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王侯 >

第258章

大明王侯-第258章

小说: 大明王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业的中层将领将由兵部记录在案,有很大的机会升迁军职,并且由兵部造册,授予“天子门生”的铁券,以为终身荣誉。

三道圣旨一下,举国震惊。

朝堂内出奇的沉默,众官员已知这个结果无法改变,而且这三道圣旨虽然改革了祖制,但萧凡无疑非常小心,只是在祖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内容,并没有影响大明军制的整体架构,算不得太离经叛道。众清流经历过上次的朝争之后,对萧凡的手段愈发忌惮,既然军制并没有什么大的改革动作,清流官员们于是闭上了嘴,乖巧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萧凡去了。

朝堂没有反应,可各地指挥使司的反应却大了。

各指挥使皆由朝廷兵部委派,他们是带兵的武将,可以说手握一方兵权,算是武将里面的最高职位了,他们倒是无所谓,百户,总旗们再怎么升迁,也不可能突然升成指挥使,对他们的利益影响不大。

不能接受的是各千户所的千户们,练兵可以,反正有朝廷户部提供粮草,但开办讲武堂却令各千户将领们大大不满了。

军权也是权力,权力的蛋糕就那么大,若那些中层将领从讲武堂结业回来,朝廷将会给他们升迁的机会,他们升迁了,现在的这些千户们怎么办?军职就那么多,有人升上去,必然有人先退下来,谁舍得放弃现在的权力?

朱允炆的圣旨刚刚颁布,各地千户所动荡不安起来,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大部分的千户将领还是畏惧皇威的,谁也不敢跟天子的圣旨叫板,既然天子有意新人换旧人,千户们只能无奈的接受事实,但是极少部分千户们不高兴了,壮着胆子闹上了指挥使司,向指挥使请愿诉苦,要求上奏朝廷,反对兵部开办讲武堂,武人都是急脾气,说着说着便上了火气,拍桌子骂娘并不稀奇,事态越闹越大,渐渐有些失控。

各地指挥使有些急了,军中之事非同儿戏,稍有不慎便是一场兵变,掌军之事是最为敏感的,指挥使们也担着身家性命,谁也不敢小视。在严厉训斥之后,小部分千户仍旧不依不饶在指挥使司里闹腾,指挥使慌了,他们担不起这么大的干系,急忙飞马禀报朝廷。

奏报还在路上,锦衣卫驻于大明各地的十四个千户所便先一步得到了消息,锦衣卫的情报传递自然比军中奏报快了许多,两天之后,身在京师的萧凡便得知各地小部分千户将领闹事的消息。

一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萧凡这一次没再客气,立马露出了锦衣卫指挥使的狰狞面目。

几道命令一下,各地锦衣卫千户所开始派人强行插手军务,以“蓄意闹事,图谋不轨”的罪名,于各地指挥使司内毫不留情的斩杀十余名带头闹事的千户将领,并将他们的妻儿老小一并缉拿入狱,在各指挥使的配合下,又对各千户所的千户将领进行了职位对调,凡有不服不愿者,以谋反论处,当场斩杀,全族加罪。

经过这一番雷霆铁血手段的弹压,各千户将领们终于老老实实的收拾行李,服从了朝廷的调遣,各自到新的陌生的千户所带兵去了。

朱允炆又在最短的时间内下旨温言宽慰各千户,言及朝廷必然对各将领有安排,断不会做出兔死狗烹之恶事,诸千户安心领兵,不可再滋生事端云云。

朱允炆和萧凡完美配合,非常默契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几日之内便将各地千户收拾得服服帖帖,并且借此一事,顺利的完成了各地千户对调,将兵变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由这件事引申出另一个后果,那就是大明军界之内,上到指挥使,下到寻常的百户,总旗,对这位年轻的锦衣卫指挥使终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提起萧凡的名字,军中无人不面带惧色,惊惶畏缩。

——原来读书人也会杀人的,而且杀起人来丝毫不比他们这些带兵的武将逊色,下手时那叫一个果决狠厉。

在朱允炆和萧凡的软硬兼施之下,各地指挥使司的骚乱终于很快平息了。

圣旨布告天下,几日之内,京师便多了许多从大明各地赶来的生人,这些人皆是孔武有力,身材魁梧,一个个满脸横肉,面目狰狞,京师各客栈很快客满,各酒楼酒肆的生意也兴隆起来。

这些人都是从外地赶来参加朝廷武举的武人,虽然离朝廷正式武举的日子还有两个月,但这些人求名心切,早早的便来到京师先占好了落脚之地。

多了这些言行粗鲁,脾气火爆的江湖人,最苦的莫过于应天知府,这些武人三碗酒下肚便开始兴奋,一言不合便发生打架斗殴,常常闹得各酒楼乌烟瘴气,几天时间,各酒楼的场子便换了好几茬儿新的桌椅板凳,旧的全让那帮武人打架时砸了。

应天府衙门把全部的捕快衙役派了出去,整日轮班的在京师街面上巡视,仍旧管不住暴力事件频发,京师的治安案件几天之内上升到了历史最高点。

知府躲在衙门里哭了两天,最后实在没法子了,陪着笑脸战战兢兢进了锦衣卫镇抚司衙门,用委屈而谄媚的语气小心翼翼的禀报萧凡,应天府衙门实在是尽力了,所有的捕快衙役都派了出去,衙门整日里空荡荡的跟鬼宅似的,就靠两条土狗守门了,可这也挡不住刑事案件噌噌的往上升,然后知府用很含蓄很隐晦的语气请示萧凡:开武举的鬼主意是你出的,现在京师因你的一句话闹成了这样,指挥使大人是不是多少帮一下忙管管这事儿?

萧凡赧然了一会儿,接着仰天打了个哈哈,最后很豪迈的拍了胸脯,这事儿锦衣卫管了

于是,镇抚司衙门千余名锦衣校尉出动,这帮人比应天府的捕快衙役狠辣多了,出了衙门就跟一群被放出笼子的饿狼似的,手提着绣春刀开始杀气腾腾的巡街,遇着寻衅闹事斗殴的江湖人士,锦衣校尉们根本连招呼都不打,也从不讲什么江湖规矩,往往拔刀便砍,而且基本都是群殴,一群人砍一个,管你什么“玉面妖鬼”还是“嵩山老鬼”,锦衣卫乱刀劈下去,保管个个变死鬼。

锦衣卫巡街第一日,当街斩杀闹事江湖人士共计十余人,第二日,斩杀五人,第三日,一个人都没杀。

亲眼目睹了锦衣校尉的血腥手段之后,所有身在京师的江湖人士仿佛被佛祖点化过了似的,一个个痛改前非,翻然悔悟,他们决定要做良民,顺民,从此不偷不抢不打架,绝不给朝廷添一丝麻烦,争取做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的模范江湖高手……

于是,到了第四天,京师酒楼酒肆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坐得满满的江湖人士突然变得文雅起来,喝酒用小杯,吃饭用小碗,就连说话都是小小声,一开口“仁兄”“贤弟”,然后之乎者也,不管是丑八怪还是满脸横肉的屠夫,见了面个个都变成了一口酸文腐词的当世大儒,文雅得连翰林院那帮书呆子都自愧不如,那叫一个和风细雨,吹面不寒……

京师的治安三日之内恢复了正常,并且经过锦衣卫这一番血腥的手段,京师的犯罪率低到了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最低点,别说打架斗殴,就连小偷小摸都没发生过。

锦衣卫指挥使萧大人闻报之后很高兴,命镇抚司衙门里的文吏写了数十份榜文,把它们贴在京师各大酒楼酒肆客栈的大门旁,考虑到那些江湖汉子们或许不通文墨,文化水平有限,榜文写得很简洁,而且通俗易懂,全文只有一句话。

——“锦衣卫专治各种不服,不信就试试”

据说榜文张贴出来后,江湖汉子们围着榜文沉默了很久,然后纷纷发出英雄气短的黯然叹息,最后……各自低眉顺目的散去。

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锦衣卫指挥使萧凡的名头也渐渐在江湖中扬名立万,有好事者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给萧凡取了个江湖绰号,名叫“专治不服”,乍一听跟卖膏药的江湖郎中似的,非常装逼,这个绰号一夜之间传遍京师……

很快,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武林百晓生之类的江湖人士一夜之间更换了江湖兵器谱,“专治不服”萧凡毫无争议的排名兵器谱第一,而且是超级第一。他的兵器是一张榜文,上榜的理由是榜文一出,不服也得服,不管倚天屠龙出不出,都没人敢跟这张榜文争锋,这才是真正的号令群雄,比那些狗屁“英雄帖”“绿林箭”“武林盟主令”管用多了。

这个新的排名一出,整个江湖没人敢吭声,更没人敢向兵器谱排名第一的专治不服挑战。

专治不服萧凡,就这样在江湖中成名了,而且一直蝉联兵器谱第一的位置很多年,虽然他没有身在江湖,但他已变成了江湖上的一个传说……

这几天萧凡很忙,军制变法初见成效,各地都指挥使司的反馈消息如雪片似的飞进京师,他和镇抚司衙门一干属下忙着将各种消息汇总,执行变法得力的奖赏,遇着闹事的严惩,忙乱而有序的处理着诸多繁杂事宜。

提起变法很轻松,真正实行起来,最忙的莫过于他这个总负责人了。

朱允炆当了甩手掌柜,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推给他,然后朱允炆屁颠儿屁颠儿的琢磨法子追求黄莹去了。

萧凡在衙门里忙得脚不沾地儿,三天三夜没回府,这才勉强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毕。

靠在椅背上,萧凡打了个大大呵欠,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终于长长舒了口气。

一切在按他的计划慢慢进行,假以时日,大明军队或许会有脱胎换骨般的改变,战力提高之后,历史应该会改写吧?朱棣还有可能篡位成功吗?大明的未来又会变成怎样?没有明成祖,没有永乐盛世,谁去五征蒙古?谁去七下西洋?历史上的朱棣为明朝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和经济基础,这才使得大明国祚延续近三百年,如今历史已被萧凡改变,大明的国祚又能延续多少年?

太多的疑问萦绕在心间,这些疑问根本没有答案,历史的车轮在萧凡的轻轻拨弄下,生生改变了原来的轨迹,驶向未知的前方,未来变得连萧凡这个穿越者都不可测了。

“我的使命是帮朱允炆守住这个皇位,其他的,爱咋咋地”萧凡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

很不负责任的想法,萧凡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从没想过什么历史责任感,那是圣人才考虑的事儿,他没那么伟大,他只知道为朋友两肋插刀,罔大义而顾小义,尽管狭隘,但是心安。

至于老天为什么要安排他穿越,萧凡帮老天爷给了自己一个答案:他是老天派来砸朱棣场子的,就这么简单

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萧凡扭头望向身旁的曹毅,道:“曹大哥,马上要开武举了,这次武举对天子很重要,此事关乎国运,一定要慎重,不可轻慢……”

曹毅这几天忙着汇总各地都指挥使的情报,又忙着安排人手巡街镇压闹事的江湖人士,整个人都显得瘦了一大圈儿,闻言点头应了。

萧凡想了想,皱眉道:“各地州府推举出来的武人都赶来京师了,京师最近颇不太平,天子脚下,可不能容他们肆无忌惮,要不要多派些校尉帮应天府维持京师治安呢?”

曹毅闻言面孔古怪的抽搐了一下,讷讷道:“这个……不必了吧?”

“为何不必?”

“……我也说不清楚,大人你还是亲自上街瞧一瞧,或许会改变主意。”

看着曹毅古怪的表情,萧凡于是满怀疑惑的穿着便服,带着十余名侍卫上街了。

京师仍如往常般繁华热闹,大街上人来人往,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升平气象。

只是夹杂了许多身材魁梧高大的汉子在其中,他们一个个穿着袒露胸膛的短衫,满脸狰狞扭曲的横肉,沉默无声的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或聚集于酒楼中喝酒聊天。

萧凡看着这些汉子暗暗心惊,这块头,这肌肉,这爆发力……他暗自估计了一下,如果自己跟他们随便哪个比试比试,对方多半会在一招之内把自己揍得不成人样儿。

一边走一边观察了一会儿,萧凡道:“这些……就是传说中的江湖人士?”

曹毅点头道:“不错,都是行走江湖的武夫。”

“江湖人士不是都带着宝剑,鬼头大刀或狼牙棒什么的吗?他们怎么都是赤手空拳?”

曹毅愕然道:“谁跟你说江湖人士都带兵器的?”

“难道不是吗?”

曹毅看了萧凡一眼,那眼神就像在看文盲似的。

“大明律里早有规定,凡我大明子民,若无功名或官身,不许佩带任何兵器,违者以谋反论处,也就是说,能佩兵器的,除了朝廷的军士武将之外,寻常之人最少也得有个秀才功名才行,否则就是公然谋反了,这些江湖人谁有那个胆子?”

萧凡擦汗:“……我以后会多读几遍大明律的”

——武侠小说害死人呐

难怪一直流传几百年到后世的都是些拳啊,掌啊之类的手上功夫,比如太极拳,八卦掌什么的,原来是朱元璋不准他们带兵器,老朱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做了不少的努力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