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嫡策 >

第93章

嫡策-第93章

小说: 嫡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徒增悲凉。

方皇后神色不动,却轻锁眉头,沉缓出声:“诚如你所言。想让你死的并不只我一个,其实比起贺琰的落井下石,顾氏的沉默却更让人可怕。。。你应当知足,至少皇帝是真心看重你这个幼妹的,为你过继也好,许你葬入皇陵也好,都是为了让你身后还能享人间香火。。。”

“我不要那些东西!”

应邑厉声尖叫。浑身抖得厉害,“我不要那些东西!方礼。。。方礼。。。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们。。。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求求你。。。”

应邑仍旧在说,长长的一番话,却只有几个字反复重叠,方皇后的眸色随之变得越来越暗。

大觉寺是佛门清净地,可阁楼上的尖利女声的吵嚷好像没有给静心修行的僧侣带来更多的困扰。主持平淡无波地数着佛珠,立于寺门之前,双眼微阖。身后的小尼支起耳朵听,却没有听见熟悉的心经,而隐隐约约只听见了这样几句话儿。“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小尼若有所思,偏头望了望阁楼上掩得实实的那扇门,眨了眨眼睛。再不言语。

直至夜幕堪堪降下,青帏小车“轱辘轱辘”地又从那扇大门中出来,行于山间,穿过丛林,驶过华灯初上的集市,最后湮没在了黑得泛着凉的皇城里。

行昭眼神尖。一眼便瞅见了廊间行来的神情疲惫的方皇后,手脚利落地下炕趿着鞋往外走,小手拉过方皇后的手。细声细气地一句接着一句:“。。。山上可凉吧?路上可还顺利?喝盅热茶好还是先用点心垫垫肚子好?将才才用过晚膳,要不要让厨房下碗细面来?”边说边搀着方皇后往里走,语声低缓拉长一句:“应邑长公主。。。她怎么样了?”

凤仪殿还是那个样子,可方皇后却觉得这暖洋洋的光照得让人暖到了心里头,笑着摸了摸行昭的头顶。没答话却扬声唤来林公公:“无论皇上在哪里,一定请过来。”

行昭眉头一凛。不过几刻,皇帝便来了凤仪殿,行昭避到里间去,没隔多久,便听见了原委。

“应邑想见临安侯。”

方皇后单刀直入,问过安后,抿了抿唇,续言:“您说过要尽力满足三娘,臣妾亦心觉不寻常。三娘只想见过临安侯最后一面,才肯坦然喝下汤药。臣妾拿不定主意,便将药留在那里,急急慌慌赶了回来,您看。。。”

行昭大愕!

不过半刻,便舒展下来,方皇后这一招借花献佛,用得甚妙!甚妙!

当真是应邑想见贺琰吗?行昭以己度人,她大概是想的吧,执拗多年的执着,不可能会被一朝一夕打垮。

是因爱成恨,最后也想阴贺琰一把,还是想拉着贺琰一起死,还是只想见一见他?

行昭手缩在袖里,攥成一个拳,屏住呼吸细听皇帝后言——这是贺琰的名字头一次卷入是非之中。

自鸣钟响得规律极了,一声儿死死地咬着另一声儿,咬得越来越紧,逼得越来越近,到最后已经几近重叠,行昭的心提得越来越高,这可以算作另辟蹊径,也可以看成兵行险招。成,贺琰顺理成章地进入到皇帝的视野里,应邑也能有个结局。不成,便是又要再做斟酌与定夺!

“见贺琰?”皇帝的声音如同行昭所料,掩饰不住的惊愕,“见他做什么?不想见冯安东,不想见朕,却想见贺琰?”

“所以臣妾也心觉不寻常,赶回来请您拿主意。”方皇后柔声接其后话,“三娘一着不慎,做下覆国错事,您心怀慈悲,总不愿意让胞妹含恨而终。冯驸马是三娘心心念念的如意郎君,用尽手段想嫁给他,可事到如今三娘未必不怨冯驸马不顾旧情,大义灭亲。臣妾从大觉寺出来时,满脑子官司,想了又想——若臣妾至此境地,最想见谁?自然是最难以放下的人。又忆及曾有耳闻,先帝在时,临安侯曾在崇文馆与王孙公子一道念书,少年郎与小娘子之间的情意,旁人又怎么猜得透?”

行昭感到背上冷汗直冒,低低沉下头来,却见窗棂外的天儿还没完全沉下来,天际尽处尚还存留一方火团儿似的红。

“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对女子而言,或许尚未涉足人世险境的年少时光,才是最难忘的。。。”方皇后神色怅然,语声婉转地既是解释,也是迷惑,“我是三娘的嫂嫂,您是她的胞兄。您两难。我又何尝不是两难。应邑铸下大错,不惜构陷方家,一面是娘家,一面是夫家,我向着哪一头也不应该,可看应邑哭得肝肠寸断,泪眼婆娑,我一颗心又软得化成了一滩水。全了她的心愿,让应邑能瞑目,也算是咱们唯一能为她做下的了。”

几十年的夫妻。纵然已经没有了情爱,方皇后仍旧靠着手腕与对皇帝的了解,在六宫之上立于不败之地。

行昭手扣在窗沿上。夫妻间不靠情爱也是能活的,只要一方够聪明,能句句话都挠到对方的心坎上。

皇帝感触顿生,半晌未言。

“向德明你悄悄去临安侯府,请临安侯立即往大觉寺去。你。。。机醒着点儿。”

向公公应声而去。

终是一锤定音。

行昭长长呼出一口气,扯弯嘴角笑成一轮弯月,冯安东引出应邑和梁平恭,梁平恭的死让应邑非死不可,应邑引出贺琰,然后呢?细细一想。心头那股像软刀子在肉上磨磨蹭蹭地割又上来了,冤冤相报,生死不休。她眼睁睁地看着她的母亲死在她的跟前,推波助澜地让她的父亲身陷迷局。

行昭笑敛了敛,母亲的死让她从重生中真正长大,算计贺琰却让她一点一点地在成长中老去。

彼时的凤仪殿陡然安静得像陷在山岭中的大觉寺,可深处闹市的临安侯府却被压抑在一片混沌与暴怒中。

“白总管带着一队车马到山西府来给我送礼时。我便诧异,却仍旧看在你与太夫人的颜面上留了他们几日。既帮忙打理行馆食宿,又是赏饭又是赐酒,到最后还拿了令牌开了宵禁,给放了行,让他们一路畅通无阻地到了京城里来。”

别山馆院里竹影幢幢,内有男声清冷却暗含愤懑,“送来两车礼,又怎需一百来号人倾力护送?阿琰,你我至交,何必拐弯抹角。世间诸情怎么就会这般巧?车队告辞前一晚,梁平恭便在山西府内遇袭!阿琰,我从未想过你也会对我使阴招!”

烛光浅淡,于窗棂之前,挺身而坐,将才平朗出言的赫然就是定京碧玉,赵帜。

于其旁者,着青布直缀,素手摇扇,眉目轻敛的便是当今临安侯,贺琰。

“阿帜,何需急于下定论?”,贺琰未有踟蹰,似是成竹在胸:“你有何证据就是那一百来号人击杀了梁平恭一行?你没有,皇帝更没有。皇帝查下去也只会查到我临安侯家给远在山西府的姻亲通好之家送了两车礼,以慰赵大人的思乡之情。梁将军遇袭之时,护送土仪的兵士可是住在山西总督安排的驿馆里,喝着山西总督赐下来的酒,吃着您赏下去的宴呢。阿帜,你自己想想,你有什么理由去击杀梁平恭?皇帝再怒,也只会怪责你没将北池山的那一众匪类治好罢了。。。”

灯下有佳人,贺琰高挺的鼻梁旁侧下的光影像极了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

“阿琰,你总算变成了那个你想成为的人。。。”赵帜怒极反笑,“梁平恭怀里的信我不敢拆,死前口里的话却让我心惊胆战,我没你那个胆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给皇上。贺家经营了多少年,养下了多少死士,你我心知肚明,我虽不明白你为何要击杀梁平恭,却仍旧笃定那一百来号人时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绝对有本事做到全身而退!如今被你下了个套,阴到了沟儿里,我认了。你却扪心自问,可对得住我们往日的情分!”

贺琰垂眸轻轻一笑,走投无路,说的是谁?说的就是他,应邑尚且念及旧情,顾怀着他,梁平恭却没有道理不将他咬出来,梁平恭不死,他迟早要完!

索性鱼死网破,尚且自生难保,又何必再去顾虑他人死活!

赵帜一语言罢,静候片刻,未听贺琰接话,气得拂袖起身,将行至门廊,便听见了白总管轻叩窗棂的声音:“侯爷,向公公过来了,在二门候着您呢。。。”

赵帜大惊,反首望向贺琰,却见其人亦面容惶惶,又听贺琰语气极快连声问询:“可是宣我入宫!”

白总管佝在窗棂外的黑影越发低了,半晌没答话,应当是顾忌着屋里还有外人在。

赵帜轻声一笑,凤眼上挑,流转着便往贺琰处扫去。贺琰与其对视片刻,沉下脸来,往前跨行一大步,压低声音呵斥:“快说!”

“不是宣您入宫,好像是请您去城郊东边儿。。。向公公自个儿备了两辆马车过来,估摸着不需要咱们府里自己备车了。。。”

去城东?

城东有什么?

有大觉寺!

贺琰顿觉天旋地转,双手撑在木案之上,久不能语。

PS:

剧透一下吧,下一章应邑结局。总觉得还是应该让他们见一面,是为了这份荒唐做个了断也好,还是引起后文也好。有书友说最近几章杀气腾腾,阿渊估摸着是因为考试的缘故,如果看起来文感觉比较燥,阿渊道个不是,等考试一完就着手这里修修那里补补~大家么么~

正文  第一百三七章 诀别

骊山百丈之渊,暮霭沉离,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小径蜿蜒如羊肠之道,忽见两盏青光小灯隐然于黯,明暗之间有马蹄并重,亦有山风忽骤,俯仰百变。

贺琰手撑在膝间,神色晦明不定,向公公什么也不肯同他细说。

去哪儿?见谁?谁的主意?因何而去?心里头明明有答案却仍旧跌跌晃晃地在蹦跶,不敢说道出来。

可一进骊山山口,耳畔边全是呼啸而过的山风,撩开车帘一看,原本悬吊吊地挂在心头中间的那颗心,沉甸甸地直直往下坠。

果真是去见应邑!

皇帝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应邑说了什么!方家说了什么!

贺琰面色越来越白,眼睛静静地眯成一条缝儿,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飘在水面的几近溺亡的人,抱着的那根沉木却一直将他往水底下拉,把生死交到别人手里头握着,丝毫不由人的感受沉闷惶恐得让人窒息!

为什么要让他来见应邑?梁平恭身死,死无对证,应邑板上钉钉地应当活不下来,她怎么还没死?既然当初选择了回护他,半途而废又算作是什么狗屁道理!

梁平恭死了,应邑死了,明明形势一片大好,他所需要做的只是封住顾太后的嘴,方家拿不出证据来,上哪里去扳倒他?

可如今应邑将死未死,竟然将他也牵扯了进来,只差那么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能够从这件事情里全身而退了!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等等,是应邑将他拉扯出来的吗?

兵不厌诈,这会不会是方礼的一步棋?不不。方礼虽然是皇后,可向公公那个阉人也不是她能随意指使了!

贺琰脑中越来越乱,每一种可能都像一根长长的,滑不溜手的线,慢慢地一条连着一条缠在了一起,到最后已经不能找到头尾了。剪不断,理还乱,贺琰没有底气去和方家硬碰硬,所以在方祈亲临的时候,他选择了虚与委蛇。他更没有底气和天家对抗。先下手为强给赵帜下套,击杀梁平恭,已经是他沉下心来鱼死网破思量下的结局了。

若东窗事发。。。

贺琰犹如困兽。手握成拳,一拳砸在马车的绨绸内壁之上,发出了闷声一哼。倒把旁边跟车的内侍惊得不清,神色惶然地瞥了瞥马车,一壁低着头加快脚程。一壁心头暗道倒霉。

大觉寺是个什么地方,外头人不清楚,宫里头长大的哪个不晓得?

犯了错的妃嫔,触了线的皇亲女眷,还有那些天家不想让你活下来的女人。

小内侍偏头想了想,却怎么也琢磨不出来应邑长公主究竟是算作第二拨呢。还是在第三拨里头。

山风呼啸,马匹低低嘶鸣之后,贺琰便听见了外头有一把尖细的刻意柔缓的嗓音。“大觉寺到了,临安侯,您请下车罢。”

是向公公。

贺琰单手一把挑开绨绸车帘,羊角宫灯晕晕冉冉的光下,能隐约看见这个仪元殿第一人谦卑且恭敬的神情。这并不能代表什么。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的段数在宫里头能活下去,可不能让人爬得高。

见鬼说鬼话,见人也说鬼话,这样才能顺风顺遂——向公公连对五品文官都是这幅恭谨又卑微的神色。

贺琰惊诧于自己还能有心思哂笑别人,心里发虚面上却云淡风轻,撩袍下车,踏过朱红佛门门槛,还是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声音:“敢再问向公公一句,皇上究竟因何夜半宣我至大觉寺。。。”

向公公眉间敛笑,躬身低微,没答话,脚下却走得快极了。

贺琰见状,只好缄默下来,紧随其后。

步子愈沉,青石板路上还铺着细碎的小石子儿,膈得人心口疼。白日里的大觉寺都很难见着几分慈悲心怀,贺琰心里藏着鬼,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