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深圳九大阶层调查 >

第31章

深圳九大阶层调查-第31章

小说: 深圳九大阶层调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有特区的高速发展是不够的,需要特区内外协调发展。特区外城 
  市化的步代也在加快,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撤销宝安县撤县建区,将宝安县改成宝安和龙岗两个区,尽管这两个区只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7%,常住人口的61%,农村人口也大部分从事非农生产,但这次城市化使深圳成为全部土地面积为市区面积的城市,市区面积从331平方公里米变为2020平方公里。 
  就整个深圳市来看,农村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在整个90年代维持在24万…25万之间(表 122);其中,劳动力增长的幅度也不大,从1990年的12万增加到1999年的17万多,就各行业分布来看,农业劳动力人数下降较快,1990年是5万多,到1999年下降到25000多,从事工业和商饮业、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减少(表 125)的同时,深圳农业获得了发展, 农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16938万元(特区内5210万元)增加到1999年的299662万元(特内区33944万元),其中,乡镇企业发展功不可没。深圳的乡镇企业类型较多, 有“三来一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它们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1998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有12154家,职工人数1095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51亿元,1999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280亿元,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它。  
  2、社会流动具有超前性,代表了中国未来社会流动的发展趋势 
  英国学者约翰·穆勒说: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人不再是生而即有其生活地位并不可改变地被钉在哪个位置上,而是可以自由地运用其才能和有利的机会去获取他们期望的命运。这种现代社会流动的自由性,在深圳表现得比较明显。 
  (1)社会流动畅通。移民社会是一个流动的社会,因为移民崇尚自由。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说:深圳特区是中国体制与外部世界的接触点,这里限制最小,思想最开放。在深圳, 自由意味着不惧怕流动,意味着你可以选择工作,工作也可以选择你,意味着老板可以炒你的鱿鱼,你可以炒老板的鱿鱼;意味着流动无论在意识观念上,还是在具体办理手续程序上,都已成为习以为常的社会行为。   
  深圳社会分层和流动的特点(8)   
  (2)社会流动频繁。深圳人把与外界的广泛联系和开放式交往视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分层的界限不再极难跨越,各个行业、领域对于个人而言都可以经过努力打进去,各种社会职位,也可以用个人奋斗而获取。频繁流动表现在:第一,深圳人的就业身份变化最频繁。比如,迁移流动人口在来本地前的就业身份与现在就业身份相比变化最大的是过去的农民,迁移后基本转为临时工或合同工。这种就业身份迁移前后的变化显示出二种趋势:一种是由农民向工业生产者的上升变动,一种是由固定工向合同工与临时工的水平流动;前一种表明迁移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个人身份明显进步,后一种表明迁移流动人口敢于冲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接受新的劳动用工制度。第二, 深圳人的角色变化和职业变换在国内是最频繁的。一个在深圳生活了几年的人,跳槽几个单位是很平常的事。无论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普通工人, 跳槽已很普遍,据有关研究,深圳企业的流动率约为25%。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主动的流动也较多, 从1993年实行公务员制度到1997年底主动辞职的公务员有82人,在辞职的理由中,位居前三位的是另谋职业、出国定居或留学和当律师;在辞职者中,大专以上学历占近六成,学历最高的是博士,职务最高的是处长。 
  (3)社会流动渠道多。深圳是一个多元社会,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不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梦寐以求做大款,有人心安理得做文化,也有人官梯上攀登,各得其道,各行其所。 
  (4)社会流动范围广。从地域角度看,已从邻县地区、广东省扩大到全国各地和世界;从企业所有制情况看,国有、集体、私人经济和外资都有;从行业看,16种行业都涉及;从劳动者个人身份来说,已从外来临时工扩展到合同工、集体工、固定工和国家干部;从技术角度看,已从一般劳动力,即从事简单、粗重的劳动者到技术工、高级技工、高级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 
  (5)社会流动流速迅猛。即单位时间内流量过大,流速过快,流动规模过大。深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最迅猛的城市。在增长的人口中,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主要来自迁移人口,说明深圳人口流动规模空前。 
  (6)社会流动形式多。表现为既有单个成员的流动,也有多个和集体的流动;既有单向的流动,也有多向的流动;既有自谋职业式的流动,也有企业公开登报、招收个别特殊工种式的流动;既有垂直流动、水平流动,也有结构性流动,所有流动的形式,都能在深圳找到。 
  (7)社会流动不对称。即流动呈单向式,而不是双向式,相对流出一方来说是有出无进或出多进少,而相对流入一方来说是有进无出或进多出少。深圳人流向外地较少,比如,深圳外来劳动力很多,1995年以后,每年都有10万以上的人; 相反,深圳农村外出劳动力不多。 
   
  (8) 社会流动效果显著。社会成员从总体上来说摆脱了过去那种身份隶属化、工作固定化、居住不变化的局面,获得了初步的却是大面积的自由。 
  3、最早具备橄榄型结构特征, 代表了中国未来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指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它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从事着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并享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收入。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社会阶层结构: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极少数人居于社会上层,而绝大部分人则处于社会的下层。 
  占人口大多数的中等收入阶层是构成橄榄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现代化的前沿力量和中坚力量; 橄榄型社会更是一个开放社会,因为橄榄型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同背景的人,能够通过许多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靠读书考试,变成中等收入者阶层。所以,看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看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能给人们提供充分的流动机会。 
  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形成和崛起是深圳社会阶层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深圳的中等收入阶层是改革开放背景下市场体制的伴生物。深圳经过20多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已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人均GDP 已在4500…5000美元之间。据调查, 与全国许多地方还是一个洋葱型,该大的还没有大起来,该小的还没有小起来,该富的还没有富起来的情况显著不同的是:深圳等级结构和阶层结构图已经明显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类橄榄型(底部较为宽大),中中层所占比例最大,接近半数的人处于中中层。 
  4、具备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代表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深圳现代化走的是一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道路。深圳较好地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传统体制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又以调控机制遏制市场调节下两极分化等不合理现象,从而能够促使效率与公平的动态结合与良性互动。   
  深圳社会分层和流动的特点(9)   
  深圳经济特区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创新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使命,这个发展模式以“速度深圳”闻名于世,为全国范围内解决温饱问题、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贡献。“速度深圳”的发展模式也包含一定的效益内容,深圳单位产出所占用的土地消耗的能源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贡献的税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防止两极分化,深圳市委市政府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低收入的基本生活,对高收入阶层,既不采取限制的政策,也不任其发展,而是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严格执行个人收入所得税申报制度,并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因此,尽管深圳还存在部分下岗职工和失业职工的生活水平较低,少数人因非法收入而暴富,一些行业因垄断或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收入远远高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等问题,但从总体上讲,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基本上仍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出现两极分化严重,收入过分悬殊的情况。1996年全国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差距为1:42,广东省为1:43,其中,深圳为1:42,汕头为1:54,珠海为1:45。这说明深圳在反贫困、共同富裕上作出了成绩。 
  深圳在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开始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走向集约式,注重城市资源的开发效率。比如,深圳的土地利用率是密集型的,地均GDP为115元/平方米,在全国是最高的。1997年,深圳以其占全国人口03%、占全国土地02%的份额,创造出占全国15%的国内生产总值、38%的工业总产值、78%的外贸出口额(1) 。 
  深圳建立了协调工资标准和增资水平的集体谈判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工会代表员工利益作为谈判主体与公司方面进行谈判,既保证工人的合法权益,又兼顾了企业的利益,使工资水平和标准较为合理。通过竟争机制,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大体相等,形成了社会平均工资。为了稳定公务员队伍,促进政府效率的提高和廉政建设,深圳市根据财政能力与社会承受力,缩小公务员与企业员工收入分配差距。 
  关注弱势群体。深圳对外来务工者关心的真诚体现在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1992年率先在全国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1995年率先在全国颁布企业工资指导线, 1997年1月1日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欠薪保障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工资保障法规, 对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有重要意义。对全市户籍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费标准, 1997年特区内的最低生活保障线205元,特区外城镇是170元,特区外农村是120元,1998年分别是245元、210元、150元,1999年是319元、273元195元,1999年特区内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19元,比上海(280元)、北京(273元)、广州(281元)要高,在全国是最高的。在促进员工再就业方面成绩显著,2000年有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员工再就业指导率达100%,年末城镇攀登记失业率为24%。 
  形成了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保障项目比较齐全、社会化程度较高、法规制度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圳从1982年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步探索建立了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崭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2年共济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正式启动,1996年,完成养老金计算办法的平稳过渡,标志着率先试行的共济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新机制改革的成功。1997年共济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写进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中作为全国统一的制度模式。1999年《深圳市企业员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同年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若干实施规定,制定了《企业员工基本养老保险运作办法》,拟订了《深圳市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使深圳市养老保险法规更加完备,管理更加规范。到1999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84万,户籍人口的参保率达98%;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额达40多亿元;养老基金的收缴率达99%。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63万,户籍人口的参保率达88%。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202万,参保率达92%。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754万人,参保率为90%。2000年末全市有12785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816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达973%,失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率和领取率均达100%,参加医疗保险达8284万人。基本实现了全市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工伤有偿付虽然目标。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深圳参保单位不仅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受惠者遍及外来打工者,个体户等各类人群,有10余万外来工受益。   
  深圳承受的问题之累(1)   
  社会分层的迅速嬗变带来的巨大成就里总是包含着众多的问题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