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田缘 >

第9章

田缘-第9章

小说: 田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家人进村的时候,动静挺大,她在家听见了,以为儿子肯定要过来请她。谁知左等右等,也不见人来。

她一肚子火没处发,对黄老二一双儿女道:“不叫咱,咱不稀罕去!哪怕从此不来往,我还省了鸡蛋呢,留着咱们自己吃。”

一边说,一边果真去厨房,一气打了八个荷包蛋。

给孙女大妞盛了两个,孙子小宝盛了三个,她自己盛了三个,因今儿太阳好,祖孙三人便搬了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边吃边说笑。

黄大娘吃着鸡蛋,觉得心里解气了许多。

这情形就被刚赶来的冯长顺等人看见了。

黄大娘直觉不妙,惊慌地站起身,想要把孙子孙女带回家,可是那腿就跟被人钉住似的,挪不动。

主要是看见亲戚上门,不去迎,反转身就走,没那个道理不是。

于是,大家便看家祖孙三人碗里的荷包蛋了,一个个脸色都难看无比。

鸡蛋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但在山里却有不同的意义。

因为这里没有集市,等闲东西都难换成银子,寻常人家买东西走礼等,都是以物易物,其中鸡蛋最是流通多的。

大家攒着鸡蛋当大用,很少有人家这样放开肚吃的,除非是女人做月子。就算小宝是小娃儿,一日蒸一个给他吃顶天了;这么一碗吃三个,不年不节,又没有喜庆事,还真是有些打眼,偏那边大儿媳妇正做月子没人理呢。

冯婆子看着大妞和小宝,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再想一想外孙女黄雀儿,跟他们比就像个小蓬头鬼,脸就垮下来了。

她觉得,就算不管儿媳妇,亲孙女怎么也不顾呢?

大儿子去岳父家报喜了,那一大一小居然没人管,当婆婆的还不如隔壁邻居有良心!

冯长顺直勾勾地盯着黄大娘半响,才笑问道:“亲家母好!吃鸡蛋呢?”

真够忙的!

第015章 和前世一样的古村

黄大娘“呃、啊”两声,不知如何接嘴。

当着亲家两口子的面,黄老爹自觉丢了脸面,上前抬手打落老婆子手上的碗,吼道:“吃!你还有心思吃?那边忙得跟什么似的,你收拾好了不过去帮忙,倒在家煮鸡蛋吃。”

那粗瓷碗却结实的很,落地后打了个旋儿,居然没碎;就是里面还有一个荷包蛋没吃完,摔得稀烂,黄白相间,引得几只老鸡一窝蜂跳过来抢啄。

黄大娘脸色顿时难看无比。

院外可是有好些村里人朝这边看着呢,指指点点,脸上充满好奇。

一进院,凤姑见公爹脸色就知不好,早抢步上前,一手一个,牵了两个娃儿进东厢去了,免得他们跟着遭殃。

黄老二急忙笑着打圆场,招呼冯长顺进上房去坐。

冯长顺见亲家公和亲家母僵立着,鼻子里轻哼一声,笑道:“亲家公别发火。也难怪亲家母疼孙子,黄家就这棵独苗,当然金贵。唉,我秀英肚子就不争气……

冯兴发生气地接道:“妹妹又不是没生过儿子。生了两个呢,也没见人稀罕。”

下句话没说出来,稀罕能养死了?

他年轻气盛,口气就冲了些。

黄家父子脸色又变了。

黄大娘总算也回过神来,忙不迭地向亲家澄清自己:“……我一听老实说儿媳妇生了,我就提了一大篮子鸡蛋过去了。——我攒了许多天都没舍得吃呢!原来打算留那伺候她的,可儿媳妇生了女娃心里不好过,拿我撒气……”

反反复复把当晚的话拿来说,说冯氏如何顶撞她,赶她走等语。

黄老爹不住呵斥她,一边将冯长顺等人往屋里让。

一时进了上房,推推让让的都坐下了。

冯长顺便郑重对黄家老两口赔罪,又问闺女每年可少了二老的奉养口粮,逢年过节过生日有没有送肉和鸡蛋来等等,一句话,就是问他闺女可有亏待二老的地方。

黄老爹和黄大娘尴尬万分,忙说没亏待。

这个大儿媳虽然不得二人喜欢,却要强的很,该给的东西、该尽的礼数一点不落,叫人没话说。

冯长顺看二人的情形,心里就有数了。

他知道自己闺女,好胜要强,最听不得婆婆嘴碎,因此宁可不沾他们,明明孝顺了却在公婆跟前也不落好;比不得小叔子和弟媳妇,一双儿女就被两个老的养着,忙的时候二老还时常帮他们干活、煮饭什么的,却在外到处夸小儿子媳妇贴心。

他便长出一口气道:“这就好,这就好。她要敢不孝顺,我打断她的腿。不过秀英嘴笨,不会甜言蜜语哄人,我也不会教她这个,亲家多担待些吧。”

他并不是上门来吵架的。

闺女嫁来了黄家,隔得又远,自己想照应也照应不到,还得靠黄家照应。

黄老爹无话可说,唯有干笑,觉得山外人就是圆滑,这话是怪黄家没好好待他闺女呢。

黄大娘却一直对冯婆子表白,说她没亏待大儿媳,如何对她好,等等。

冯婆子静坐微笑,并不说话。

冯长顺笑道:“真是感谢亲家母。我那年进来收山货,瞧女婿人老实,黄家也是实诚人家,觉得把闺女嫁进来肯定没错,这才结了亲的。既结了亲,秀英可不得靠你们照应!这里隔着山外百八十里地,她要有个好歹,我们就算得了信儿,赶来也是一两天后的事了。只能求亲家照应些!”

不然他有什么法子?

因此心里着实后悔,觉得这门亲结错了。

奸猾的固然不可靠,老实人也未必就可靠。或者说,不是不可靠,而是靠不上。

没气势和担当,怎么能靠得上?

黄老爹和黄大娘再次被他说得无话。

黄大娘心里隐隐不安,觉得儿媳妇在山上生了娃,独自挣扎到天黑才回来,自己见面就埋怨她又生了个女娃,似乎是有些不近情面。

但当着亲家的面,她是万万不会认错的,因此反复说自己把秀英当亲闺女待,还一件件举出例子来,往常日子里给了大儿媳多少东西,帮她干了多少活等。

冯婆子听了忍无可忍,听她说的,好像贴了多少东西给大儿子一家,怪不得闺女不敢沾她。

冯兴发忽然起身道:“爹,我先过去了。看妹妹家有什么活计,能干的赶紧帮着干了,明儿还要赶回家呢。”

说完转身就走了,也不跟黄家父子打招呼。

冯长顺年纪大些,于人事上老道些,不想把事闹大,便就势下坡,请亲家母过去给孙女洗三添盆。

黄老爹这才松了口气,忙站起身,催黄大娘抓两只鸡、捡五十鸡蛋,自己陪着冯长顺两口子就先走了。

黄大娘也一心想在亲家和村人面前挽回面子,忙去捉鸡捡蛋,还舀了五斤面粉、三斤黄豆,和凤姑分别提着,带上大妞和小宝,往大儿子家走来。

一路上逢人就说,把鸡给人看,一只有四五斤呢,可肥了;鸡蛋全是大的——小的自己吃了;面粉都是细面;黄豆都是选得上好的,本来留了做种的。

不大一会工夫,全村都知道黄大娘给大儿媳妇送了什么月子礼了。

有人就笑道:“黄大娘,你这些东西再好,也比不上黄嫂子娘家送来的多。”

黄大娘不信,把眼光投向凤姑。

凤姑不在意地说道:“谁家媳妇坐月子的时候,娘家不是多多送的。况大嫂娘家远,几年才送这么一回。上次还是雀儿满月来的吧?”

黄大娘忙点头,说大儿媳妇可是常往娘家搬山货的,黄家可没沾冯家的光。

心里虽踏实了,却再没有见人就显摆手上的东西了。

且说黄老实家,冯氏的小妹子冯明英才十二岁,见了杜鹃这个小外甥女十分喜欢,又见外面春光明媚,便央求大姐,要抱她到院子里玩。

杜鹃听了心里也十二万分的赞成。

这两天,她一直在房里床上呆着,还没看过新环境呢。来的那天睡着了,什么也没看见。

冯氏答应了,将杜鹃用碎布缝成的小被子包好,这才交给她,嘱咐她手上小心些。

冯明英便抱着杜鹃往外走,就听身后林春大叫。

小姑娘回头娇笑道:“我抱不动两个。想出来玩,找你自己娘去。”说完一径出来。

外面院子有几个媳妇婆子正闲谈,看见抱杜鹃出来,忙都围上来,说“怎么抱出来了。当心吹凉风。”等语,又盯着冯明英细看,夸她长得好。

杜鹃顾不得应付她们,先紧闭了下眼睛,再慢慢睁开,以适应灿烂的阳光。

这一睁眼,忍不住鼻子发酸,觉得恍然如梦——

眼前的场景是那么熟悉和亲切,像极了前世的泉水村。虽然房子、树木和人,乃至于远处的山峦影线都跟前世不一样,但它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古意盎然!

第016章 洗三

春阳暖暖地照射着,一点也不暴烈;微风掠过,好似轻纱罩面,极柔和,极绵软,还轻滑!

从产妇屋里出来,杜鹃觉得外面空气尤其清新。

冯明英抱着她在院子里四处转悠,她便趁机把黄家及泉水村看了个大概。

先从近处身边说起。

黄家的房子是土墙茅草屋。准确地说,墙基是用大石块砌起来的,窗台以下都是石砌的裙墙,上面才是夯实的土墙,用泥灰抹得净光平整。

正房四间,右边带一个矮草棚子,大概是牲口棚。

看似简朴,却是冬暖夏凉,极实用的:里面间隔都是用木板隔成,房间上面还隔了层楼板,不像茅草屋那样灰尘扑扑,阁楼上还可放东西、住人。——杜鹃听冯氏交代舅母上去拿东西才知道。

外面是场院,院墙也是用石头砌成的,约一米高。

砌得很随意、不规整,甚至有的地方被小孩子掏空了石头,形成一个洞,猫狗和鸡就从那里钻进钻出;有的地方又被雨水冲塌了一角,也没来得及修补,仿若断壁残垣。

墙面上生满了青苔,又爬了些不知名的野藤,墙根下一溜杂草丛生,夹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开放;墙角、院外散落着几棵矮桃树和桂花树,并一些不知名的杂树和野竹,枝影疏落,视野内便不显空旷和荒寥。

院门口和正屋门口,都铺得是大石板。

往左看去,跟黄家并列有三户人家,都是差不多石砌墙基的茅草屋和篱笆院墙。

紧挨着黄家的就是林家了。

两家之间并没有共用一道院墙,林家另外砌了一道,中间想来是过水道。

抬头往前方院外看,便是泉水村中心了。

那里似乎是老村,和前世泉水村一样的古木森森,中间散落着村民住家。正是中午时分,各家房顶上炊烟袅袅,仿若薄雾蒸腾。虽然看不清里面情形,杜鹃却有一种莫名冲动,想要去探寻古村深处。

再远处,目光上移,则是山峦叠嶂,映着背后的碧蓝晴空,显出起伏不平的影线轮廓,像一幅天然图画。

这个泉水村,不仅古意盎然,而且野意盎然,更充满悠闲的味道。

人闲,狗闲,连鸡都漫不经心地踱着悠闲的步伐,或者干脆卧在墙根下、蹲在墙头上,受了惊动,也不过“咕咕”轻叫两声;若是母鸡下了蛋,则“咯咯哒,咯咯哒”叫得满村都能听见。

杜鹃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

她坚信:这就是前世的泉水村!

古村、山树都不说了,那些随处可见的大石块,证明这地方盛产石材。前世,竹溪县可是出产花岗石和大理石的,那个泉水村的村民也爱用石块砌墙和铺路。

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她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安宁,不再彷徨、焦灼和伤心,她要在这里生活、长大,等李墩来找他,继续他们的田园生活,继续他们未尽的缘分。

她相信,他一定能会来找她的!

正在杜鹃心情激荡的时候,黄老爹和冯长顺等人回来了,她便被以外婆奶奶为首的婆子和媳妇们围住,一边逗乐一边喊,要开始洗三了。

终于要洗澡了,杜鹃想,不禁微笑。。

人们就发现,小女娃粉红的肌肤在阳光下透明柔细,嘴角漾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睛似清泉闪亮,看着她,心情不由自主地跟着欢悦和柔软。

“这娃儿,眼睛好神!”

“这手真秀气!”

“哟!哟!小嘴儿噘起来了,瞧着就让人心疼。”

“将来准是个灵泛的。”

……

听着满耳的称赞,杜鹃迎着阳光,懒懒地转动了下脖子,舒适地打了个哈欠,笑眯眯地想道:“你们慢慢忙,我要睡觉去了。”

唉,这日子,真赛神仙!

美中不足就是李墩不在。

李墩不在,可多了个小林春。

这小子见杜鹃被人抱出去了,哭闹了好一阵子,终于争取到应有的权利,被他娘也抱出来了,一边还骂“真是不省心。我是来帮忙的,不是来吃闲饭的。你再这样闹,娘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对老娘的唠叨,小林春充耳不闻,看见杜鹃就笑了。

于是,众人对林春又是一番夸赞,况他也长得实在好,肉墩墩足有十好几斤了。

笑闹一会,杜鹃被一个满脸皱纹、脊背微驼的老奶奶接过去抱在怀里。这就是村里的收生婆婆,人都叫她王奶奶。

她朝杜鹃微笑,神情柔和,目光亲切。

杜鹃莫名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