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田缘 >

第191章

田缘-第191章

小说: 田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至亲,却不过情面,弄一两个来还成,多是肯定不成的。贤侄若是怕应付不来,说个条件,笨的就别收了。”

他没把话说死,是因为他媳妇已经答应娘家兄弟,让娘家侄儿来读书了。

黄元含笑道:“既然有,一家不多,全村算起来就多了。若让他们在家吃住。恐照应不周,亲戚间生嫌隙。能不能村里建一所房舍,单给他们住呢?如此,一切事由他们自行担负,亲戚略做照应即可。”

林大猛这才明白他的意思。遂蹙眉细想起来。

忽然,他似有所觉。

转头一看,原来黄老爹正盯着他呢。

他心中迅速掂了几个思量,猜想黄元为何有这提议,随即就有了答案,不禁微叹。

仔细想过后,他摇头道:“这不成!这是私塾。村里不能管太多。若是出面建这样一所房子,单给他们住,那些娃儿可不由村里管着了?这万万不成!随各家自愿吧。好些人家穷苦,不能把亲戚弄来,贤侄还少些麻烦呢;若是盖了屋子,那来的人可就多了。”

黄元听了哑口无言。

问题是。别家有借口不把亲戚弄来,黄家却没有;哪怕泉水村一个外来附学的也不接,黄家还是不好推拒亲戚,况且他爷爷奶奶又如此好面子……

这一切都源于黄家有个“落难秀才”!

林大猛看看黄老爹,又同情地看看黄元。爱莫能助。

林春疑惑地问黄元:“你家有谁来附学?”

黄元淡笑了下,道:“还没定呢,先问一声。”

他随即将话题岔开,反问林春哪天走,这几日做什么等。

林大猛笑道:“春儿后天走。明天晚上我请他吃饭,贤侄也赏脸来陪一陪。多认些村里人,往后见面也好招呼。”

黄元爽快地应了。

林大猛见天晚了,便率先告辞,奉长辈离去。接着,其他人也渐次离去,只剩黄老爹黄大娘还没走,黄家院内才安静下来。

喧嚣声淡去,天上点点繁星似乎也明亮起来,映着地上飞舞的萤火,别有意趣。黄元仰面躺在竹床上,静静地感受夏夜的气息。远处呱呱的蛙鸣,近旁墙根的啾啾虫叫,清风送来金银花等花草幽香,萦绕鼻端,无不让他陶醉。

黄老实去后面看牲口去了,冯氏娘几个将屋里院外收拾清爽后,去厨房烧水,预备洗漱,这一刻,院里就黄老爹和黄大娘坐在他身旁,轻轻为他摇扇。

黄老爹试探地问道:“元儿,附学的事……”

黄元闭着眼,轻松地笑道:“爷爷,这不是什么大事。咱跟亲戚说明白,能帮的就帮;帮不上的,亲戚也不能怪我们。是不是?咱们自己也要过日子。”

黄老爹忙道:“那是,那是!”

黄元不等他再问,一翻身坐起来,接过奶奶手中的蒲扇,反过来帮二老赶蚊子,一面随意问些他们的身体情况、饮食多少、晚上好睡不好睡等。

二老十分高兴,忙一一告诉他。

黄鹂站在廊下大声喊:“哥哥,水烧好了,洗澡吧!”

黄元忙道:“让爹先洗,我再陪爷爷说会话。”

黄鹂更大声向天喊“爹,回来洗澡!”

后面便传来黄老实高声应答“就来!”

黄大娘体贴地对孙子道:“回头让你小叔也帮你做个木桶,就搁在你屋里。”

黄家两个洗澡木桶,冯氏房里一个,杜鹃姊妹屋里一个,因连接下水道,不便移动。黄元回来了,只能在爹娘屋里洗澡,跟爹共用一个木桶。黄大娘怕他嫌弃,所以这么说。

黄元笑道:“等小叔有空再说,别烦他。”

黄大娘听了贴心,觉得孙子真是无处不好,爱极了,拉着他手不舍得放,不住摩挲。

祖孙又闲话一会,四下里更安静下来,山村逐渐陷入沉睡。黄元便道:“夜深了,我送爷爷奶奶回去吧。熬久了,走了困可不好。”

黄老爹忙道:“天黑,你别送了。你路不熟,回头绊了一跤怎么办。我们虽然年纪大些,腿脚还灵便,这路也是走惯了的,没事。”

黄元笑道:“反正以后要常走的,趁早多走几遍。明早我还要过去给爷爷奶奶请安呢。”

黄老爹听了欢喜不已,想说不用,终究还是没说。

这可是大家子的规矩,乡下没有这样讲究的。孙子是读书人,才这样尊重他们。他当然舍不得这个在村人面前显露的机会。

他便站起身,对屋里叫道:“黄鹂。”

黄鹂忙跑出来,问“爷爷,什么事?”

黄老爹道:“你哥哥要送我们,你陪你哥哥。”

黄鹂乖巧地点头道:“嗳!”

转身去厨房,对冯氏等人打了个招呼,然后和黄元各自扶着爷爷奶奶走了。

再转头,兄妹俩手挽手,一路低声细语,从黑夜中穿行到家。那时,杜鹃正在洗澡,黄雀儿已经洗过了,正坐在院中的竹床上乘凉;而隔壁房顶上,林春正在吹箫,悠长的箫声衬得蛙鸣更盛、清香更浓、夏夜更静!

黄元望着房顶上那尊黑影,心想怪不得这小子灵感如此丰富敏锐,长期在这样的情境下熏陶,不好才怪呢!

他此时却没雅兴,不想弹琴相和。

等杜鹃也洗好出来,他将三姐妹叫到身边,低声秘授了一番话。

一时黄老实也洗好了,冯氏吩咐他先提水把洗澡桶清洗干净,再帮儿子打洗澡水,她则帮儿子找来换洗衣物。

一切弄妥后,才出来叫黄元。

却见他们姐弟姊妹四个坐在竹床上唧唧咕咕,不知说什么,只听见杜鹃漏出一句“往后咱家就你当家了!”

她狐疑,喊道:“元儿,洗澡了。”

黄元忙道:“来了。”

便赶紧先去洗澡。

匆匆洗完了,杜鹃三姊妹洗衣裳,他又将冯氏叫到一边,母子又是一番恳谈。黄老实被支开,心里很疑惑,不知儿子跟媳妇说什么,竟不让他听。

这一晚,黄家人睡迟了。

不过,在林春的箫声中入眠,都睡得极香。

次日,黄元果然早早起床。洗漱后,再不像头天那样跟在姐妹身后乱转,而是直接去往老宅,给爷爷奶奶请安。

一大早起来,就迎来新孙子磕头请安,黄老爹和黄大娘通体舒泰、神清气爽。黄老爹忙扶起黄元,一面吩咐:元儿就在这吃早饭,叫老婆子去万家换些新鲜豆浆和豆花来。

黄大娘连声答应,舀了一碗豆子就出去了。

黄老爹问黄元“可要叫小顺过去告诉一声?”

黄元笑道:“我来时就想好了,要吃爷爷的。我都跟雀儿姐姐说了,叫别等我吃饭。”

这涎皮赖脸的话,黄老爹听着只觉亲密,老脸笑开花。

黄元又问“小叔小婶和小宝哥哥呢?”

黄老爹道:“下地锄草去了。”

本来他也是要去的,因黄元昨晚就说今早要来,他便特地留在家等他;不但他,连小顺也没叫出去放牛,等二哥哥来,好多跟二哥哥亲近。

小顺端了椅子凳子,摆在院里。祖孙三个都坐了,黄元陪着爷爷说话,问些农事家事;一面又抽空指点小顺读书,问他都学了些什么,重新帮他安排整理今后的课业。

☆、第271章 成小财主了

黄元教小顺的时候,黄老爹坐在一旁屏息不敢吱声。

等他安排妥了,小顺捧了一本书去旁边树下诵读,他才小声问道:“元儿,小顺怎样?往常都是杜鹃教他的,可学了东西?”

黄元点头道:“爷爷,二姐才学不输我,小顺学得很好。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没他读的书多呢。他又不是整天学,还要帮家里干活,真是难得!”

黄老爹听了不信道“真的?”

黄元轻笑道:“我哄爷爷做什么!”

黄老爹没话说了,又喜又叹。

黄大娘换了豆浆回来,装了两碗,让黄元和小顺喝。

喝了豆浆,又端来豆花,上面淋了些酸辣酱。

黄元品尝后,连说好,叹道:“依我看,是这山里水好,这口味才比别处更细腻、清甜。”

黄大娘笑得合不拢嘴,让黄元晌午也在这吃。

黄元道:“今晚林里正喊吃饭呢,一天吃不了许多。晌午热,又忙,奶奶别费心了。等哪日闲了,我再过来吃晚饭。往后天天要来的,奶奶不必挂记。”

黄大娘“嗳”了一声,顺从了孙子。

说起林家,黄老爹看着黄元和小顺暗自思忖:这两个孙子将来肯定有出息,若是杜鹃也嫁了好人家,就更好了。林春要去府城读书,将来前程远大……

他便对黄元道:“杜鹃从小就跟林春定了娃娃亲。我本来不大乐意的,闹了好几场。如今我也看开了,不管了,随你爹娘怎么办去。要说春儿人也不错……”

黄元一惊,忙道:“二姐的事回头再说,不必心急。”

黄大娘见他这样,和黄老爹对视一眼,都狐疑。

黄老爹便多想了,觉得孙子认得许多少爷和才子。说不定对杜鹃另有打算。忽而眼前闪过一个人影,更多了一层奢望,忙低声问:“元儿,那个昝少爷……”

黄元见他神情。知他误会了,急忙又道:“爷爷,二姐的事,真不用心急。爷爷,奶奶,我还有一事想跟二老说:就是亲戚家的孩子来附学的事,全推了也说不过去,就接一两个吧。小叔家和我家日子都紧巴,连小顺和黄鹂都干活,委实不宜弄多人来。徒增负担。”

黄大娘听了变脸,道:“你舅爷爷好些孙子。大的不说,那些小的,要一个不要一个,那不是得罪人么?”

黄元叹气。反问道:“若他有十个,咱也收十个?有二十,收二十?那咱们自己不过了?没这个道理!”

黄大娘忙道:“没那么多……”

黄元道“五六个也很多了。”

一边扶她在身边坐下,低声道:“奶奶,让他们自己拿主意,随便送谁来。我家没地儿住,奶奶这也不大宽敞:小宝哥哥就要娶亲了。小顺读书要自己住一间屋。奶奶这么大年纪了,煮一大家子人的饭,再加上洗衣做家务,已经很累了,再添几个人来,别说孙儿看了不忍。舅爷爷就能忍心?以前我在杨家的时候,就是下人都没这么累的。咱们还是别兜揽闲事了!”

跟着,又举出农家的诸般辛苦,力劝二老。

黄老爹和黄大娘面色变幻不定,只无法下决心。

无他。拉不下脸面!

可是,孙子背着人单独跟他们说这事,显然是不想在人前跟他们争执,也让他们明白他的心意:他不赞成弄许多人来家里。

老两口思索再三,勉强点头答应了。

只是,黄大娘心里却沉沉的,不知如何面对娘家人。

等日头高了,黄老二等人回来吃饭,见黄元坐在树下对小顺讲书,爹清理猪栏、挑猪粪,娘剁猪草,而大妞已经在端饭菜了,不禁笑逐颜开。

凤姑觉得这日子特别有奔头,尤其是小顺读书的样子,让她看了舒心畅意。

黄元在老屋吃了早饭,便带着小宝小顺去了私塾。自今日起,私塾就开始招收学生了,许多杂事,是以他兄弟都去帮忙,林春和杜鹃姊妹更是当仁不让,各处张罗。

才一天工夫,私塾就收了六十学生。

黄元在林春帮助下,现场考问每一个学生,将他们按年纪大小、资质高低和识字与否,分作三个班;黄小宝和小顺则分发书笔纸砚。

杜鹃姊妹在家坐镇:杜鹃坐在桃树下,负责登记名册,开写收据,学生们凭这收据去后面私塾领书籍和纸笔;黄鹂则专门登记欠账名录;黄雀儿收费,引导众人将送来的物资堆放各处。

傍晚时分,来报名的才渐止。

黄雀儿过来问道:“没有了?”

杜鹃点头道:“没了。总共收了六十二人。”

黄鹂翻了翻名册,数了一下,道:“有二十多个欠账的。”

杜鹃道:“人家也不想欠账。是我不收人家的东西,叫他们另换别的来。”

有些人家穷,却把家中仅有的鸡和粮食拿来了。杜鹃便对他们解释,说别弄得家里日子不得过,用别的东西代替也可以的;实在不行的话,帮黄家干活也成。来人很欢喜,在欠条上摁了手印,又把东西提走了。

黄雀儿看了黄鹂写的名册,道:“这钱寡妇儿子的束修和书费就别收了吧。”

杜鹃点头道:“我是跟她说不收的。她不肯,跟我要了弟弟鞋子的尺寸,说要帮他做几双鞋。我想,她做鞋子不难,可哪有许多针线布料呢?我就找了许多碎布给她沾鞋底,还拿了一大块蓝布做鞋面子,她光出人工,也省些费用。”

黄雀儿同情地说道:“她要强的很,不想欠人情。”

杜鹃点点头,问“收了多少木料?”

黄雀儿抿嘴一笑,道:“你来瞧瞧。”

三姐妹一齐来到后院,见西墙根边码了长长短短几十根木料,最粗的直径有两尺,几乎把和菜地之间的小径都占据了;又有一堆石料,堆在菜地头埂,不禁又喜又忧。喜的是家里多了进账,各种物资都不缺了;忧的是这些东西五花八门,要找地方存放,还要想法子处理。

唉,哪一行饭都不好吃啊!

当然,也有便利之处,比如她们今天就没下地干活,因为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