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426章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426章

小说: 明末中枢一木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多尔衮的态度,皇太极特别满意,说道:“多尔衮,莽古尔泰说的也有道理,咱们女真的男丁也不能全都去参军呀。”

“确是如此,但愚弟的意思,并不是要扩编女真人加入军队,而是将蒙古人和被俘虏的汉人编入军队,让他们为我们女真而战。”多尔衮从容地说道:“这个问题,愚弟在与熊廷弼交锋之后,就曾想过,也不知是否可行,还请大汗定夺。”

“将蒙古人和汉人编入军队……”皇太极沉吟一声,可不等他再行开口说话,莽古尔泰又嚷道:“大汗,这可不行,怎么能够让汉人提我们女真人打仗呢,若是临阵倒戈,那可怎么办?至于说蒙古人么,倒是可以考虑,毕竟父汗在时,就曾编织过专门蒙古人的牛录。”

第052章 难题

多尔衮认为女真的兵马太少,建议将蒙古人与汉人编入军队,以保证士兵的人数和战斗力。他的提议,马上遭到莽古尔泰的反对,莽古尔泰认为,用蒙古人也就凑合了,用汉人的话,还是算了,汉人都是奴隶,而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指着他们帮忙打仗,要是半道倒戈,对我女真实在不利。

两个人的话都有道理,天聪汗听过之后,并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这是因为他打算征求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是谁呢?是范文程。

虽说是高级会议,但范文程也在场,只是皇太极认为,自己不适合在这里和范文程商量。

于是,天聪汗说道:“多尔衮,莽古尔泰,你们两个说的都在理,不过扩军是大事,也不能一下子就决定下来。这样吧,本汗考虑一下,此事明天议事之时,再行定夺。你们还有什么事吗?要是没有的话,就散了吧。”

多尔衮何等有心眼,他明白皇太极是打算找范文程商量,所以马上应道:“是,大汗。”

在一众贝勒离开之后,皇太极返回自己的书房,并叫范文程随同侍驾。范文程的心机自不用说,马上就猜出皇太极的意思,一路之上,都在暗自盘算,如何对答。

来到书房,皇太极在书案后坐下,范文程跪地施礼,“奴才叩见大汗。”

“范先生起来吧。”皇太极摆摆手,示意范文程起来,跟着又道:“这里是本汗的书房,不必拘泥,就在一边坐下。”

“谢大汗。”范文程站起身来,在下手的椅子上坐下。

紧跟着,他就听皇太极说道:“范先生,刚刚议事你也在场,多尔衮提议将蒙古人和汉人编入军队,而莽古尔泰认为最多将蒙古人编入军队,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

“大汗,六贝勒的话,说的一点没错,我们女真只有八旗铁骑,六万人马,驰骋关外,或许足矣,但要想日后有更大的作为,那是万万不够的。所以,奴才很赞成六贝勒的建议,将蒙古人与汉人编入军队,甚至可以成立蒙八旗和汉八旗。”范文程说道。

“成立蒙八旗和汉八旗……”皇太极沉吟一声,说道:“这得需要多少人呀?蒙八旗,倒是可以勉强凑齐,可汉八旗,那些被掳掠来的汉人会真心归顺我们吗?而且汉八旗成立之后,也没有合适的统兵之将呀?”

“大汗俘获的汉人,大多为奴,虽然没有抵抗之力,难免心存怨恨,这对我大金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若是能缓和女真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我敢肯定,不用多久,我大金会更加的强盛。奴才以为,从汉人之后,抽壮丁参军,其家属,便可享受军户待遇,甚至可以让他们入城居住,这样也可显示出大汗的仁厚之心,大汗对他们的信任。还有,治理汉人最好以汉治汉,提高一些降将、降官的待遇,他们得了好处,自会更加卖力地为大汗做事。同样,汉人入旗当兵,有功必赏,也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地位有了,又有吃有穿,他们觉得比在大明时日子过的好,肯定也会效忠大汗。”范文程建议道。

作为一个汉奸,范文程可以说是汉奸中的翘楚,他把汉奸能做的事情都做了,还把许多汉奸做不了的事,也都给做了。可以说,汪精卫之流和范文程比起来,那就是汉奸孙子碰到了汉奸祖宗,差距太大。

了这番话,皇太极郑重地点点头,说道:“听先生之言,本汗受益匪浅呀。就按先生说的,缓和我女真与汉人的矛盾,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成为我大金的奴才。先生,既然编制汉八旗,总需要将领,你认为谁行呢?”

“李永芳、刘兴祚、佟养性等人皆可为将,主持汉军旗事务,日后若能再招来明军降将,选有能者更替指挥,也就是了。”范文程说道。

“好吧,那就按先生的意思去办。明日本汗就宣布,再组建汉八旗与蒙八旗。”皇太极说道。

“大汗,成立汉、蒙八旗,还需打量的兵仗、物资,咱们入关虽然抢了一些,但远远不够。所以奴才想,是不是让范永斗、田生兰他们,在关内多采办一些。还有,我八旗铁骑,一向来去如风,不愿携带火炮等攻城利器,可现在有汉八旗,这些攻城利器,完全可以由他们负责押运,攻城之时,着实能派上不少用场。是不是让他们也采购一些。”范文程说道。

“这个建议好,以后火炮什么的,就交给汉八旗。我这边就派人送信,让他们多采购军需和火炮,越多越好。”

接下来的日子,女真这边就开始忙碌筹建汉、蒙八旗。其间自己也少不得和袁崇焕那边磨嘴皮子,进行谈判。

北京城里,今天岳大人交代了任务,就是关于给李家授爵的议题。因为事情重大,齐楚浙三党的官员表示,要好好研究一下,明日再行答复。

下班之后,三党阁臣便到了亓诗教家中,大家一起商量关于给李文彰封爵的事情。区区一个伯爵,不过是个空闲,其实不值几个钱,怎奈没有商人封爵的先例,这事要是答应下来,连自己搞不好都是要挨骂的。这等事情,言官怎能放过。

几个人研究一番,最后认为,要是直接拒绝,不仅是得罪了岳肃,还得罪了李家,自己和李家的交情相当不错,没事总拿人家的,现在这么点事,也没用你牵头,你反过来第一个拒绝,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拒绝是不行的。

“诸位,这件事情我看咱们就不要反对了,明日告诉岳肃,咱们同意。也就是在折子上签了名字么,折子还要递进司礼监,递给太后,这等事情,太后答不答应,那就不关咱们的事了。咱们两不得罪,岂不最好。那些言官虽说会上本发发牢骚,骂上一番,但估计也骂不到咱们头上,上面有岳肃顶着,咱们有什么好担心,要骂不也是骂他么。”

亓诗教做出总结性陈词,表示答应岳肃。

商定完了,第二日内阁会议,岳肃再行提到给李家封爵的事,齐楚浙三党的官员,马上一致表示赞成。你岳大人写折子就是,我们签字。岳党的官员其实是不想答应的,讨一个空头爵位有什么意思,内阁集体通过,太后那边,自是没有不准的道理,毕竟岳大人是托孤之臣。可是,那些言官们肯定不能闲着,一定会上本参咱们,到时候实在不好办呀。

昨晚岳党官员就找杨奕山到岳肃府上进行游说,希望岳肃能够将此事作罢,但岳肃的态度很坚决,答应人家的就一定要做到。八十万石粮食,能救多少性命,只拿来换一个空头爵位,朝廷难道还亏了么。

杨奕山是了解岳肃的,见岳肃心意已决,只有站到岳肃一边,表示支持,岳党官员也无话好说,总不能在这个时候自家人内讧吧。

内阁全票通过,将奏请皇上给李家授爵的本章递进司礼监。

这等内阁全票通过的折子,司礼监觉得不妥,也不可能回退,只有交给太后。太后终究不是皇帝,如果内阁发生分歧,两派意见无法达成一致,这个时候太后也可以借用皇上的名义,借用司礼监的帮忙,最后拍板。眼下内阁达成一致,而且托孤大臣也在,不准实在说不过去。可是,要是准了,更加说不过去了,你岳肃是什么意思呀,大明朝在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商人封爵的,商人地位最低,你也不是不知道,怎能开此先例,这不是为难我们孤儿寡母么。

有心不准,可内阁全都通过了,说白了就差盖个章,没你太后什么事了。而且李家的功劳在那摆着,自己似乎没有不准的理由。

她看向送来奏折的邹义,说道:“邹卿,这份奏折你也看过了,岳肃要给李家封爵,你觉得这事该怎么办呀?哀家是准还是不准?”

“这件事,从明面上看,李家捐粮食八十万石,救百姓无数,于国有利,也算为社稷立了大功。八十万石粮米,能救多少人,单凭这个功劳,如果李家不是商人,给个爵位也是情理之中。可现在问题在于,李家是商人,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这件事,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李家花钱买的这个爵位。八十万石粮食,换一个伯爵。这件事只要一准,势必传的是满城风雨,那些言官岂会不说这是李家买取爵位,如果天下的商人全都效仿,是不是要个个封爵,那朝廷的爵位来的也太容易了吧。还有一点,那就是李文彰是岳大人的岳丈泰山,说岳大人假公济私的,想必也不会少了。”邹义看的很远,一股脑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邹卿所言极是,哀家也是这么想的,也不知岳卿家是否想到这一层。要不然这样吧,你现在就请他到养心殿,就说皇上想要见他,有事商谈。”张嫣说道。

将奏折留中不发,那要看是谁的折子,岳大人的折子是不行了。张嫣也看了,只能找岳肃沟通,跟他做工作,希望岳肃能把这份本章收回去,省的难为大家。

只是,岳大人会收回去吗?

第053章 骂名

“皇上有旨,召岳大人养心殿见驾!”

岳肃现正在内阁批阅奏折,对于传旨太监的到来,和皇上的召见,岳大人并没感到意外,站起身来,让传旨太监前边引路,赶往养心殿。

养心殿正门堂屋之内,仍是摆着朱木匠的遗物,太监表示,皇上和太后正在侧室等候。岳肃先行冲着朱由校的遗物,施了一礼,然后才走向侧室。

一进房间,见张嫣和朱慈焴正坐在正面的椅子上,岳肃忙撩衣襟跪地施礼,可不等跪下,朱慈焴连忙让他平身、落座。岳肃依言,到下手的椅子上坐下,拱手说道:“不知陛下传召微臣前来,有何事情要吩咐。”

“岳大人,皇上传你来,是想询问一件事情。”张嫣接过话茬,说道:“今天皇上看了内阁送来的折子,上面说要加封湖广富商李文彰为伯爵,原因是他们李家向朝廷捐助粮秣八十万石,解朝廷与百姓的燃眉之急。”

“确有其事,臣在总督四川之时,打败流寇,斩杀流寇首脑王嘉胤。破敌之后,流寇纷纷投降。这些流寇,都是普通百姓,有的是因为在陕西吃不上饭才无奈从寇;有的是川中百姓,因流寇打来,遭到裹挟。他们无家可归,无食果腹,正值冬日,作为朝廷命官,百姓父母,总不能眼睁睁地坐视他们饿死吧。而且,倘若没有吃的,他们难免会再次铤而走险。可当时川中粮食有限,北京粮食也没多少,而鞑子又在此时入关,臣左右为难,未免百姓饿死,或再生变故,才找湖广富商李家捐助粮米。李家慷慨解囊,捐粮米八十万石,又愿以平价再卖粮食一百二十万石,如此善行,臣以为,确实应当褒奖。”岳肃如实说道。

“李家善举,慧国惠民,确实应该褒奖。可商人封爵,是不是有些太过了,要知道,我大明朝自开国以来,还没有给商人封爵的先例。即便加以褒奖,也可以奖些别的么。”张嫣柔声说道。

“臣也曾想过,奖些其他的,但李家富甲一方,臣想来想去,也实在不知该奖些什么好。”岳肃语带为难地说道。

“这……”听了这话,张嫣也陷入思考,可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该奖李家些什么。奖励金银,人家李家不缺,要是没钱的话,也不可能捐出八十万石粮食。现在八十万石粮食可不是以前的价格了,陕西一带大旱,北方这边都不太好过,这么多粮食,得值多少钱呀。除了金银外的奖励,那就是名誉上的了,官职不可能给,给的也就是一个虚衔,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卿家说的没错,要想给李家奖赏,或许只能赏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可是卿家有没有想过,我大明朝还从未给商人授过爵位,此例一开,定然会有大批言官与清流重伤大人,这口水怕是都会将大人淹死。还有,大人这次给李家授爵,一旦有其他商人争先效仿,那到时该怎么办?赏不赏他们爵位?”

“陛下、太后,臣如此做,其实也是希望有商人争相效仿。”岳肃沉吟一声,说道:“现在的大明,内忧外患,流寇横行,鞑子肆虐,我大明现在真的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只是许多人不愿承认。陕西大灾的时候,朝廷没有那么多银子来赈灾,才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