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星光时代 >

第178章

星光时代-第178章

小说: 星光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里只有速溶咖啡和啤酒,你想要哪种?”马克站在冰箱前犹豫了一阵,最后决定让林明阳自己选择。

林明阳环视了整个办公室,并没有发现饮水机,说道:“我想喝咖啡的话也得有热水冲泡才行!”

“抱歉,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马克大咧咧的一拍脑门,最后给林明阳扔了一罐啤酒,“那还是喝这个好了!”

林明阳一边喝啤酒,一边四下打量着马克这个风格独特的办公场所:“你的办公室给我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但我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很像我们以前的寝室对吧?”马克咕嘟咕嘟的灌下了半瓶啤酒,打了个嗝之后说道:“就少了一张床,事实上除了睡觉,我其他的时间都呆在这里。”

“你这个家伙…”林明阳摇摇头,然后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这次我来找你,主要是为了和你谈一件事情。”

“和Facebook有关?”马克表情马上就变得严肃了起来,他这个人工作和玩是分得很开的。

林明阳一眼就看穿了马克…扎克伯格心中的担忧,“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肃,和Facebook会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是和你有关!”

“和我有关?”马克心里就纳闷了,他原本是担心林明阳以股东的身份过问公司的事务,可林明阳用没有这方面的意图。

“你看过这本书吗?”林明阳从挎包里掏出一本书,丢在马克的办公桌上。

“你知道我不喜欢这种励志传记,尤其是描写商业上的事情,那些都是在扯淡…”马克随手抓起那本书,瞟了一眼书名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可这本书是写你的”林明阳补充了一句:“准确的说这是一本关于你的人物传记!”

马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可我根本就没有出过传记…”他神奇古怪的看着手里那本书,无论是这本书还是它署名的作者,他都感觉无比的陌生。

“看来这家伙真的没有采访过你”马克的反应并没有出乎林明阳的预料,“不过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部小说来看,其中很多关于你的情节虽然不存在,但作者编故事的水平还是蛮不错的。”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马克靠在办公桌的边缘,手里拿着那本书,眼神中满是疑惑,“你来不光是为了告诉我这件事吧?”

“既然你已经知道这件事,下一步打算怎么做,置之不理还是起诉那个作者?”

马克显得被这本突然冒出来的传记弄得有些措不及手,他摇摇头,心里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林明阳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然后拍拍马克的肩膀,说道:“现在你已经知道这件事了,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我知道你现在恐怕没有心思去看这本小说,但你还是得翻开它,里面夹了一张照片,那才是我今天来找你的主要原因。”

马克将信将疑的把书摊开,果然在里面发现了一张照片。他拿出那张照片的时候,只朝上面看了一眼,表情就变得凝重起来。

“照片上这人是谁?我怎么感觉…”

“和你长得很像对吧?”林明阳帮他说完了后面的话,“他叫杰西…艾森伯格,目前的身份是一个演员。”

“那你给我看这个有什么用意吗?”马克对这个相貌和自己的有几分相似的家伙并不感兴趣,反倒是对林明阳这么做的意图充满了好奇。

“这件事说起来还得感谢你手上那本书的作者,是他让我萌生了把你创立Facebook的整个过程拍成一部传记电影的想法!”

马克扬了扬手里的照片,“这家伙就是你为我准备的?”

林明阳用自己的啤酒和马克手里的那瓶碰了碰,“不知道你对这个‘替身’是否还满意?”

别人提出这样的要求,马克都有十足的理由去拒绝他,唯独林明阳让他做不到。但无法拒绝并不意味着不能讨价还价,马克抱着手:“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林明阳抛出来的“蛋糕”很诱人:“这可是一次免费为Facebook做宣传的机会。我知道现在的Facebook已经在年轻人中成为了一种时尚文化,甚至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部影片将会向人们展现你和Facebook的成长经历,进而让更多的人认同你和Facebook的理念。”

“可我并不觉得真实的我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我很好奇…你会在影片里会把我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马克指了指被他丢在一旁的那本小说,“像那本的作者一样胡编乱造?”

林明阳解释说道:“为了追求戏剧化,让更多的电影观众买票走进电影院,我会对现实进行适当的改造。剧中出现的对话可能是经历了很长时间,在不同地方发生的,但我会把它们压缩在一起。而对于基本的事实,我会进行有目的选择甚至是夸大处理,然后作为影片中的关键情节。”

“可举几个例子吗?”马克提了一个很实在的要求。

“当然”林明阳点点头,“在影片中我会为你虚构出一位前女友…你是否会介意这样的安排?”

马克耸耸肩,表示无所谓。

“那么普莉希拉呢?”

马克犹豫了一下,“这个…我也不太确定!”

“只要你不介意就可以,这件事我会亲自去向你的女朋友解释”林明阳点点头,接着说道:“故事一开始是这样的,你的前女友把你给甩了,然后你边喝啤酒边创立一个叫做‘FaceMash’的网站,让所有人对哈佛校内的女生头像展开投票,进行人肉排名,一时间哈佛校园网陷入了瘫痪…”

马克辩解说:“可事实上我做的那个网站最后的注册用户只有450人,而且也只有22万次的点击投票,远没有达到弄瘫哈佛校园网的程度,我只不过是将女生的照片公布出来,并没有拿她们的头像和动物的头像进行对比…”

林明阳并不否认他的说法,“这就是我所说的对某个情节的夸大处理。”

“然后呢?”

“你还记得温克莱沃斯兄弟吗?”

“你打算把他们也写进去?”马克的脸色终于变得有些难看,他不无讽刺的问道:“那么我呢,卑鄙小人,一个可耻的抄袭者?”

“这是一部传记性质的电影,关于你和温克莱沃斯兄弟的事情,是无法回避的,我会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表现这件事情。你在我的电影里,只是受雇于温克莱沃斯兄弟,你对他们项目的开发一拖再拖,背地里却在开发自己的项目,最后你创立了Facebook。”

当林明阳旧事重提的时候,马克脸上的表情还是很不自然。在现实中最后的解决方式是马克和温克莱沃斯兄弟达成庭外谅解,这件事发生在林明阳进入哈佛以前,而双方发生纠纷则是在林明阳对Facebook注资之后,那时候林明阳并没有对这件事作出是非判断,他只是花了500万美元帮马克摆平了这个麻烦。

对于林明阳来说,究竟孰对孰错并不重要,但关于这件事的争议一直都存在,真实的情况只有马克自己心里清楚。其实早在Facebook诞生的两年前,斯坦福校内就已经有一个叫“ClubNexus”的社交网站采用和Facebook同样的机制——也就是尽管马克最后默认了赔偿对方的事实,但显然这个想法并不是温克莱沃斯兄弟的首创。

“既然你连温克莱沃斯兄弟都打算写进去,那么一定也不会漏掉萨维林,我知道你和他的关系一直不错,所以你打算在电影里为他说好话对吗?”马克这时候已经猜到了林明阳下一步的打算。

“在这部影片里,萨维林因为与你意见不合,最后离开了公司,仅此而已。”林明阳知道马克和萨维林之间的关系已经全面破裂,所以他不想在这件事上过分的刺激马克。

林明阳很同情萨维林,但在关乎萨维林是否继续留在Facebook管理层的董事会决议上,他是支持马克的一方。因为萨维林一度将Facebook的发展带入了错误的方向,并且私自冻结了公司的银行账号,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

至今,已经离开Facebook管理层的萨维林依旧持有公司5%的股份,价值25亿美元,是Facebook的第三大个人股东,但在《纯属巧合的亿万富翁》这本书中,马克被描绘成了一个处心积虑的负面角色,而这本书的主要素材来源,正是自认为是权力斗争失败者的萨维林。

总的来说,林明阳是站在一个比较公正客观的立场上来构建自己的故事,所以马克即便是对他故事中的某些情节感到不满,但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得到了马克的认可之后,林明阳开始着手编写剧本。按理说,一个关于马克这样的计算机宅男的故事,大部分场景发生在大学宿舍或教室,主人公整日坐在电脑前写口令,是个女生绝缘体,这样的故事底子,很难讲得有趣。但奇就奇在,林明阳还真把这个宅男创业的故事编写得既不脱离实际,又能有声有色吸引。

林明阳并没有按照传统的那套人物传记的写法来编撰这个故事。马克传奇的创业故事只是一个背景,林明阳真正想要表现的是一个天才永远寂寞漂泊的内心,这种眼光带着几许讽刺和悲哀,将的虽然是关于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但其中却融入了林明阳自己对成功的理解。

在故事里马克创造了facebook帝国,建立了一个无需邀请函的超级俱乐部,打造了庞大的社交网络,帮助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更加接近,然而他本人却是一个没有社交的人。

他没有办法与任何人建立长久稳固的关系,无论爱情还是友情,他并不是那么在乎金钱,但是他也不会轻易认输,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相信自己是世界之巅上的唯一一人。

这个故事写到最后以其说是马克的传记,不如说是林明阳自己的内心独白。成功之后,孤独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林明阳对此有深刻的感受,虽然他偶尔也幻想做出改变,可是那只是让他更无所适从。

而在对于剧本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构建上,林明阳也融入了自己对不同的阶层一些看法。剧中的温克莱沃斯兄弟家境优渥,身材高大,外表英俊,是哈佛校园的上层人物。与马克的怪胎相比,他们的“绅士风度”显得过时而可笑,他们的运动员身份也在暗示着他们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一群。

他们属于过去,林明阳在他们的身上故意留下了某种前现代仍挥之不去的痕迹,就像他们从事的代表古老传统的赛艇运动。虽然他们努力在追赶新的潮流,想出了Facebook的原始创意,但是仿佛积重难返,他们注定被淘汰。

而萨维林在林明阳的笔下也并非完美,但他比马克更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常态。

在林明阳看来,萨维林是现代人的代表,像钟表一样准确而稳健。马克会铤而走险,不成功则成仁,萨维林则会把前后的路都铺垫好。他做事情一丝不苟,永远中规中矩,就算不大红大紫,也会小有所成。在Facebook成功之前,马克坐冷板凳,而萨维林一直是哈佛社交圈里的新宠,他的家境不如温克莱沃斯兄弟显赫,但也属中上阶层,这点从他对马克早期事业的慷慨就能够看出。他比马克更能够融入主流,如果不是与马克成为好友,他会一直这样稳步走下去,成为一个普通的成功人士,而不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

除了萨维林,故事里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林明阳自己。如果萨维林在故事里是现代人格的化身,那么林明阳笔下的自己就是无法无章的后现代人格的典型代表。他的激情,他的疯狂,他的不按牌理出牌……种种反传统、反权威的行径让马克有同道中人的感觉。

在对于故事之中这个“自我”角色的塑造过程中,林明阳用隐喻的手法融入了他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反思。他把自己的社交生活刻意的描绘成那种后现代式的漂浮状态,与萍水相逢的女生一夜激情,潇洒恣肆;与漂亮的模特打成一片…种种放大夸张的表现,影射出的是其实就是林明阳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

他甚至没有考虑过,影片这样拍出来,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第202章 “非主流”传记电影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格林…纳特,作为第一个看到剧本的“剧中角色”,他并不在乎自己在剧本里那点少得可怜的戏份,但对于林明阳把他自己的描绘成一个“放浪形骸”的人物角色表示不解。

“即便是你把马克写得富有心机,甚至有些阴险狡诈的味道,但你也不用把自己也写得那么夸张。马克是不是一个有心机的人,这一点我们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但你是公众人物,这样自毁形象是不是有些欠考虑。尽管报纸上经常看到关于你的绯闻,但我们都知道你是一个生活很检点的家伙。”

林明阳愣了愣,格林…纳特这么说让他感到很羞愧,事实上他的私生活和“检点”这两个字根本就沾不上边,甚至可以说是混乱不堪。

他嘿嘿的笑了笑,“表面上的东西永远是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