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者狂想曲-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企业职工里有种风潮,仿佛别人家有了什么自己家也要有什么。
于是91-93年,云港的国有企业职工刮起了封阳台的风潮。那个年头因为房子建的年代都早,很多房子是7080年代建的,交付的时候留给户主的就是一个光秃秃可以感受到风吹日晒的阳台。以前大家也没觉得怎么样,但是到了90年代之后,有人开始用木头封阳台。用木头做成几十个小窗户似的堡垒把以前半开放的阳台包围起来变成全封闭的,后来97-99开始的则是铝合金封阳台潮和木地板潮。到了2000年之后,新建的楼盘里才有意识的提前帮户主统一封好阳台。
而木地板潮虽然是97-99年开始流行,但是速度要比封阳台的流行速度慢不少。因为9192年左右流行的是地板块地板革的铺地风潮。所谓地板块就是一些正方形的薄塑胶片,上面印上了一些简单的图案。买了专用胶水之后,就可以把这种地板块粘在水泥地面上。
而地板革则是一种几毫米厚度的塑胶皮。因为是塑胶的所以很容易根据家里的地形进行裁剪,裁剪后铺到水泥地面上就是。
所以别说97年的中国跟2010年的中国差的仿佛是两个星球上的国家,97年的中国跟92年的中国差别也一样。
沈红星穿上了徐晓燕给他的拖鞋,扭头看徐晓燕。只见她今天在家穿着一身淡蓝色的丝绒运动服,看起来让人感觉很居家,很温馨。她那穿着半透明丝短袜的脚背裹在一个小高跟拖鞋里面,露指拖鞋前方露出来徐晓燕裹在丝短袜里的没涂指甲油的脚趾。
徐晓燕看到沈红星在打量她的穿着,笑着问道:“怎么了?”
沈红星笑了笑,仿佛一幅重新认识徐晓燕的样子说道:“没想到徐姐这副打扮还挺居家,挺漂亮的。”
“呦,你还懂女孩子应该怎么打扮啊?”徐晓燕一边领着沈红星到客厅坐,一边笑道。
“那是,我就是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青少年未来会欣赏的审美方式,代表了中国最先进创意力的发展方向。”沈红星这么说道。作为重生人士,沈红星当然知道未来会流行什么,青少年会喜欢什么,金坷垃、山口山、CUCN201等等等等。这个年代别说天涯之类的了,猫扑网MOP,这个时候也不过是个屁点大的私人游戏论坛而已,得到后来才会因为人气高而被收购后改造成全面社交型论坛。
所以,沈红星不了解未来流行?有什么地方不了解的?他连未来会流行什么毒品都知道,K粉冰毒摇*头*丸,美国的哈佛等学校的学生会继续流行用左旋安非他命提神K书。
当然,沈红星不经意之间,还首先说出了3个代表……徐晓燕一听沈红星说的三个代表就笑了起来。不得不说的是,在家中这种打扮的徐晓燕笑起来,还挺“柔”的。在公司的她总是一副比男人还杀伐果断的样子,甚至让人感觉她不是女人只是一种集成了男人的理智以及女人细心的中立性别生物。
而当她在自己家里时,在她这个温暖的小窝里时,才会让人感觉到她原来是个女人,是个挺漂亮的孤独女人。
徐晓燕在客厅里跟沈红星聊了一会儿以后,进屋拿了两本书出来给沈红星。沈红星接过来一看,果然是他之前托徐晓燕找的Z80编程方面的书。正当他跟徐晓燕道谢之后,徐晓燕倒是问他要喝点什么东西:“咖啡还是茶还是饮料?”
这话倒是被沈红星脑补了:徐晓燕的话听起来很像那句极诱惑人的“咖啡还是茶还是我?”(cofe-or-tea-or-me?),意思是你要喝咖啡还是喝茶还是“吃掉”我?
“咖啡吧,清咖啡就行,不用加奶和糖。”沈红星赶忙把之前的脑补忘掉回答道
“你这种年纪的人怎么会喜欢喝黑咖啡?很苦的哦~”徐晓燕也许在自己窝里真的是放松了,口气居然还点调皮起来。
“我这种年纪的人还写了本小说要被改变成电视剧了呢。”沈红星笑道。他在2008年后就喜欢上了黑咖啡,很苦有点酸。他可不是像别的小资那样在什么苦涩之后感受到嘴里渐渐回味出来的浓香。
小资们去死吧,他沈红星从来就没感觉到什么浓香,他只是觉得喝点苦的东西,这样才能觉得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苦容易……
当天晚上10点,城市的另一端。
高原穿着睡裙趴在自己的床上。她身边是一个小时候跟老爸去美国迪士尼买来的唐老鸭布偶,她眼前的是一个皮质封皮的日记本。她一边咬着圆珠笔的尾巴,一边把两条小腿像有自由泳一样上下交替摆动。
写日记有助于写作文,也有助于写小说。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的高原自然一直有着记日记的习惯,她这时候就是准备写日记。可是今天晚上的日记跟别的有所不同,高原觉得自己特别想写点诗之类的东西。她一边咬着笔杆一边回想着跟沈红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回想着跟沈红星亲亲的感觉……
过了一会儿,嘴角弯出幸福笑容,满脸粉红的高原一边想着一边在日记本上写道:
1997年9月10日,星期日,晴,不知道多少度到多少度
我们的感情会不断的进化吧?不断不断的进化吧?
虽然很喜欢听他说喜欢我,
但如果他不喜欢说的话,
甚至是如果说出来,
就会被上天诅咒的导致关系破裂的话,
那就不要说吧,
甚至永远不说也没关系。
唔,不过想想如果永远都听不到的话,
还是有点不甘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两个人都用心经营这段关系,
那就最后就一定能修成正果的吧?
轻飘飘的飘啊飘啊,
只是听到他叫我的名字,
只是听到,就让我感觉飘了起来,
就像是要快脱离地球一样。
看到他笑的时候,
自己不知道怎么,
也会不自觉的跟着笑起来。
神啊,谢谢你安排我和他相遇。
就算这样的相遇只是有缘无份的恶作剧,
即使这样也感谢你能让我和他相遇。
不过,
不可以是恶作剧哦!
真的不可以哦,
不信你看,我和他的感情已经在不断的进化呢。
真的,我可不要把和他的相遇变成恶作剧。
心中全都是他,真讨厌,
而且我在他心中,
好像并不是那么重要?
不过如果努力的话,
不断的陪在他身边的话,
对我的感情会不断增加吧?
恩,就这么积少成多吧~
想见他的时候,只要把头向右转,
或者把头抬起来
就可以看到他。
总觉得他会变得越来越耀眼。
我呢,只想围着他转啊转啊。
只是想到他,
就感觉自己甜蜜的像是要化掉了一样。
**************************************************************************
唔,第二更~
第一卷 从泥鳅到杂鱼 第五十二章 郭敬明(第二次排版好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沈红星每天在学校里就是写写小说看看Z80编程书,跟高原亲亲。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礼拜左右,他差不多就把《潜伏》写好了。本来应该直接拿去给徐晓燕看,但是沈红星不知道怎么,脑子里突然有了点恶作剧的念头。
他琢磨了半天,然后就在稿子的封面上署名为“郭敬明”。这郭姓人士,未来会成为沈红星的校友,他一直很擅长的是“借鉴”别人的小说内容。那他未来的校友“借鉴”一下他的名字的话,他应该不会反对吧?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嘛~
这样以后郭校友大概都不能以自己的本名发书了吧?如果用本名发书的话,大概会被沈红星的粉丝认为郭校友是“攀附名人”吧……
于是沈红星就真的署名“郭敬明”,然后联系地址留成了自家的地址,他以前跟徐晓燕留的是自家便利店的地址,因此也不怕徐晓燕发现地址相同。把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他就抽了个空把稿子寄了出去。
徐晓燕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正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看着秘书刚刚送到她这里的一份稿子。她看了看封面上作者留下来的信息,“郭敬明?”她看到作者署名时想了想,基本确认是个新人。最近新人怎么那么多……
徐晓燕有点漫不经心的看起了封面上的几百字的简介,她已经在这行里干了好几年了。而且因为眼光毒辣,经常是8万字以下的短篇小说她只用看两三眼就知道这篇小说有没有前途。五万字一分钟,这就是她徐晓燕审稿的速度。
看了简介的第一眼,她发现这《潜伏》是个谍报小说。等她把整个简介看完,她心中微微叹了口气,果然是个没什么亮点的故事。
不过虽然整个故事走向没什么亮点,但是毕竟还是要看这个新人作者在细节上的把握能力。如果叙述能力优秀的话,作者可以把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讲的很吸引人,这也就是大师级作者和普通作者之间的区别。
徐晓燕翻开稿子的正文,她快速扫过前几页,没什么亮点。一个叫做余则成的国民党被派去执行诛杀叛徒的工作而已。但是等到她看到余则成因为女朋友左蓝的关系而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她小惊喜了下。这种写法虽然不是那么“正经”,但是处理的好像挺可信的?
她以前听她外公说过,老爷子当年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兵,后来当了逃兵以后只是为了共产党军队的一碗面条就加入了解放军……
她现在觉得手中的《潜伏》开始有点亮点了,她继续看下去,等她看到余则成到了军统天津站,然后组织上派来了一个叫做翠平的很“二”的女人后,徐晓燕开始觉得这书搞不好有戏。
这个翠平出来以后,明显就是一个为了喜剧色彩而创作的角色。这个练过功夫、枪法如神的翠平土到掉渣,不讲卫生,不会用马桶,不适应吃西餐、打麻将的官太太生活,还强烈要求离开,二人在生活细节和性格上也冲突不断。
光是这样的套路,徐晓燕就觉得像是游刃有余的大师出品,但是明明这个“郭敬明”又是个新人,再加上之前的沈红星也很给力,难道这年头的新人都这么强力?
随着情节渐渐展开,徐晓燕看到1946年1月,国共双方开始“军调”。余则成发现中共派来的军调人员中竟然有左蓝。余则成把军统在中共代表身边布下的监视特务名单交给左蓝,并公之于众,首战告捷。
这个时候徐晓燕渐渐发现了《潜伏》中的另一个亮点,这就是办公室政治。书里开始渐渐展示老谋深算的吴站长的种种心机。
这个年代能这么光明正大把办公室政治写在小说里的作品不多,看到这里徐晓燕甚至觉得这个叫“郭敬明”的作者肯定是个40、50岁的中年人,他带着大半辈子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写下这么真实的情节吧?
接下来小说中左蓝和马奎互射身亡,左蓝的牺牲让翠平第一次看到地下斗争的残酷,开始慢慢理解余则成的潜伏工作,两人渐渐有了默契。李涯出于私怨找余则成一同对付陆桥山,而余则成则利用这个机会几经争斗,陆桥山被迫调走,余则成晋升为天津站副站长。
徐晓燕看到这里感觉心中一动,不仅是翠平感觉到了地下斗争的残酷,连她也有点感觉到了。之前花了那么多篇幅描写的左蓝就这么死了?
虽然专业的徐晓燕脑海里仍然留了一份清醒来关注整个小说的全局,但是她仍然不自觉的放慢了审稿的速度,是的,她被《潜伏》的情节吸引了,她放弃了一分钟五万字的审稿速度开始一边审稿一边“看”起《潜伏》来。
接着情报贩子谢若林开始出场,看到谢若林的种种表现,徐晓燕会意的一笑。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是这样,在A公司里做着某种工作,然后利用此工作得到的某种资源或者信息来跟外人进行交易。
之后则是谢若林的老婆晚秋帮助余则成和翠平隐瞒了翠平仍然是处*女的事实,后来则是谢若林对晚秋家暴导致晚秋自杀。被余则成救了,而且此时早就爱上了余则成的晚秋被余亲手送上了前往延安的架子车。看到这里徐晓燕倒是觉得有点唏嘘,不过好像战争年代就是这样,大家都身不由己啊。不知不觉间,徐晓燕自己都已经带入到了整个故事里面。
在往后,则是余则成跟陆桥山以及李涯的种种斗争,枪杀陆桥山。余则成为了“黄雀行动”的名单而进行的种种污蔑和胆大心细的侦查行动,让徐晓燕这个时候都觉得有点惊心动魄。
而最后,余则成被迫飞到台湾,和晚秋戏剧性的成为了新的假夫妻,而翠平则抱着孩子在山上空空等待的结局让徐晓燕潸然泪下。唏嘘啊,她心中这个时候只有这一种感慨了。
合上手中的《潜伏》稿件,徐晓燕擦了擦眼泪,冷静了下来。她全局的会议了下《潜伏》的整体布局以及各种桥段的分布,可以说这《潜伏》是极好的,甚至可以说简直不像是个新手写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