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明英烈 >

第2章

大明英烈-第2章

小说: 大明英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点头:“快传朕的口旨。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调头撤军!”
口旨传出,军心浮动,人喊马嘶,乱作一团。
正在这时,探马来报:“启禀陛下,大事不好!”
“何事惊慌?”
探马道:“我军的归路已被苏州官兵截断,粮草全被劫到山外。”
郭英忙问道:“后军主将朱亮祖哪里去了?”
探子道:“下落不明,无法探听。”
朱元璋听罢,额角上渗出冷汗,紧咬牙关疾呼:“冲出去!一定要冲出去!”说罢,
他把御鞭一晃,双脚点镫,飞马直奔后队。众战将不敢停留,各率亲兵尾追而去。
他们来到后队,勒住坐骑,定睛观瞧。只见铁枪将赵玉,正指挥军兵搬运石块。为
什么?原来,山口已被苏州兵用巨石和叉车堵死了。什么是叉车呢?就是装满石块的普
通马车。苏州兵把它从山顶扔到山口,左一辆,右一辆,横七竖八地交错在一起,搬不
好搬,挪不好挪,是最厉害的障碍物。
朱元璋仔细观看,见叉车、巨石已把山口封严。若想打开,谈何容易呀!可是,事
到如今,怕费事也不行了。他亲自指挥三军,动手消除障碍。
正在这时,忽听山头上锣声震耳,炮号连天。霎时间,箭矢、火铳、飞石、土炮,
一齐奔明军射来。势如狂风,疾如暴雨,直打得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明军死伤惨重,
鲜血染红了山野。朱元璋见势不妙,忙引兵退出险地。
简短捷说。一夜之间,明军连冲了七次,也未冲出山口。结果,损伤了人马五、六
千名,把朱元璋急得五内俱焚。
次日天亮,朱元璋等人才看明白。他们四周全是大山。这些山,山势险恶,立如镜
面,无处可攀。山上旌旗林立,布满了伏兵,只有南北两座山口可以出入。但是,北山
口已被叉车堵死,南山口又被苏州兵用重炮封锁。这样一来,想要出去,比登天还难。
朱元璋看罢,不住地捶胸叫苦,对胡大海、郭英等众将说道:“千错万错,都错在
寡人身上。朕不该耳软心活,中了妖道的诡计,致使诸公跟我受累。”
右护使武殿章道:“智者千虑,难免一失。诸葛亮乃古之圣贤,还错用马谡,失了
街亭。何况主公乎?”
胡大海也说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你日后多听点别人的话就好了。如今,后
悔能顶何用?”
正在这时,山头上突然炮响三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众人抬头观看,只见山上绣
旗摇摆,闪出一簇人马。紧接着,人马列立两旁,中间露出一把销金伞。伞下罩定一人:
头顶金冠,身披黄袍,腰横玉带,足蹬龙靴,肋佩宝剑,面如重枣,三络长须,五官端
正,相貌堂堂。此人并非别人,正是苏州王张士诚。
朱元璋举目再瞅,见张士诚左侧站立一人:身高体壮,头戴卷檐儿荷叶盔,斗大皂
缨飘在脑后,身穿大叶乌金甲,外罩青缎子战袍,面如锅底,黑中透亮,豹头环眼,燕
额虎须,真好像三国的张飞再世。此人正是苏州兵马大元帅张九六,绰号赛张飞。
朱元璋再一细瞧,见张士诚右侧站立着一个出家道人,正是那个领路的妙真。书中
交待:他的真名叫张和对,绰号赛张良,是张士诚手下的军师。在他们左右,还站着几
十名大将,一个个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朱元璋正在观瞧,就见一个偏将朝山下喊话:“明军听着!请你们的皇上出来答
话!”
朱元璋也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催马出阵,站到队伍最前边,仰面答道:“朕就
是皇上陛下,尔等有话就讲吧!”
苏州王张士诚兴高采烈、得意洋洋地说道:“元璋兄,别来无恙乎?自当年十王兴
隆会一别,屈指算来,已有十载。不期在这牛膛峪相遇,幸会啊幸会!”说罢,哈哈大
笑。
朱元璋直气得浑身战栗,面色苍白,用手点指苏州王:“张士诚!朕与你一无冤、
二无仇,都是义军,尔何故不宣而战,夺我城池?今日,你施奸计将寡人困在此处,意
欲何为?”
张士诚听罢,满脸奸笑道:“本王对你实说了吧!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
主’。你自封为帝,把本王置于何地?这就是我困你的原因。你是个明白人,若能依我
三件大事,我便马上放你们逃生;如若不然,定叫你们都死在这牛膛峪中!”
朱元璋问道:“哪三件大事?”
张士诚说道:“一,你咬破中指,马上下一道血诏,答应把南京、太平、瓜州、镇
江、芜湖、滁州等重要城池,划归我有;二,你必须脱袍让位,北面称臣,让我做皇帝;
三,把你的军队如数交出,归我统率。这三件缺一不可,望你三思。”
还没等朱元璋说话,胡大海早就忍不住了,扯开大嗓门骂道:“放你娘的狗屁!别
说三件,就连半件我们也不答应!”
张士诚大怒:“哼,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尔等已死到眼前,还敢如此放肆!来呀,
大炮伺候!”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胡大海走险闯连营 张九六出营截猛将

第二回 胡大海走险闯连营 张九六出营截猛将
朱元璋被困牛膛峪,张士诚乘机要挟。结果,被胡大海顶了回去。
张士诚大怒,要炮打明军。老道张和汴急忙拦住,说道:“大王息怒,贫道有话,
要对朱元璋去讲。”
“讲!”
“无量天尊!”张和汴口颂法号,冲朱元璋喊话,“陛下,事到如今,悔也无用。
方才,我家大王所提的三件事情,听起来似乎有点苛刻,其实不然,起码能保全你们的
性命。只要你认罪服输,称臣纳贡,还不失你封侯之位,这有什么不好?比起你当初给
人家做工、放牛来,不是要强得多吗?话又说回来了,如今你被困牛膛峪,已成了瓮中
之鳖。那三件吗,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退一步讲,是我们大王体恤上天
好生之德、不忍心将你们置于死地,才提出了那三条。只要你一点头,就算把十万余条
性命救下了。难道你忍心让那么多人马,陪着你一起送命吗?”
赛张飞张九六也大声喝喊:“朱元璋,你放明白一点。如今,尔等的粮草已被本帅
截获。人以食为天,如不投降,就把你们活活饿死!”
胡大海听着听着,眼珠一转,接了话茬儿:“这件事非同儿戏,我们得商量商量。
现在就逼哑巴说话,我们死也不从!”
张士诚听罢,与张九六、张和汴耳语了一阵,说道:“好,本王就等你们一时。不
过,咱可把话说清楚,侥幸是不存在的。到时候,休怪我张某翻脸无情。”说罢,带领
兵将扬长而去。
再说朱元璋。他无精打采地率兵来到一块盆地,安营下寨,挖战沟,设鹿角,把四
周护好。除派右护使赵玉巡逻而外,其余将官皆到中军议事。
朱元璋长叹一声,说道:“张士诚欺人太甚!各位爱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危?”
郭英奏道:“贼兵把守得坚如磐石,突围断无成效。依我看来,最好是搬兵求救。
倘若救兵前来,咱来它个里应外合,何愁此危不解?”
“好!”众人听了,点头称是。
朱元璋略思片刻,说道:“张士诚已布下天罗地网,恐怕难出重围。”
右护使武殿章说道:“是啊!咱们能想到的,人家也能想到。该如何闯出去呢?”
胡大海接过话茬儿:“嗐!活人还能让尿憋死?现在是逼上梁山,不上也得上,别
的路没有哇!”
朱元璋道:“二哥说得有理。不过……谁能挺身走险呢?”
胡大海道:“什么走险不走险的,看你说得有多可怜。你是皇上,说话就是圣旨。
派到谁头上,谁就得去。反正在这儿呆着也是死,还不如死到战场上痛快呢!”
武殿章听了胡大海的话,忙说道:“二弟说得对,请万岁传旨吧!”
先锋官郭英摇了摇头,说道:“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草率。派谁突围,得慎重挑选,
不能摸脑袋就算一个。个人死活是小事,主要是能把事办成。这可是关系到十多万条性
命的大事啊!”
朱元璋点头说道:“有理。老七,你看派谁为宜?”
“这个……”郭英四下蜇摸了一眼,说道:“依微臣之见,此事非我二哥胡大海不
可!”
胡大海一听就急了,他把牛眼一瞪:“老七,少胡说八道!在座的哪一个不比我强,
你怎么专看我老胡别扭?”
郭英说道:“吓死小弟也不敢拿二哥取笑。请让大家说说,我提得对不对?”
左护使汤合说道:“郭先锋之言极是!我不是当面夸奖您,咱们义军每到了紧要关
头,都是由二王出面解危。人们在背地里经常议论,说二王千岁是隋唐的程咬金转世,
福大、命大、造化大。除您之外,谁也办不了这种大事。”
汤合这几句话,把胡大海说得飘飘然、然飘飘,都美到云眼里去了:“啊……”
朱元璋说:“郭爱卿与汤爱卿言之有理。二哥,您就辛苦一趟吧!”
众将也齐声附和:“此事非二王干岁不可,您就辛苦一趟吧!”
胡大海是个顺毛驴,被大家这一顿恭维,早把“危险”二字抛到了九霄云外:“好
吧!既然诸位看得起我,那我就走它一趟。不过,咱可得把丑话说到前头,此事能不能
办成,我可没有把握,也许刚出门就被人家打死,也许闯营时被人家抓住。也许……这
么说吧,我这一去,真是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啊,说不定会遇上什么意外。”
邓玉说道:“二王千岁久经疆场,经多见广。此番突围,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
祥。”
胡大海说道:“你别念喜歌了。这一回呀,我心里连一点儿底也没有。”
郭英说道:“事不宜迟,请二哥速作准备。”
书要简短。朱元璋提笔在手,写了一道圣旨。飞调三十六路御总兵,到牛膛峪救驾。
接着,用过玉玺,用黄缎子包好,交给胡大海。
胡大海将圣旨斜挎在身,饱餐战饭,身披重甲,从亲兵手中接过丝缰,说道:“我
可要走了。诸位有什么话快点说,一会儿再想说可说不上啦!”
朱元璋道:“常言说,‘救兵如救火’,请二哥不要耽搁!”
“这个我明白,你就放心吧!”
郭英也说道:“方才我问过军需官,现在的粮食仅够十天吃用。二哥你可算着点儿,
若超过十天,恐怕咱们就见不着面了。”
胡大海说道:“你们放心。只要我老胡活着,就不能让你们归位。”说罢,转身往
外就走。
朱元璋率领众将,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胡大海道:“诸位留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们还能把我送回南京?”说罢,
飞身上马,朝众人抱拳一施礼,奔南山口驰去。
众人恋恋不舍,又遥望了一会儿,才回营而去。
按下众人候信儿不提,单表二三千岁胡大海。他辞别众人,打马如飞,奔南山口而
来。
此时,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星光闪烁,月色朦朦,已到了定更时分。胡大海往四
外观看;只见那黑乎乎的大山,手挽手、肩并肩,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般,静静地站在
苍穹之下。山头上灯光闪闪,漫无边际。不用间,那准是苏州的兵营哨卡。再往前看,
山口左右的两架大山,几乎靠在一起。上面有一架飞桥,好像两个和尚拉着手,站在那
里。飞桥上风灯摇晃,火把跳跃。看样子,把守的军兵一定不少。
胡大海看到这里,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暗暗说道:啊呀,成功与失败,就在此一
举了。但愿真主保佑,让我老胡平安闯出虎口,搬来救兵。到那时,我定要启奏圣上,
给真主建造大清真寺,以表诚心。
胡大海为什么要许这个愿呢?因为他是回回,信奉真主。在大明朝廷以内,回族官
员几乎占着一半。像定国王武殿章、开明王常遇春、忠顺王汤合、忠义王邓玉等,都是
回民。可以说,明朝的江山,是回汉两教打下来的。
闲言少叙。胡大海心里想着,打马向前,眼看离山口越来越近了,突然,飞桥上有
人喊话:“站住!再往前来,可要开炮了!”
胡大海听了,不由心里一哆嗦,够戗!我是站住,还是不站住呢?站住吧,就出不
了山口;不站住吧,就得变成炮灰。哎呀,这……他心里想着,马可没有停蹄,照旧往
前行走。
这时,飞桥上又有人喊叫道:“有人要出山口,快点大炮,预备——”
胡大海听人家真要开炮,可不敢再往前走了。他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忙把马带住,
扯开大嗓门,高声喊话:“不要开炮!我是奉命来见你们头头的,有要事相告!”
胡大海的嗓音特别好,又高又洪亮。这一嗓子,能传出三里多地。他喊话出口,飞
桥上果然没有点炮。停了片刻,才有人喊叫:“喂!你可听清楚了,不准动。若再前进
一步,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胡大海抬头一看,飞桥上闪出好几十人,他们各擎着强弓、硬弩和火铳,都对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