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地为王 >

第73章

北地为王-第73章

小说: 北地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何六子的介绍,下面各营的大队长都有些轻视的意思,也就300号的山贼,这边一路上,金兵都灭了好几千,几个军将已经各抒己见了,反正就是整肃兵马,过去把对方围了,听得罗东直冒冷汗,这地形、周围情况都不了解,就敢冒冒失失冲出去,真是农民啊!

他挥手示意安静,然后把一张地图挂起来,这是一份草图,上面标注着一些重要位置,这九仙山距离小黄山口的关隘50里地,距离五莲县80多里,进入九仙山的道路多为泥地的平坦地形,但是不阔,两匹马并行已经很难挤了。两边多为荒山。

这伙马贼依仗的就是这种地形,何六子询问抓到的舌头,还了解到一个情况,这山寨之后,应该还有山路可通沂蒙山腹地,这也是这伙马贼剿灭不了的原因之一。

旁边史观清和方可复听了半天,对于罗东这么细致的情报都是暗暗吃惊,现在也明白了之前每战必胜,那可都有事先情报的支持,看那些军将还在叽叽喳喳议论,而罗东似乎也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

史观清想了想,站起来说道:“将军,我有点想法,不知道当讲嘛?”

罗东本来就是有意让这些军将想想如何破敌,提高他们个人的带兵能力,见史观清也很有兴趣参与,自然示意他说。

“这伙马贼盘踞九仙山两年多了,竟然还逐渐壮大,说明这匪首也不是无能之辈,想来一旦防守起来,依仗地利,也能做到进退有度,所以此次出兵,应当引蛇出洞,断其后路!”

“啪……啪……啪……”罗东鼓掌以示赞许,对于史观清能有这么清楚的认识非常高兴,这点他也是深有同感的,这马贼自然是来去如风,又盘踞在山里,若是正正规规去攻打,必定会异常艰苦,而且完全有可能无功而返。

“观清,那你有什么办法引蛇出洞?”

史观清想了想,忽然笑了:“将军,现在这时节,山寨中不知道最缺什么东西?”

罗东抬头看了他一眼,也哈哈大笑起来了。

很快军议就布置下去了,林云开、张山、杨毅领命下去准备随身粮食和动员,罗东让亲兵去请韩当,汪海和崔平那边也通知他过来,史观清和方可复留下来继续议事。

因为人还没到,罗东忽然想起来颜瑶那个丫头,便问道:“观清,颜瑶那丫头最近在干什么,这周边州府的情况正好可以找她问问,这小丫头的来历。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对于这个整天东逛西逛,游山玩水的颜瑶,史观清和方书办也就在涛洛镇的大宅子里见过几回,将军旁边的女人,他们自然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那还会去调查来历,两人听到罗东问话,都有些茫然的摇摇头。

罗东微微一笑,这事你们也需要知道,就把遇到颜瑶的经过说了一遍,自己的推断也说了下,这颜瑶的背景肯定是某个金国大族,不过依照她被追杀的情形,呆在辎重营里应该不会做不利于这边的事情,而且事实上,她还能提供一些非官方的消息,这对于罗东来说是个不错的信息来源。

史观清和方可复听的一头雾水,这女人的来历也忒神秘了,不过他们的看法也是一致的,应该对辎重营无害,而且这丫头虽然整天男装,傻子也看得出一定是个大美女,既然将军不感冒,作为将军的助手,他们只要做好预防和调查就行了。

一会儿工夫,韩当、汪海、崔平来了,意外的是随行的颜瑶也跟着进来了。完颜瑶也从涛洛镇来了,他对于这些军议完全没兴趣,不过最近很长时间没见到罗东,她忽然有种感觉想见见罗东,总觉得跟在罗东身边的时候,竟然比以前在自家高宅大院更有安全感、更开心,当然,完颜瑶完全没有电灯泡的概念,对于在议事厅做电灯泡,这活她在陡山就经常干。

几个人看完颜瑶一本正经坐在旁边,拿起毛笔准备做会议纪要,罗东也没有反对的意思,那就当做啥都没看见好了,汪海第一个就汇报,这大半个月,涛洛镇的盐场经营已经正常化了,那边人力充足,反身成自由民的盐场工人工作热情高涨,哪些俘虏有了活命的机会,倒也一点也不偷懒,所以这个月的产量比上个月整整翻了一番还多。

听到这个,其他几个人都眉开眼笑,这可都是钱啊,有钱了,这些个书办手头上的活就好办了,汪海还表示,由于那边的盐场还在扩建,扩建完成后,产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加上日照这边的盐场已经开始运作,产量很快就能达到现在的数倍。

不过汪海很快又泼了冷水,现在的涛洛镇的产量已经有了滞销的兆头,赣榆那边两家商铺的吃货量基本已经饱和了,上个月赣榆那边交易额刨除成本和酬劳,获利3500余贯,估计很长一个时期会稳定在这个收益上。

汪海现在在日照商界绝对算是个重量级的人物,前些日子,他刚召集了那些专门做盐货生意的裘大善这些人,算下来,这边虽然说每担粗盐的价格比卖到赣榆县那边要便宜,不过裘大善这些人的吃货量确实不小,每月的收益能略超过涛洛镇,当然前提是销售方面没有其他的竞争对手,维持现在这个价格。

罗东算计了下,每月的私盐买卖其实已经覆盖了周围海州、莒州、密州、益都府一部分地区,除非自己能扩大更多的地盘,这收益只会有减无增,不过现在已经是经营的非常好了。

“老汪,这事办的很好!辛苦你了!”罗东由衷的表扬道。

汪海听到罗东叫自己老汪,自然明白那是亲切的意思,现在这买卖没有强力的军队作后盾是不可能做的,而且今日的地位,和他两个月前濒临饿死的境地,让他也十分的满足。

几个书办又把县内各村镇打土豪、分田地、设立护村队的情况互相通报了一番,现在罗东治下的日照县,有村、镇60多处,百姓越7万人,各村设置护村队后,村中青壮加入的积极性很高,现在共有护村队67支,队员1300多人,护村队都又因伤、因残退役的老兵负责管理,这样的话,护村队就被罗东牢牢的掌控住了。

韩当手下的那些退役老兵分派到各村后,还有近50名,依旧纳入后勤营的管理,罗东今天要定的一件大事,就是对这后勤营的改制,这些老兵有着对罗东、对辎重营的绝对忠心,而且吃苦耐劳,那是要好好利用的,唯一的问题是,普遍不识字。

罗东就提了一个要求,“你们三个看看,这些人就是给你们搭的班子,日照的政务,你们三个要担起来,只要打仗,就会一直有老兵补充进来,你们看怎么好好用上他们?”

韩当、方可复、史观清三个有些思维短路,用这些老兵的好处不言自明,那就是放心,不过这些人处理政务的能力,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低下!”不过这也是目前情形下最好的办法了,总不成用那些不放心的人来处理政务,他们对于官场胥吏蒙蔽上听那可是了解的很,到时候出篓子就麻烦了。

罗东没有给三个书办任何定位,三人的位置可以说是平等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制衡的手段,这点罗东不会言明,三个书办也不会去多考虑,毕竟现在还是创业之初,根本没考虑其他问题的必要。

看到三个人嘀嘀咕咕商议,罗东把汪海、崔平拉到,亲自帮他们倒上茶水,两人又是一激动。

“崔平,码头和海船进展怎么样啦?”罗东对这事关心的很。

“将军,盐场西面三里有一个小海湾,水深超过三丈,何指挥招来的水手里,那个老头倒是个行家,说这海湾能泊大船,而且可以避风!简易码头已经造好了,用的山石铺的,很牢固。那条海船,让上回招来的修船工去看了,旧是旧了点,不过是条好船!”崔平毕恭毕敬的汇报着。

“很好!铁匠那边让你打制的东西,有没有进展?”罗东挺关心这个的。

“有!有!”崔平跑出门去,一会儿抱着一个包裹进来放在地上,慢慢的打开来,里面赫然是一支长长的铁枪头,这自然吸引了众人的眼光。

这式样跟制式的铁枪有很不少差异,枪尖足足有一尺长,现在制式的长枪,枪尖不过半尺多点,下面的套筒是最大的差异,套筒足足有两尺的长度,罗东拿起这铁枪翻来覆去看了很久,才满意的点点头。

他让崔平去砍根辎重营以前常用的那种长竹枪来,然后逃上这长枪的套套,拿到院子里挥舞了几下,这长枪的长度加上竹竿,已经达到惊人的十二尺以上,用起来似乎略显重了点,不过拿起来突刺几下,倒是十分的顺手,这时代长枪的最长也就8尺左右,一时间,院子里的亲兵都好奇的看着罗东手里的玩意。

“崔平,这玩意打的好,你按我这样子制作,一律要12尺长,这枪头保正锋利的前提下,减少点分量,全力赶制这个!”罗东满意的神情,让崔平立刻意识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将军,我回去就赶制!不过这铁矿和生铁怕供应不上!”崔平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罗东记得山东可是铁矿大省,自己那时代,山东探明过全亚洲最大的铁矿,不过地理位置自己搞不清楚了,便转头问汪海,“老汪,这铁矿和生铁你有办法吗?”

汪海想了想才说道:“这日照城里有铁匠铺的,这事我去打听下,应该问题不大,不行的话,我去赣榆县那边买,沂南那边可有个大铁矿,就是太远了!”

“嗯……这事老汪你多费心了,对了,老汪,你做过海船嘛?”罗东的话题天马行空般的又扯远了。

汪海嘴巴张得老大,愣了愣才回答道:“将军,河里的摆渡船做过,海里的没,听说海里那可是有神灵的……”

罗东嘿嘿一笑,打断这厮的废话,“尽扯蛋!现在这边的生意,你手头还有什么得力的帮手嘛?”

“有的,将军,我有个族弟,以前跟我一起做生意的,这会我也让他跟着做事!”

“很好,生意上的事情放心大胆去做,日后我们的生意,可不止这每月几千贯的买卖!”罗东勉励了他们两个几句。

这会儿,几个书办也商议出了结果。

第138章 探子

史观清拿出几张纸递给罗东看,这是他们拟的一个章程,对于这些老兵,最适合的使用办法自然是政务管理的基层,当然,为了弥补这些人在处理问题方面的能力,他们三个倒是捣鼓出来一个办法,定期集中,由三人对最新的政务处理进行政务点评。

这方法倒是跟后世的集训颇有些类似,罗东想起来部队里的集训情况,内战时期,很多农村来的士兵也是大字不识的,通过军队训练和文化课之后,转业后也能胜任地方工作,他就把这文化课补习的想法跟几个书办说了说,这倒是让几个书办有些为难,这时代就算是学塾,那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上的。

不过这事罗东提出来的,三个人也就硬着头皮应下来了,韩当知道罗东在陡山那个搞过一个军事培训的,到了日照,因为战时和训练繁忙,一时间倒是没有继续,想来也是那样一个模式,三人商量了一下,表示拟个章程出来,就付诸实施。

过了晌午,日照的兵马就先后离开了,此时北门附近的登鲜酒楼二楼的雅间里,一个商人模样的壮实汉子坐在窗口,若有所思的看着不远处整着队列出城的兵马。

一个矮个子脚夫打扮的人匆匆从楼下上来,走进雅间,冲着这商人模样的壮汉弯了弯腰:“都尉……”

那个壮汉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头,一招手,低声说道:“王汉,过来说,什么地方,嘴巴也不看看牢!”

“是!”那矮个子做到壮汉旁边,低声说道:“韩都尉,去打听过了,刚出城的是城里的第一营的兵马,领兵的据说是沂州一个姓罗的将军!”

那壮汉低头想了想,似乎不记得这沂州兵马里有姓罗的,有些怀疑的反问道:“王汉,确信嘛?刚才那营人马,我看起码有800人,怎么这么多?”

王汉显然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也不清楚啊,我们来了七八天了,每天都看到这些大兵早上跑来跑去训练,城里的兵马约莫有3000人,那小黄山关隘还得有1000多兵马,往南面的几个镇子几百兵马总归也有的。”

壮汉显然很惊讶,他所知了解的沂州军各路军将兵马最多的也就4000人,这些领兵大将都是有名有姓的,肯定没姓罗的这么一个,而且这些兵马除了装备有些破旧外,看起来绝对是训练有素。

“这兵马出城干什么,打探到了嘛?”

“属下无能,这事还没有线索,不过这日照兵马经常出城训练,有可能是外面练兵吧!”

“笨蛋!你有看到出去练兵每人都背着干粮的嘛!快去打探,有消息立刻派人送出来,”壮汉严肃的扫了王汉一眼。

王汉显然也没料到这韩校尉如此精明,心中一惊,马上应下来,匆匆告辞而去。这壮汉便吃东西,一边想着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