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嫌妻当家 >

第14章

嫌妻当家-第14章

小说: 嫌妻当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明瑾心里有些不乐意。

她的柴比别人的粗,又都是她从树上拽下来的分枝,比小枝的耐烧。再说她的两袋子松毛都压得实实的,一袋比旁人的两袋还多。

明琦是耙松毛的,她知道一袋装了多少,便小声说道:“婶子,你可以看一看,我姐姐装的松毛比旁人的多呢。压都压不下去呢。”

明珩也在别边跟着说,说他家的柴火比别人的粗,又都是劈过的。

那妈妈便在麻袋上按了按,果然紧紧实实的按不下去。那一车柴也是用麻绳捆得紧紧的,又粗劈得又齐整。

便说道:“看你们一家子也没个当家的,要你一个小娘子出来谋生活,就再多给十文吧。”

旁边的人有些是跟眼前这个妈妈做过生意的,便对乔明瑾说道:“这周妈妈是个实在人,你带着几个孩子还要赶路回去,就卖了吧。在这呆得晚了,回程又耽搁了。”

乔明瑾便点了点头。

她也没卖过柴,想必这一车柴也就这个价了。

便等着那妈妈买了几只鸡及一些别的东西,便牵着牛跟在她身后走。

明珩明琦是个有眼力的,忙抢上前帮那周妈妈拿。

那周妈妈很是高兴,连夸了两人好几句。

小琬儿还抱着坐在牛背上,一路眼睛转来转去的看。

乔明瑾姐弟三人被引到一处高墙大院的后门,牛进不去,那周妈妈便进去叫了人过来搬。很快车子就空了。

乔明瑾接了钱又从绳索上数了十个铜板下来塞给那周妈妈。

那周妈妈看了她一眼,又推了回去。

说道:“我也是穷人家出身的,瞧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家里定是难的,不然也不会把这么小的孩子星夜冷露里带出来。我平时过手的钱也多,不缺你这十个子。拿着吧,给孩子买些好吃的。”

乔明瑾听了心中感动。

只道大门大户里的人都是要钱买路的,不想还有这样的人。便拉着女儿的手对着那周妈妈谢了又谢。

那周妈妈得知乔明瑾还有几车这样的柴火,便说再送三车来,每次再带两麻袋的松毛。三车之后怕是不能再关照她了。

因为府里已经有固定的人送柴火了,也都是府里丫环下人牵的线,不好辞了别人的。

乔明瑾闻言又是谢了一通,这才告辞了出来。

姐弟三个看着这一圈麻绳上挂的六十五个铜板,都很是开心。

这可是三人劳动了一天所得,连剩下的两车柴都找到了门路。还能再拾一车卖到这周家来。

双胞胎扬着相似的笑脸朝着乔明瑾笑得开心,小琬儿也看着她娘笑。

乔明瑾用一块粗布把这一串铜板包了放在包袱里。对三人说道:“我们把车找地方停了,姐再带你们去逛逛,给你们买好吃的。”

三人听了连连点头。

三人便赶着牛到城门处的一处寄车马处,花费两文钱把牛车寄放了。又添了一文钱让人帮着给牛喂草料喂水,便到城里逛了起来。

乔明瑾自己背着放着烙饼和水的包袱,一手拉着琬儿,明珩和明琦一左一右跟着旁边。

这会已是午时了,三个孩子也饿了,都是头一次到青川县来,乔明瑾也不忍他们再啃干硬的烙饼。便找了一间小面馆给三人各要了一碗三文钱带肉丝的面,她自己则要了一碗两文钱的素面。

三个孩子都很懂事,都要把自己的面换乔胆瑾的。乔明瑾很是欣慰,象征性地每人碗里舀了一勺就让他们快吃,三人便埋头吃得欢快。

对于乔明瑾来说,这面算不上多好吃。

只是对于头一次到县里来的三个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最美好的食物了。

三个孩子哧溜吃得很是欢快,吸面条的声音也是响的很。

乔明瑾瞧着,心里便涌上一股难言的酸涩……

小琬儿一个人是吃不了一大碗的,吃了一半就拍着小肚子说是饱了。

乔明瑾便接着她剩个的面吃了起来。又把自己的那一碗和明珩、明琦分食了。四个人便都吃得有些撑了。

这时代的人实在,面虽算不上多好,但量给得却是足得很。碗也大。

吃完饭,乔明瑾便带着三人在街上逛。

三个孩子好奇的左右贪看,她则在后面盘算要买的东西。

ps:感谢“月殤若黎ゞ”“豪门书声”打赏。

第二十五章 左手进右手出

更新时间2013…9…22 20:13:11  字数:2388

三个孩子在街上看到有一摊子在卖糖块,便走不动路了。

不是切好的糖块,而是很大的一坨,像面箩那样大,放在扁平的蓖箩里。就像一块大大的米糕,根据雇客要买多少便切多少。

切刀极薄,下宽上窄,上面是木柄把手,客人指着哪便从哪里切。

需要用一块锤子往把手上敲切刀,才切得下去,切下来后再拿小称来称,一斤十文钱。

三个孩子手拉着手,围着看稀奇。

乔明瑾便买了半斤。又让那人切成小块,用他给的大的树叶子包了,分了三人一人一块,余下便放进了包袱。

三个孩子很是高兴,也不咬,像难得的珍馐一般含在嘴里,左边含一下,又用舌头拨去右边,来回转着,两边腮便交换着鼓鼓囊囊的。

尤其是小琬儿,嘴巴小,那糖块尤其鼓。乔明瑾一边拉着她,一边不时戳一戳,小东西还仰着头朝她笑得欢快,乔明瑾又是乐又是心酸。

进了一家杂货店,左挑右挑,才花了二十文钱买了两只大些的砂锅,一个用来煮饭一个用来煮水喝。铜壶太贵了,目前买不起。铁锅也要五六十文,便也不买了。

照乔明瑾的想法,两个铁锅正好,一个炒菜一个煮水洗漱。只是铁锅太贵。

又在杂货店买了几个陶碗、几个深碟、及两个装汤装稀饭用的大些的陶盆。又买了一些灯油灯芯。油盐酱醋也买了些。

店主看她买得不少,又送了一捆筷子给她。五双,省了五文钱。

乔明瑾对老板谢了又谢,又带着三个孩子到粮店买米面。

精米十二文一斤,一般的白米是十文,再差些的八文,那些碎米要便宜些,才五文一斤。

乔明瑾看了看,确实很碎。里头还有一些未除尽的米糠,有精米有一般米,都参杂在一起。

想必是搌压去壳的时候碎的米。这时代给谷子去壳的机器还很是落后,有碎米是必然的。

乔明瑾也不在意,如今她吃的米都是极一般的米,且都是掺了地瓜块地瓜干吃的,也无所谓碎不碎。她如今还过不起**米吃好米的日子。

便让人称了十斤。

面粉也挑了极一般的,六文一斤的也称了十斤。在粮店便花了一百一十文。

家里总共就是二百一十五文,加上今日卖柴所得才二百八十文。

这一下子包布里就只剩不到二十文钱了。还要留下给秀姐的十文牛钱。

乔明瑾有些恍惚。这一日卖柴所得的六十五文钱还没捂热,就左手进右手出了。

本来还想买一刀肉的,再买一刀全白的回去焯猪油的,这下是甭想了。

乔明瑾在心里深深叹息。

带着三个孩子从粮店出来,便要往城门的方向走。

乔明瑾看了看三个孩子,连小琬儿都拎着一个小包。她本来还想在城里走一走的,问一问哪里有需要柴火的。不过瞧着这三个孩子大包小包的,便放弃了。

三人走到寄放牛车的地方,如今整个车马场已没几辆车子在那里了。赶集的人大都回程去了,城里的人也自有寄放车马的地方。

乔明瑾把东西放到牛车上,便抱了三个孩子坐了上去,她自己执了牛鞭正要赶路回家。

车子刚走了两步,后面就有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拦下了牛车,问乔明瑾是往哪个方向去的。

乔明瑾看他四五十岁的年纪,精壮,面上有须,穿着绸布衣裳,睛神清澈,看着也不像什么坏人,便说了自己要走的方向。

那人一听大喜。急喘了两下,便道:“这可好了。小娘子勿必捎带某一程,某正要往松山集方向去的。要送一些砖瓦过去,原先订的牛车出了一些事故,这会着急上火也找不到马车,某愿意出三十文钱做为车资。”

乔明瑾看了他一眼,又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她这妇人孩子的,又不知对方底细,三十文她虽然想赚,可是……

那人瞧出了乔明瑾的为难,再三保证她自己就是想雇车拉拉东西,没有坏心的。他在城里是有铺子的,开了十多年了,不信跟着他一起过去看一看云云。

旁边管车马的老汉也帮着他做证,场中还有一些牛车的主人也连连点头,说他就是西街开铺子卖建材的,开了好多年了,顺路捎带一程的事,就能赚三十文,挺好的了……

乔明瑾看见有人帮他做证,又看在三十文钱上,便应了。

如今天大地大钱最大。

那人便让她略等一等,只倾刻间就看见他带着好几个人用独轮车推着几车砖瓦过来了。

乔明瑾在前头留了自家放东西和三个孩子坐的位置,便帮他把东西搬上车。东西也并不是很多,摞起来,那人还有坐的地方。

摞好后,那人便亲自上了车压送。

一路上,那人瞧着小琬儿模样讨喜,便跟乔明瑾等人聊了起来。

得知她们是来卖柴的,还卖到了那周府,并跟她聊起那周府来。

原来那周府是个做生意起家的,也算青川县数得着的大户了,听说那铺子都开了京里去了。

他又说自己姓丁,在城里开了一家建材店。松山集那边有个村子去年秋闱中了一位举子,翻过年便在家里盖新房,在他那里订了砖瓦,这天是最后一趟了。却不料今天他家那牛就病了,拉了早上一车,下午就走不动了。

乔明瑾听完便道:“那您这个时辰过去的话,只怕晚上要宿在那边了。为什么不叫其他人去,您非要亲自去?”

那丁老板便道:“这是最后一趟了,要过去结帐款的。那家人也跟我有些亲戚关系的。我家那牛请了人看了,也喂了药,只是怕要养上几天了,没想耽误到现在。他们那个村每天早上都有人到城里来的,在那边宿一晚也不碍的,之前也宿过的。”

乔明瑾听了便点了点头,专心赶车。

那人瞧着乔明瑾不似一般村妇,看着倒像是有些见识的,便一路跟乔明瑾聊天。

得知乔明瑾还要做卖柴这个生意,便道:“这柴家家户户都是需要的,只是有些铺子及住家都是有固定的人送了。等明天我回了城帮你问一问,你明天送完周府的柴再到我铺子里来。”

乔明瑾听了很是高兴,朝他道谢,一路与他攀谈,问一些县里的事……

到了松山集附近的徐家村,乔明瑾架着牛车一直送到建房的那家门口。帮着卸了砖瓦之后,便要告辞。

那主家朝她道谢,看见车上琬儿和明琦三个孩子,坐得都有些打蔫,便好心地给了一些糕点让他们带着路上吃。

乔明瑾便朝主家道谢,接过丁老板的三十文钱便回转下河村。

ps:感谢“海雁123”打赏,上班了,回来晚了。

第二十六章 销路

更新时间2013…9…23 20:23:45  字数:2017

回到下河村时,已近酉时中了,天边一片昏黄。

乔明瑾本来还想着若有时间再上山拾些柴或是耙些松毛的,只是这会天都要暗了,便做罢。

明琦很懂事,跑过来道:“姐,你在家做饭,我和明珩去捡些柴枝。耙一袋松毛也好啊,有五文钱呢。”

乔明瑾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道:“今天大家都累了。明天你带着琬儿在家,吃过早饭便到前山耙松毛捡柴枝。也不用搬下来,下午我和明珩回来了,再牵了牛过去把它们拉回来。”

“姐,明天不带我们去了么?”

“娘,琬儿要跟着娘。”

乔明瑾想抱抱女儿,不过这胳膊还真是酸得很。

便俯下身子摸着她的头道:“明天娘和小舅舅要早些赶路,琬儿会困的。下午娘还要赶回来再捡一车柴火。那周府要了我们三车柴呢,如今家里只有两车了。你跟小姨帮着娘再捡些柴好不好?”

小琬儿一听便连连点头,道:“嗯,明天我帮娘捡多多的。”

“姐,明天一早我就带着琬儿去捡柴火。”

“嗯。不过千万不要进后山知道吗?就在前山就好,捡的柴拢做一堆就放那里,姐回来再搬。”

“好。”

明琦明珩很懂事,和乔明瑾趁着天还亮着,便往牛车上码了一车柴。码好后,两人又去帮着乔明瑾做饭。两个孩子在家都是做惯家事的,手脚都很是麻利。

那五个野鸡蛋还没有吃,乔明瑾便打了三个,和着菜叶子炒了一盘鸡蛋,四个人吃得很是欢快……

天黑沉了,略洗漱四人也就歇了。

那灯油也不是穷人家能耗得起的,卖一担柴火买的灯油也烧不了两三个晚上。

次日,寅时初,姐弟二人就牵着牛车出了村子。

为了省时间,在家里都没用早饭。只把昨天的烙饼热了,装了几个竹节的开水就出了门。

柴摞得高,没地方坐,乔明瑾就和明珩一起坐在牛背上。

一边赶车一边就着蒙蒙亮的天色,姐弟二人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