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603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603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却已经是有些微微发亮了。现在,当真是可以称得上披星戴月了,走在除了他们几个就根本没有别人的京城内城大街上,赶往皇宫上朝,来是说还当真有些怪异的感觉。

不过今天,这些等在午门之外的人,全都在议论着什么,而且声音并没有向往日一般可以放低,只是用着平常的语调说出来话。

其实仔细说起来,也不是什么事情。明儿个是中元节,中元节又称作鬼节。不过不管如何,这都是个节日。除夕、清明、重阳、还有就是这七月中元节,都是中国历来传统的祭祖节日。虽然说这中元节,自从唐、宋之后也越来越是平民化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皇家就不过这个节了。

而且,今年的这个节日有着很特殊的意义。一来,今年是先皇朱载垕驾崩的第二年,即便碰上了这种需要祭祖的节日,那么自然是要好好的过。

二来,今年也是朱翊钧坐上皇位之后,正式启用万历这个年号的第一年,也就是万历元年。这种事情,他这个做皇帝的自然又是需要一番祭拜之类的。

虽然说祭祖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用热闹来形容的,不过这一次不光是皇家,朝中的大臣们也是要跟着一块参加的,甚至于有诰命在身的夫人也要到场,这都是规矩。所以说,这一次即便是不能用热闹来形容,那也绝对是声势浩大的。

事实上,虽然说明天才是过节的日子,不过就连李太后本人对此都是非常重视的。于是,宫里宫外的,实际上从昨天晚上就已经开始布置了。如今就连这些大臣们站在午门外,虽然这里还没有什么装饰,不过却也能够看得到宫中的太监宫女,包括侍卫在内,全都是在忙里忙外的,大都是在搬运一些东西。

说到这里倒是得提一提了,那就是如今皇宫中的用度,当真是不差钱。随着大明开了海禁,朝廷收了商税,这国库丰腴了,皇帝的内库也自然是丰腴了。虽然说朱翊钧这个皇帝的内库绝对是比不过国库的,不过却也差不了多少了。毕竟如今,朱翊钧跟张凡是在“合伙”做买卖,这钱绝对是不会少赚的。

虽然说,为了减少麻烦,朱翊钧并没有露面,也没有挂名。虽然说,为了减少麻烦,即便是那些人千方百计地推脱,张凡还是让人将税银都缴了。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们所赚的银子也决计是不会少的。就拿今年来说吧,王喜亮一行人回来,盘点之后,除掉那些货款的本钱以及用在出海和保养海船上的费用,净赚就有上千万两白银。而这千百两白银当中,有六成是朱翊钧的。也就是说,这一年的时间,朱翊钧内库的收入,就抵得上以前大明朝一年国库的收入还要多出两百万两白银。

有了这些银子,即便是再过贪财的朱翊钧,却也觉得有些乏味了。这一乏味,用起钱来也就是有些没什么心思了,显得铺张了一些。就拿这一次中元节的祭祖来说吧,往日这种事情大都是由皇帝的内库跟国库共担,毕竟这虽然说是皇帝去祭祖,但是怎么说,这也算是国家大事。而有的时候,拮据至于,皇帝就不出钱了,全都是由国库来出银子。

不过这一次,朱翊钧表现的大气无比,钱全都是由内库拨出去的。而且,往日,这种节日,所耗费的银钱最多不过十万两,那也已经是顶天了。而这一次,朱翊钧的口气当真是不小,也不知道他是不知道还是故意的,张口就拿出来十倍的价钱,一百万两白银,来办这件事情。

这听起来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而且就算是一切都按照最高标准来办,所用的一切,哪怕是悬挂在城墙之上用作装点的白布都是上好的丝绸的话,可是这也不过是两天准备的时间。两天之内要花掉这一百万两,而且还要都用在地方,这还当真是件难事呢。

当然了,这么大一笔银子,这么两天的时间。若是说没有人想要做什么手脚,中饱私囊的话,那倒当真是有些不可思议了。不过朱翊钧自然是会防着这一手的,他将张居正的《考成法》就放到了这里来。凡是要购买什么的,都需要事先记录。由于时间很短,所以查证还要等到之后再说。这么做虽然有好处,毕竟下面那些人也都是知道了这《考成法》的厉害之处,敢暗中伸手的人当真是没有多少了,最多就是那些回扣。不过这么做最重要的印象,就是耽误了不少功夫,搞的如今是人人都慌慌张张的。

而这件事情,实际上知道的人并不多,并且一开始,就连张凡都不知道这件事情。还是李太后得知了之后,心里面有些担心,让人将张凡唤了过去,说起了这件事情。李太后也是心中担心,朱翊钧这么小的年纪,在这种事情上面就如此会铺张,她担心朱翊钧将来亲政之后,会不会做什么更加离谱的事情。

而张凡听到了这件事情之后,自然也是有些担心的。不过他并没有担心多久,也就释然了。距离朱翊钧亲政,少说还有八、九年的时间。这八、九年的时间,朱翊钧能够如此浪费的机会实际上并不多。甚至于,李太后可以吩咐他一句,一切从简,不要太过铺张,那么一来朱翊钧自然是不会不听的。

而这八、九年的时间的作用,还不仅仅是这些。毕竟如今,无论是朱翊钧还是国库当中,每年都会收入很多的银子。而在这种收入变得丰厚了,但是支出却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变化的情况下,等到朱翊钧亲政之时,这两处到底会累积多大的一笔财富,这还当真是个问题。

而等到朱翊钧亲政,能够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作为一个帝王来说,最为花费银子的也就只有寥寥几件事情,要么派兵打仗,要么不务正业地修筑宫殿。

战争这种事情,一直都跟大明朝有缘,从开国之初就是如此。不过凭着朱翊钧的性子,也不是那种会主动出击的人。再说了,以往的大明朝也不是一直都在打吗,而凭着那个时候的赋税不也是挺过来了吗。如今往后,这日子只会更加好过。

至于说修筑宫殿这种事情,张凡倒也是计算过。以前的历朝历代就不说了,到了大明朝,也有几任皇帝干过这种事情。其中最为重大的,就是明成祖朱棣修筑的这座紫禁城了。紫禁城动用了十万工匠,耗费了十四载时光,花费的白银更是不计其数,无法准确计算了。不过如今估计,那时候每年也有千万两被填了进去。

而很显然的,朱翊钧不可能再去哪里建一座紫禁城。就算他想要建个宫殿玩玩,花费最多不过千万、两千万,这已经是顶天了。而在如今这个已经银钱充足的时候,这就不会再出现什么横征暴敛,然后导致各地纷纷起义的事情了。

如果说,朱翊钧当真要干这种事情,只要这钱他能出得出,而且能够按时、准确地交到人们的手上,不会在中间出什么猫腻的话,这么做倒也无异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了呢。

转眼间,这么一件在以往的历朝历代都被看成是一种危害巨大的坏事的事情,到了张凡的嘴里,反倒是变成了一件美事。

而且,张凡并不是如同后世那边,用一些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加上一些专业词语来将对方唬住,而是解释的非常清楚。李太后听了之后,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而且她听张凡那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有些过滤了。就算以后朱翊钧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的,但是收入却还是会增长。她倒也不相信,朱翊钧一个人能有本事把那么多银子都给花了。再说,有张凡在,她相信张凡也会劝导朱翊钧的。

总之,事情就是这么个模样。

不过这些,再怎么说,别说这些大臣们不知道了,就算是他们知道了,那这也是明天的事情。既然是明天的事情,那自然就是要等到明白再去过问了。如今,在他们的眼前有着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

今天,很多人都是已经得到消息了,知道早朝上会议些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张居正将要正是请求,整个朝廷都开始使用那《考成法》的事情。

虽然说如今,治水之事已经结束,三地重建的进度也都已经过半了。而《考成法》在其中所发挥的力量,更加显得突出,也更加有成效。

不过,即便是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希望用它。或者说,这《考成法》是越有效果,就越是用人不想用。

今天,就是要决定这件事情的时候。

第846章 有人反对

今天的早朝跟以往不同。不说那个往日里都是坐在那里不声不响,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开口的朱翊钧,这一次是主动,而且是第一个开口说话了。这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奇事了,毕竟他当上这个皇帝也是有一年有余了,总是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更重要的是,今天不只是他第一个开口这么简单。往日就算是他第一个说话,大都也是问别人什么。不过这一次,朱翊钧开口可不是要问话的。

“昨天,张先生上了一道折子给朕。”待到忠诚山呼万岁之后起身,朱翊钧看了看他们,说道,“至于折子上面说了什么,想来不用朕在复述一遍,诸位爱卿恐怕也都是已经知道是什么了吧。各位可都是有大神通的人,就不要在朕的面前藏着掖着了,免得伤了和气。”

朱翊钧的后半句话,本来是不会说出来的。只不过前半句一说出口,他就发现有人还弄出一脸不忿的模样,甚至是想要装模作样地站出来为自己辩护几句。这么一看,朱翊钧才是一时心中有气,说出了这么一番话。这一番可算是气话了。

不过即便是气话,但是出自一个皇帝之口,哪怕是一个还没有权势的皇帝,都是不得了的事情。还记得上一次,朱翊钧那一番“十年报仇”的言论出口,着实是吓到了不少的人,尤其是当场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回去之后,这些人是越想越不对劲。到了现在,也就没有人再敢随意挑衅朱翊钧了。

见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朱翊钧倒是显得有些失望了,说道:“既然如此,诸位爱卿都知道了,那就好办了。可有人站出来说说话吗?”

老实说,朱翊钧这个时候说出来这件事情,并不是他所选择的日子,也不是李太后的意思,这件事情实际上还是要看张居正如何施为。反正李太后那边都已经是通过了,如今只要张居正觉得时候到了,上了折子,这边就宣布。只不过,就算是宣布,还是得要问问在场的大臣才行,这个过场总是的走一下的。

只不过,就算是朱翊钧也是明白,这个过场可不是这么好走的。必然会有很多人都站出来反对这件事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如果《考成法》一出台,不说得罪人了,最起码朝中九成以上的官员,利益全都要受损。虽然说《考成法》如今已经有了李太后的首肯,是势在必行之事,但是这些人还是要挣扎一下,毕竟世事无绝对,只要有那百分之一的可能,都不可能错过的。

总之,这是一件扯皮的事情。

不过,不得不提一下,张居正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让朝廷施行《考成法》也并不是毫无缘由的。并不仅仅是李太后同意的原因,如果只看着这一点的话,那么遭灾六月的时候,李太后就已经同意了,那个时候就能提出来了。但是张居正并没有这么着急,因为他明白,时机还并没有成熟,冒然行事只会功败垂成。

而这段时间之中,还有很多人在为此事努力着。就比方说葛守礼一帮人,虽然葛守礼跟张居正之间的关系有些道不明白,但是有张凡去说话,葛守礼也愿意这么做的。毕竟,不管再怎么说,张居正所做的这都是一件大好事。而之前也都说过了,不论是张凡还是张居正,都不指望葛守礼能够说服那些人赞同《考成法》,只要能让他们不去反对就行了。

而经过这段时间,这一项的确是有效果,虽然效果并非非常显著,但是也是有效果的。实际上,对于张居正或者是张凡来说,十个人里面,葛守礼能够说得通一两个也就已经是很能够让人满意了。而葛守礼可不仅仅是这么点本事,实际上他可是远远超过了张凡和张居正的期望,十个人里面,葛守礼可是说通了五个人。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不过即便是如此,葛守礼帮了很大的忙,让张居正将要面临的压力是骤然之间少了一半,但是张居正依然还要面对着为数众多的,想要反对他的人。所以,即便是这个,也不能够成为张居正将事情提前提出来的理由。

真正让张居正决定的,并不是时间或者时机这种不确定的东西,反而是一件很固定的事情。那就是三地水患治理的事情。

如今,山东、河南、南直隶三地的水患,早就在七月初就治理完毕了,如今这重建的工作也已经是开始了。而且由于这一次,水患来势很猛,但是水势并不算是太过,因此当大水退去之后,很多地方都用不着重建,只需要稍加修整便可。因此,这只不过是短短大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