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惊涛-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泽楷突然加入杨星和李显扬的话局,当然是听到杨星为了转移李显扬的注意而谈到的一个地产项目。刚才谈话中李显扬显然除了印尼的计划外,他更感兴趣的是中星国际。去年中星国际在香港玩了两手高明的空手套白狼和金蝉脱壳,八家企业借壳上市捞走20亿美元,又抢在股市崩盘前把把百富勤他们套住又赚进10亿美元,这次金融风暴杨星借助这30亿美元伙同罗伯逊等国际炒家合作,大肆攻击东南亚各国货币,所获不菲。具体金额虽然只能猜测,但中星国际随后狮子大张口敢向拥有250亿美元破产资产的山一证券发出收购请求,可见他们赚得是多么丰厚。
刚才李显扬试探的询问中星国际这次收购案中,他掌控的淡马锡控股可以提供融资帮助,条件自然是入股中星国际。杨星当然不会把狐狸放进自己的鸡笼,他上次算计邓威廉实属侥幸,没必要让资本雄厚的淡马锡控股再进来,到时鸠占鹊巢他就有的哭了。只是他不好直接拒绝李显扬,正好手边有一个大POSE,干脆就抛给他了。
“其实合作不一定要持股,我手里有一个很大的地产项目正在在筹备。时间并不急迫,但花费的数目很可观,比山一证券的案子也小不了多少。我现在资金紧张,如果淡马锡能加入,那就再好不过了。”杨星抛出了香饵。
李显扬还在考虑的时候,杨星却钓到了李泽楷。他的盈科集团正在搞地产,作为香港“地王”李嘉诚的儿子,他耳濡目染之下对地产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敏锐感觉。李显扬考虑了以后也表现出了兴趣,毕竟知道杨星发家史的人都知道他在证券和地产上的本事。比山一证券小不了多少,就意味着这个地产项目融资额高达百亿美元,二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第二百二十四章 香港观塘
第二百二十四章香港观塘
眼看新加坡和香港最大的豪门“二李”都对杨星的计划产生了兴趣,本来商谈印尼局势的新加坡当地富商也都纷纷加入了话局。杨星眼看吊起了大家的胃口,干脆在印尼计划前先来个地产推介会。他询问道:“大家都听说过我在上海的‘东方之星’的项目吧?”众人都点头应和,毕竟这被当时称为是世界第一高楼的建筑,虽然有传言说台湾方面也准备修一座更高的“台北101大厦”,但只要那幢大楼一天没落成,这桂冠就仍属于“东方之星”。
杨星让他的助手谈丽取来一张香港市区地图,指着被维多利亚湾分开的香港本岛对面的九龙半岛上启德机场附近的一大片土地,“大家觉得这块土地如何,我打算在这里修一座是东方之星两倍高的世界第一高楼”他话音甫落,大家都倒吸口凉气,久久不能回答。在座的都是商场打滚多年的老手,上海那座“东方之星”地产业内保守估计投资就不下10亿美元,听杨星的口气,他不但要在启德机场旧址修一座900多米的高楼,还想打毗连的香港观塘工业区的主意,这计划恐怕需要的投资是10亿美元的10倍
杨星手指的地方正是当初他和于德利他们第一次来香港时,半开玩笑半认真指点过的香港启德机场。作为一个设在市中心的机场,经过多年使用,启德机场的交通环境和地理位置都不敷香港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97回归前香港政府就选定了大屿山赤鱲角兴建新机场,今年内所有航班将会移往新机场,而启德机场会彻底空置下来,先交给香港飞行服务队使用。前世里这块地虽然屡屡传出香港政府想出售的消息,但最后都因各种愿意不了了之。
至于紧邻启德机场所在的香港观塘区更一直是香港政府的心病,观塘区在二战前都只是一个颇为荒芜的海湾,二战后国内爆发内战,很多民族资本家南下转移资产和设备到相对安全的香港,主要就集中在观塘一带设厂。1954年香港政府在观塘展开大规模填海工程,腾出专门的土地给予厂家发展。1957年工程完工后,填海部分(即观塘南部)成为正式的工业用地,名为观塘工业区。工业区的北面则发展成住宅区,为在工厂区工作的人们提供就近的住宅。
五六十年代是香港工业的黄金时代,香港经济经济起飞,很多日后名噪一时的香港大富豪都事从这里发家的。同时工业的兴旺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观塘一带迅速繁华起来,成为香港的市中心地带,香港政府又于1979年开通了到达观塘的地铁,观塘的繁荣达到了顶峰。
但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香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及内地开始改革开放。受大量低廉便宜的人工和土地价格的吸引,香港这边高昂的人工成本和昂贵的厂房租金等都不再占优势,大批香港本土工厂老板北上深圳广州等地设厂,观塘的制造业开始“日落西山”。大批工厂闲置,观塘地铁站附近一也都改建成了商业大厦或货仓,曾经繁忙的沿海码头地段则完全废置了。工厂的减少导致整个工业区人员流失严重,并且观塘的不少住宅大厦也日趋衰败,只留下不少老弱病残人员,整个观塘散发着一种破败颓废的感觉。
对于一向标榜活力动感的香港,在市中心有这样一处破败区域委实伤脸面。历届政府也考虑过对这个区域改建,观塘虽然只有30%的房屋属于私人业主,剩下的都是公屋和所有权归政府的工业厂房,听起只要政府有意,改建应该不困难。但该区面积广阔,占地接近5。2公顷,其中涉及的业权单位有1600多个,光拆迁费用就是天文数字。政府所有的厂房内还有大量私人老板的设备和货物存放,公屋里居住的又多是老弱病残等社会边缘人,很多海是接受“综合援助”的社会最底层人员。香港讲究民主法制,没有国内的“政策性强拆”概念,讲究“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对这些领“综援”的贫苦民众,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所以香港政府计划提了很久但始终没有动静。
今年号称香港土地爷的“香港土地发展公司”又提出一份“观塘市中心重建项目”的愿景计划,初步估算需要花费300亿港元,12年时间分三期才能建设完成。地产业界还普遍认为估算理想化,真要实行400亿的估算都不算保守。这还是亚洲金融风暴前的计划,以今日风暴横扫各国的局面来看,富翁们大都身家缩水,号称香港地产之王的李嘉诚都对此计划兴趣缺缺,没想到杨星竟然胆大包天选择这里作为在香港的第一桩地产计划。
众人中只有李泽楷还兴致勃勃,他询问杨星,“你打算在启德机场修世界第一高楼,肯定要超过上海的‘东方之星’了。你打算修多高呢?”杨星弯曲食指比了个九字,“我咨询过美国SOM设计师事务所,他们考察过启德机场的地质后觉得可以承受超过900多米的超级摩天大楼,亚洲各地新上的高楼项目不少,我不想跟别人你追我赶的比赛,干脆修一座十几年都无法超越的高楼,咱们中国人讲究“9”是吉数,就修个999米怎么样”大家听完都像是得了缺氧性大脑贫血,集体眩晕了好一会,李显扬哑声称赞:“果然是东方之星的两倍啊”
“超过900米,这小子疯了吗?这等把两幢摩天大楼叠在一起啊”众人心里不由的又惊又佩,姑且不论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杨星这种傲视天下,胸怀八方的气度的确在他同龄的企业家中无出其右,李泽楷和李显扬他们贵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豪门二代相比之下,也要略微逊色几分。
最重要的是,大家联想到杨星初到香港就大胆的借壳让八家公司一起上市,被人笑为“疯子杨”,前不久提出收购山一证券又被讥讽为“虾米吃鲸鱼”。可如今他手控九家香港上市公司,个个实力不凡,日本方面对于中星国际全面入主山一证券的奇怪的沉默反应,都说明这个年轻人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成竹在胸。大家忽然觉得,一个敢在香港观塘修一座高999米大楼的家伙,敢在联合东南亚各国华人力量解救印尼华人的计划中当领袖也不算太离谱,有些人天生就是做大事的
杨星看在场每个人神色虽然各异,但总算没人被他的狂妄吓到,拂袖离去叫嚷着:“小子狂妄,我辈安能与竖子为谋”,心想他的忽悠**总算成功了一半。他提出的观塘重建计划当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的确是中星国际收购山一证券后打算进行的下一阶段中心任务。但这涉及的建设工期长,资金投入高等问题,让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独立承担。这次帮助印尼华人,他想当主角,除了民族感情外,就是在打东南亚华商的主意。此时抛出这个计划,除了转移李显扬的注意力外,也正好利用机会大肆宣传,吸引东南亚华商的投资眼光。
这次亚洲金融风暴是危机但也是机会,杨星趁这次风暴在外汇市场上狠赚了一笔,利用这笔赚来的钱充实他事业的基础,发展实业一直是他的目标。取得了国内信用支持的中星国际,对于收购山一证券的计划,最大的资金问题已经被克服了。不出意外,肆虐的亚洲金融风暴最迟明年也会结束,回到正常的经济运行轨道上来。那时的中星国际旗下各企业就不能一直剑走偏锋,始终要回到各自的主业上来发展。必须确定好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杨星和他的手下早就开始再为此事做准备,最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就是立足香港,走向世界,而立足香港的第一步就是要在香港建设中星国际香港本部所在的产业园区——天空星城
这个计划实际上早就在杨星脑海里浮现过,他第一次站在启德机场外对手下发出豪言时,一半是为了激励大家的斗志,另一半也是他心底的渴望表现。当初集团为了顺应现代化生产企业集约化,一体化,上下产业链交融的趋势,吸取韩日等国大型企业从原料到制成品,从大学研究室到企业产成品上下游单位移动距离最短,效率最高的经验,打造了在五大核心城市内集产、学、研、销于一体的大型产业园。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无论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零库存”的存储成本减小,或是根据实际销售和采购采用的电子集中采购和柔性生产线等,为企业大大减少了成本,在国内制造业中成本控制傲视群雄,而且加工水平也在飞快的赶上韩日等制造业强国,因此接到的海外代工订单络绎不绝。
所以杨星考虑在香港复制成功经验再造产业园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他心底还有一个遗憾想弥补。通过他接触的材料得知,前世香港经济经过亚洲金融风暴的摧残后,始终没找到一条适合香港发展方向的道路,曾经沉淀在香港人血液中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不惜一切代价创业的勃勃野心都被无休止的政争和好逸恶劳的思想渐渐耗光。很多香港年轻人热衷于金融业、地产业等既享受又来钱的工作,导致香港经济空心化、去产业化、金融化,完全依赖于世界金融市场,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每次国际金融危机袭来,香港就大伤元气,周而复始。隔壁的内地省份却埋着头一直大力发展制造业,结果十年后,香港不要说与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新加坡攀比,就连紧邻的广东省的GDP都后来居上超越它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天空星城
第二百二十五章天空星城
香港作为中星国际的总部基地,杨星当然也会替这座城市的未来考虑一些。他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大人物,但没人不愿意自己的公司总部位于一处欣欣向荣,新颖别致的成长型区域中。他的设想是,利用改建观塘老工业区的机会,在此处引进高科技产业链,升级成为一座高科技的工业区,使它重新焕发活力,这也是给香港政府未来发展提供未一种新思路。
杨星一直认为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始终是要靠实业来支撑的,金融资产变来变去并不能真正创造实际价值,充其量不过是数字游戏,它只能是实业的补充,而不是实业的代替。身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台湾和韩国对此的态度就一直很清醒,特别是跟香港各项指标都很接近的新加坡更是如此。新加坡主权基金新加坡投资局和淡马锡控股的多年投资重点都集中于实业投资特别是高技术项目。淡马锡控股的子公司新加坡特许电子在晶圆制程方面只差英特尔一年的距离,虽然连续亏损多年,淡马锡控股也没有让它破产关闭的意思。
相形之下,香港除了玩具、电子代工业、服装加工、转口贸易外的主要实业都乏善可陈,特别是工业制造方面只有一些消费类的轻工业产品。即使这样,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也移师就近的广东深圳、顺德等地,形成了香港开店、大陆设厂的前店后厂的格局。但这只是看重大陆熟练而廉价的人力资源,拥有亚洲排名前十位的多所大学,但香港又有几家国际知名的高技术企业?
杨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