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书香世家 >

第172章

书香世家-第172章

小说: 书香世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姻亲,接的是两姓之好。起初时候,尹夫人对这桩婚事并不是很赞成,沈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沈书雪的父亲仅仅只是一届秀才之身,与尹家相比,只怕还是有些高攀了的,依照尹翔的条件,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

但好在这次沈书才回来的很是时候,一下子就让尹大人起了些小心思,他知道沈书才目前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又与手握重兵的庆远候府有姻亲关系,若能在此时与沈家攀上关系,不仅可以通过沈家与苏州本地乡绅打好关系,又能靠着沈书才这条关系在朝廷里站稳脚跟。

饶是尹夫人仍旧有些不甘不愿,但尹大人还是定下了这桩婚事,现在想要巴结沈家的人足以踏破沈家门槛,若是再拖下去,只怕连这个原本看不上的沈书雪也会被别家给抢走。

两家的亲事进行得很快很顺利,大聘过后就是请期,尹家选好黄道吉日,派人送给大伯父看。

尹家把成亲之日定在三个月之后的九月初八,正是重阳节的前一天,说是一年之内最宜大婚的好日子。

大伯父觉得这日子定得有些急了,想要往后推一推,他特意让何氏去庙里问了问那里的方丈,求他算了算这年里还有什么其他的黄道吉日,结果出来之后,却是没有一个能比九月初八更加吉利的。

无奈之下,大伯父还是同意将婚期定在九月初八,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嫁人只是迟早的事情,早些嫁出去,也免得呆在家里胡思乱想。

婚期定下来之后,何氏便开始埋头钻进准备嫁妆的事儿上,好在前几年嫁书月的时候,她便顺手将书雪的嫁妆也一起置办了些。那时候她就想着,反正都是要嫁出去的,早些准备好了,以免到时候再手忙脚乱,事实证明,她当初的想法是对的,果真是省掉了不少的麻烦。

眼看着女儿马上就变成别人家的女儿了,大伯父愈发觉得不舍,他吩咐何氏在嫁妆上千万不要省钱,难得女儿找到这么好的一个婆家,绝对不能让女儿在嫁妆的事儿上被人说道。对于书雪,自然是有什么要求他都会尽力去满足,只求能在最后这几个月里让女儿高兴。

为了教导书雪为人妇的礼数,大伯父还特意将大女儿书月从婆家喊了回来。书月已嫁出去三年之久,听说她与丈夫极是恩爱,夫家上下待她也极尊敬,唯一令人觉得可惜的是,她至今还未为夫家添上一男半女。虽然两人都还年轻,但都已经三年了,这事儿放到别人嘴里,总归还是有些说道的。

书月是个性情温和的温婉女子,身上带着江南女子独有的灵秀之气,待人接物极有礼貌又很温柔。这样一个女子,的确是个讨人喜欢的,也难怪她虽十年未有出,但丈夫却依旧对她爱意犹存。

她此番回到锦绣园,除了要恭贺书雪大喜,还另外带来了一件大喜事——她已经怀有一个月的身孕了

于锦绣园而言,现在可谓是双喜临门,大伯父都快要笑得合不拢嘴了,逢人便道自家的喜事。

回雁园里几个夫人都带着贺礼去到锦绣园,向何氏与书月道喜,顺带问候了一下许久不见书月。书月满脸的幸福,面对众人的恭贺,也只是礼貌地笑着,并不曾将心底的欣喜表露出来。

书华也被书画拖着去过锦绣园一趟,亲眼见到了书月本人,的确是个清新可人的温顺女子。书华由不得想,这样的女子应该就是这个时代最标准的大家淑女了吧。

只是令书华没有想到的是,书画回到沧澜园之后,就拉着书华满脸感叹:“也不知道大堂姐是有幸还是不幸,好不容易嫁了个体贴温柔的好丈夫,却碰上了一个刁蛮难伺候的恶婆婆。她嫁过去三年无所出,这事儿落在别人家原本也没什么,反正两人也都还年轻,可她婆婆却就住这条死不松口,成天念叨着自己儿子取了个只不会下蛋的母鸡,放在家里中看不中用。我听说,她婆婆原本是要给儿子纳妾延续香火的,却没想到,书月正好在这个时候怀上了,这才稍稍消停了一会儿。要不然,就算六堂妹成亲,她婆婆也未必会放她回娘家来的。”

自古婆媳关系本就是最难处理,书华听到她这话,心中自然而然地浮现侯爷夫人的模样,不由得愁容满面。那个侯爷夫人看样子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等她进了候府,这日子恐怕未必就比书月的好。

见到她这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书画知道她是联想到了自己,便又说道:“你倒别担心得太早,我听说侯爷夫人虽然是个严厉的人,但也是个明理的人,你只要守好规矩不犯错,她断不会无故为难于你。大堂姐她与你的情况不同,我听人说了,她那婆婆并非她丈夫的亲生母亲,而是后进门的继母。她公公十几年前就已经没了,是她婆婆将她丈夫辛苦拉扯大,作为一个继母,她婆婆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只是……”

书画顿了顿,她瞅了眼书华,接下来的话按理来说是不该说给一个未出嫁的姑娘家听的,但她本就是个未出阁的姑娘,而且这又是在家里,周遭也没有别的旁人,说出来当是谈资听一听也没多大事儿。

她犹豫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大堂姐的婆家姓郑,她婆婆姓卫,这个郑卫氏其实也算得上是个厉害的人物,不仅郑老爷去世之后将年仅四岁的郑公子拉扯大,还一个人挑起了整个郑家的重担。只是她这个人有个疑神疑鬼的毛病,尤其是到了这几年,她总觉得郑公子不把她这个继母放在眼里,只要郑公子稍稍做出一点不和她心意的事儿,她就会哭着喊着说养娘不如亲娘亲之类的胡话,弄得郑公子经常在下人面前下不来台。等到大堂姐嫁过去之后,郑卫氏就整个把怨气全洒在大堂姐身上,平日里不论对错,她总能从大堂姐身上找出些错处,然后又罚又骂的,郑公子若是为大堂姐说句话好话,都会被郑卫氏当做不尊重她这个继母,便又是一番哭闹。”

书华不由得愣了愣:“那大堂姐的日子岂非很难过?”

“好在那个郑公子还算是个有情义的人,平日里对大堂姐温柔体贴,即便有郑卫氏的无理取闹,也没有因此而影响到他两人的感情。所以我说,大堂姐也不知道是有幸还是不幸,得了个好丈夫,却又附赠了一个无赖婆婆。”

见到书画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书华忽然生出几分好奇,脱口问道:“万一你要是也碰到这样一个恶婆婆,你会怎么办?”

书画想了想,这事儿她倒还真没考虑过,倘若真碰上这种情况,或许她也会像书月一样委屈自己,能拖一日算一日吧。虽然现在在世人眼里,和离不算什么怪事,但离过之后的女子终归有些不大遭人待见的,在再嫁的事情上更是有很大的压力。若非不到万不得已,和离这条路万万走不得。

只是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她脸上却并未露出任何妥协的迹象,反倒挑眉一笑:“自然是回娘家叫来娘家人,将我的那些个嫁妆箱子全部抬回家,从此便于那恶婆婆一家挥手告别”

在书华心里,书画的确是能干得出这种事情的人,便也没有怀疑她心中别有他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虽说再嫁之事对女子而言不是什么光彩的,但咱家不比平常人家,就算是再嫁,那求娶之人必定也不少。”

这话一般人可说不出来,至少在书画长大的这十几年里,就从未有人对她说过这种话。一般来说,女儿一旦嫁了出去,便就是别家的人了,饶是她生病受委屈,乃至于死在外面,娘家人也是不能说上一句不是的。书华的虽说于礼不合,但她听在耳里,却暖在了心里。

书华的话告诉了她,即便是她嫁了出去,只要她受了委屈,照样也可以回到沈家来。

第20章是福不是祸

约莫过了个把月的时间,书华的书店生意渐渐有了好转,也许是因为苏州人开始渐渐接受了她的经营方式,也许是因为书店迎合某些爱显摆的有钱人的心理,还也许是因为沈家在苏州的根深蒂固,使得很多人买他的帐……

虽然有很多个可能性,但书店的经营还是渐渐步入正轨,书华也不用像刚开业时候每天都盯得死死的。

她腾出一些时间来为书画和自己筹备嫁妆,虽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早作准备早安心。现在家里每个可以主事的长辈,二哥又是个大男人,在婚嫁的事儿上难免有些疏忽,嫁妆的事情就只能由她们亲自动手。

细节先不说,现在主要是准备那几样比较笨重的大件家具,比如说朱漆泥金雕花三屏风式镜台、宁波雕花拔步床、朱漆靠背椅子、朱漆三斗房前桌、朱漆雕花直扛箱、朱漆红橱等等,大概合计了一下,统共有十大件。

这些都需要去外地定制木头,运回苏州再请工匠制作,过程非常繁杂,所需费用也是最大的一部分。

书华不敢妄自做主,便将这事儿与二哥说了说,向他讨教了一些关于木头的知识。木头之中最为昂贵的当属紫光檀,也就是俗称的黑檀木,纹理漂亮、治理细腻、耐久性非常长,但价格也相对要贵得多,虽说沈家并不缺钱,但黑檀木的数量极为稀少,属于有钱也很难买得到的珍惜木头,若只是购置少数一些檀木来制作提桶和酒埕倒还可以,像是桌、床之类还是奢侈了些。但转念一想,谁家的提桶酒埕会用黑檀木来做?就算真做出来来,只怕她只能将它们做装饰,哪还敢用它们?

最重要的是,黑檀木主要是为宫中供应,普通人家鲜少有。就算二哥再三强调她俩人的嫁妆不必节省,但也绝不能跃过宫里的规矩。

黑檀木不能用,但是大叶紫檀还是可以用的,质地和耐久性也都还不错,价格上面也相对便宜一些。

考虑到可能没法一下子就找到很多大叶紫檀,二哥决定将镜台和桌椅用大叶紫檀,最大件的拔步床则用黄杨木,扛箱和红橱选择用黄梨木,其他一些较小的器件到时候再看看,倘若大叶紫檀还能剩下点边角料的话,就从那里面再弄些出来做小提笼之类的。

这些定下来之后,二哥就开始差人找关系,去外地寻找可靠的原木货源。

得知学士大人要买木头,那些想要巴结沈家却又没能巴结得上的人,终于意识到机会来了。在沈书才四处联系人的同时,他们也在四处走动,但凡是有跟买木头有关系的人,全都在这一下子变成了热饽饽,人人都要去巴结。

一个拉一个,一群扯一群,使得原本一件极普通的小事儿,变成了某些有心人士眼里的小辫子。

很快,朝廷里面就有人上疏,说翰林院学士沈书才利用职务之便,搜刮民脂民膏、贪污受贿,应该急召他回京,停职查办。

提出这道奏章的人是正二品参知政事俞光,这人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威望甚高,就连皇帝也要对其礼让三分。这人脾性有些怪癖,加上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先帝便特准他不用日日上朝,也因为这个,使他一直处在朝中权利争斗的中心范围之外,是个身份很敏感的特殊人物。

如今他忽然主动上朝,一张口就是这么一封极不合时宜的奏折,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谁都知道,沈书才在前不久的叛乱事件之中功勋显赫,如若没有意外,接下来的仕途必定是平步青云。在这个时候,几乎人人都要去巴结他,希望借着他这阵风把自己也往上面送一送,谁又能想到,一直不理朝事的俞光会突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参了沈书才一本?

一边是三朝元老,不能轻易敷衍;一边是亲近宠臣,不能无故冤枉。两边都偏袒不得,事情看起来似乎异常复杂。

一时之间,朝中很多人都在暗中看好戏,就等着陛如何来应对这件事情。

可令他们失望的是,陛下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头疼,他只是轻描淡写地为沈书才说了几句好话,便将那本奏折扔到了一边,至此不再提起。

而俞光也不是个顽固不休的人,见到陛下不把自己的奏折当一回事儿,便也无所谓地回家去了。

这事儿演到这一步,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半个月后,沈书才从几个同僚的书信之中得知此事,却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当天就病倒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他沈书才却清楚知道,俞光弹劾他的那本奏折根本就是陛下授意,否则依俞光那种从不主动过问朝政的性子,怎会突然对他这个新进官员起了心思?伴君如伴虎,他现在虽然表面风光,但爬得越高,就越要如履薄冰,一个不小心摔下来,那便是粉身碎骨。

他原本是想借着书华受伤的事儿在这个节骨眼儿先躲一躲,借此避掉陛下对他的各种恩赐,从而减少陛下心里的猜忌,可他终归还是太心急了。陛下虽然不喜欢臣子手里权力过大,却也不喜欢臣子如此明显低拒绝自己的好意,因为这样会让他高贵的自尊心受损。

即便是想要辞官归隐,也绝对不能是在这个时候,沈书才在心里暗自琢磨,他得为自己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