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盲女与君王绝世情:山有木兮木有枝 >

第49章

盲女与君王绝世情:山有木兮木有枝-第49章

小说: 盲女与君王绝世情:山有木兮木有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等机会,稍纵即逝,唯有千古英才,方能擒之。

燕王,趁此可趁之隙,亲率劲骑绕出敌后,与张玉合兵,借风势,纵火杀敌。

烟焰,登时涨天,官军,竟于将胜之时,大败。

瞿能、瞿良材战殁,俞通渊、滕聚也相继战死。郭英向西退却,李景隆单骑逃往德州。辎重牛马,迤逦逶弃。

燕军,直追至雄县月样桥而还。

白沟河两岸,官军杀溺蹂躏死者复数万,断戟残兵,伏尸累累,横尸百余里。鲜血,染红了河水,成为血河。降者,十余万众,燕王悉放遣之。

燕军乘胜南下,李景隆再奔济南。

五月初九,燕王命都督陈亨、都指挥张信进入德州城,籍吏民,收府库,获粮百余万。自是兵食益饶。

第六卷 绸缪 第一章 穷途非所恨

建文二年,五月初九,燕王命都督陈亨、都指挥张信乘胜进击德州,李景隆闻听燕军再往德州开拔,遂,率残部趁夜而遁,再奔济南。

山东军民以牛酒迎谒军门,络绎不绝,燕王一一谢绝,慰劳而遣之,并严禁军士扰民。

五月十三,燕王向诸将道:“李景隆在济南,收集败亡,今乘胜追袭之,势必瓦解。”于是;仅留都指挥陈旭率部镇守德州,大军起营向济南开赴。

五月十五,大军行至禹城,距离城北二十五里驻营。申时,燕军即起行,连夜倍道而进;拂晓;始至济南城下。

彼时,李景隆军尚余十余万,燕王下令,乘其仓促布阵未定,一举击溃之。果然,李景隆如惊弓之鸟,对突现眼前的燕军猝不及防,一战即溃,大败。斩首万余级,获马万七千余匹。李景隆再一次单骑而逃,余众十万人,悉降,燕王尽发遣之。

朱允炆所布的六十万伐燕大军;号称有百万;再一次灰飞烟灭;化为乌有。

燕兵列阵,围攻济南。

济南守将铁铉,率城中军民悉力捍御。

五月十六,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召还李景隆,改命左都督盛庸为大将军,右都督陈晖为副将军,以迎燕军。

济南,为江南屏障,天下之枢会,向为兵家所必争之地。不但城池坚固,城内,更是粮草充沛,将士齐心。

燕王见不能骤克,便命人射书信入城劝降。而城中也送出一书,原来是儒生高贤宁所作的《周王辅成王论》,其旨在请燕王罢兵。朱棣对之自然不予理采。

燕军,久围济南二月而不克,遂,筑堤坝,拦截河水灌城。

城中将士军民见之,人心大恐。

唯独布政使铁铉镇定自若,让守城将士在城墙内假装痛哭,大呼“济南急矣,亡无日矣”。并撤去防守器械,以示无心防守,再派千人出城称降。

城外,燕军阵前,朱棣率诸将于马上,眼见使者出城门,踽踽低头而至。

而他身后,是群情振奋的燕军,密密匝匝,绵亘数十里,山呼震天。

自四月初六出北平,至今,已是七月十四,三月有余。别说那些将士,就连燕王本人,面上,亦多了少许风霜之色。

出城投降的将领,率众伏地跪拜道:“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而今,但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壶浆以迎!”

张玉勒紧缰绳,在其侧低低道:“燕王——”

朱棣在马上回过头来,与之目接,再扫一眼坐骑之下跪着的降使,原本一双凌厉至极的眼眸中,虽,精光不减,却布满了血丝。

沉吟片刻,点头道:“好,本王随尔等入城便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起兵距今,已近两年,什么样的艰险不曾见过,自他在白沟河大胜,一路长驱直下,上百万官军尚且土崩,何况久围之下的济南城?但,纵然他再如何抚恤,数十万燕军跟着他转战至今,难免人马劳顿,得济南,即可就此切断南北通道,划中原而自守,等于将半壁河山收归他囊中。故,济南城再坚,他志在必得。更何况,大军虽退,但双方基本战局未变,城内,自是不敢轻举妄动。

他冷眼看向身后,向诸将道:“传令下去,退兵十里驻营。”

话音甫落,即双膝一紧,驭马,随在来使之后,向面前的济南城疾驰而去。身后,除了张设伞盖的侍卫之外,仅有劲骑十余人相随。

吊桥,徐徐落下,一行铁骑,转瞬间即过了桥,眼前,便是徐徐开启的城门。过了这道城门,即是济南外城。

他的马蹄,刚踏入城门内,只听耳畔传出山海一般的高呼千岁之声。他淡然看着,两道眸光,似毫不提防地环顾着四周。

就在此时,只觉头顶一阵劲风袭来,他猛地一夹坐骑,急急向前避闪,一块五尺见方的铁板,骤然自城门之上急速坠落。硬生生,砸在他的身后,落在他的马背之上,座下铁骑应声而倒,连带着将他甩于地上。

“燕王!”

铁板,自百尺高的城门之上掷落,他只要慢了半步,就会和身下的坐骑一般,被砸成肉泥,血溅当场。

就在眨眼间,身边护卫已送上另一匹坐骑,他旋即翻身上马,笔直掉转马头,向着来路,飞驰而回。

他必须赶在城门闭合之前,赶在吊桥升起之前,逃出生天。

否则,他命不保矣。

他相信,铁铉为他安排的陷井,远不止眼前,吊桥之下,必有其他伏兵,等着索他的命。

果不其然,他刚驰出城门,前方吊桥,已在徐徐挽起。他用力挥动马鞭,矮下身子,宛如风驰电掣一般,单骑;自桥上飞身而过。马蹄,刚跃过吊桥,其后蹄已然悬空,宛如凌空一般,自桥上飞跃过宽阔奔涌的护城河,甩开已升至半空的吊桥,再,稳稳坠于地面,踏起一地的烟尘。尘埃,落满了人的盔甲与面庞,几乎掩人眉目。

差之毫厘,即失之千里,所失的,不仅是他一人的性命,还有他的整副身家。

面前,即是他的燕军阵营,所有人,目瞪口呆,数十万的阵营,眼睁睁看着自个的主帅,在电光火石间,往生入死了一场,竟,忘了出一声。

他勒紧缰绳,坐骑,在他的胯下高昂起脖颈,长声嘶鸣。在原地,逡巡了数圈,才勉强立定。

他高坐于马上,眸光似电,看向面前铁壁一样的城池,和城池之上那冷然回望着他的守城主帅铁铉。不怒反笑,只淡淡一笑,向身后诸将道:“给我以炮击城!”

“是!”阵前响应一片,仿似大梦初醒一般。

不过须臾,燕军,即火炮齐发。

济南城,顿时,成了一座火城。而,守将铁铉,竟仍令城上士卒大骂燕贼叛国。足有上百人,居然不畏炮火,在城垛之后,齐声唾骂于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第一次动了怒,勒马,以马鞭指城,厉声道:“来人,传令下去,合兵围攻济南城!”

直攻了一天一夜,城,将破时,只见城上,忽然悬一枚巨大的神牌,上书着“高皇帝朱元璋之位”。

乍见之下,燕兵,竟无人再敢发炮,诸将望着队列之前的主帅,俱默然无语。

此铁铉尔,实乃诡计多变之人,竟然想出如此歹毒之计。

道衍,于列中,看着十步之遥处的燕王。天色,已经将晚,深秋的暮色,映在他的眉目之间,晚风,撩起铠甲内的战袍与鬓间的碎发。那一张坚毅的面容之下,到底有多深的隐忍与自持,才能坚持至今?

燕王,以“清君侧”起兵,虽口称“靖难”,但,只有他与他知道,所谓靖难,实为夺位。貌似气壮,心实有亏。如果此刻,他命手下向高皇帝的神牌炮轰,则,必然在天下人面前背宗弃祖,更使他一直以来对朱允炆“违背祖训”的口诛笔伐露了马脚,从而,再失民心。即使,高祖皇帝在天之灵不加之罪,也难堵天下人悠悠众口。而,若于此刻罢兵,则济南坚城,失之一旦。

再等了片刻,只听,燕王终于哑声道:“传令各营,今日天晚,暂且休兵。”

朱能等人会意,看一眼身侧的传令兵,诸人,飞也似地去了。

接下来的一连多日,只要燕军炮轰城池,铁铉,就命人高悬出神牌。非但如此,更召来精兵壮士,每每出其不意偷袭燕军,往往防不胜防,虽小战,却每战必克。

诸将愤甚,却,计无所出。

是夜,燕军主帐内。

整座大帐,燕王跟前,只留下谋臣道衍一人。

夜烛之下,他双手合什,躬身,和颜禀道:“燕王,师老矣,请暂还北平,以图后举。”靖难,已经两年有余。这一役,燕军出北平,已盈四月。将士疲惫,斗志消磨,再打下去徒然无益,不如休整以后再战。

眼前之人,端坐于案前,面上,并无冷意,沉吟半晌,终点头道:“斯道所言,言之有理,本王也有此意。”

话音才落,帐外将士又再高声通传。

他应声道:“宣。”

此时,夜已深,如无急报,必不会前来。

他接过来人送上的书柬,才看了数行,即缓缓立起,眉目间,隐隐动容。

道衍略有不安,才要开言,就听朱棣沉声向来人道:“备快马。命朱能张玉等人即刻来见我!”

言罢,将手上的书柬直接交与他。

道衍小心展开,纸上,竟是林士奇的笔迹。

“世子急病,累日不愈……”

他心下一惊,再看向眼前人,早已大步步下大帐,走至帐外,抬头望着天色。

父子连心,林士奇并不是不知分寸之人,能如此来书,想必世子之疾,已是甚为凶险。

真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世子,早不病晚不病,偏偏于此刻病入沉疴。燕王的子嗣,原本就不多,此番世子染疾,他必是要连夜返回北平。

此刻退兵,也好。

他折起书信,默然走过去,陪在他身后。深秋的苍穹之上,繁星满天,月圆,人未圆。

建文二年,八月十五。燕王,率小部精骑先行回师,命朱能张玉等诸将,率大军随后而行。

持续了三个月的济南之围,终于随着燕军的撤退而暂解。

济南,之于北平,千里不止。一路疾驰,终于在八月十九,回府。

铁骑驰入棂星门之时,已近戌时。

绕过大明殿,直接驱马至延春阁前,始停。

刘成,因着日渐年老体衰,并未跟着此次出征,此刻,正领着一殿的宫人立于玉阶之下,跪迎主子。

燕王翻身下马,将手中的缰绳交给身边护卫,也不管身后的林士奇,自己,则大步而入。

等来至后殿,进到寝室,远远就看见王妃徐氏和王鹤一等人,正齐齐围在床榻之前。看见他进来,众人忙欠身跪倒。

他简单免了他们的礼,沉声向王鹤一道:“怎样?”

不过四岁大的孩童,小脸上,潮红一片,静静卧于锦被之内,连鬓角都是粘湿的。昔时,圆滚滚的手足,瘦成伶仃状。

他看了片刻,自榻上起身,向外室走去。

他也累了,一路疾驰,连换了数匹坐骑,可谓,星夜兼程。遂,就在外室的座椅上落座。

老太医连续多日熬夜,此刻,愈发显得形销骨立,连嘴唇上,都起了数个血泡。蹑足离了床榻,行至他跟前,欠身施礼道:“禀王爷,小世子刚刚睡着,高热,这几日,也已经退了些许。”

徐氏,仍陪在内室卧榻之前,扶了云茉的手臂才勉强立起。一双眼眸,熬得通红,连面颊都凹陷了下去,隔了帷幔看着他,却不近前。

王太医擦一把额头的汗意,低声再道:“禀王爷,世子,已经连续高热了半月,上吐下泻不止,依属下看,恐是痿躄之症(即现代的小儿麻痹症)。”

朱棣不语,只挑眉看着他。

王鹤一并不心虚,他的医术,虽算不上天下无双,却也是少有人及。遂,嘶声再接道:“王爷和王妃,请恕属下……无能。”

朱棣良久始应道:“此疾,会如何?”

“得此疾者,即便高热退尽,肢体,却自此痿弱不用,或手臂,或腿足。故,又称筋痿、骨痿之症。”

朱棣看一眼内室饮泣的徐氏,再问道:“可有药治?”

王太医不再答,只低头躬身而立。

他再等了片刻,才道:“你先去吧。”

“是,属下告退。”

一旁,连宫人云茉等人,都忍不住跟着哭将起来,又不敢高声,只能低低啜泣。殿内,眼看着哭成一片。

要在往日,燕王早就发作,可是,他只立起身,一面和颜道:“你也早些安置吧,这些,交给他们即可。” 此语,明显是向着王妃徐氏所说,话音既落,一面向殿外室缓步而去。

这些话,听着虽淡,却是许久许久都不曾再自他口中向她道出过。若不是世子病了,想必他仍不会踏足延春阁。

他的为人,心机极深,一旦存下芥蒂,极难化解。纵表面无形,内里,很少有人,能探得其心底真意。

徐氏以为他要走,遂,再也抑不住自个的心意,疾步而出内室,跟在他身后,一路跟至朱门前。

却见他徐徐回过身来,满面,俱是不掩的倦色。身上的甲胄,虽已解去,但一袭战袍显是尚未来得及换过。

她犹疑片刻,终,咬牙忍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