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担当大任的少之又少!
决定性的空战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大大出乎了坐镇柏林最高权力机构的德军将领们的意料,而来自地面雷达基站、空军作战部以及高炮部队的报告更是令他们目不暇接。在这其中,肩负直接责任的施佩勒元帅和负责空军作战部队统筹的罗根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前者新官上任,对于东线的战斗部署还欠缺一些了解;后者的职务使得他发挥的作用与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将军非常相似,正常情况下,他们并不直接干预一线部队指挥官们的作战安排,而是就整个战线的调整进行安排,用罗根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描绘战争“粗线条”的人。
虽说具体的交接事务还未完成,但权责所属已经再明确不过了,施佩勒立即组织他的参谋班子现场办公,而凯特尔也在第一时间安排最高统帅部的通讯机构为他们做好联络上的协调工作。如此高效的衔接对德军作战行动而言是件好事,罗根默默地退到了一旁,冷眼旁观着最高军事层的众生相。
尽管德国战斗机群全力抵抗,但庞大的苏军机群依然势不可挡地越过了边境线,按照雷达预警指挥部的数据,德国东北部几座小城的居民们恐怕正目睹这壮观景象吧!
“通知我们的飞行员,立即让出第4防空炮群所在的空域;通知该炮群,射击时注意高中低空的火力配置,切勿放过一架苏联飞机!”
施佩勒下达了他的第一道命令,洪亮的声音足以传到作战指挥室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不会有人听到帝国空军年轻的作战部长在嘀咕着:“那是鲁普希高炮群,只有11个高射炮连!”
“我们还有多少预备队?”施佩勒询问自己的副手,但可怜的空军上校似乎也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状况,好在勒尔将军在任时的参谋长蒙斯特要在完成最后的交接后才跟着老上司到相对太平的西线去报到。
“除了四个梅塞施密特109中队,就只剩下夜间战斗机部队了!”罗根又一次嘀咕着,他晃晃悠悠地走到窗户旁边,部署在帝国总理府附近草坪上的高炮部队看起来很是忙碌,那些用伪装网遮掩的高射炮正在调整,可是从实战的角度来看,它们除非能够发射中远程导弹,否则根本无法阻止苏军炸弹落在这里!
片刻之后,施佩勒也从他那倒霉的副官口中获得了相同的数字,他大概是掂量了一下,命令道:“全部出击!”
“柏林不正准备重建么?”罗根眯着眼睛眺望远处的街道,他有幸看过施佩尔的新柏林计划,若是能够实施,那么除了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之外,目前柏林一多半的建筑物都要被拆除。
两分钟之后,施佩勒的通讯官火急火燎地送来了新的消息:第一批苏军轰炸机已经越过了第4防空炮群的防区,这也意味着它们距离柏林只有区区60公里了。
窗外,空袭警报声毫无征兆地响起,对于一个信心原本高度膨胀的国家而言,首都遭到轰炸恐怕是最难以接受的事情。视线中的街道上,柏林居民正按照1939年时进行的防空袭演练就近前往防空洞——当英法向德国宣战时,德军的陆空军主力都在波兰,阿道夫。希特勒当时显然已经做好了本土乃至首都遭到联军轰炸的准备,可笑的是,联军静坐在防线后面无所作为,等到德军扫过西线、登陆英伦之后,他们再想要轰炸柏林已经失去了可能!
“60公里,轰炸机差不多是10分钟,战斗机……应该到不了吧!”罗根继续嘀咕着,而如他所料,元首的清梦被侍从们给搅黄了,这恢弘的帝国总理府本身可没有防弹功能,按照常规,当敌机来袭的时候所有人都要转到安全的地下堡垒去。
“我哪都不去!”
两眼通红的小胡子怒不可遏,他的固执倒是让罗根想起了另一个历史时空的1945年,和许多人一样,他也曾好奇地揣测过:如果希特勒没有在柏林自杀,而是突围到德国南部或是启动传得有些神乎其神的逃亡海外计划(比如南极计划),接下来是否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的元首,这里并不安全,俄国人想要置您于死地,就是害怕您会率领德国军队给他们致命的反击!他们知道德国一定会在您的领导下取得胜利!”凯特尔在一旁好意劝说,人们虽然将这位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看作是“应声虫”,但据罗根观察,此人在过去的40个小时里只打了两个盹,加起来的时间还不到3个小时,再就是吃了四顿工作餐、去了三趟厕所。他坚守在岗位上,为的是全盘了解战局的发展和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以最精炼的语言报告给自己唯一的顶头上司——除了4月1日下午破例没有午睡,小胡子元首基本沿袭了以往的作息。
这掺入了“蜜糖”的劝言果然比较受用,临走之前,阿道夫。希特勒咆哮着说:“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要轰炸莫斯科!让斯大林尝尝我们的厉害!轰炸莫斯科!”
东普鲁士的机场已经无法使用,而从德国本土出发的话,到莫斯科有近2000公里的距离,此时此刻,将领们大概会想起曾经有那么一个年轻人曾大声疾呼研发远程轰炸机、打造战略空军。尽管受到了多方面的抵制甚至是阻挠,但德国空军还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按照空军兵器生产部门的安排,容克公司正以Ju…90四发运输机为基础研发Ju…290型轰炸机,伍尔夫公司则对FW…200进行些许改进后直接生产其轰炸型。此外,德国空军与意大利空军的达成协议,以24架Bf…109C/D型战斗机换取8架预生产型的P。108,又用200万帝国马克向意大利比亚乔公司购入了P。108B(正式生产型)的生产许可。按照德国空军的规划,到1941年底的时候就能够组建起第一个远程轰炸机联队,但这些耗费明显高于战斗机和中程轰炸机的大家伙最终能形成多大的规模,就得看帝国最高层如何决策了!
元首前往坚固的地下堡垒躲避空袭,众将领们自然紧随其后,唯独施佩勒元帅决意和他的参谋班子继续留在这里指挥这场规模超乎寻常的空战。
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态,罗根最终还是选择了前往安全的避难所,不想这却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施佩勒——在1941年的德国,阿道夫。希特勒的威望如日中天,外界普遍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元首的外交策略和军事政策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苏军在此次轰炸中投入了威力极大的重磅炸弹,目的就是摧垮德国的精神支柱。
狂傲,怒剑横空耀欧陆第40章锐士
“我的老爹啊,俄国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飞机!”
在位于华沙城区的一处阵地上,戴着德式钢盔的官兵们无比惊诧地抬头望天,吵杂的轰鸣声中,一波*橄榄绿色的作战飞机就像是海浪一般涌向西面,恰逢先前出击的机群返航,两者以不同高度安然交错,形成了真正的遮天蔽日之势!
苏德战争的第三天,进攻方在规模上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蹲在可以俯瞰战场的教堂阁楼而不是观察位置更好但难以脱身的钟楼,奥利弗。斯考布正默默擦拭着自己的毛瑟狙击步枪。对于天空中数以千计的苏军战机,他偶尔看上一眼,深褐色的双眸中满是纠结——旧沙俄帝国穷困潦倒,而一个遭到列强封锁的苏维埃国家,怎能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内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技术兵器?悬殊的规模,德国还有机会扳回局势么?
对于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没有任何研究的神射手,自然不会知道苏联是从1934年,也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年起着手应对重新笼罩欧洲的战争阴云。为了抵御东西两线的潜在之敌(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威胁也日渐增加),苏军在应付全面战争这一思想的引导下开始大量增加飞机和坦克的产量,并大规模武装军队。短短几年时间里,红军的总兵力扩大了一倍有余,在1939年时已经拥有2。3万辆坦克和1。5万架飞机,超过了其他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不过,这些突击生产的技术兵器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苏军高层的战略偏好,坦克和飞机在技术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直到德军闪击波兰、横扫西线之后,斯大林和他的将领们才根据最新的战争形势进行了装备思路的调整改进,T…34、KV…1以及伊尔…1、米格…3、伊…2等更为先进的武器都是在1940至1941年间投产的,按照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这些新式武器将在1942年形成绝对的数量优势——可惜的是,德国在1940年底就已经基本解决了不列颠问题,阿道夫。希特勒绝不会无所事事地干坐一年,对此苏联人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异常庞大的机群在华沙上空交错而过,但真正扑下来攻击的却没有几架。将6倍狙击镜的镜片轻轻擦拭了一遍,举起枪朝远处瞄了一瞄,德军阵地前方静静地躺着好几十辆乌黑的坦克残骸,远处的田野中扬起了滚滚沙尘。地平线上,是一辆辆令人厌恶的深绿色铁疙瘩!
小斯考布顺势扫了一眼己方阵地,德军官兵们以较为疏散的方式部署在战壕中,他们有的是戴着传统的大耳沿钢盔,有些则是装备短沿轻盔的伞兵,两者并肩作战的场面其实并不少见,除了波兰战役中没有得到表现机会之外,德国空降部队在一系列重要作战行动中都有着不俗的发挥!
战壕中的德军官兵们手里大都拿着毛瑟98K和MP38冲锋枪,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有一挺射速极快的MG…34,但这些常规枪械根本无法阻挡苏军的坦克冲击。一些步兵身旁放着成捆的手榴弹和装着燃料的酒瓶子,还有一种棒槌状的单兵反坦克武器——“铁拳”这名字起得很不错,唯独就是装备的数量太少而且有效距离很短。
在战壕的后方,所剩无几的反坦克炮部署在利用弹坑挖掘的掩体或者建筑物的废墟后面,戴着钢盔的炮手们正往炮膛里装填穿甲弹。虽然不能指望它们抵挡住所有的苏军坦克,但对于那些速度很快的,它们还是能够达到一炮致命的效果!
趁着苏军进攻部队没进入射程,小斯考布给自己点了一根烟——尽管抽烟在元首看来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德国的宣传机器也不遗余力地倡导无烟生活(好像很超前),但烟仍然是德国军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由于在不列颠缴获了大量的优质香烟,自从1940年末以来,德军稍稍放宽了香烟供应,一般的士兵每天最多可以领到10根烟,而像小斯考布这样的尉官,又是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临上战场之前一次性领到了四个“铁皮筒子”,也即是200根烟。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其他随身携带的作战物资,但小斯考布一点都不介意,事实上,他除了一支带狙击镜的步枪、一支防身的鲁格08以及60发步枪子弹之外,只需要携带一套伪装布和五天的口粮,一壶水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有些少,但狙击手往往要长时间地隐蔽于一个地方,频繁小便可要不得!
一根烟抽完了,进攻的苏军坦克也从远处开火了。虽然布尔什维克与上帝并没有亲戚关系,但苏军在轰炸和炮击时仍然会尽量避免损毁教堂——那里往往会成为一些平民的避难所,而德国国防军在作战行动中同样会注意到这一点。小斯考布静静地看着战场,就像是一个全然置身之外的观众在观赏一部战争大片。弹片纷飞的德军阵地上,步兵们紧紧贴着战壕根部,不断有人受伤,救护兵们总是在危险中忙碌的一群,但他们无法拯救每一个同伴。
苏军坦克很快就推进到了机枪射程之内,不仅是坦克炮频频迸射处殖民烈焰,炮塔和车身前部的机枪也如同毒蛇芯子一般喷吐着火舌。德军这边声势薄弱,只有大口径的迫击炮在以较慢的速度轰击苏军进攻部队,但除非直接轰到炮塔顶部或是落在履带旁边,落下的炮弹对苏军坦克都是毫无威胁的!
坦克履带扬起的尘土背后,小斯考布看到了自己的猎物——大群苏军步兵已经离开了他们的运载工具。虽然军服的颜色完全一致,但他仍然能够从目标的军帽以及姿态中判别出军官和士兵。在大约800米的直线距离上,小斯考布将第一发子弹送入枪膛,稍稍瞄准之后,扣动扳机……
瞄准镜中,一名身材魁梧的苏俄军官刚刚还在挥舞着手臂示意士兵们紧随坦克前进,这时候却已经隐没在人群当中。
咔啦一声脆响,小斯考布将第二发子弹送入枪膛。尽管在伞兵学校的时候,他告诉新入伍的菜鸟们,不要妄图利用他们的步枪射中600米外的目标,但因地制宜的原则高于一切教条。跨越战场的冷枪最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而且在微风的情况下,在如此距离上借助瞄准镜射击,小斯考布自我估计的命中率仍然高达百分之六十——如果那家伙运气好的话,还是有很大机会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