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国-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答案显然是有些出乎杨海龙一家人的意料,主桌上三个人有些愕然地把杨一看了又看。那边杨剑母女坐的稍远一些,没有听清楚杨天英的话,但是刚刚杨一说话的时候,她们的注意力也是被吸引了过去的,现在只是觉得,这个男孩怎么一下就成了焦点一样。
不过杨海龙撺掇着自己的大伯过来,计划也好,说辞也罢,都是早早定好了的,虽然对杨一横插一腿有些意外和隐隐不快,但还是回答了他的问题:“放心吧,小家伙,卖老屋的钱,肯定能够你舅爷爷们在越州市里面买房了。如果他们不愿意去市里,在河头那边再起房子也是一样嘛。”
真是好算计!杨一心中暗笑几声,现在看起来,拿市里面的房子换这里的老屋,似乎是他们稳赚不配,但是等到了后世房地产业发展起来后,保管能让人悔之晚矣。
越州一套房子到了奥运那一年前后,能卖到两万一平,看起来是涨了八九倍的价格,可是同样等到那一年的时候,溪止镇上的房子根本就是无价也无市。
都被划到文化遗产名录之上的东西,所有权是你的,可是却没有处理权。
而至于说在河头再起一栋房子,那根本就是在古镇的范围之外,建起来也是普通的乡村民居罢了,哪里能和现在这些老屋的价值比肩。
杨一能看得到的事情,杨天英自然也能看出一半。之所以说是一半,因为老人不会知道以后的政策,这些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基本上断绝了土地流通的可能性,就算当地政府允许,也没人会傻到卖给你。
老人们不屑的只是河头起房子的补偿意见。
“这个事情,的确不是一时半会儿想得好的,我们还是先吃饭,起码也要一家人正式商量一下对不对。总不能说把饭菜放到一边,就先讨论这个事情吧?”不管杨天英心中是怎么想的,但是被人一再催促紧逼也有些不高兴了,就端起杯子发话。
杨海龙看了自己大伯一眼,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而他大伯和三叔也没有举杯,而是双双站起来笑道:“哎,今天是初一,哪有赖在别人家里面的道理。那天英你们吃饭,我们也回去了。”
拒绝了杨天英一再的挽留,几个人出了院子,杨海龙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大伯,你怎么不和他们说清楚,我这个投资计划,都已经交到区政府了。他们是答应也要答应,不答应也要答应,说这么多好话干什么?”
“你知道什么,我们这里镇上不管事,到了宗祠大会上,他杨天英还是很有些发言权的,你现在跟他搞僵了,他到时候撺掇别人不同意……”
“不同意又怎么样,只要政府发话,他们还敢不顾大局?”
“把人都得罪光了怎么办?我们就算人能搬走,祖宗祠堂也搬不走!”
这下杨海龙才不说话了,他知道大伯能在这件事情上帮自己说话,就已经是很不容易,如果触及到老人的底线,那么他也是不会干的。
看到杨海龙无话可说,他大伯才又想了想:“算了,这件事情确实也急不来,这两天我们多跑几家人,能多拉一些人占到我们这边,到时候也好说话。不过这个天英始终是个麻烦……咦,刚才我看他对坐在主桌上的那个孙儿蛮看重,那个小孩以前和剑剑是同学吧?”
想到这里,他回头看向自己的侄孙女:“剑剑,那个小家伙以前是不是和你同学的?是的话,你可以找他说说话,让他去给他舅爷吹风嘛。”
杨剑听到自己大爷爷这么说,心里面顿时就不乐意起来,虽然刚才杨一出现在主桌上让她有些意外,不过也只是意外而已。
自己早已经不是他的跟屁虫,甚至够可以让他仰视了,现在还要去委曲自己,去找他低声下气?
本身根本就不怎么样,装深沉很多人都比他装的好,现在自己找上去,岂不是正中他的下怀?
心里面不太舒服,嘴巴上也就懒得答应了,她的母亲倒是看出自己女儿的不情愿,就笑着哄道:“乖女儿,你爸爸为了这件事情有多辛苦,你也是都看到的,现在就算请你为我们家出一份力好不好。”
杨剑瘪瘪嘴,这才算是勉强同意。
而杨家大院里面,等到杨海龙一家人走后,气氛无疑再次沉默下来,只要是明眼人就看得出来,这一次杨海龙是打定主意要出手了,就连自己家的老人都请了出来当说客。
“二舅,其实这个事情,倒也不是不行,你们不想搬出去,就把越州市的房子给卫国他们住,你们住到卫国家里面,这不也差不多?而且小孩子到城市里面上学,教育水平还是好一些的。”
听到自己大哥这么说,杨学军也颇有些心动地对着杨一的七叔公道:“爸,这个办法也可以啊,阳阳和月月现在也都是上中学了,要是能转到市里面,以后对于上大学肯定有好处!”
“舅爷,七姥爷,你们要真的决定买房子的话,也别卖给杨海龙,我认识一个老总,肯定能够出更高的价格。”看到自己的表舅表叔们有些禁不起诱惑,杨一连忙插话。
自己直接劝他们不要卖,未必是有效果的。既然这样,如果他们铁心想去做城市人,那还不如自己把这个房子买下来。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不外如是。
“啊?小一你还认识大老板?”桌子上静了一静,杨卫国噗嗤笑道:“现在混得可以了哦,那你的老板朋友,能出多高的价啊?”
几个人也纷纷好笑地看着杨一。
“刚刚杨海龙不是说等面积置换吗?”杨一不慌不忙地笑了笑:“我这个朋友肯定能够一比一点五的换,怎么样?”
“一比一点五?”几个中间一辈的大人刚刚还在好笑,现在却张着嘴巴异常惊异地把杨一给看着。
杨卫国咽了口口水,很是不确定地追问道:“你是说我们这里一个平方,换越州市区的房子一点五个平方?”
“对啊,就是这种一换一点五,保证是中心市区里面。”
一群大人都不说话了,过了半晌,杨卫东才怀疑地问:“杨一,你在哪里认识的这种朋友?别是坑小孩子的骗子。再说了,就算人家是真有钱,你就能给别人做主么?”
杨卫东这话一出口,倒是让几个人的兴奋之情冷却了一下,只有杨卫红疑疑惑惑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外甥。因为他知道,搞不好杨一刚才所说的,还真是正儿八经不掺一点儿水分。
“罗戈,云中书城和思阅文化的老板,这半年多来在越州这么有名的人,二舅你总该认识吧?”杨一笑了笑,深感自己把这胖子拿来当枪使,还真是越用越顺手了:“他就是我出书的那个出版社老总。”
胖总虽然在这半年很有些声名远播的架势,但对于很少关心文化圈图书界的乡民来说,知道的也不多,不过杨卫东绝对不会不知道。
剩下几个人看着杨卫东的表情,大抵也是明白了,自己这个外甥(侄儿),好像还真是没有撒谎。
这个时候,杨天英终于是发话了,要说老人的目光总是更加深远一些:“小一,你这个老板朋友,为什么舍得出这么高的价钱买我们这里的房子?”
“因为有利可图啊,要不然他们这些大老板又不是搞慈善的,怎么会舍得用市区的大房子换乡下的地?”
杨一这一句话,总算是惊醒了他的这几个表舅表叔们——是啊,要是无利可图,人家一门心思找到自己要买老屋干嘛?
那个杨海龙这几年在外面闯荡,眼界见识还能比自己差?
杨天英看到几个人从杨海龙的利诱中惊醒过来,这才赞许地看了看杨一,然后拍板道:“好了,现在也别管我们的老屋值不值钱什么的,总之我这个屋子,是不会卖的。当然,你们有谁想要搬到城里去,我也不反对,毕竟也是为了孩子着想……这个事到此为止。”
第163章一个人的战略部署
杨天英虽然说了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可是杨海龙一家人却不会这么想。
自从初二开始,大家都相互走亲戚拜年后,杨海龙的活动就没有停止过,一条街上十几个大家族近二百户人家,他居然是家家都走了个遍。
整个溪止加上沿河老街,也不过八百多户的人家,全部人口还不到三千,往往是镇东头丢了一根针,不用一顿饭的工夫就能传到镇西。所以还不到大年初五,溪止镇上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谈论杨海龙收地买房的事情。
住在沿河老街上的人家,自然是犹犹豫豫抉择不定,而那些事不关己的镇民,反而是议论地更加热闹,其中也不乏眼红老街住户的人。
“哎,你说那条街上的,怎么就这么好运气呢!这不是坐在家里,天上就往下掉馅饼么?”走亲访友茶余饭后的时候,就有人忍不住啧艳羡:“要是我也住在那边,这一次岂不就是可以换到市区里面的房子了?”
“就是,这运气也太好了!听说就是因为那边有七座石桥,两边的老房子保存得也好,杨海龙才看上了那里。唉,这也是各人有各命。”
“听说还有的人不想卖,真是苕得不行!守到个祖屋还能挖出来宝贝?”
“哪里是舍不得,除了几家有老人的是真心不想走,剩下那些人,还不都是想多买几个钱?”
镇上居民平时谈论的时候,都是这种羡慕嫉妒恨的口气占了大多数,偶尔有人说到这是祖宗房产,一家人的根,就会引来旁边一群人的嗤笑,诸如老土,不会算账之类的评语满天乱飞。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倒是让杨海龙又说服了不少人。
不过也不是万事顺心,至少在杨一这家人面前,杨海龙前前后后五次上门,甚至还私下同意用市区一点二平米来换这里一平的面积,也没能让杨一家人松口,反而是坐实了杨一的说法——这里的土地和老屋果然值钱。
几次碰壁下来,渐渐就把杨海龙的耐性消磨了一个干净,因为他在外面闯荡发迹的过程里,冒险和投机倒把的时候,倒是比正正经经做生意的时间还多,所以绝大多数商人所信奉的“和气生财”这一条金玉良言,他可没有多深的体会,后来几次上杨天英家里,渐渐又有些故态复萌的迹象。
“这个杨海龙还真是不得了,最后走的时候,说得那叫什么话?”杨天英的大儿媳就忿忿不平道:“初一的那次还以为他是来真心赔罪的,现在看起来,还是为了算计我们的房产。”
“像他这种打野食的人,还有什么真心不真心,就是为了个钱。”杨天英哼了一声:“前几天又在拿区政府到处说事,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服气?到了宗祠大会上,管他哪个来了,也要按照我们溪止的规矩来。”
虽然杨天英嘴上说得硬,可是杨一却依然从他的神情里发现了一丝忧虑,杨海龙这几天越来越强硬的态度,还有镇上现在卖地卖房很划算的一边倒舆论,都成了杨天英忧虑的源头所在。
虽然他在宗祠大会上有不少的发言权,可是这毕竟也算是一种狭义的民主,拥有发言权的老人可不止他一个。
如果从现在镇里的风声来看,倒是有不少同样在宗祠大会上拥有发言权的耄老,看上去是很支持这一次镇里的开发的。
“舅爷爷,我们溪止的地方志,你上次不是说在你这里的吗?能不能给我看看。”看着几个老人这些天很是头痛的样子,杨一自然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今天整理材料的时候遇上了一些困难,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在这位舅爷爷家看到的溪止地方志,就过来问起这事。
杨天英有些奇怪地看了看杨一,想了一会儿就皱眉道:“这个东西是我们老辈人轮流保管的,现在好像是在你志安表舅爷爷他们家里面,你要这个干什么?”
杨一这个舅公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脾气,杨海龙现在在动迁的事情上催逼得紧,反而惹得老人不快,就愈发坚定了不卖地不卖房的决心,这几天也是因为这事儿经常一个人生气,现在听到杨一问起和这件事情毫不相干的问题,也没有多少心思去关注。
“能不能帮我借来看看啊舅爷爷,可以帮到你们也说不定。”
“帮我们?帮我们什么?”杨天英一愣,随后反应过来,有些笑不出来地摇摇头:“行了,小一你别掺合,这是我们大人的事情。如果到时候非逼得我们卖老屋,只要你帮忙引荐一下你那个老板就行了。”
虽然杨一这一次回家,让几个老人很是刮目相看了一把,但是他们也不认为杨一就真的能够在这件事情上面有所作为,可以和一个在外面闯荡过,而且还有着不俗人脉的成年人过招。杨一的自告奋勇,只是让杨天英有几分欣慰之余,更多的还是没怎么放在心上。
最主要就是因为杨家大族里面,有不少老人被杨海龙和他大伯说动,如果不是这样,哪怕是政府插手干预,宗族观念极强的古镇人也不会有多少人来买账。
“舅爷爷,你就帮我去借一下行吗?其实我要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