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1903-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洽卿显然对徐天宝的态度很满意,笑着问道:“听说你在天津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这次来上海,所为何事啊?”
“合作~!”徐天宝的回答直截了当,“我想与虞先生合作。”
“合作?”虞洽卿吐了一个烟圈,笑着抖了抖烟灰,“合作烟草生意?”
徐天宝很认真地说道:“烟草生意只是我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将来还有更大的生意,我在中国商界人微言轻,所以需要虞先生这样的合作伙伴。”
虞洽卿微微一笑,但是语气里略带轻蔑地说道:“年轻人,你拿什么同我合作呢?”
“资金和技术~!”徐天宝说道:“我有大盛魁的财力做后盾,但是大盛魁的掌柜们都是老派的商人,如今很难跟得上现在的形式了,但是大盛魁毕竟财大气粗。至于技术,虞先生,如果我告诉你,我现在的烟草工厂还没有开足马力出货,你会相信吗?”
“哦?”虞洽卿对最近的香烟大战略有耳闻,中华牌香烟几乎一夜之间遍布全中国,而且货源供应充足,可以说是源源不断,振华公司的产能一定相当的高。但是,到底有多高,虞洽卿不是特别赶兴趣
徐天宝说道:“我的卷烟机,一分钟可以制烟10000支,一小时就是600000支,如果每天开工10小时,日产烟可达6000000支。”
“咳~咳~”虞洽卿一阵咳嗽,与其说是呛到了,不如说是吓到了。6000000支?在银行工作过的虞洽卿自然对如此庞大的数字不陌生,可想到一天时间里就有这么多香烟被生产出来,那么振华公司所在的地方不应该叫元宝山,而应该叫香烟山了。
“真有这么多?”虞洽卿自然是知道烟草利润有多少的,不过他又皱起了眉头,说道:“但是,根据庆亲王和英国人的条约~~~中国烟草可要交更多的税啊~!”
“国势如此,无可奈何~~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以数量取胜。”徐天宝说道:“我想和虞先生合作在上海开办烟草公司,由虞先生负责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一带的销售。”
57香烟战争3
虞洽卿哈哈一笑,又笑骂道:“你个小赤佬,头一回见面就打你阿德哥的主意,你阿德哥的便宜这么好占的吗?”
徐天宝也戏谑地笑道:“不敢不敢。”
虞洽卿笑罢,才一本正经地说道:“依我之见,咱们应该效法英美烟草公司的办法,组建一个烟草托拉斯。咱们全上海烟草公司的老板,在上海开一个大会,成立烟草业联合公司,统一购货和销货,生产方面全部采用你的新技术。”
徐天宝想了想,说道:“这样也好,可以在联合公司下成立分公司,布点不用太多,除了我的厂,在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这几个地方多点开花,从各个方向挤压英美烟草公司的市场。”
虞洽卿点了点头,说道:“想法不错,但是你振华公司财雄势大,能和洋人拼价钱、拼成本,恐怕其他人未必能行。”
徐天宝说道:“据我所知,目前只有一家公司能享受和英美烟草公司一样的待遇。”
虞洽卿笑笑,说道:“你是说北洋烟草公司?”
“正是!”徐天宝点了点头,“如果所有的烟草都汇聚到北洋烟草公司名下,那就业可以按照烟丝征税,至少可以少缴10%的烟税。”
虞洽卿眉头微微一皱,说道:“那可是个官商合办的公司,你是知道的,官商合办只是个幌子,里面的官老爷对经商是门外汉,却喜欢指手画脚~~这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也好~”徐天宝说道:“那么咱们先从建立联合公司开始吧!”
虞洽卿随即对老管家乔叔说道:“老乔,你马上给德隆烟厂的王庆丰、三星烟厂的刘树屏挂电话,让他们来我的公馆。”虽然虞洽卿只找了三家烟草企业的老总,但是这已经是汇聚了当时上海商界烟草行业的全部领军人物了。
德隆烟厂前身是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德伦烟厂,当时由鸦片行业主陈广昌投资开设,厂址在横浜桥三元坊,有卷烟机1台,后增至3台。1905年初王维琯购入,王卖出2台卷烟机,自留1台,在浙江北路华兴坊开设德隆烟厂。该厂开始时因资金不足而只能为其他厂代卷卷烟。当时手工卷烟每箱6元,德隆烟厂采取机器卷制,每箱只需4元。机制卷烟比手工卷烟成本低廉,既快又好,各卷烟作坊纷纷委托其代卷,为较早开展代卷业务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积累,德隆烟厂开始出品农夫牌卷烟,主要销往山东,每包10支装仅售4文,价格相当于英美烟公司所产同类产品的10%~20%,一时产销两旺。
三星烟公司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是中国较早建立的私营卷烟企业。该公司由刘树森、盛宣怀各投资5万银两创办,刘树森之兄刘树屏任总经理,盛宣怀与刘树森任董事,三星烟公司位于华成路,初创时有卷烟机8台,月产卷烟2000余箱,主要产品有红三星、蓝三星、彩色三星等(图案为福禄寿三星)牌号卷烟。销售方式以放帐为主,发行所设在南京东路原红庙对面。该公司建立后不久,英美烟公司见其业务颇有起色,便千方百计排挤打击,三星烟公司所销少年中国牌卷烟的图案为一名少年手持一把刀,英美烟公司便以该牌模仿其老刀牌为由,提出诉讼,但因三星烟公司也有一定背景,几经审判,毫无结果。嗣后英美烟公司则指派其买办邬挺生、赵晋卿同刘树森谈判,软硬兼施,迫使三星烟公司不得不停止生产少年中国牌卷烟,以致营业不振。
不多时,王庆丰和刘树屏就到了
“阿德哥这么晚找我们,是不是有什么要紧事?”王庆丰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早年留学英国,穿着打扮十分洋派
“是啊~阿德哥最近处理洋人的事情这么忙,不是急事也不会连夜叫我们来。”刘树屏也是四十来岁,传统中式打扮,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衫,外罩一件精绣团花的短褂。
虞洽卿指了指徐天宝,说道:“我来为你们引见,这位就是我新结识的小兄弟——振华机器公司的老板~徐天宝。”
“幸会~幸会~”徐天宝向王庆丰和刘树屏行礼
王庆丰和刘树屏都是一怔,随即王庆丰笑道:“没想到徐老板这么年轻~”
刘树屏也苦笑道:“这些天来你可把我们挤兑得好苦~!”
徐天宝诧异道:“我的目标是对准了英美烟草公司,可没有想过同室操戈啊。”
王庆丰也苦笑道:“是,你是没这么想,可你的中华烟卖这么便宜,在挤兑洋烟的同时也把我们给挤兑了呀。”
刘树屏也说道:“可不是?你的中华烟卖的最便宜,原来买我们烟的人也改买中华烟了。虽然洋鬼子的烟受了不小的冲击,可人家有洋朝廷帮扶!我们可是爹不亲娘不爱啊~”
“嗯~咳~”虞洽卿痰嗖一声,微微皱眉
王庆丰和刘树屏都是一凛,心想阿德哥叫自己来,肯定不是来让他们诉苦的,于是赶紧闭了嘴,乖乖地站在一边
虞洽卿指了指一边的座椅,说道:“坐。”
“多谢~多谢!”王庆丰和刘树屏赶紧坐下
虞洽卿把手里的中华烟往前推了推,说道:“来一支~”
王庆丰和刘树屏赶紧把烟点烟,又规规矩矩地回到座位上
“这烟怎么样?”虞洽卿问
“好烟~”王庆丰抢先答道
“嗯~真是好烟!”刘树屏也答道
“那比你们产的烟如何?”虞洽卿又问
“好~自然是好~!”王庆丰勉强地笑了笑,刘树屏只是点了点头,没说话
虞洽卿说道:“虽然叫你们来不是让你们诉苦的,但是你们刚才说的难处我也不是不知道。今天乘着天宝也在,咱们就把话摊开来说~~”
王庆丰和刘树屏看了一眼徐天宝,心想虞洽卿喊他“天宝”这么亲热,难道~~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虞洽卿说道:“我打算和天宝一起做烟草生意,也算你们一份,如何?”
王庆丰定了定神,问道:“怎么个算法?”
虞洽卿看了一眼徐天宝,徐天宝立刻会意,说道:“阿德哥和我打算联合上海所有的华商烟厂,组成一个烟草联合公司。统一购销,抱团打洋鬼子,资金方面有大盛魁的帮衬,技术方面由我提供机器。”
王庆丰有些顾虑,说道:“洋人的卷烟机最多的每分钟产烟800支,徐老板你的机器~”
徐天宝伸出一根手指,“每分钟10000支~”
“什么?”刘树屏张大了嘴巴,“每分钟10000支?难怪你的烟卖那么便宜~”
“真的?”王庆丰直摇头
徐天宝笑道:“我有天大的胆子,敢骗阿德哥?如果二位不信,可以去我在热河的厂子里参观一下~”
王庆丰想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于是又问道:“那我们以后都卖中华烟?”
“那倒不必,只是我们对外都是联合烟草公司的大招牌,至于具体到卷烟的牌子,还是可以继续用自己的。”徐天宝说道
刘树屏说道:“如果真是这样到也好,只是我们制烟用的烟叶,大部分是美国烟叶。英美烟草公司里,美国人也有股份,万一我们要和他们明刀明枪的干仗,如果美国人把烟叶的渠道一掐~~”
“我用的烟草全是中国产烟叶,各位抽过之后,觉得比洋烟差么?”徐天宝问
“那到没觉得~!”王庆丰摇了摇头
“那不就成了~~”虞洽卿说道:“我知道洋鬼子制烟除了用美国烟草之外,还用土耳其烟草,之前有个泰培烟厂,这个土耳其人的烟厂被英美烟草公司挤兑得够呛,要是我们拉上那个土耳其人,就算美国佬不卖我们烟叶,我们也不怕!”
泰培烟厂是土耳其商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上海开的,厂址在闸北七浦路,后迁至塘山路。该厂除生产卷烟外,还自行制造卷烟机等设备。开厂之初有卷烟机6台,以后又自制4台,共为10台。该厂自制卷烟机具有体积小、占地省等优点,每分钟可卷烟300~400支。光绪二十六年,该厂有男女工人400人左右。产品有兰花、鬼头、老鹰等牌号卷烟,月产量400箱左右,产品大部分销于上海、烟台等地,少量远销印度,开上海产卷烟出口之先河。原材料主要是以土耳其烟叶、美国烟叶和中国土烟混合搭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美烟公司在沪设厂后,该厂产品销路受到严重影响,营业额逐年下降。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阿德哥这招远交近攻,以夷制夷的办法真是妙招!”徐天宝好不吝啬地送上阿谀之词。
虞洽卿又笑骂道:“小赤佬,又给你阿德哥戴高帽!”
众人哈哈大笑
58农场和新枪
1905年4月,徐天宝坐船回到天津,随后坐马车回到元宝山。还没进厂,就见到场外的空地上有许多人在开垦土地。而且一队队扛着枪的保安队队员在附近巡逻,气氛十分紧张和诡异,这让徐天宝很意外。
徐天宝立刻招来胡之春和夏明顺问话,“怎么我才走几个月,这工厂就变农场了?再说,种田也就种了,保安队还在外面巡逻?”
胡之春苦着脸说道:“东家,你走这几个月发生了点儿事儿。”
“什么事?”徐天宝问
胡之春答道:“自打老毛子和东洋鬼子在东北开打,这往元宝山一带逃难的难民就没停过。衙门说少说有上三万人了~~这三万张嘴,他们得吃粮吧?这下可好~~呼啦一下就把米加拉高了三成。”
“三成?祥记米铺也太黑了吧?”徐天宝长大了嘴巴
夏明顺插口道:“其实也不能全怪米铺,去年收成差,粮价本来就贵,再加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
胡之春说道:“难民只要给口饭吃就能干活,弄得好多老板都雇佣难民干活,本地人反倒没活干,又有人把粮价上涨归咎到难民来吃粮上。所以闹起了主客矛盾,双方大打出手,官府都弹压不住,几乎酿成民变。”
夏明顺有接着说道:“后来又有人说咱们公司人多,赤峰一带的米面都让我们给买了,所以粮食涨价,于是又有人来冲击厂区,想要夺粮~”
“没死伤吧?”徐天宝忙问
胡之春笑道:“那个‘萝卜丝’指挥保安队朝天放了几枪,又扔了几颗手榴弹,就把他们吓跑了,没有死伤。”
“那就好~!”徐天宝松了一口气,“所以你们就打算在厂区周围种田,缓解粮荒?”
夏明顺点了点头,“我们也知道这里土薄地瘦,但是好歹有老哈河的水浇田,应该能有些收成。”
胡之春也说道:“我们种的是豆子、地瓜之类的东西,长得快,也容易种。”
“用化肥了吗?”徐天宝又问
“化肥?”夏明顺不知就里,胡之春是留过洋的,他知道什么事化肥,不过他也是摇了摇头,“化肥价格贵不说,而且赤峰附近的几个洋行都没有化肥出售,我们也就是用人畜粪便做的农家肥~!”
“那还不把整个厂区弄得臭气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