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肃知道毛文龙这个人,是员猛将,现在又听说蒋杰的提醒,点头说道:“蒋先生所言不错,但那袁崇焕不过是蓟辽督师,他毛文龙也是一品武将,他袁崇焕也不敢对毛文龙如何吧。不过,我也确实回护一下这个毛文龙,日后如果攻打女真,他可是最为得力的干将,不能有失。先生可有什么好的法子呀?”
唉,岳大人的历史知识,实在浅薄的很,虽知道明朝之后是清朝,却不知袁崇焕一向胆大妄为,拿着只能杀二品以下官员的尚方宝剑,就敢去杀一品武将。
“大人,属下以为,朝廷如果拒绝议和,女真人的下一步,肯定是要攻打朝鲜……”
蒋杰的话刚说到这里,岳肃马上反应过来,双掌一拍,笑道:“先生果然大才,肃明白了。鞑子在平定察哈尔部之后,肯定会把矛头指向朝鲜,而想要攻打朝鲜,就必须渡过鸭绿江。毛文龙有水师,只要横在鸭绿江上,鞑子就休想渡江,攻打朝鲜。这样,我给毛文龙另委一个官职,就叫……”岳肃说到这里,略一沉吟,跟着脱口说道:“就叫援朝将军,负责保卫朝鲜,也不用受蓟辽督师的节制了,直接归五军都督府,他的粮饷,也由朝廷拨发,从天津出海送过去就是。”
边看岳大人对历史不了解,对地理还是了解一些的,当年曾外出办案,到过中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知道要想到朝鲜去,必须要渡过鸭绿江。只要扼住鸭绿江,女真人就万难渡江攻打朝鲜。
“大人英明,属下正是此意。”蒋杰又微笑起来。
而这个时候,岳肃却陷入沉思,蒋杰这下可糊涂了,不知岳大人现在在想些什么。
!#
第102章 四道圣旨
岳肃陷入沉思,这一回,连蒋杰都猜不出岳大人在想些什么。过了良久,才听岳肃说道:“北方只有毛文龙这一支水师,怕是不够用的,我打算成立天津水师衙门,招毛有见回来,充任总兵。战船方面,从福建孔有德那边调拨,孔有德那边有造船厂,应该已经造了不少战船,让毛有见多带些来,日后或许会有大用。顺便也叮嘱孔有德一声,不能懈怠。”
“大人要在天津成立水师衙门?”蒋杰沉吟一声,随即说道:“妙,这一步棋真妙,天津有了水师,即可助阵辽东,又可扼守黄河,不管是针对鞑子还是对付流寇,都会派上大用场。大人,实在是妙啊。”
“既然先生认为不错,那就是可行了,这样,等我明天到了内阁,就把今晚咱们商量的事提出来。时候不早了,咱们赶紧吃饭吧。”
次日内阁议事,众阁臣坐到一块,岳肃先说了一下袁崇焕的事,表示赞同昨天大家伙的意见,坚决不准议和。紧跟着,岳肃又阐明第二个观点,表示如果不同鞑子议和,鞑子很有可能攻打朝鲜,未雨绸缪,理应提前派兵增援朝鲜,最好是由毛文龙率军扼住鸭绿江,使鞑子无法渡江,攻打朝鲜,另外再请朝鲜国王,在鸭绿江边上给毛文龙拨出一块地方驻军,使皮岛与朝鲜相连。
朝鲜是大明的附属国,一向称臣,为防鞑子攻打,提前派兵援军,也不是什么坏事,尤其这事还是岳大人提出来的,阁臣们自然不会反对。一个个点头赞成。
见众臣点头,岳肃又说出第二个想法,毛文龙既然要去援朝,起码要有个头衔,除现有的皮岛总兵外,希望再加上一个援朝将军的头衔,大明驻朝鲜总兵官。且不再受蓟辽督师袁崇焕节制,直接归五军都督府统管。
把毛文龙从袁崇焕麾下划出来,明显是削弱了袁崇焕的力量,使毛文龙变得更为自由,无人统率了。说是让五军都督府管,可都督府在北京这呢,哪有功夫去管他的一举一动,不过岳大人有话,可以派监军么。
正常情况下,这个提议要是别人提出,肯定是不能答应的,但眼下岳大人提出,阁臣们实在不好反对,而且这事也不涉及到他们个人荣辱,何必和岳大人对着干,何况人家岳大人的话也不是不在理。此事只要岳大人提出,最后肯定会办成,自己妄作小人,日后岳大人还不得天天盯着你。
这个提议,又没有反对,岳肃马上组织票拟,票拟一致通过。
阁臣们以为,这事完了,就没有别的什么事了,岳大人并有完,又一次提出新的议题,成立天津水师衙门。
成立水师衙门,也不能说不行,只是没有战船,你光成立一个空衙门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刚提出来,岳肃就给出回答,衙门一旦成立,可从福建调拨战船,那里有造船厂,走海路运到天津,也不算什么。
听了这个解答,大家伙也就知道,岳大人这是胸有成竹,早就研究好了。那也别反对了,赞成就是,但问题还有一个,让谁来当这个谁是总兵。
岳肃直截了当,提出由浙江水师副将毛有见充当。毛有见当初在浙江剿灭海盗时,立有大功,精通水战,善于操练水军,让他升任天津水师总兵,最为合适不过。
让毛有见充任天津水师总兵,也算是有理有据,众人也不能反对,所以一致点头。岳肃吩咐票拟,拟定之后,将所有的意见,送往司礼监。
邹义看过岳大人的提议,自然不会反对,毕竟在监军的案子上,岳肃给了他一个老大的情面,花花轿子人抬人,这个道理邹义还是懂的。而且,岳大人提议,对朝廷也不会没有利,也就不加以反对。跟着,将提议送到太后那里。
张嫣现在,基本上成了摆设,有什么事,也就是看一看,内阁票拟完的结果,她也不能改变。前段时间,败报频传,也着实让张太后头疼了一把,但岳肃不停的调兵遣将,而且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安排下去,让她省了不少心。现在岳肃提出的意见,张嫣认为倒也可行,所以就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说了声“知道了”,便让邹义退下。
正常程序走完,自然就是拟旨办事了。第一道旨意,是给袁崇焕的,旨意上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坚决不准议和,你袁崇焕当初不是在御前承诺,一年小胜么,现在半年都过去了,可一直没有捷报送来。不过,这也不能怪你,朝廷可以理解,当初熊廷弼战败,令辽东元气大伤,眼下大多都是新兵,还没训练妥当,你不急功冒进,也在情理之中。现鞑子势大,你只需拱卫现有疆土,便已足够,平辽之事,可随机应变,能战便战,不能战便不战。以袁督师之才,想来守住山海关应该不是问题吧。还有,朝廷现加封皮岛总兵毛文龙为援朝将军,大明驻朝鲜总兵官,以后不受蓟辽督师节制,直接归五军都督府节制。议和之事,以后不得再提。钦此。
这是给袁崇焕的旨意,其实旨意上隐约说的明白,你主张议和,为的不就是五年平辽的承诺么,你无法平定,皇上也会理解,不能降罪于你。你现在要干的,只需守住现有疆土,已就足够。
如此一来,大家不伤和气,事情就告一段落,也是不错。
第二道旨意是给朝鲜国王的,旨意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现在鞑子已经征服察哈尔部,下一目标,十有**是你们朝鲜。我大明未雨绸缪,决定提前派兵帮你守御朝鲜疆土。你只需在鸭绿江畔给援朝将军毛文龙的部队,划拨五十里的地盘,让他驻军,也就可以。军饷不用你出,自有大明朝出,而且,援朝军队要是敢在朝鲜做出不守军纪的事情,你可以马上奏本大明,来告他,大明一定为你做主。
其实现在,朝鲜也担心女真来打他,明朝派兵帮忙,自是再好不过。想当年日本鬼子打来,就是大明朝出兵帮他将鬼子赶跑的。尤其旨意上说的也明白,只要在鸭绿江畔画出五十里地给毛文龙驻军,也就行了,如有士兵不守军纪,大明朝一定会为你做主。对于明朝,朝鲜国王一向都是很信赖的,自然没有二话。
第三道旨意,是给毛文龙,这道旨意更简单,让他以后不用再受袁崇焕节制,率军援朝,形成朝鲜、鸭绿江、皮岛三点为一线的防线,抵御鞑子也就行了。
可以说,毛文龙看到这道旨意,那是高兴不已,当初没有按照袁崇焕的意思上本,他也明白,会彻底得罪袁崇焕,日后袁督师八成会给自己小鞋穿。只是没有想到,朝廷竟然也会想到这一层,让自己脱离袁崇焕的节制。现在朝廷谁说的算,当然是岳大人,岳大人如此帮忙,大恩不言谢呀。
最后一道旨意是给毛有见的,升他为天津水师总兵,并让他上任之前,先到福建,从孔有德那里调拨战船。现在福建海域也没有什么事,你能调多少,就调多少,越多越好。随便再通知孔有德一声,造船厂不能荒废,必须继续再造战船,还是那句话,越多越好,要是银子不够,给朝廷上本。
可以说,毛有见在接到圣旨之后,别提有多高兴了,虽说浙江这地方好,但他总是想家,想义父毛文龙。若是到天津当总兵,升官不说,离皮岛也近了,没事还能到岛上看看义父。于是,他旨到即行,辞别郑芝龙,赶往福建。临行之前,郑芝龙少不得宴请毛有见,席间表示,如果毛有见回去见到岳肃,希望能美言几句,让自己见见孩子,叫孩子到浙江也行,如果不方便,您让我去北京也是可以的。
毛有见到了福建,孔有德一听说这事,既是高兴,又是羡慕,在福建当水师总兵,虽然可以说是土皇帝,但没有仗打,实在闷得发慌,毛有见这一回去,不仅能见到义父,还能有仗打,多好的事呀。
其实现在,孔有德已经结婚了,老婆也怀孕好几个月,毛有见就拿此事劝说,表示嫂子有身孕,真叫她舟车劳顿,也不方便。旨意上也写的明白,让你多造战船,估计日后岳大人也会招你回去,你不用着急。
他们俩什么关系,毛有见要带战船走,孔有德岂会小气,大小战船,一下子划拨了一百八十艘。甚至连自己手下的军队,也借给毛有见,表示可以不还,到时我可以再招。这么多战船,要是不给兵,毛有见如何能够带走,见孔大哥这么仗义,毛有见也是欢喜的很,在福建住了两天,才率船队离开,前往天津。
当然,从北京去浙江传旨,毛有见再从浙江到福建,最后来北京,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哪怕顺利,也需要不少时间,现在先说中原的事情。
!#
第103章 吴如梦稳坐危城,大总督发兵来援
山西太原。
流寇兵逼太原的折子,刘策派人用六百里加急送到北京,北京方面,也同样是派六百里加急,送来旨意。圣旨的内容,开头是宽慰刘策,告诉他,朝廷已经督促宣大总督吴思南,三边总督杨奕山,延绥巡抚陈奇瑜率兵赶往太原,会同剿匪。你不用担心,他们很快就能到。不过后面的言辞,就比较严厉了,叮嘱刘策,城在人在,城失人亡。至于临阵逃脱的潞安知府,直接砍了。
接过旨意,刘策是战战兢兢,因为他现在都没发现宣大总督吴思南发来援军的影子,这求援的折子,送往阳和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流寇攻打沁水的时候,就已经发出去了,怎么还没来。援军的消息没得到,流寇大军可是距离太原越来越近,据报还有不到三十里就能抵达太原。
三十里才有多远,快点赶路,半天就能抵达。果不其然,早上接了圣旨,刚到未时,流寇就杀到太原城外了。
兵马早已就位,刘策赶紧带令城内文武上城查看,往城下一瞧,差点没把刘策吓死。只见城外沙尘四起,隐约间可以看到,密密麻麻都是人,瞧数量,几十万都是有的。
山西的主力兵马调到了陕西,现在还没回来,山西境内,可战之兵,也就没有多少了。刘策现在手头上,能有一万五千多人,这些兵马,基本上都是从周边地区刚调过来的,还有就是潞安府的败兵。
一万五千人,用来守城已经算是不少了,可也要看敌人有多少呀,流寇大军看架势能有几十万众,更为要紧的是,麾下第一猛将吴家省并不在城内,刘策好像少了主心骨一样。
流寇先前有二十多万,这一路之上,又裹挟了不少百姓,歪瓜裂枣凑到一块,可不就有几十万众了。眼瞧着流寇距离太原越来越近,距太原还有二里地的时候,兵马分散开来,慢慢地将太原城给包围起来。
合围之后,南门外有三队人马朝太原城逼去,在离太原还有四百多步的时候,大声鼓噪起来,“城上守军听着,此时打开城门,饶尔等不死,若迟了片刻,城破之时,必叫尔等身首异处!”
“快快开城投降!”“若不投降,城破之时,杀光尔等满门!”……
城下的喊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刘大人的年纪已经不小,都属于一条腿踏进棺材的,如此岁数,哪里受得了这个,“嘎”地一声,竟然昏死过去。
站在他身边的官员和士兵,看到这一幕,登时就懵了。
好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只听这人大声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