交车上和满身汗水与灰尘的农民工兄弟们站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把轻视的眼神投向他们,也不要捏着鼻子走开,因为他们,是对国家贡献最多的一群人,也是整个中国最值得我们尊重的一群人!”

……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过最大牺牲,最多贡献的中国农民,在今日,却成了整个中国最贫困,生存状况最恶劣,最庞大,最没有消费能力的一个群体,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扭曲了平等价值观的改革,究竟要把中国带到怎样的一个境地?而漠视了中国最庞大阶层利益的经济增长,又能持续多久?”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而契约产生的基础,就建立在公正和平等之上,凭借常识,我们也能够推论: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游戏规则一定会比一个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游戏更具有效率。其中道理非常简单:平等可以增进信任,信任可以促进合作。没有潜在的基本信任作为基础,合作不可能,竞争也不可能,甚至连社会本身都不可能,更遑论从这种竞争或者合作中取得效率了。抽去了正义,一个社会就从核心处被抽去凝聚力,被抽去了团结。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从他们置身的那种秩序中获得他们认为基本公平的回报,他们就不可能信任这种秩序,而当他们不信任这种秩序的时候,这种秩序就绝对不会是有效率的。”

“平等的价值观地人为扭曲在中国最近这十多年的经济进程中,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具有破坏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消费结构,从本质上来说,正是这种对平等在经济活动中所起作用的污蔑和刻意的曲解所造成地,这种逻辑和思维主导了社会的财富分配结构,而社会地财富分配结构决定了社会的消费结构,而这,正是当今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长期以来。作为主流的中国经济学家们一直为国内‘原因不明’的内需不足而沈感困扰,却对中国达到灾难水平的基尼系数视而不见。他们用诸如‘二元结构论’和‘中国地富人还不够富’这样的观点混淆是非,完全丧失了他们的学术道德与人格良知,他们不明白或根本不想明白,在一个国家,当20%的社会财富供养着99%的人口,而60%的社会财富却被仅仅1%的人口占有的时候,这个国家低得离谱地消费率与各种经济问题就不是什么难以索解之谜了。”

“在一个不断制造着越来越庞大的。没有多少风险抵抗能力的低收入贫困阶层的社会,要想保持社会的稳定,这个社会必须输出足够的工作岗位,把社会地失业率维持在一个安全的水平,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那这个社会必须要保持一个足够的经济增长率才能做得到,作为主要推动力的中国长期低迷的消费率已经不足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增长,而中国经济又必须保持快速的增长。实际上中国经济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也确实保持了这样一个快速增长地势头,有人说这是中国经济创造地奇迹与神话,然而,在一个到处都被冰冷客观的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所支配制约地经济活动与经济体系当中,真的有所谓的奇迹与神话吗?不明所以的原始人也许会把飞机和原子弹当作神话,而作为一个现代人。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把飞机和原子弹当作神话。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