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的古玩人生-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趣而已。真正值得出手的,实在是不多。
倒是果冻在边上听到贾似道仅仅是花了三千元不到就收上手这套瓷器,再次看向贾似道的目光,顿时变得有些愤愤起来。
要知道,在最初的时候,她还开价三千块,被贾似道好好的取笑了一番呢。
贾似道不禁脸色一红,目光有些闪躲,还在看到了边上自己带过来的皮包,一拍自己的脑门,怎么就把正事给忘记了呢?
向老爷子告了个歉,贾似道先是从皮包里小心地拿出了那块看上去像是砖头的青花瓷器。先前听老太爷说到洪老太太家的家境的时候,贾似道就琢磨着,没准自己后来去的一趟洪老太太家收上来的两件东西,又一次捡到大漏了。
别看古玩街的小贩们,嘴里经常说着什么在某某农村里,搞到一件哪个朝代的珍品,还是祖传的云云,其实,那都是一般的说辞而已。真正值钱的古董,大多数都藏在一些家境富裕的人家里。
底蕴这东西,并不是说祖传下来一件两件东西,就能够改变得过来的。
无非是说从农村里搞来的破破烂烂的东西,更有噱头一些,更有吸引力而已。就好比博物馆里陈列着的展品,又有多少是破破烂烂残缺不齐的呢?古董古董,并不一定就是很旧、很残,看上去很有些年头的那种。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一些文房中的摆设器件,像精美的笔洗、笔筒什么的,几百年来,即便是到了现代,看上去依旧是熠熠生辉,就跟新做出来的一样,有些甚至还有点儿晃眼。
谁也没个规定,古董就一定得是旧的。
当然,如果是农村里祖传的用来吃饭的大碗,那自然就不可能是崭新的了。小六子家传下来的那口大碗,看着就有使用过的痕迹。
倒是这样的东西,在古玩市场上更容易流通起来。
只有旧一点,破一点的,买家看着才会觉得更加像是古董。尤其是初入行的人,又或者是一些观光的游客。只有把东西作旧到一定的程度,把它的历史沧桑感淋漓尽致展示在你的面前,那样才能卖得出个好价钱。
这恐怕也和古玩街这样的市井市场,不无关系吧。
不过,贾似道察言观色,在自己刚一拿出这件瓷器的时候,老太爷看着这东西,很有大吃一惊的样子。
随即,不用贾似道多说,在他把东西搁置在玻璃茶几上的时候,老太爷就自主地伸手拿了起来,左右看了看,尤其是对着那个缺角,还仔细地用手指抚摸了几下,似乎是在感受着什么。随后,对着坐在身边的果冻说了句:“小丫头,去把太爷爷的家伙什,给拿过来。”
“哦。”果冻应了一句。眼神却也还是有些恋恋不舍地打量了一下老太爷手上的这件瓷器。而且,她的大眼睛里分明写满了疑惑,“太爷爷,这是什么瓷器啊,我都没见过呢,是块瓷砖头吗?”
不要说果冻好奇了,就是贾似道也很是期待着答案呢。
“小丫头,你才见过多少瓷器啊。不过,这回算你聪明,倒是猜对了。”老太爷呵呵一笑,说道,“如果这东西没错的话,还真就是一块地砖。”
“还真是砖头啊。”果冻应了一句,“难怪看着这么丑。”
得,小丫头敢情直接从形态和作用上去品评这件瓷器了。不过,说了这么一句之后,果冻似乎是觉得自己有些多嘴了,不禁吐了吐舌头,转身去到了内间,不一会儿,就搬出了一个抽屉。里面的工具,贾似道倒是眼熟。
放大镜、管镜什么的,一应俱全。
老太爷拿起工具,这会儿再次仔细地观察了起来。贾似道也不打扰,看了眼抽屉里的东西,都是很寻常的器具,却都颇有些年头了,想来是老太爷经常使用的缘故。想到这里,贾似道微微瞥了眼果冻刚才进去过的那个内间,房门已经关上。
不过,许是贾似道的小动作被闲着无聊的果冻给发现了,引来了她的一个白眼。似乎刚才那会儿,是她故意把房门给关起来的一样,让贾似道感觉很是无语,怎么遇到个这么鬼灵精怪的小丫头。
看到老太爷收起了管镜,贾似道立即好奇地询问了一句:“太爷爷,这还真的是一块古代的瓷地砖吗?”
用陶土烧制地砖,并不奇怪。可是,这用青花瓷做的地砖,贾似道寻摸着,自己似乎还没有听说过呢。
“呵呵,东西应该错不了了。”老太爷看着贾似道,先是说了一句让贾似道安心的话,转而却是有些语重心长地道了一句,“不过,小贾啊,喜爱瓷器,玩点收藏什么的,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比较难得。当然,喜欢一样东西,做一件事,我们就要努力地去把它给做好。现在看来,你的知识储备,显然还不是很到位啊。这东西,即便是史书上,可都是有记载的。”
第092章 “鬼市”传闻
“史书上还有瓷砖的记载?”贾似道好奇道。
“是啊,太爷爷,我怎么也没有看到过有瓷砖的出现啊?”果冻更是在一边甜甜的问了一句,问完了还对着贾似道眨了眨眼,生怕这个时候,贾似道不知道她在帮着一起询问一样,看得贾似道对着她就是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这小丫头,绝对的没安什么好心。天知道贾似道这会儿领情了之后,等下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来呢。
“呵呵,有没有记载,你们自己去找一找不就知道了?想要学到知识,光是听从别人讲解,那毕竟还是少数的。”老太爷笑着说道,“我只能提醒你们一下,这东西,在历史上可只出现过一次,而且,也是唯一的一次。时间嘛,就在明朝初年那会儿了……”
贾似道暗暗记下了老太爷的话。想来,老太爷也是为了他好,尤其是这块瓷砖还是贾似道的。自己的东西,一些相关的知识,只有自己去找了,弄明白了,了解了东西的历史、背景、文化,也算是属于收藏中的一种乐趣了。
为什么在古玩市场上,即便是打眼了,有时候也会被人说成是吃药、交学费呢?就是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打眼了,你就势必会对此类的东西研究个透彻。在往后的时间里,才不会轻易上当。
而收藏的知识,也在这样不断的积累中,慢慢地丰富起来。
当然,搞古玩收藏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打眼的经历。尤其是一些新手,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由于眼力不够,常常会被老手们骗,花了不少的钱,买到的却往往是假东西。贾似道就听说过,有些人还能在同一个地方,跌上个这么两次、三次的。
这样的事情简直数不胜数。
哪怕你是名人也不例外。就像是湖南电视台的某个出名的主持人,就曾经自爆过被同一赝品骗过两次的经历。
说起他搞收藏的原因,那纯粹是出自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在他生日的那天,他去长沙一名姓刘的收藏家家里玩。另外的一个朋友带了一大堆的古玉制品,请这位收藏家给鉴定一下。这其中的一块玉圭,就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拿在手上反复把玩着,越看越有点爱不释手的样子。而他的这位朋友见他是如此地喜欢,当即决定将这块玉做为生日礼物送给他。而且,尤为令人意外的是,一场鉴定下来之后,这批古玉制品,绝大部分都是“靠”不住的东西。行话,也就是看不太准。而这块玉竟然是仅有的几件真品之一,这让第一次接触古玩的他喜出望外,由此引发了他对古玩的浓厚兴趣。
从这以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开始慢慢地涉足到古玩收藏的领域了。
而为了能淘到好东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会起一大早,去赶凌晨三四点钟长沙古玩市场的“鬼市”。
所谓的鬼市,意为东西有“鬼”。一为来路不明,二是假东西太多。
至于像临海这样的地方,虽然还有个小规模的古玩市场,氛围什么的也都还不错,但是“鬼市”却不存在。贾似道对于“鬼市”的好奇心是有的,却也仅仅局限于好奇心而已。毕竟,那里头的东西,不要说是他了,就是一些老行家,也经常打眼。
正如贾似道看到的这位主持人一样,有一次在逛“鬼市”的时候,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只釉里红的小荷花杯,品相完好,釉色花纹什么的都极其精美。他就把小荷花杯拿到了手上,打开强光手电筒仔细的看了看,该杯的起纹、暗花都相当清晰,没有动过什么手脚,似乎不太像件作假的东西,只是,他心里还拿不太准。
正在犹豫不决的当口,阅人无数的古玩贩子开始见缝插针地说起故事来。说这只荷花杯是民国年间,是某某名人在景德镇烧制的特瓷,数量极其稀少,经过几次大的战争和文革,幸运保留下来的就只有这么一只了,绝对是孤品,那滔滔不绝自成体系的讲述,让当时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主持人,瞬间就被打动了,再一寻问价钱,很便宜,只要几千块而已,当即就成交。
这情景,倒是和贾似道在临海古玩市场初次出手的时候,有些相像了。
不过,那主持人显然没有贾似道这般的好运气。
第二天凌晨,当他再去逛“鬼市”的时候,怪事就出现了。还是在那个地摊上,竟然又出现了一只与他昨天买的那只一模一样的荷花杯,他赶紧上前去问个究竟,这个精明的古玩贩子一见是他之后,立即装着很“惊喜”的样子告诉他,自己刚巧在一个老户人家里又发现了一只。
这不,为了让孤品能够凑成一对,那位主持人还是硬下心肠,咬牙买了下来。
谁知道后面的怪事更是接踵而至,同样的荷花杯开始一只、两只、三只,接二连三地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地冒出来。到了这时候,那位主持人即便不用请人掌眼,也知道自己买了假东西了,算是交了不菲的一笔学费,而且,还是在同一个“坑”上。
收藏就是这样,交一次学费,眼睛就会亮一次。在不断的交学费之后,那主持人的眼力倒也是越来越好,早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而且,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眼力,他还会经常到湖南博物馆去看一些标准器。
尤其是通过他的人际关系,让他成为了湖南博物馆第一批二十几名高端会员之一。
有了这么个身份,他便可以经常参加博物馆里组织的一些活动了,能够近距离观看一些文物真品,乃至于还有上手把玩的机会,由此来逐渐地培养出分辨古玩真伪的感觉。另外的,时机恰当的话,甚至还有机会进入考古现场,观察出土文物的具体状况。
这样的待遇,是贾似道这般寻常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贾似道就对于这样的机会羡慕万分,尤其是他的左手的感知异能,即便还不能很好的分辨出瓷器一类的真伪,但是,论到对于同一种类同一时期的古玩在手上把玩的感觉,想必,再不会有人比他的感知更为精准和细腻了。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贾似道倒是觉得自己想要在收藏上有些建树的话,接触更多的真品,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像是眼前的青花瓷砖,若是后世的仿制一个出来,即便外表上看去非常的逼真,只要内部的胎质差别稍大,贾似道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件真品的感知来判定另外一件究竟是真是假。
“对了,太爷爷,我这里还有一件东西,也想请您给帮忙着掌掌眼呢。”看着瓷砖,贾似道忽然想起自己的皮包里,还有一件瓷器来着。一边说着话,一边便俯身去拿了出来。
“呵呵,小贾你收藏的时间不长,收的东西倒是挺多。是看准了这次机会,特意带过来的吧。”老太爷先是呵呵地笑了一下,随即看似不在意地问了一句,“也是从小洪那边收上来的?”
因为先前介绍青花瓷砖的时候,贾似道也是照实了说的。
想来,以老太爷的胸怀,是断然不会介意贾似道的捡漏行为的。只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此事不是发生在老太爷认识的人身上,即便是他遇到了,恐怕他也会如贾似道这般地去寻找捡漏的机会吧?
古玩收藏中,可没有什么同情心泛滥啊之类的说法,讲究的就是一个人在古玩上的眼力。
当然,像是贾似道现在这般,知道自己廉价收上来的三件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话,以后回到临海,对洪老太太稍微好一些,比如请个保姆之类的,帮忙着照看一下老太太的生活起居,也是出于对老人家的敬重来考虑。
如果每一次捡漏,都把利润返还回去,那么打眼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找卖主把钱退回来呢?
“是的,太爷爷。”贾似道应了一句,“不过,您先前提到的那粉彩小碗,我倒是没有怎么见着了……”
贾似道自然明白,老太爷问这么一句的意图所在。不过,在洪老太太的家中,他的确没有瞧见那碗。而且,洪老太太也没有提起过家中还有着什么其他的瓷器。许是过了这么多年,老太太自己也不知道那粉彩小碗丢到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