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参战军,只有得到参谋本部批准的命令才可以被执行。
当然,在战役发起后和战斗进行中,师长或者方面军的指挥在战役计划和框架能有独断专行的指挥权,只是事先要有计划,临时来不及那么事后第一时间就要上报和总结,这也使得参战军司令部随时掌握着全军的动态,而王庚的司令部越级指挥到旅虽然不常有,却是切实曾发生过的先例。
哪个师长要造反或者假传军令,在一天内就会在南苑参战军参谋本部的指挥地图上反应出来,每个旅的行动都会在向参谋本部发报后才予以执行。
必须得说,参战军十三个整编师的师长旅长们,包括那么些省的督军们,没少受国内各派势力的渗透和拉拢,但对这些曾经不得志或者还很年轻的军官们来说,王庚和参战军为他们展现了广阔的舞台,尤其是在河南赵倜闹独立倒霉之后,参战军旗开得胜收复外蒙和中东路之后,巨大的荣誉和功勋使得王庚长久以来一直培养的军人荣誉感和尊严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这支队伍正处于勃勃生机的成长初期,士气和忠诚度在军人荣誉感的支撑下始终高涨,即使那些心里有些小算盘的军官们,也没有人此时觉得有必要去背叛领袖,背叛国家!
在他们看来,参战军和政府是一体的,都是国家和人民的代表!
1918年1月8日,参战督办王庚被授予陆军上将,授龙威上将军,并升任热察绥巡阅使,事实上这三个省的督军本来就是他兼任的。
为了未雨绸缪的提高民生稳定社会秩序,对抗那个苏俄已经在使用的《土地法令》在新的土地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1918年1月初,政府决定在王庚的热察绥三省推出了《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切实的降低佃农的负担。
该条例规定了地主收入的上限,亦即耕地租租额不得超过主要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总量的千份之三百七十五。此外,它也遏止了由于地主和佃农之间的陋规而产生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如租约短暂、地主可任意夺佃、押租金、预收地租、作物歉收时亦需缴交的铁租、副产物租等。
在热察绥三省政府并成立了三七五租佃委员会,为租佃双方发生争议时的仲裁。
这个条例的出台显著改善了佃农的生活,目的是降低农民负担,当然地主们自然是反对声一片,但这时代的地主可不是前世宣传中的都是恶霸,不少人都是乡绅,对俄国那边的形势也有所耳闻,对老毛子那个剥夺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的法令深恶痛绝,所以不满归不满,真要造反却都还没那个胆子。
而广大佃农们则欢欣鼓舞,作为对《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所造成的对地主的损失,热察绥三省政府统一出台了减免除正规田赋以外的所有农业相关的附加税,并对当年田赋减半征收。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免除外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所有正规田赋以外的省级附加税和名目繁多的捐饷!省和县政府的开支预算全部由中央财政拨付,但收支两条线,以上六省的田赋必须上缴至中央财政。
稳定和提高民生的试行政策循序渐进的展开,对有识之士来说,俄国那种土地法令在中国要是出现的话绝对会成为洪水猛兽!所以政府在北方六省分批出台的政策,获得了举国上下舆论和知识精英们的轰然响应和一边倒的喝彩支持!
之所以直隶、山西、河南和山东这四个大省没有试行这样的政策,一来因为这些都是农业和人口大省,地主们的反对浪潮可能会比较大,而且这些省和南方非参战军控制的省接壤,稳定压倒一切。所以要缓一缓,等北方六省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叠次推行。
由于北方诸省都在参战军的实际掌控之下,因此这些省的督军也好师长们也好,吃的都是中央足额供给到位的粮饷待遇,参战军三大—纪律九项注意对全体官兵的熏陶和约束,铁面无情的宪兵们的军中执法,使得有心贪—腐的害群之马显然还真没胆子就这么跳出来冒天下之大不韪,各省市县政府的清廉程度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1918年初,参战军控制下的北方诸省显然渐渐成为成为生机勃勃朝气蓬勃的所在。
依着王庚在国务总理和徐树铮面前的估计,随着北方的田赋和田租降低,将有效的吸引南方各省的农民举家北上移民到那些实行了减租和降低天赋的省份去,为此,交通部特别下令,各铁路局下属车站对农民移民北上一律提供特价车票,价格为普通三等车厢的20%。
与此同时,国会正式从参众两院各选出了30名议员加上内阁各部次长,组成了宪法修改草案起草委员会,准备在8月举行众议员改选完成后,正式准备进行修宪。
随着中国在1917年段祺瑞内阁领导下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加上直皖联合的蜜月期,又有参战军的切实掌控北方十省,加上原来皖系和直系掌控的长江流域各省,整个中国呈现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团结、平衡和和谐来。
在王庚的推动下,蛰居南方的南方党领袖孙大炮被国务总理任命为交通部南方铁路督办,负责长江以南的全国铁路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形势比人强,孙大炮还真就捡起了几年前自己从临时大总统下野当全国铁路督办时,那个修10万公里铁路报国的计划,亲自带着一个铁路勘探小组在南方各省开始了考察和勘探。
这也算是国内政局在直皖大联合之后,南北双方的一次试探,显然,在1917年没有出现复辟和护法运动,并且中国国际地位和形象以及军事经济实力切实增强提高的情况下,在外蒙和中东路主权被收回的情况下,南方党的领袖也在思考中国的未来问题!
在北方参战军比当初袁世凯的北洋还要强大的情况下,师出无名的选择武力抗争显然绝没有出路,更不要说加入协约国和参战问题上中国得到了美英日法的支持和武装,唯一的出路应该是在8月份要举行的众议院议会选举中继续维持众议院南方议员的多数地位,虽然这看上去几乎不再可能做得到。
剩下的机会在于争取日本的支持,但是,有了美国和英法支持的参战军和北京政府,还会还怕日本支持下的地方势力么?尤其是日本都未必还肯这么干的情况下!
第一百九十四章石油才是金矿
1918年1月8日,在王庚升任热察绥巡阅使的同一天,美国总统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布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十四点协议。
美国总统的十四点协议充满了理想主义,其内容包括:废止秘密外交、海洋自由航行、废除关税壁垒、裁减军备、设立国际和平机构、民族自决原则、公正解决殖民地问题、允许奥匈帝国与奥特曼土耳其帝国的各民族独立、建立一个有出海口的独立波兰、共同保证大小国家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
协约国主要国家对美国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协议褒贬不一,中国—政府却第一时间作出了积极的响应,而英法日意等国显然颇有些三心二意,其他一大堆中小国家则一窝蜂拍手叫好。
1月8日传来的另一个喜讯是任丘油田的第三口井顺利出油,3050米的井深,同样是一口高产油井,经测算日产原油高达1200吨,这样任丘油田前三口油井的日产原油达到4000吨,合28000多桶,中国一跃成为亚洲石油大国,预计年产石油达140万吨以上。
为此王庚决定从美国再进口第四套年产50万吨级的炼油厂设备,同时把原定于用在包头的第三套50万吨级的炼油厂设备先行调拨到任丘油田建立任丘炼油二厂,使得任丘这个能源基地的炼油能力提高到年产100万吨,整个安装调试工程预计将在3月初完成。
于此同时,参战军在北方各省的省会城市铁路沿线着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在二连和齐齐哈尔等地开始提前运输和囤积油料。
1918年1月初,中华福道汽车公司南苑汽车厂已组装完成了200辆福特TT1吨多用途汽车和200辆道奇一吨半卡车,这意味着中华福道汽车第一次让国产组装的汽车走上了中国的街头,同时,发动机车间的V6和V8引擎生产线也安装调试完毕,第一批进口原材料生产的50台的V6和50台V8国产汽车引擎也完成了试生产,质量标准完全符合美国福特和道奇公司的引擎标准。
中华橡胶公司也于去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原本是福道公司在国内寻找橡胶轮胎供应商是发现上海的一家新成立的叫大中华的橡胶厂,老板是旅日华侨余芝卿与橡胶专家薛福基,这个厂的规模不大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工艺都已经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于是王庚拍板直接花20万收购了大中华橡胶厂。
在收购的大中华橡胶厂的基础上王庚成立了中华橡胶公司,增资扩股到500万元,中华福道汽车公司占20%的股份,财政部和交通部各占15%股份,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各占10%的股份,花旗和汇丰银行各占5%的股份,中华慈善基金会占10%的股份,总裁余芝卿和总工程师薛福基各占5%的股份。
中华橡胶公司上海分厂负责生产双钱牌胶鞋、人力车胎等产品,而南苑分厂则专门生产双钱牌汽车轮胎、卡车轮胎,为中华福道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做配套。
中华福道汽车公司则根据王庚的要求,以福特T型车为基础,准备改进设计出一款军用越野车辆,用以取代参战军中当作指挥车和侦察车的福特T型车。
事实上军用车辆只是在一战后期才开始出现,而早期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使用的都是木车轮细胎的民用车辆,不管是卡车还是小汽车,或者救护车等。
王庚给画出的效果图几乎就是前世悍马的简装版,毕竟这时代大多数汽车都还用着木制车轮和细细的橡胶胎,像参战军的汽车卡车这么全副钢箍轮宽胎的应用,就是在美国的汽车上也只是少批量应用刚刚出现而已整个中华福道汽车公司南苑厂的产能,在一月底将达到月产道奇一吨半卡车300辆、福特TT多用途车300辆和福特T型车300辆,生产V6、V8引擎各500套的能力,毕竟配套设施和汽车产业工人的招募培养还需要时间。
而如果一切顺利,半年后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和流水线设备及人力编组调配到位,南苑汽车厂的汽车产能将再翻个倍,达到月产道奇卡车600辆、福特TT和T型车各600辆,V6和V8引擎各一千套的能力。
在1918年1月初福道公司生产的道奇和福特汽车其部件国产化率只有30%,预计在半年后达到70%,一年内达到90%以上。
在参战军南苑飞机装配修理厂的基础上,1月初王庚成立了中华飞机制造公司,注册总股本1000万,股权比例依次为财政部和交通部各20%,中华航空10%、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各10%,中华慈善基金会10%,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各10%,此外陆军部第一次占了8%的股份,王助和巴玉藻个人各1%。
在王庚成立了那么多大型企业之后,人们渐渐知道了这厮的资本来自于他在美国控股的曼哈顿实业银行,而这厮在国内的所有投资,其投资的股权都无偿捐赠给了中华慈善基金会,参战督办成为这个时代中国最另类的大军阀和大慈善家!
能够参股王庚创立的企业的资本,都还属于官方资本和大的银行财团,对中小投资者来说,等这些企业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后,才有机会分享,毕竟这些企业创立的前期,除了中美石油、中华保险和中华航空之外,其他企业前期都还在投入和建设的花钱阶段,要真正赚钱盈利还要等待。
盈利最早最快的,要属投入了36架汉德利·佩季0—400民用型飞机进行运营的中华航空公司,每天每架航班的上座率超过98%,但中短途航线和长途航线算下来,十几条航线一天最多也只有500张机票可供,依着平均每张票价60元来算,日营收是3万元左右。
中华航空公司的单月营业收入在90万元左右,40个机组的正副驾驶员和机械师、无线电师加起来有160人,加上十几个机场的地勤人员和场地设备的维护,每个机场光卫队就是一个加强连的编制,用来守卫机场候机大厅和机库、油库以及飞机跑道,地勤机械师在每个机场也有近60人的编制。
整个中华航空在1918年1月飞行员、机械师、十三个机场的地勤和管理人员,加起来达到了1600人的规模,还不算机场的卫戍部队近2600人,加起来中华航空每个月的人力成本就在15万。
此外36架汉德利·佩季飞机的租赁费用每年是36万,每个月3万。十三条航线每天双向对飞飞机燃油消耗则要6000加仑,这时代还是石油3美元一桶(42加仑)的时代,煤油的成本价格大概在0·20—0·25一加仑,汽油的成本价格在0·25—0·30每加仑。
比如中华航空的北京到上海航线空中距离1060公里,每天六架飞机三个航班对飞,累计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