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鬼马喜剧之王 >

第393章

鬼马喜剧之王-第393章

小说: 鬼马喜剧之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清洗活动,澳门帮的用意其实本来是裁员减负,将包袱丢掉之后轻装上路。但可惜的是澳门帮动作实在太大,把脏水泼出去的同时连里面的孩子也顺道一起丢了。
    这从丽的电视台出走的人中,或许有些是才能不彰,或者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更多的人却是因为担心自己被清洗,加上不看好丽的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幸趁自己现在还有名气,尽快找另外一家公司容身。
    其中有部分工作人员流入了佳艺电视台,因为佳艺电视台最近申请取消电视台限制已经有了眉目,所以邵爵士也是雄心万丈打算卷土重来,因此扩张人马也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一部分则是流入了电影界,现在谁都知道香港电影市道正旺,除了许氏,邵氏,嘉禾三家已经封王的电影公司之外,还新近崛起了数十家独立电影公司。
    新近崛起的独立电影公司与早前的独立制片公司不同,早前的独立制片公司多以拍摄c级片为主,低成本廉价的功夫片,艳情片为主,这类电影一般在香港上映不了,多是卖到南洋一带给那边的观众欣赏。
    而新近创办的这些独立电影公司,却是由新浪潮导演参与的,他们或是从电视台毕业的电视人,熟知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掌握了现在观众的流行心理,所以所拍摄的电影更有针对性。有的则是海外电影专业留学归来,他们的理念更加先进,技术更加成熟。为香港电影增加了新的活力。
    像这些独立电影公司所拍摄的电影质素都非常不错,虽然也都算是小成本的作品,但却拍的十分有新意,是香港影坛崛起的一股新兴力量。
    许贯武的《东方魅影》杂志已经关注到这一现象,并且已经将具有代表性的导演挑选了出来,其中就有许氏的张建,章国明,缤纷影业的梁普智,世纪影业的余允抗,邵氏影业的许安华。严浩,以及左派电影公司的方育平等人。
    《东方魅影》将这些代表香港电影新势力的导演逐个隆重介绍,令他们的知名度大增也受到香港各大影视公司的重视。
    《东方魅影》的这次动作并不是许贯武所授意的,而是历史前进到这里的时候,发生了十分惊人的巧合。当《东方魅影》将这些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也用了当年法国电影新浪潮来形容这一批人,意为他们将会带给香港电影新的变革。
    不过可惜的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却并没有坚持太长时间,因为缺乏商业上的支持,以及有序的统筹调度,使得新浪潮导演各自为战,这场变革只进行了两到三年的时间就消弭于无形。不过新浪潮电影的意义却非常深远,几乎决定了未来三十年香港电影的方向。比如警匪片。黑x会片,枪战片,恐怖片,灵幻功夫片,爱情片,武侠片等等。通通都受到了新浪潮电影的影响。
    只是可惜的是这些年轻导演虽然干劲十足,那些独立电影公司更是雄心万丈,打算将自己打造成新的许氏集团,但是很可惜的是如今香港影坛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尤其许氏。嘉禾,邵氏分别占了香港最大的三条院线,仅此一招就牢牢锁住了这些独立电影公司的咽喉,让他们几乎没有做大的可能。
    嘉禾就是借助院线的优势,先后将思远电影公司,罗维电影公司等收入旗下,还顺手招了像麦當雄这样的猛将。
    许氏虽然没有收购这些电影公司,但也同样与一些电影公司结盟,不过没有签订合约关系比较松散而已。
    邵氏还是一直保持自给自足的状态,不过他也顺着新浪潮的潮流变革,推出了多位年轻有为的导演。不过邵氏如今已经日暮西垂,就算再推出人才也难以力挽狂澜,所以年轻导演能否发挥效用还未可知。
    三大寡头垄断香港影坛,限制住了独立电影公司的发展,这其实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是不利的。不过许贯武却也没有就此让出辉煌院线的想法。
    独立电影公司其实就像是亚马逊河中的食人鱼一样,个头小,但贪婪,凶残,为追求商业利益不择手段。不过在亚马逊河中因为有它的天敌存在,所以即便这种小鱼十分的凶残,但却也没有泛滥成灾为祸人间。
    不过一旦进入到没有天敌的水域,这些食人鱼就会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当地水域的一害,吞吃掉一切可以吞吃的食物,让其他鱼类无路可走。
    香港电影的兴盛依赖于八零年代的独立制片公司,香港电影的衰亡也因为独立电影公司的贪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许贯武正是知道这些独立电影公司一旦失去限制,将会变得何等丧心病狂,所以才不会将手中的辉煌院线交出来。他要借助辉煌院线拉拢住香港最有前途的一帮独立电影公司,鼓励他们拍摄风格化,有特色,有新意的独立电影。而对那些只懂得跟风炒作,滥拍烂片的公司则是紧闭大门。
    嘉禾和邵氏虽然未必有许贯武所想的深远,但是他们却也知道垄断的威力,所以自然也不会将手下的院线交出去。
    而独立电影公司想要发展,必须占有自己的院线,或者在院线方面与其他大电影公司形成平等的竞争关系,这也是当年为什么美国会颁布派拉蒙法例的原因。就是将制片公司与院线剥离开来,让中小电影公司也有发展的机会。
    否则就会像现在香港这样,院线被几家大公司给垄断,小公司或要被大公司收购,最低限度也要依附于大的电影公司。丧失掉一些自主性。而即便这样,这些小公司也无法得到更好的档期,更好的宣传,因此发展的前景也是相当渺茫。
    不过港英政府没有美国政府那么强势。再者当年派拉蒙法例的公布,也是因为有美国财团在背后推动,所以才能够颁发这一条例。而事实上进入到七零年代,因为美国电影一直处在低落期,使得财团纷纷退出电影界,使得这部条例失去支持,如今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而好莱坞的几大电影公司现在也已经纷纷涉足院线领域,派拉蒙法例其实早已名存实亡。换言之连美国的派拉蒙法例都即将废除,港英政府更不可能颁发相关条例,强令三大电影公司将手中院线分离开。
    既然三大院线公司都不会主动将院线生意分离。那独立电影公司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势必就要找寻其他得到院线的机会。
    香港现在有三大院线,许氏的辉煌院线,嘉禾的嘉禾院线,以及邵氏的邵氏院线。除此之外还有左派电影公司的双南院线。以及许氏旗下专门放映西片的艺美院线。除此之外香港还有其他独立电影院,他们之中既有像利舞台那样的豪华戏院,也有像街坊戏院,乡村露天影院,地下影院等小影院。
    独立电影公司如果想要控制院线,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许氏旗下的艺美院线。因为这条院线的影院数量很大,总共十九家影院。在香港已经算是比较多的院线了。其次就是影院的硬件设施好,自从被许氏租赁下来之后,也同样经过了重新的装潢,硬件设施比邵氏,嘉禾的老影院都要强的太多了,当然还是比不上许氏的辉煌院线。
    其次就是艺美院线的地点很好。影院都坐落于比较繁荣的市区,这样大的人流自然吸引更多观众。最后就是艺美院线现在只是租赁的,许氏并没有将它给买下来,这就给了一些独立电影公司机会。
    从去年开始,就不断传出有院商想要收回电影院的传闻。像悬在鼻尖上的鱼腥肉一般,挑逗着香港所有独立电影公司的神经。他们也不奢望将艺美院线全部抢过来,只要争取过来七八家,再从嘉禾旗下抢来四五家,再联合一些独立电影院,就可以在香港形成一条新院线了。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枯干的。无论是许贯武还是邹文淮,都不会坐视香港有第四条院线崛起。至于邵艺夫更是坐山观虎斗,摆出一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架势。其实心里面巴不得许氏,嘉禾和新近崛起的独立电影公司争个你死我活,然后三败俱伤他好出来收拾残局。
    独立电影公司虽然都只是小公司,但是许贯武却也没有大意,因为他知道这些公司幕后,其实都有香港,南洋,湾湾等地的财团支持。他们的经济实力或许比不上许贯武,但是如果真的争斗起来却也会让他很头痛。
    香港,南洋,湾湾等地的财团之所以想要投资香港电影,其实也与这几年香港电影的繁荣有关,尤其是这两年港片票房更是连着翻番。七七年度香港票房前十的电影,最高一部不过才八百万港币而已,但今年票房第一的电影《a计划》已经高达一千八百万,直接翻了两倍还要多。
    而且其他电影也是赚钱的多亏钱的少,如此赚钱,自然就吸引那些财团的注意了。所以香港电影在他们眼中就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
    只是三大电影公司他们已经插不上手了,邵氏就算现在已经没落,但是邵爵士虎老雄风在,根本不会受这些财团的操控。一起合作投资可以,但是想占大头儿还是免谈。嘉禾虽然是在南洋片商支持下创建的,但是公司开到现在却已经站稳脚跟,尤其现在又与好莱坞新线电影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有了美国资本的支持之后,对南洋片商也就不假颜色了。
    至于许氏更是向来都不差钱,财富比他们还要多的多,而许氏电影公司更是业绩优良,能带他们玩玩儿一起发财,已经是他们的奢望了,更不要提还想入股许氏,甚至是收购许氏了。
    三大电影公司全都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这些财团渗透不进去只好选择一些有潜力的中小电影公司合作。



第五百四十三章 院线之争(下)
    随着香港电影近几年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有潜质的独立电影公司。比如"bo ba"叶欲卿的哥哥叶志明创办的缤纷影业公司,曾经出品过新浪潮电影《跳灰》,引领了香港数十年的警匪片热潮。比如余允抗创办的世纪电影公司,去年制作过《凶榜》这部恐怖片,据说是香港有史以来,最恐怖的一类电影。再比如泰迪罗宾创办的珠城电影公司,去年出品了警匪片《龙凤贼捉贼》,票房也有四百多万港币。
    这类独立电影公司人数稀少,多数都只是一个空架子,拍片所需员工都需要外借,比如邵氏现在落寞之后,就有很多人溜出来找戏拍。因为香港电影一般都拍的比较快,加班加点最多一个月搞定,通常却是只有一两个礼拜就拍摄完成。所以就算溜号出来接外活也无人知道,就算知道也不能拿人怎么样。
    除了邵氏之外,像三家电视台也是外借员工的重灾区,拍电视和拍电影一样是拍,但是拍电影赚钱却多。再说如果一部电影卖座,马上演员的片酬就炒高了。今后无论是继续留在电视台,还是再投身到电影领域,片酬问题自然都好商量了。
    而对于幕后工作人员来说,其实拍电影也比拍电视赚钱。当初香港一年拍不了多少片子,如果大胆出来接了这部电影,拍完之后想拍下部电影,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呢。所以幕后工作人员就算出来接外活儿,也是偷偷摸摸唯恐被人发现直接芹菜炒鱿鱼。
    但现在香港电影正在飞速发展,每年有接不完的戏拍,所以电视台的员工也成了人员流失的重灾区,其中尤以丽的和佳艺两家电视台最为严重。服装。道具,摄影,编剧,电工,特技等等。员工都跑去拍电影了。
    因为这两家电视台薪酬福利都不高,员工不找外活儿根本就发不了财。不像许氏一直都有给员工涨工资,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再加上tvb一直都有电视剧可以拍,而且优秀人才还能够进入许氏拍电影,哪里的薪酬福利待遇更优厚。所以许氏和tvb是人员流失最少的公司。
    独立电影公司的资金比较少,多数都是喜欢电影的电影人。努力筹措第一笔资金拍摄,之后如果票房成功的话就可以继续拍摄,如果票房失败的话就只能另想办法。当年新艺城的老大麦佳,就是带着几万美元回香港拍电影,结果第一部戏就赔了十几万。泰迪罗宾的珠城电影公司,也是找老朋友梁李少霞帮忙。幸好创业做《龙凤贼捉贼》票房不俗,不然还真不知道如何跟老友交代呢。类似的还有余允抗的世纪电影公司等等。
    资金少,就意味着一次只能制作一部电影,然后等票房回流之后,才能再开第二部作品。而电影一般票房最快回流也要三个月以上,所以独立电影公司每年能拍两到三部戏,就已经是赚到了。如果运气差拍的电影迟迟不能上映。只怕一年未必拍的了一部作品呢。
    像这类的独立电影公司自然也是想发展壮大的,别说之前会有什么崇高理想,只是为了拍摄心中的好电影,从来没幻想会赚钱云云。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