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我说参同契 >

第87章

我说参同契-第87章

小说: 我说参同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爰斯之时,情合乾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而 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
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 火,五行之初。
上善若水,清而无瑕。道之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 布,各自独居。
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横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 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 若饴。
千古丹经《参同契》,内容归纳成三大纲要:御政、养 性、伏食。本章叫做“性命归元章”,是后人所加,指性与 命两个合一。在别的道书上,性跟命叫做神与气两种,神是 性的现象,气是命的现象,所以神气是讲它的现象,性命是 讲它的根本。现在修道成功变成神仙就是性命归元这个作 用,返本还元了,得了道长生不死了。所以“此章,言性命 同出一源,立命,正所以养性也”。道家的书都是讲先修身, 把身体修好,因为我们这个肉体是生命的一个杰作,一个果 实。譬如苹果是苹果树结出来的果,等于我们这个身体一 样,但是苹果的生命是苹果树上来的,苹果树是命根。这个 命根在苹果里也有,再把苹果籽种下去,好好培养,它又长 一棵苹果树出来。所以我们这个肉体不是本命,可是本命也 在这个肉体。真正把命功修好了,“明心见性”,见道自然很 容易,所以立命正是养性,就是这个道理。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你想修道,成了道就明心见性 了,佛家叫明心见性为生命的本来。我们想长生不老,“延 命”就是长生,就是“却期”。到一百岁乃至二百岁不死, 就是支票不兑现,兑现了就叫做死。延命不去死,就是却期 支票。想达到延命不死,下手工夫先从养佳开始。怎么养 性?道家讲性就是命,命就是性,要在理论上先了解;理论 不通,修道都是白修。所以,“审思后末,当虑其先”,要了 解一个东西的末端地方,先要了解它的根本,也就是要先了 解性命从哪里来。
养性即修命
“人所禀躯,体本一无”,父母没有生我们以前,没有这 个生命,当然没有生死。“元精云布”,等到父母的精血交配 了,像云飘上天一样,上去后雨就下来。“因炁托初”,父母 精血凝结炁化,我们生命投人而形成了胎儿。“阴阳为度, 魂魄所居”,这个成长的过程,阴阳有它一定的境界,一定 的度数。释逝牟尼佛几千年前讲的生理学,跟现在一样,而 且更清楚。娘胎里头七天一个变化,三十八个七天共九个多 月,生长成为一个有魂有魄的人而出生。朱云阳祖师的注解 非常好,“此节,言养性之功,当彻究性命根源也。”养性的 工夫就是修命的工夫,必须要先了解性命的根本。“何谓性? 一灵廓彻,圆同太虚,即资始之乾元也。”性是什么?因为 这位朱云阳真人是清朝的,距离我们只有三百多年,算是近 代文化,他把儒、释、道三家合起来讲,“一灵廓彻,圆同 太虚”,圆满光明,清净无念像太虚一样。假使无念是糊里 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叫无念,那叫做糊涂!不叫无念。无 念等于天气好的时候,万里无云,青天中间一灵不昧,灵觉 之性万法皆知。“一灵廓彻”,“廓”就是空空洞洞,无量无 边,彻东彻西,天上天下,无事不包。这是圆满,同虚空一 样,虚空有多大这个灵性就有多大。在《易经》来说,就是 
“万物资始”,宇宙万物都靠这个功能生出来,这个叫性。 “即资始之乾元也”,叫做乾卦,万物的根源是性。我们修 道,道的根源在哪里找?在性中找。命是它变出来的,所谓 心物一元,都是它变的。
“何谓命”,现在讲我们的命在哪里。你看在座的有年轻 有年老,老的不是这条命老了,是形体老。什么是命? “一 炁细媪,主持万化,即资生之坤元也。”真正生命是这个 “炁”,这个“炁”不是呼吸之气,现在的语言讲就是生命有 个能量。这个“一炁细媪”,“细媪”就是闷住了,阴阳混合 闷住。“细媪”两个字很难解释,譬如有时候气候闷起来一 点风都没有,很闷很难过,知道快要下雨了,这个大气在酝 酿,尤其是在春天。所以青春这个阶段,最麻烦,这就叫做 “春困”。《红楼梦》中林黛玉春困发幽情,这是春天细绲的 境界,就是闷,头脑都不清,身体都懒,像老母鸡抱蛋也是 这样,闷闷的。
“主持万化”,万化之物,像发豆芽,黄豆泡水,上面盖 起来,那个水蒸气闷住它才发芽,那个境界就是“细绲”。 万物都靠这个境界,在《易经》的道理是坤卦的境界,坤属 阴。如果你们修道打坐,能够坐到忽然之间忘掉身体,忽然 之间什么都不知道——说不知道嘛又知道,说知道嘛又不知 道,像老母鸡抱蛋一样一身都软了,很舒服不想动,念头思 想都没有。这样子闷住久了,可以返老还童了。随时都闷住 更好,越闷越熟,精、气、神都发展了。可是修道的人多半 不是如此,而是用脑筋、用方法、用意识搞来搞去,并没有 静下来。所以一定要静到极点,就是老子所讲“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才是命功的境界。“细媪”是《易经》上的,闷 闷的但也不是闷,这个身体永远在春天,所以叫“长春”, 永远在那个春困的阶段,也就是命功的境界。 
第七十讲
延长生命的电源 和尚变道士 魏祖和六祖 神室无精 三种气
魂为阳为木魄为阴为金 个性非本性
延长生命的电源
讲到性跟命,“此是先天性命”,在道家讲起来是形而上 的,“在父母未生以前,原是浑成一物,本无污染,不假修 证”,我们的本性,在父母没有生我们以前一不是讲这一 生的父母,是指原始生命这个本来,在没有变成|人,在六道 轮回打滚之前,原是阴阳一体、心物一元的。那时本来没有 染污,也不需要修,个个都是仙都是佛。“一落有生以后, 太极中分,性成命立,两者便当兼修。”未生之前,本来是 一个太极,太极是阴阳合一的心物一元。可是有了这个生命 以后,太极中阴阳分开了,所以我们有性有命。儒家讲起 来,就是有性有情,人有情感,受自身生理的支配。我们要 想从凡夫修回到本来那个仙佛一样的境界,既要修性也要修 命,要同时兼修性和命二者。
“然性本无去无来,命却有修有短”,这个性本是自性清 净,没有办法修,不要你去修的。佛家讲性,就是《心经》 上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道家说,我们做工 夫修的都是属于后天的命。命功是有为法,有些命长有些命 短,“修”就是长。
“若接命不住,则一灵倏然长往矣。”人的寿命等于电器 充了电,有些人电源多一点,命长一点,有些人短一点。要 想活着,自己要晓得充电,就是要晓得“接命”。如果不晓 得充电,接命接不上,“则一灵倏然长往矣”。这一点灵性的 肉体生命,电源用尽,命功一断,灵性这一部分就离开了。
“修道之士,要做养性工夫,必须从命宗下手”,所以修 道的人,想明心见性,原则就是必须把身体弄好,不珍惜这 个身体是不行的,所以先要把命功修好。
“故曰,将欲养性,延命却期”,魏伯阳真人的原文上 讲,想养性必须先修好命功。“却期”,要像逃避兵役一样地 慢点去报到,要超越时期。“何谓却期,凡人之命,各有定 期”,在佛家讲是定业、业力的关系,这股力量是一定的。 “其来不能却,其去亦不能却”,当你投生的时候,不想来也 做不到,我们自己也莫名其妙就生出来。父母也做不了主, 要想生女的偏生男,想生男的偏生女。要生时推不掉,要死 的时候也推不掉。“惟大修行人,主张由我,不受造化陶 冶”,只有大修行人,工夫到了,要死就死,要生就生,生 死把握在自己手里。“命既立住”,修到命功完成叫立命,命 功把握了,“真性在其中矣”,性功的道理就在命功之中了。 “人若不知本来真性,末后何归”,修道只要明心见性, 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最后一步工夫成就的是性功,不是 命功。所以你修道成功,工夫再好也是有为法,是有修有 证;要归到无修无证,不增不减,最好没有工夫了,不需要 工夫了。所以,“了性是末后大事”,最后还在了性,是性功 的成就,这是道家的道理。 
和尚变道士
道家有南北两派,我说吕纯阳祖师等于佛家的六祖一 样,南宗北派同他都有关系。南宗到了张紫阳真人,他得道 的弟子是和尚,后来当道士去了,名叫薛道光。他参禅参了 几十年,他师父们都认证他大彻大悟了,但是他觉得没有 悟。悟道要了 “性”及“命”,这个“一念不生”全体现这 些,他都懂都证到了;但是他认为悟了道大彻大悟,只了了 一边,另外还有一边,还有这个命功没有了。在禅宗来讲, 就是所谓向上一路的事。因此他不穿和尚衣了,穿了和尚衣 到处访道找明师不方便,后来碰到了张紫阳真人,他才 成就。
这个就是说,你要修道,没有修明心见性的性功,只做 有为工夫也不成功,原因是着相。所以修道修密宗的人,非 常容易着相,解脱不了,性功很难悟透彻。但是修性功的‘ 人,专坐禅达到明心见性,也只见到法身,了 了性,没有了 命,报身不成就。报身是要修命功的,所以性命双修就是道 家的理论。可是修命功必须要先悟到性功,所以“人若不知 本来真性,末后何归”,也是枉然。“ 了性是末后大事”,在 道家讲了性是什么呢?明朝以后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 神,炼神还虚”,还虚还不是了性,什么时候是明心见性? 粉碎虚空!虚空都要打破,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这个时候就了性。命功修成了再了性功,那么这个神仙就不 是神经了,就是真正的神仙了。
“不知欲要反终,先当原始”,所以修道的工夫,是要回 
到本来那个不生不死的仙佛之道,就是回到我们那个本来面 ^ 目去,回到这个生命的本来。所以“欲要反终”,要想回到 0 最后那个本来地方,“先当原始”,必须要先找出本来面目。11 他这个道理是说,修道的第一步“必须反复穷究”,一定要 去穷究。穷究就是佛家禅宗的参禅,“思我这点真性,未生 以前,从何而来。既生以后,凭何而立”,这就是禅宗祖师 讲的参话头,父母未生以前你在哪里,死了以后究竟有 没有?
我们看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后来他出家了。他有首 诗,因为满洲人初学中国文化,作得不大好,但是他写得很 坦然:“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不过他表示后 来悟道,“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他认为前生 是个得道的高僧,这一生当了皇帝划不来。“我本西方一衲 子,因何落在帝王家”,很讨厌做皇帝。历史上有好几个皇 帝,自己及后人,都发了愿,愿生生世世莫生帝王家。你看 做了皇帝的人那么讨厌当皇帝,有了富贵那么讨厌富贵,就 是我们这些穷小子偏偏想富贵。
这个性功要参究,要悟道,你要悟到“未生以前,从何 而来。既生以后,凭何而立”,现在我们这个命究竟在哪里? 是在丹田,还是在脑子?哪里? “凭何而立”?
魏祖和六祖
由此“便知了命之不可缓矣”,我们做工夫修道,开始 只知道要了性,要明心见性。但是真正能明心见性,必须先 要做了命的工夫。命功做到了家,了了这个后天的命,恢复
|163| 
到本来,命在我们自己才有了把握,才能了性。
“故曰”,所以魏真人说,“审思后末,当虑其先。最后 受胎之时,不过秉父精母血,包罗凝聚,结成幻躯。”我们 现在这个身体不是命,这一点修道人要认清楚,这个身体是 后天的命,受胎的时候我们这一点灵性碰到精虫、卵脏,包 进去跳不出来了,“结成幻躯”,三样结合就生成我们这个身 体。“此乃有形之体,非真体也”,这不是性命的真正,所以 我们叫它“幻”,佛学叫“业报之身”,来受报的。受个什么 报呢?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果前生造孽多端,这一 生就受苦一辈子;前生做好事,这一生富贵,一辈子不受苦 报,只受乐报;有时候我们愣头愣脑的,是受不苦不乐 之报。
“我之真体,本同太虚,光光净净,本来原无一物”,我 们这个生命的本体同太虚一样无量无边,光明清净伟大得 很。“故曰人所禀躯,体本一无”,所以就是后来的六祖说 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时候禅宗没有来,佛 法也没有来。魏伯阳是中国文化,由此说佛、道两家一样, “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