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当国-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雷动,列队街头,游行示威,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全国性的反袁大起义,便在昆明街头正式的展开了。(史料参见同上各书)
【云南的三路护国军】
接着在云南的原班领导人,发动组织讨袁护国军,共有三个军,分路出师北伐。他们议定,由蔡锷统率第一军,分三个梯团,六个支队,号称九千人(见李新、李宗一合著之中华民国史,其它史书有说实数不过三千上下,总数约五六千人,或较近史实也。),首先出发,直上四川,分向叙州、泸州、重庆三个目标前进,今且将第一军的统兵将领,列表如下:
「总司令:蔡锷(参谋长罗佩金)
第一梯团长:刘云峰
第一支队长:邓泰中
第二支队长:杨蓁
第二梯团长:赵又新
第三支队长:董鸿勋
第四支队长:何海清
第三梯团长:顾品珍
第五支队长:禄国藩
第六支队长:朱德」
蔡锷的第一军,基本上是步兵,加一个骑奇连,和若干重武器和轻重机枪,少量弹药,裹二月粮饷,于民四年底,民五月初,分批出发北上,人数虽少,倒也十分悲壮。
护国第二军由李烈钧统率,李之下有两个梯团,四个支队。两个梯团长分别是张开儒和方声涛。二军作战路线是东出两广,北上湘赣与一军会师长江。二军东出之时,曾沿途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散兵游勇被裹胁一空。下级军官之中,后来扶摇直上,成为国民党军之中坚者,指不胜屈。李宗仁当时本已弃武从文,在一所中学之内,当个待遇优厚的体操教员,颇为满足。不意护国战起,他再度投笔从戎,在张开儒梯团中“炒起排骨”(当排长)来了。
我曾问过李德公,待遇优厚的中学教师,那里不如一个稍息立正的小排长呢?“啊,”他说,“我是个职业军人,自当在军中求出路嘛!”我又问他为何一定要反对袁世凯做皇帝?李公说,他们那批“小排骨”,还管什么“皇帝不皇帝?共和不共和?”,反正当军人就要打仗就是了。这是护国军中的“小排骨”当时对内战的观念。我想当时在袁军之中的“小排骨们”,思想也不会是两样的。“排骨”的思想尚且如此,则他们之下的“两脚规”(画圆圈用的小仪器通称圆规,或两脚规,因其造型颇像出操的小士兵。故被排骨们当作小兵的代名词)对内战的认识如何,就不需多加解释了。语云一将成功万骨枯,枯的都是这些“小排骨”、“小两脚规”;啥共和?啥帝制?他们死掉做鬼也不关心啊。当年我替李公写“口述自传”,我劝他对护国战争这段经历,团长以上的大战略,少谈不为过。“炒排骨的故事”则多多益善,因为那才是一般历史家所不知道的,也不屑知道的护国战争中真正的历史啊!(读者可参阅《李宗仁回忆录》的六、七两章。)
护国第三军也有四至六个支队,由唐继尧指挥,留守云南基地。
【三军无主的护国战争】
护国风气一出,兵来将挡,袁政府也立拨曹锟、张敬尧两军和冯玉祥一旅入川抵御。其实蔡锷这区区数千之众,间关千里,翻山越岭而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付蔡锷,袁军毋须作战,只要据险防守数月,蔡军里无粮饷,外无救兵,饿也饿死了,会不战自溃也。
原来蔡锷犯蜀这个计画,是他们梁蔡师徒远在天津便已拟定了的。他们原意本是在控制云南之后,用云南全部军力民力,倾巢而出,一举占领四川全省。然后再发动四川全部军民力量,北出祈山,东下三峡,直入中原,北上幽燕,把老袁小袁一举打垮。他师徒这项战略,原甚周详,谁知它第一步(占领云南的计画),就未能实现。这计画只是一个湖南佬和一个广东佬,一厢情愿所拟订的。在这区域主义已迅速抬头的中华民国里,其难于执行,是不待蓍龟的(且看今日台湾)。如今蔡锷以数千羸卒,裹二月之粮,北犯巴蜀万重之山,意欲何为?蜀人纵开门揖盗,你数千烂兵,又能盗得几许?所以蔡锷伐蜀的关键便是唐继尧的大力后援,谁知唐氏把蔡送上征途之后,便再无一弹之增,一斗之济。他二人的关系何以一寒至此?卫唐卫蔡之士,一百年来就各为其主了。
吾人治史,笔则笔之,削则削之,不为两方师爷作注也。但我们大致可以说,两方皆在闹情绪;皆为情绪所累。也不会太错。君不见他们护国三军之中,竟然没个主帅。三军函电来往,悉用“咨文”。咨者,彼此不分上下,绝对平等之谓也。这在自号“东大陆主人”的唐氏看来,云南是吾土吾民,尔等远来就食,自当客随主便,反帝抗袁,总应以我为尊。衣我之衣,食我之食,还要骑我头上,未免太不自量力矣。要我接济,磕头来请。可是从蔡锷立场来看,哼,尔唐蓂赓之有今日,不知饮水思源,还要恩将仇报哉(见上节故事)?嗟来之食,丈夫不屑;反主为奴,焉有此理?何况反帝抗袁是为全民伸张正义,为此反要丧志辱身,服侍小人,情何以堪?朋友,读者,你说他二人都对?都不对?总之,他二人这样一闹情绪就三军无主了。在近现代中国的军事史上,哪一支军队,没个上级呢?有之,就是这三支护国大军了。虽然他们后来于民五五月初旬(见下表)也在肇庆组了一个“两广都师令部”,选岑春煊为都师令司梁启超为都参谋,企图先把两广的护国军统一起来。接着又设立了一个“护国军军务院”,选唐继尧为抚军长,这显然又是梁启超这个聪明人,亡羊补牢的办法,然为时已晚;这个新建制,徒徒把中华民国政府,一分为二,搞出个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府”来,它本身未发生任何作用,中国近代史就进入“后袁世凯时代”军阀乱政的阶段了。
以上所述,只是举一个当国者的情绪影响行为,行为又影响政治的小例子。更大的问题还多着呢!本篇限于篇幅,就不能继续追根了。
【泡沫战争的顺利收场】
所以蔡锷的伐蜀实在是个泡沫战争,脆弱之极,所好的他的对方也是如此。曹锟、张敬尧、冯玉祥,乃至其他的袁党中人,如湖南的汤芗铭、四川的阵宦、陜西的陈树藩也是如此。他们何厚于帝制?又何薄于共和呢?对他们来说,生存(survival)才是真理。例如汤芗铭这个湖北人做了湖南将军,为着报效袁公,他在湖南乱杀民党,如今湖南人要向他收复失地,讨回公道,袁党又无法保护他,那么汤氏的自全之道,就只有加入民军,宣布湖南独立,美国人所谓搞不过他就加入他(If you can not lick him,join him),此之谓也。陈宦在四川亦复如此。蔡锷之兵近在咫尺,相互砍杀,两败俱伤,而一无是处,加以袁在此时,民心全失,蔡锷与陈个人亦无宿怨,罢兵言好,生民同庆,何乐不为。最重要的还是袁氏鞭长莫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袁对他私谊虽恩重如山,他在此时放下屠刀,又何负于袁呢?所以陈蔡双方在川南搞拉锯战,不二回合,两方就私通款曲,言归于好了。云南后方唐某拒发补给,蔡索性把两个支队拨归陈氏指挥以就食,血浓于水,有何不好呢?
三十多年过去了,国共内战,旧戏重演。傅作义在北平与林彪搞和平解放,至少保存了个文化古都不受糜烂。你说傅氏是里通外国,晚节不保?据说蒋老总统败退台湾之后,检讨战局,发现四百万大军,兵败如山倒,而军人战败“殉节者”却寥寥无几,因曾痛恨“武德”不修,人心败坏,而痛心疾首,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不患不知人,患不己知也”。袁世凯当年正是如此。
【从非袁不可到非段不可】
可是在袁生命最后的月日里,他似乎对自己热中帝制,误信小人,也有深度的忏悔,第一他显然认识到他对日本的估计是个绝大的错误,当此欧战正烈之时,他这个“欧美派”,纵使内无反侧,一个日本的外在反对,也足够使他的皇帝之梦化为乌有的。克定伪造的顺天时报,欺父误国的影响,是无法挽回了。唯一的补救之道,就只有人死病根断,撤销帝制。
云南起义的爆发,和它所引起的骨牌效应,在偌大的中国,顾此失彼,他也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当袁军与蔡军在川南拉锯,各有胜负之时,他就决心把帝制叫停了。三月二十二日袁氏正式撤销帝制之后,在各方要求连总统一道退位的叫嚣声中,烂摊子如何收拾?袁氏此时已是个绝对的孤家寡人和独夫。积劳成疾,已重病在身。有关军国大事,那些帝制派的喽啰,什么六君子杨度等人,和十三太保的段芝贵等,都上不得台盘。内安反侧,外和强邻,军事政治一把抓,就非老段不可了。所幸段祺瑞颇识大体,三月二十二日,出任参谋总长;经过一个月的周旋,四月二十二日乃拜相组阁。但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各方叫嚣,正此起彼落,省县独立,也接二连三。南方独立诸省,在护国军军务院成立之后,对袁氏下野之要求,更趋激烈。五月十七日在冯国璋与张勋联合邀请之下,尚未独立的十七省各派代表会议于南京,各省虽仍效忠枢府,尊重元戎,但奉劝息肩荣休,则是多数之决议。纵是有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义婿四哥”(袁家幼年子女多呼冯国璋夫人为四姐,国璋为四哥,见袁静雪忆父文),也不避嫌疑,迭电劝退,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劝退、迫退、乞退,乃至斥退的函电,则日夜不绝,衰病残年,何堪对此。袁氏自知不起,在六月六日,昏厥复苏之后,微息微叹之间,向榻畔侍疾的徐世昌说,“他害了我。”此“他”是谁?就永无定论了,袁氏一死,全局皆松,中国就是另一个面貌了。
袁公我民国史上之开卷英雄也。然自民国有史以来,吾尚未见一本;一篇甚或一页对袁有正面评价之书。有之,或自不才始也。细评之,关系篇幅,有待专论。三言两语带过,则袁世凯,我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期中,不幸的当国者之一也奇_…_書*…*网…QISuu。cOm。我国近代从极高度,甚或是已入化境的帝国制度,要转入一个超英越美的,国家社会两得其平的,后西方民主制度(Post Western Democracy)。则此项转变,非有两百年以上之慢慢磨炼不为功。袁世凯之当国则正值此一转型的开辟时期,而他又天生是个“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主观的个性,和客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两者凿柄不投,怎能不粉身碎骨呢?凿柄不投是普遍现象,袁氏则较甚于他例而已,无足怪也。今只略言其抽象部门,具体例证,当另作别论。
今且把护国战争期间的大事,排列个时间表如下,以便读者一目了然也。
【护国战争大事年表】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
「·十二月十三日:袁世凯接受“推戴”,决心做皇帝。
·十二月十五日: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不受。
·十二月二十日:申令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为嵩山四友。
·十二月二十一日:册封冯国璋、段芝贵、唐继尧、阎锡山、曹锟、靳云鹏、朱庆澜、刘显世、许世英、卢永祥等四十余人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宣布独立;唐继尧、蔡锷等领衔;组护国军讨袁。」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
「·一月十九日:日本警告;促袁延缓帝制。
·一月二十七日:贵州独立;刘显世领衔。
·二月十七日:外国公使团访外交部关心中国内战。
·三月十三日:广西独立;陆荣廷领衔。
·三月二十二日:袁撤销帝制;起用段祺瑞为参谋总长。
·三月三十一日:四川将军有意倒袁,与蔡锷军停战。
·四月六日:广东被迫独立;龙济光领衔。
·四月十二日:浙江被迫独立;都督屈映光领衔。
·四月十七日:冯国璋、张勋提“调停办法八件”。
·四月二十二日:段祺瑞出任国务卿,组新内阁。
·四月二十六日:冯国璋电劝袁下野。
·五月一日:“两广都司令部”成立于肇庆;都司令岑春煊,都参谋梁启超。
·五月八日:“护国军军务院”成立于肇庆;抚军长唐继尧,岑春煊代;是为近现代中国“一国两府”之始。
·五月九日:陜西独立;陈树藩领衔。
·五月十七日:“南京会议”,冯国璋、张勋策画,十七省代表参加。
·五月十八日:国民党领袖陈其美被刺于上海。
·五月二十二日:四川独立;都督陈宦领衔。
·五月二十九日:湖南独立;都督汤芗铭领衔。
·六月六日:袁世凯病死,虚龄五十八岁。
·六月七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请登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