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818章

兵-第818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人真得是展开了全面的反攻,便有些措手不及了起来。对于彭德怀、甚至于毛泽东来说,在大战之后这么快便又开战,还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大家的意识大部分还停留在国内战争时期与蒋介石国民党的交战经验,他们都认为敌人就算是要反扑,也会在二月间进行,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早。而对于几乎所有的志愿军指挥员们来说,更是存在着一种国内战争时期养成的惯性思维,以我为主,而夜郎自大。所以,苦果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李奇微这一回是有备而来,指挥着联合国军分成两路,依然是东西并进着,集中五个军十六个师、三个旅、一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就有二十三万多人,对中朝军队控制的两百多公里宽的防御正面发起了猛烈的反扑。因为完全出乎中朝两军的意料之外,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便在战略、战役和战术上都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西线,美陆军第一军和第九军并肩向汉城、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为了不影响士气,这两个军都将的打就溃的韩国部队当作了后备队,放到后面来跟进,实际上更象是摇旗助威的角色,如此一来反倒加大了战役的纵深配备,强化了进攻的力度与韧性。在东线,以美军第十军、韩军第三军团并肩向横城、县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韩军第一军团沿东海岸向北实施辅助突击。美陆军第一师和韩国第十一师分别位于义城和大田地区,以作为第八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

这在进攻部署上与当初沃克中将的进攻基本相同,但是李奇微的招术却更为精细了些,可以说用面面俱到来形容了。

到底是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李奇微明确地要求步兵在前进的时候,不能只依靠公路,而要相机抢占公路附近的山头和制高点,实施宽正面多路进攻,每一路可以用一个营或者一个团的兵力,并进着对中朝军队各防守要点同时展开攻击,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十五路之多。

而为了专门针对于中国志愿军惯用的迂回穿插战术,也李奇微也一反过去分兵冒进的做法,要求各部队在行动的时候要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力求东西呼应,让各部队的侧翼连成一气,保持连续的作战面;在无线电通信不畅的情况之下,要派出传令兵以保证通信的畅通。晚上的时候,各部队需要适当地收缩防线,让两个部队之间紧紧衔接在一起;到白天,再以步兵与坦克协同的分队发起强有力的反冲击。在公路上,用小股的坦克配合下的机械化部队与中朝军队保持接触状态,一遇到猛烈的反扑就往回缩,只以粘住对手第一线的部队不放为目的,用炮火来消耗对方的兵力后,再根据对手投入兵力的大小,来决定如何行动,或者延缓对手的行动,或者掩护主力转入防御,或者进占某一地域再借助猛烈的炮火来发展、进攻。这种战术,也就是李奇微所称之为的“磁性战术”。

除了这些应便之招外,李奇微又加大了联合国军方面本来就有的优势,那就是采用火海战术,利用其占着绝对优势的炮兵、航空兵和坦克的火力,对中朝军队进行一种密集、炽烈的火力打击,以求最大限度地杀伤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

正是因为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的突然反扑,立即使一线上的朝鲜人民军与中国志愿军陷入了被动挨打,疲于应付的悲惨局面中,这些一线的部队,休整也不过一周而已,无论是从物资上,还是从思想上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有的部队甚至连一点的警觉都没有,于是败退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

面对着这一场被迫要进行的战役,明知道将会困难重重,彭德怀也只好硬着头皮进行着排兵布阵,在判明了李奇微的进攻企图之后,只能决定全军停止休整,正在进行之中的总结经验会也马上变成了第四次战役的动员誓师大会了。

彭德怀还是对朝鲜战场上的情形看得比较清晰的,他在与与会的各高级将领们会商之后,一月二十七日当晚便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提出了两点来:其一,希望志愿军和人民军能够向北后撤十五到三十公里,并贯以拥护联合国限期停战的名义,以增加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其二,认为此时的状况之下,想要保持现在的阵地会十分困难,如果出击就会破坏原来制定的整体计划,推迟春季攻势;并且此时的兵力、弹药和粮食还是没有得到补充,最快也要到下个月才可能勉强出击,并且希望能够放弃仁川和汉城!

彭总司令的致电倒是实事求是,只是这个时候北撤,与当初的联合国动议又有许多的时间差距,明眼的人一看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如果说在两个星期前便北撤,倒是非常合适的。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利与弊已经很难说了。

第二天,彭德怀便收到了毛泽东的回电,在回电里,毛泽东还是相当得乐观,一如他在国内指挥解放军跟蒋介石的国民党军作战一样得自信,也许在他看来,蒋军是美国人的徒弟,徒弟如此,师傅自然也好不了哪里去,不然也不会接二连三得被志愿军打得从鸭绿江边一直败到了北纬三十七度线上。

回电里,毛泽东要求六点:其一,认为必须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以歼灭两万到三万的敌军,并占领大田、安东之线以北地区;其二,必须坚守仁川和汉城南岸,并吸引敌人主力于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发起时,中朝军队应该突破原州直向荣州、安东发展进攻;其三,对于彭德怀来电说的北撤,并发表拥护限期停战的新闻已经不适宜了,敌人正希望能够重新进战这一地区,然后封锁汉江,再停战;其四,只有在第四次战役取得胜利后,才有可能和敌人进行谈判,这样对中朝双方是最有利的;其五,志愿军虽然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歼灭几部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还是有的;其六,在中朝两军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地区之后,再进行两到三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带最后性质的第五次战役,将美国佬赶出朝鲜,这样从各个方面说来都是最有利的!

从这份回电里可以看出来,毛泽东这个时候还是将朝鲜战争当成国内战争在打,还是将美国佬当成国民党在打,还以为可以象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样得可以让志愿军部队直插到敌人的心脏地区。

决策性的错误也就注定了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悲壮的失败!

第四十章 砥平(一)

面对着李奇微指挥着的联合国军气势汹汹的进攻,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不得不做停止休整,作出反击。在毛泽东的指示之下,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一起,经过严密的分析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即针对李奇微把联合国军分成东西并进的情况,采用西顶东放的策略,也就是在半岛的西面顶住敌人兵力较强的西路军,而将半岛东边兵力稍逊一些的东路军放过来,就像是当初打第二次战役一样,来一个诱敌深入,当敌人东路的部队突出整个进攻面的时候,再集中兵力将之合围歼灭。按照计划,此次战役也会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诱敌;第二步是反击合围;第三步就是意料到敌人会败退,然后进行追歼,希望能够达成毛泽东的计划,能够打到大田和安东一线。

计划一旦排部,便马上实施了起来,在西线,志愿军两个军加上朝鲜人民军的一个军团组成一个作战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到骊州以北的六十八公里的地段上组织起两道防御阵地,坚决地抗击敌人向汉城方向上的进攻,并且负责起西海岸防御和汉城守备任务,严防敌人再一次来个仁川登陆。而在东线,则由志愿军的四个军组成的作战集团和朝鲜人民军的三个军团组成的作战集团互相配合,准备将敌人放过横城,以志愿军作战集团在横城以北的龙头里、阳德院及洪川一线集结,准备完成对敌人东路军的反击后向原州、横城方向实施反击;朝鲜人民军作战集团则在三巨里、大美洞和宝来洞以北地区四十五公里的地段上展开,在掩护志愿军作战集团的同时,并作为志愿军集团的左翼,随时准备向横城东南方向实施反击。

这个计划作得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只是正如同彭德怀给毛泽东的回电里讲的一样,在弹药不足,食品不足,人员也未得到补充,尤其是很多的作战战士连双鞋子都没有,不可能在雪地里光着脚行军,这样的作战能力能不能打赢这一仗就很难说了。尤其是在最后,彭德怀十分婉转地告诉毛泽东,由于第三次战役发动得过于勉强,这一战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的,如果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同时,他要求为了尽量避免这种可能性,建议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迅速开赴东北的安东进行补充整训,以便随时调赴前线。

就这样,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来说,入朝后的第四次战役在极其不利的局面下展开了。

※※※

七十二军原来一直配制在半岛的西线上,但是这一次由于兵力的不足,又要集中兵力以对付东线的敌人第十军和韩国的第三军团,所以志愿军总部只能将七十二军调到东线上。实际上,此时七十二军就在北汉江边的清平附近地区,过了北汉江就是东线预定防御阵地的西端龙门山。

这一次作战对于熊卓然来说,却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如今他总算是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七十二军的首脑,在第三次战役期间,刘兴华被正式调离了七十二军,他也就名正言顺地正式成为了七十二军的军长兼政委,而这一次的作战,又是他正式被任命为军长以来的第一仗,虽然明知道肩膀上的担子非常得重,但是他的兴致依然很高,在全军师团级的战前动员会上,他一面宣读着志愿军总部下达的作战命令,一面鼓动着大家的士气,布置着各师、各团的具体任务,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千方百计地来完成上一级交待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得非常好、非常漂亮!

在说完了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和各师、各团的任务安排之后,熊卓然象刘兴华一样,习惯性地问着在场的所有人:“好了,我们军的任务就是这些,你们大家谁还有什么要说得没有?”

王大虎犹豫了一下,想要发言,但是还是忍住了。二一四师的师长钱雄风还是第一个开了口:“军长,我们师有些困难!”

熊卓然点了下头,问道:“你说?”

钱雄风道:“虽然大家的士气还是很高的,但是这么多天以来,同志们还没有吃饱过饭,弹药也所剩无几,更不要说有的团只有一半的人,都没有补充,这个仗怎么打呀?”

熊卓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来,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他也是十分清楚的,实际上,司令部的动员会上,已经有军长提出了这个问题来,彭总把毛泽东电报的精神讲出来,其实就是要大家客服困难,再接再励。看到其他两个师长也如此巴巴地看着自己,熊卓然明白这是所有的遇到的共同的问题,当下,他清了清自己的嗓子,这才道:“在志愿军总司令部,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但是我没有提!”他说着,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大家一下,然后又道:“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大家都是知道的,连彭总都一时解决不了!我们怎么办?客观的困难就摆在我们的面前,难道我们就可以退缩?就可以不去打仗吗?如果真得是这样的话,那么要我们到朝鲜来做什么?”

钱雄风怔了怔,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低下了头去。熊卓然说了这么多话,跟白说是一个样子的,只怕再问的话,可能他会说:“这点事都解决不了,要你们这些师长做什么?”的确,在国内的时候,这点事根本就不叫什么事,可是,在朝鲜,就是要人的命!

见到钱雄风被熊卓然的话堵了回来,王大虎也把刚刚准备说出口的话收了回去,紧紧地闭上了嘴。是呀,困难就摆在面前,总不能怕了困难而后退吧?

※※※

从军部里出来,王大虎便一直沉默不语,他想的问题还是钱雄风所说的那个问题,熊军长解决不了,只能是自己来解决,可是又怎么来解决呢?在朝鲜就地筹粮?说得容易,做起来又哪里这么简单呢?这个地方比国内最穷的地方还要穷,在国内打仗的时候,就算是在最艰难的沂蒙山区,只要老百姓有吃的,他们就会有吃的,老百姓甚至于忍饥挨饿,自己不吃,也会把食物留给他们;可是这个地方,当真得就是一片得惨相,大火之后,遍地瓦砾,他时常看到的是一群朝鲜老百姓坐在废墟上痛哭哀嚎,他们连自己都没有一口粮,还需要志愿军们来接济,这个时候,他们又怎么可能在当地筹到粮食呢?

张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