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权贵-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我还要去县城,天黑了,我可不敢走夜路啊!”
孙荣伟讪讪一笑道:“好好好,大家畅所欲言,畅所欲言!”
于是乎大家都开始发表了自己的言论,孙荣伟这一方心领神会的自然支持单玉刚,而毛建行那一边的人自然是支持夏敏金的。
毛建行似有似无地看了看孙荣伟,也不说话。此刻的孙荣伟心中郁闷的要死,如果这件事情不能令毛建行满意的话,恐怕接下来的麻烦会更加大。
毕竟是关系到自己的前途,此刻的孙荣伟自然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孙荣伟在听了众人的一番议论之后开口道:“单玉刚同志的工作能力我们还是了解的,不过单玉刚同志毕竟年轻了些,土管所又刚刚出了事情。我看嘛,还是需要老同志先稳住局面嘛!夏敏金同志我是知道的,无论是政治觉悟、工作态度、还是个人能力都是不错的,足以胜任土管所所长的位置。我同意由夏敏金同志担任土管所所长!”
在单明涛吃人的眼神中,孙荣伟说出了这一番话,接下来的举手表决自然顺利无比,除了单明涛自己弃权之外,其他人都同意了孙荣伟的提议。
毛建行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的笑意,内心中更是波澜壮阔。没有想到被孙荣伟压制了两年多,这一下就给报仇了。
毛建行感激地看了看李天舒,李天舒却好似没有任何动静一般,只是静静地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
李天舒知道,今天这件事情不过是顺嘴一提,如果孙荣伟自身没有任何错误的话,即便是再好的对策也没有用的。这件事情还是运气占据了很大的因素。
散会之后,孙荣伟主动的拉着毛建行说要陪老毛喝杯酒。毛建行推脱一番之后也是欣然前往。
孙荣伟和毛建行的谈话没有人知道,但是从毛建行的满面红光中可以看出,这一次毛建行似乎很愉快。毛建行的确是愉快了,这一次不但让孙荣伟吃了瘪,最主要的是自己也开始有一点小地盘。
虽然土管所这个位置只是众多职位中的一个,但是这代表了跟着毛乡长混是有前途的嘛。
毛建行在和孙荣伟的交换条件中,还给了李天舒一个好处,那就是乡财政所愿意拿出十五万的资金给李天舒一定的支持。这也是孙荣伟咬牙拿出来的一笔钱。
当然孙荣伟也说了,如果一年之内,李天舒没有任何成绩的话。到时候不要怪他翻脸不认人。
毛建行自然知道,这件事情只能压得住一时,一旦县委通过了苹果树苗这个决议的话,那么毛建行接下来的曰子只怕是越来越难过了。孙荣伟丢了这么大的人,焉能善罢甘休?
当然毛建行并不后悔,反正没有这一次,也是一直生活在孙荣伟的阴影之下,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毛建行喝完酒之后,又去了李天舒的宿舍中。
“毛乡长,你怎么来了?”看着一脸酒气,却容光焕发的毛建行,李天舒一脸惊讶的问道。
“哈哈,天舒啊,还喊什么毛乡长啊,喊老毛,喊老哥都行!今天真是痛快啊,这一次咱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小啊!”毛建行就像在自己家里说话一般,毫无顾忌。
的确,毛建行至始至终都以为李天舒是袁刚派下来帮助自己的。
原本毛建行的确看着李天舒年轻,如果没有一个金陵大学的招牌顶着的话,恐怕啥也不是了。但是今天下午,就是因为这个自己觉得什么也不是的娃娃乡长,居然给自己提出了这么一个一石几鸟的绝妙建议。
如果不是因为李天舒的真实年龄摆在这边,毛建行都觉得他似乎已经在多年的官场斗争中历练出来了。巧合?肯定不是,有些人天生就对官场的斗争游刃有余。毛建行已经把李天舒归类到这一类人当中了。
“老哥啊,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啊?不会还想着下午那个会呢吧?呵呵,要恭喜老哥了,只怕明天老哥办公室汇报工作的人就要多起来了!”李天舒笑道,官场里多的就是一群见风使舵的人。
今天毛建行大获全胜的消息必然已经走漏了出去,明天一早自然会有很多不得志的副所长之类的人开始去汇报工作。毛建行也可以利用这一次机会迅速地组建自己的班底,至少可以和孙荣伟分庭抗礼一番了。
毛建行焉能不明白李天舒的意思,他只是笑了笑,看似醉了,实际上清醒着呢。不过毛建行也是欣赏李天舒的这一点,即便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也没有一丝一毫邀功请赏的味道,让人感觉非常的好。
毛建行拍拍李天舒的肩膀,笑道:“你帮了老哥这一次,老哥自然也不会亏待老弟你的!刚才和孙书记商量了一番,觉得老弟你初来乍到,想发展经济自然也是需要不少资金的。孙书记很大方地批了十五万给你。乡里确实也没有什么资金了。十五万差不多是极限了。”
李天舒好悬没乐死,原本看毛建行这态势,估计能有个七八万就不错了。现在一下子拨了十五万给他,那么很多事情就能暂时解决一下了。这件事情的确是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啊。
李天舒握着毛建行的手诚心地说道:“谢谢老哥,谢谢老哥支持我的工作!”李天舒绝口不提孙荣伟,毛建行更是满意了。
毛建行又和李天舒拉了一会家常之后,晃晃悠悠地回家了。
李天舒现在心中揣着事情呢,怎么也睡不着,明天一早就要去县城了。虽然李天舒想法很好,但是在没有取得市场之前,肯定也是有点忐忑的。毕竟这是自己下基层后第一次直接办理的事情,如果办砸了,不谈其他,对自己的自信心就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李天舒睡不着,回到了办公室,他已经在这边安定下来了。自然要给弟兄们留一个号码了,让他们准备准备,有些事情也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喂?找哪位啊?”
“您好,我找陆豪!”
“豪豪,有人找你!”
“喂?哪位啊?”
“我是李天舒!”
“二少?你咋打电话过来了?哈哈,现在在哪里呢?我和耗子都在等着你的消息哪!”
“我已经被分配到地方工作了。这是我的地址……”
“不是吧二少?!你怎么任由自己被发配到这么远?就算不是进了什么市委,至少也得是个县委吧?怎么跑到那什么什么乡去了?”
“林海乡!你们过几天就过来找我吧。哦,对了,你们在苏江省认识不认识人啊?”
“嘿嘿,二少发话了,我好好想想,不认识我就找认识的人介绍一下也可以的嘛!咱们见面再说吧!”
“嗯,把我电话号码记一下!到了直接给我打电话,我还有点事情,你就跟耗子说一下吧!”
“得嘞,二少,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咱们又能见面了,哈哈!”
李天舒挂完电话,整理了一下思绪,又开始想着如何将整个林海乡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整合了。这个时期的人们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之中,现在是抢占市场、开拓市场的最佳时机。可以说把握好现在,就能把握好未来!
李天舒拿着笔不断地在纸上写着他的宏图规划………一份关于大湾村经济发展的计划书,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只要大湾村能够一炮而红,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第二十五章 大湾茶干
华夏此刻的经济正在渐渐的复苏,不过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还是争论不休,此时的中央也是暗流涌动。很多搞不清楚状况的商人或者官员已经开始将原本复苏的经济又一步步的打压了下去。
阴云笼罩在华夏的大地上,李天舒知道拨云见曰的曰子其实并不远了,等最高首长出来稳定大局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最终的结局定了。不过要想完全消除这种影响,还得等到几年之后最高首长南巡。
现在的盐东市对于这件事情也是争论不休,很多人都不敢放开手脚去做事。盐宁县也是如此,邓如成和袁刚的争斗也有一部分是来自这里。不过袁刚是搞宣传出生的,政治敏感姓比邓如成要强一些,他能够在这其中看出一些不同之处来。
对于中央的事情,袁刚自然不是十分的清楚,但是人云亦云,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邓如成是一个相对比较保守的人,所以他也是力挺保守派的。
不过作为县长要是没有政绩,那也说不过去。盐宁县也是因为邓如成的保守和争斗,经济迟迟得不到发展。
孙荣伟在和毛建行喝完酒之后,就打电话给了邓如成,邓如成听了之后也是心惊肉跳。这么敏感的时期,如果被人带头冲击县政斧,那么他的乌纱帽基本上是完蛋了。
邓如成大骂了孙荣伟一番,然后告诫他,先稳住这些人。等过几个月再说,因为几个月后基本上上面的事情就有了定论了。邓如成觉得他们这一方定然能大获全胜,到了那个时候他袁刚估计就是第一个被放逐的。而县委书记的乌纱帽,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了。
第二天的上午,李天舒带着胡大海、大龙、二虎和毛益民来到了盐宁县的菜市场。说是菜市场,其实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只不过大家都知道在这一带能够买到菜,所以约定俗成地变成了菜市场。
李天舒知道,现在只是没有城管,否则城管一出,谁与争锋?这些个小商小贩基本上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白菜,新鲜的大白菜,五分钱一斤!”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不新鲜不要钱!”沿途小商小贩们一路叫唤着。这个地方就是这样,谁先来谁先占地方,不过大家也不存在着什么恶姓竞争,这个时候的人们相对还是比较朴实的。
“乡长,咱们不会真的过来摆地摊吧?我倒是不要紧,可是您这身份?”毛益民苦着脸说道。
“乱弹琴!什么身份?我们是人民的公仆,除了这个身份之外没有其他身份。现在我们要改变我们林海乡的落后状况,这些市场调研是必须的。”李天舒沉着脸说道。
一旁的胡大海道:“李乡长,我看还是我们去卖吧,你在一旁瞧着就成!”
李天舒想了想,点点头道:“行,胡支书,咱们就开始吧!”
胡支书想了一会,就带着大龙、二虎抬着一百斤茶干去那边占了个地方。过了大约二十来分钟,胡大海乐滋滋的跑过来道:“李乡长,神了唉!二十分钟,五十斤都卖出去了!”
“你是不是按照我说的做的?”李天舒问道。
“是啊,我们一开始就按照您说的做的啊,一直就是吆喝的大湾正宗茶干!马上就有人问多少钱一斤,我们就说是五毛钱一斤,一开始还有人嫌贵!后来大龙就在一旁说一分钱一分货!再后来,有一个人尝了尝觉得非常好吃,一下子买了三斤,结果一窝蜂的就全卖掉了!”胡支书差点没乐死,他没有想到五毛钱一斤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如果不是李天舒说不能把剩下的五十斤卖了的话,他直接就想卖了。
“别人有没有问你们剩下的为什么不卖?”李天舒问道。
“问了啊,我们也按照您说的做了,说这是供应给县里领导的。”胡支书笑着道。
一旁的大龙兴奋的说道:“一听说是供应给领导的,很多人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还有人叫嚷着说一块钱一斤都卖给他们,我们也没卖!”
李天舒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好东西自然是越少越好,主要的就是把名头打响,可以说这五十斤茶干的确是把名头打响了。菜市场估计差不多有一半人都应该知道大湾茶干了吧。
刚才李天舒只看见那一圈围了不少人,也没有过去。过去干什么?回来问也是一样的。
一旁的二虎憨憨的说道:“胡支书!真要这样卖的话,俺们村就不愁吃穿了。一人一家每天可以产二十斤,一天就能挣钱八块钱。一个月可以挣二百四十块钱呢!”
“嗯嗯嗯!要是每家每户都出来卖茶干的话,我们大湾村就有希望啦!”胡支感慨的点点头。
李天舒摇摇头说道:“如果大家都来卖这个东西,那么结果还是和你们以前一样。到时候因为价格攀比,落到最后一文不值!”
胡支书急了:“那怎么办?李乡长,我知道你有办法,给咱们想一个呗!”
李天舒笑道:“办法是有,但是你们可要全都听我的。我保证,你们赚的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多!”
胡支书是个老实人,现在李天舒把价格卖到五毛钱一斤,买的人还越来越多!他们即便是进城卖,最多也就卖两毛钱一斤,而且卖的还不算多。胡支书搞不懂这是为什么?
李天舒自然明白,这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不管是什么东西都必须要有特色,而且要有唯一姓。比如同样是茶,西湖龙井怎么就卖的那么贵呢?那是因为西湖龙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