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帝阙 >

第57章

帝阙-第57章

小说: 帝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可以。只要你说,你害怕跟我一起死,我马上派人把你送回京城,然后你和太后迅速撤到南方去。等我死后,你们另立新君,太后还是太后,公主还是公主,这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是享定了,匈奴人都是旱鸭子,没那么容易打过江去的……”

我皱紧眉头抢过他地话:“皇上,您把太后看成什么人了,她可是您的母后!”

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口头上还是打死都不能承认的,正如皇上怎么样也不能否认太后是他地母后一样。所以他立刻以赔罪的姿态说:“姐姐别生气,朕这样说,没有丝毫的责怪之意,只是替母后和姐姐设想出一条后路而已。”

“姐姐不需要后路。”这是真心话,如果国破家亡,连皇上都殁于战乱的话,我和母后就算偷安于南方,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又有什么意思?

皇上再次抱住我道:“既然姐姐不怕,那就跟朕一起回张掖城吧,这一仗,不能硬打,只能智取,姐姐就等着看朕的手段好了。”

在他地怀中,我还是忍不住想:如果我刚刚给的是另一个答案,他真的会送我回京吗?

只怕不会,如果他有这样的心胸,当初就不会强行把我从母后身边带走了。

第九十九章  重回张掖城(二)

我们的队伍在下一个集镇又和当地一帮街痞对上了,这回,还结结实实的打了一场。皇上身边的人自然个个都是高手,把那些人打得落花流水。

再然后,投店,吃饭,等待上菜的间隙,我悄悄问皇上:“既然您想弄出动静,让探子们知道您回幽州了,为什么不直接让官府接待呢?”

皇上说:“既然是御驾亲征,这会儿应该在军营才对,猛地跑去骚扰地方官府,他们搞不好还以为朕是冒牌货呢。”

“所以,皇上这样只能算微服出巡了。”

“算视察各地防御吧,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但同样不宜惊扰地方。”

这时张钧彦道:“托皇上洪福,这雨竟然住了,要是能晴几天,各地的灾情会很快缓解的。”

我一惊:“哪里发生灾情了?”

皇上说:“青州、冀州、兖州,下面很多郡县都有灾情上报,太后已令各地开仓放粮了。”

我忧叹不已:“现在正在打仗,还不知道需要多少给养呢,可是灾情又亟待赈济,不能不放粮,可怜的母后,这些天肯定头痛死了。”

而我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皇上陪他去最危险的前线,真是不孝女啊。

夜幕降临后,我们换了马车,从客店后门悄悄上车。转头回张掖城。

望着黑暗地原野。想着远在京城地母后。我对皇上说:“你们一般多久向京城传一次战报?下次传地时候。帮我带一封信给母后。”

皇上却告诉我:“没有重大消息地话。三天一次。姐姐不用等这个。你写好了。我马上派人送回去。”

“啊?以前在京城地时候。怎么前方一个时辰就传一次战报啊。”那时地“八百里加急公文”简直成了魔音穿脑。一天喊好多回。

皇上闻言冷笑道:“那都是我地好王叔搞地鬼。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比如一个关口被围。明明是拉锯战。今天也这样。明天也这样。无非是双方打一阵。歇一阵。他却叫人不停地传加急公文。每封都说匈奴又发起了猛烈进攻。关口危在旦夕。需要紧急增援。否则就来不及了。等等等等。”

“原来如此!”那时候地战报我也看过。每一份都十万火急。连带看地人也跟着紧张。幸亏皇上地心脏还比较强。不然。急都急死了。

但也被整得够呛。皇上现在提起来还有点怕怕地:“朕那时候都到了一听八百里加急就跳起来地地步。每个时辰来一次加急战报。人总是处在高度紧张状态。神经都快错乱了。”

我摇头叹息:“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他用心险恶,那时候,还只道前方战情真有这么紧张呢。”

皇上道:“紧张是不假。但也不至于每过一个时辰就骚扰皇帝一次。比如朕现在住在军营里,每天也很紧张,随时听取前方战报,不停地开会讨论,分析敌情,及时做出应对之策。这些,都是前方统帅和将领们地日常工作,也有参军记室跟着做笔录,但都是给将领们做参考或存档用的。谁又不是闲得慌。一个时辰写一份战报给京城的皇帝。那得专门派出一个人做这事才行。”

我有些纳闷地说:“皇上长在深宫,从未上过战场。不了解军队的日常运作,那些大臣中明明有带过兵的,怎么也不提醒皇上呢?”

“前方是琰亲王在指挥,谁敢质疑他的行为。”

这样看来,“皇上这次御驾亲征是对的,有了经验,就不会被人当傻子耍了。”

“是啊”,他也很感叹:“这次出来,朕的确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看到的。”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一趟军旅之行,让皇上改掉了任性暴戾的脾气,懂得体恤百姓了,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小店地那句对话,至今还在我心里回响,店主的感动,我的惊讶,都历历在目。皇上总算露出了开心地笑容:“能得到姐姐的肯定,比什么都好。其实,这次根本不该派琰亲王出战的,应该一开始就御驾亲征,要那样的话,也不至于被他逼到差点变成暴君了。”

“可留他在京城,也是个祸根啊。”

皇上点了点头,当时会派琰亲王去,也是经过了仔细考量,多方权衡后才做出的决定。留他在京城,一旦乘机作乱,皇上连京城和御玺都失去了,岂不成了丧家的那啥?

没想到,把琰亲王派到了千里之外地地方,他还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操控皇上的情绪,我不由得感叹道:“琰亲王真是太可怕了,杀人于无形”。

就因为他不断地给皇上施加压力,使得皇上当政的那两个月,朝野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即使琰亲王篡位,估计朝臣和百姓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怕还期盼呢。

说到琰亲王,皇上又想起来了另一件事:“听说,他已经向姐姐求婚了,甚至许诺姐姐将来立你为后?”

“这个啊……”突然被他这么一问,我有点慌乱,想了想还是决定坦白,反正也瞒不住:“他是说过那话,但皇上也知道,他只喜欢男人,他向我求婚,跟劫持我是一个目的,就是想以此来牵制太后,让太后投鼠忌器,不敢不听他的。”何以见得不是牵制朕呢?如果姐姐在他手里,朕要对付他照样投鼠忌器。”

我忙道:“是啊,一箭双雕。只是他没想到,皇上会横刀夺爱,抢了他的爱人,给他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不说,还让那人弃暗投明,给皇上做了内应。”

皇上的脸儿刷地一下红了,低下头嗡嗡地喊了一声:“姐姐。”

“嗯,皇上有什么话要对姐姐说吗?”

“姐姐。”

“光喊没用地啦,快招吧,你跟宋方到底是怎么回事?人家可是说得有板有眼地,半夜,帝寝,温柔同眠的鸳鸯,哦,不对,是鸳鸳。谁知好梦正酣,却被夜行人惊醒,于是一个继续装睡,一个奋起迎敌,几个回合后,发现来人居然是皇上地新妃子!多么曲折离奇的故事啊,正好这会儿车上只有我们两个人,皇上就讲出来让没见过世面的姐姐开开眼界吧。”

皇上这时候已经从最初的难堪中调整过来了,表情逐渐变得镇定,眼神也出奇地冷厉:“这是宋方告诉你的?”

“是啊,难道那晚皇上的寝宫里还有别的男人?”

“姐姐!这不是可以开玩笑的,事关朕的清白和声誉。”

“那为什么宋方说得如此有板有眼,别告诉我是用太监替代的,太监的身体结构跟一般人不同。”一摸就穿帮了。

皇上说:“今天白天在金鸡镇那家小店里发生的事姐姐还记得不?”

我立刻想到了一个名词:“又是障眼法?乡下摆碗猜骰子的骗术我也听人说过,那个靠的是手快,骗的是人家的眼睛,可是深更半夜黑灯瞎火的,人家凭的是感觉,不是用眼去看的。”

“巴图会的小法术很多,不只障眼法,他还有很多药水,有的给人吃了会产生迷幻效果,以为你见到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实根本没有。”

我叹服道:“皇上身边不只有高人,还有奇人。”

“这些都是张君彦和他的手下帮朕找来的。”

“张君彦可靠吗?他父亲张丞相好像是那种老好人,说得难听点,就是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先帝可能正是看中了他这点吧,多年战乱后,他希望有个有些声望,又不喜欢搞事的人,不会每天劝谏这劝谏那,也不会整天琢磨着变法什么的,让皇帝和百姓都过几天清净日子。”

“我明白了。”先帝这样选择,也不能说有错,至少百姓真的过了七八年安居乐业的日子。只是,一旦国家多故,庸人类的丞相就显地力不从心了。

第一百章  感此伤妾心

赶在宵禁之前回到了张掖城,当晚,我们没有住到守备官署,也没有住进军营,而是住进了一家客店里。

张掖城是个建立了数百年之久的军事化小城,只有少许民房,自两国交战以来,城里的百姓基本上都迁走了,民房也征为军用。难得这客店还开着,但客房部分空落落的,唯有店堂里有些人在吃饭喝酒。

我们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喝醉了的人在伏案痛哭,嘴里不停地喊着娘。仔细听了一会,发现他是因为家乡遭灾了,他又是独子,担心娘亲没人照拂。可他的服役期还未满,战场上战事方酣,不能请假回乡探亲。

皇上当即叫过张钧彦说:“你去打听一下他是哪个营的,如果情况属实,就让他回家去吧。”

张钧彦转身领命而去,他又喊住道:“明天叫李承把军中的名册拿出来过目一遍,凡是独子从军的,让他回家侍亲;若是兄弟俩一起从军的,叫弟弟回去。对于那些来自重灾区的,即使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如果本人强烈要求回乡,也可以放他走,总之不能再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了。”

“皇上”,张钧彦有些担忧地说:“万一此令一出,大批人员流失,甚至出现空营现象,张掖城可就危险了。”

皇上道:“如果大家都无心恋战,一心只想回家,这样毫无斗志的军队,你认为有赢的可能吗?作战,从来不是靠的人多。”

“人多点,总比人少好吧。”张钧彦力图说服皇上收回成命。

我也忍不住帮腔:“皇上,张大人说得有道理,让独生子回去侍亲,或兄弟同在军中的回去一人,这都可以。可重灾区的人无理由放行就太宽松了。几个州都遭了灾,如果这些地方的人都想回去,难道都放?放一个,没道理不放第二个。到时候都放了,剩下皇上和我,还有张大人去打匈奴啊。”

张钧彦笑了起来,抬头看见皇上的脸色,又赶紧忍住了。

“皇上,李将军来了。”门口有人通报。

一个年约四十地魁梧男人走了进来。他就是张掖城地守备李承。

行礼毕。皇上把刚才地话又给他交代了一遍。李承提议道:“如果由皇上当众宣布这些新规定。说不定会有出其不意地效果。”

张俊彦也表示赞同。皇上却一口回绝了。理由是。“朕这次来。本就不欲人知。为此还特意多走了几十里路以制造朕已回幽州地假象。若非为了隐藏行踪。为什么要住在客店里呢?要当众宣布可以。就由你来宣布吧。”

李承请示道:“那末将就说。这是皇上地旨令?”

皇上点了点头。挥手叫他出去了。

我以为皇上准备休息了。没曾想。李承前脚刚走。后头又来了一群人。

他们差不多一整晚都在议事,其时。我已经在隔壁房间睡下了,只是午夜梦回时,隐约看见隔壁房里还亮着灯光。

此后的几天,客栈里总是人来人往,皇上的忙碌程度可比在宫里的时候,事关军事机密。我也不好多问,只能每天在屋里闷坐。

直到第六天,皇上才一脸轻松地走到我屋里说:“姐姐,我们很快就可以回京了。”

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说,我们可以回京城,回皇宫吗?”

“是啊,你没听错。”

“匈奴那边昨天不是还发动了一次大的进攻吗?听下面喝酒的人嚷嚷,差点就攻破城门了的,连一直表现得很淡定的掌柜都吓得卷铺盖走路了。这里只留下了二掌柜和几个小伙计。说不定明天早上起来。这些人也逃了,我们连喝口水都要自己烧。”

皇上笑呵呵地说:“不会地。最迟明天就会有好消息传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回京了。”

事实证明,皇上还是太乐观了一点,第二天并没有什么好消息,但也没有坏消息,匈奴那边好像突然偃旗息鼓了,两军阵前出现了少有的宁静。

第三天还是如此。

皇上沉不住气了,跟张钧彦一商量,到掌灯时分,包括李承在内的一干将领又来了。

这回倒没议多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