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东北之虎 >

第258章

东北之虎-第258章

小说: 东北之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消费,年轻一些的倒是隔几天会买一支解解谗。

“哎,卖冰棍的,这里。”4个坐一身军装的年轻人皮肤黝黑,坐在马路边树荫下的椅子上,这样的公共设施在奉天城并不少见,彭剑向那扎着马尾辫穿着布鞋鹅蛋脸有点耐看的少女打了个招呼。

“1分一支的,不用找了,多出来的请你吃一支吧,大热天的别委屈了自己。”袁剑掏出5分钱递少女。

“彭剑,你不会是看上人家了吧。”当兵满三年,母猪赛貂蝉这句话可不是白来的,彭剑一张口,另外几个战友就开口笑道。

“不,不,我不能多收钱的。”吴燕脸被太阳晒得通红,脸色有些发窘,一边将4支冰棍递给彭剑一边找钱道。

“别,你自个儿拿着。这家伙立了战功快晋升上尉,你就权当劫富济贫了。”

“对,对,对…。。”

彭剑几人接过4支冰棍就走了开去。留下身后还有点不知所措的卖冰棍少女。

“听说西面咱们的军队又打了个大胜仗,好家伙,这次加起来消灭,俘虏的苏俄军加起来都超过了20万人,我看远东这块地方只怕是要被兴帅给收回了。”余涛又是高兴又是失落地道,“不过这样一来,黑龙江就可能变成了咱们东北的内河,咱们江防舰队的地位也就尴尬了。”

“是啊,一支呆在内河里面的舰队,以后可能都碰不上战事了。”另外一个士兵也叹道。

“我说你们一个个唉声叹气的,都干什么呢?黑龙江变成了内河是好事。兴帅现在不是派咱们去欧洲学习先进的海军战术和理论吗,我看兴帅振兴海军的决心绝不会低。民国海疆万里,今后发展海军是大势所趋,眼下不过是蛰伏期罢了。”彭剑倒是看得开。

几人一边说一边走,凭着军官证进入了东北陆军速成学校提供的临时场地。

“成章,现在东北是心有余,力不足,几次大战已经消耗了东北大量的实力,未来几年内东北以陆军和空军为主,增建重型巡洋舰的计划已经不现实了。”叶重跟沈鸿烈走在陆军速成学校的校园内。

“海军处能理解兴帅的难处。”沈鸿烈道,“重型巡洋舰的建造确实花费巨大,不过水上飞机母舰的改造计划,卑职不建议停下来。从货轮改造过来的花费比起直接建造船只要省很多,而且现在只是实验性质,舰只上的火炮,鱼雷等也可以省掉。除了飞上飞机需要一定的投入外,经费上海军处已经算过了,完全在东北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水上飞机母舰不会停。大型战舰造不了,小一点的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叶重是知道未来航空母舰在海战中地位的,自然不会如此短视。

得到叶重答复的沈鸿烈顿时松了口气,然后道,“另外卑职还打算健全东北的海军教育体系。”

“你说说看。”叶重道。

“眼下东北的海军士兵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中央的海军挖人过来。一是依赖于海军自己招收新兵后训练,这样做很不专业,而且也是不长久的。”沈鸿烈道,“卑职建议开始建立像英美日等海军强国拥有的海军教育体系。包括海军初级学校,海军炮术学校,海军航空兵,海军大学……”

“海军大学暂时不用急。另外的海军炮术学校主要还是以舰上训练为主,海军初级学校你拟个详细的计划出来,明年给你作出预算。”叶重略一沉吟便道。“目前以派遣留学生为主。”

“兴帅,陆军署,海军处,空军处一起100人都到齐了。”傅大野走到叶重身边小声道。

叶重闻言,和沈鸿烈一起向速成学堂临时腾出来的会议室走去。

100个留学生的名额,陆军45人,空军30人,海军方面25人。从人数的安排上也能看出,未来东北是以陆军建设为主的。不过派出去学习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却不及各大学校派出去学科学工业技术的人多。

互相行过军礼之后,叶重坐了下来,“关于你们这次出国深造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使命,相信你们的长官都已经交待过,我这里也就不重复了。今天来,就是为了给大家送行的。希望以后你们用所学的本事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誉。”

叶重很反感那种官话,套话,有什么说什么就行了,从这些人的反应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说话直接,反而更能赢得这些军人的好感。说到底这些人都是东北培养出来的军人,不是政客。非得说一句话让别人去想你话里隐藏的十几种意思,自诩为说话的艺术,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巴黎和会上英法首相,美国总统争得面红耳赤,拍桌子的次数也不少。也没见别人怎么说他们水平低,没风度。

送这些士兵,或者军校里面出来的优秀学生上车,叶重便乘上了返回的汽车。

第四卷 第342章 肥田粉,其实就是化肥

“恭喜东北取得了对苏作战的巨大胜利,击溃了数十万赤俄军队,东北军的战力真是越来越强了,武运昌盛啊。”落合谦太郎有些违心地向毕桂芳祝贺道。

“承落合谦先生的吉言了。”毕桂芳笑道,“人总是要前进,东北军有进步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既然东北已经取得了对苏作战的胜利,我国对贵国在外蒙的立场上也已经公开的表示支持,那么东北是否也应该履行承诺,请求我国军队进入协商好的区域,协助维护当地治安了?”落合谦太郎终于说明了来意。

“我方会履行自己的承诺的,不过是在击败苏军主力之后,现在苏军又有三十万大军陆续开拨到贝加尔湖西侧,战事一触及发。东北还没有打败对手,所以落合谦先生不用太过心急。”毕桂芳微笑着拒绝道。“在苏联丧失东进的勇气和能力之前,过早的暴露出贵国和东北所订下秘约,只会让列强干涉。贵国不会连这点耐心都没有吧。”

“我国自然是能等的,不过听说东北已经陈兵几个师在黑龙江边境,随时准备接收俄国远东的领土了,一连串的胜利,往往会让人丧失清醒的头脑。所以还请东北方面务必保持克制,若是不能履行约定,我国会竭力反对东北占据俄国远东的。”落合谦太郎将意思点明地道。吃东北暗亏的次数不少,而且此时的日本对俄国的远东太过上心了,有这样的担心也是很正常的。

“这就不劳你提醒了。我东北的统治者一直都很清醒理智。并且也会信守承诺。只是希望贵国不要因为一时的心急,坏了大好的局面。”毕桂芳不软不硬地还敬了对方一记钉子。

“这就好。一旦双方的协议能真的付诸实施未来我国将是东北最坚定的盟友。一起抵抗苏军的威胁。”落合谦太郎丝毫没将毕桂芳的软钉子放在心上笑道。“另外听说贵国想造军舰,其实我国也是可以提供帮助的。”

“不过是几艘小型的舰挺,跟贵国的联合舰队比起来差了太多。是为了震慑南方革命党建造的。东北的造船能力,建几艘小军舰没有问题,以后若是有需要,会向贵国提出来的。”请日本人的专家帮忙造船,那不是将自己舰只的性能全部暴露给了对方,而且造船当中,日本人的专家也未必肯拿出真本事来,到时候造出来的船跟日本的同级军舰肯定是不能比的,毕桂芳自然一口拒绝。

“是吗?”落合谦太郎耸了耸肩。事实上东北发展海军已经引起了日本的警惕。以日本的国情,必然不允许东亚海面上出现一支能和联合舰队匹敌的海军。当然对于东北的水面舰只日军还没放在心上,想要在水面舰只上超过日本人,没个几十年还真不行,真正让日本人忌惮的是东北的u型潜水艇。

自从东京湾事件,以及后来日本到旅顺大连的运输船只还有军舰频遭潜艇偷袭,损失巨大之后。日本方面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到有关东北潜艇编队的所有情报。帮东北造军舰,弄清楚东北军舰的参数不过是搞搞副业。重点还是在潜艇。不过这事也不能表现得太急,听到毕桂芳直接拒绝,落合谦太郎也就没有再说下去了。

¥¥¥¥¥¥¥¥¥¥¥¥¥¥¥¥¥

“兴帅,前面就是了。”叶重下了车子,放眼望去,当年还有些萧条的阜新算是发展起来了,两侧林立的楼房彰显着最近十年阜新发展的成就。唯一让人有些遗憾的是阜新的天空没有以前那般蔚蓝了。鞍山是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而阜新则是东北最大的化工业基地。当然,用全国最大形容也是可以的。

作为工业发展的代价,以及煤矿的开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唯一让叶重欣慰的是,阜新虽然受到污染,但还远远没有后世晋省那般严重。

“我还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叶重自嘲地笑了一句。

“兴帅说什么?”王永江问道。

“没什么,忽然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件事。”叶重随口敷衍了一句,

王永江没在意,兴致仍然很高,“这几次大仗下来,再加上救灾,移民,连东北的储备粮食都用光了,不得不依靠外购,若是东北引进的这种肥田粉真如同西欧列强那样好用,以后东北再没有缺乏粮食的隐患了。一旦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增产增收,不仅消费能力进一步增高,而且东北也能养活更多的人,到时候东北的工业发展必然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陕西,甘肃之前若是推广了肥田粉,也不至于在遭了灾后落到现在的田的了。”

“岷源兄,这肥田粉正确的叫法是农业化肥。”叶重纠正道。

“我还是觉得叫肥田粉比较好。洋人有洋人的叫法,国人有国人的叫法,不必洋人怎么说,咱们就跟着怎么说。”王永江虽然颇为开明,但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也非常重视。眼下西医高歌猛进的同时,中医也并未被打入冷宫,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得不说是王永江的扶持了。

“好吧,肥田粉就肥田粉”叶重失笑地听着王永江唠嗑。他能从话中感受到王永江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虽然脾气刚硬了些,可操守值得人敬佩。就是蒋方震,孙烈臣这些军方大佬见了王永江也无不是客客气气的。而且在日本人的眼里,王永江的地位也不比蒋方震这些人低。

车子在阜新的第一家化肥厂里面停下了。

“兴帅,这位是著名的农学家过探先,是1910年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高才生,先是进入威斯康新大学学习,然后又转入康奈尔大学。专修农学。民国四年(1915年)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在江苏担任第一任农业学校校长,将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慕名而去者络绎不绝,民国六年成立了中华农学会,后又将中国科学社从海外转移到了南京。是民国农学界的元勋级人物。这次若不是听闻兴帅在东北要办起国民规模绝无仅有的肥田粉厂,并将其陆续推广至全国,东北。说不定还舍不得离开南京呢。”王永江笑着向叶重介绍道。

“至于旁边的这位也是留学美国的,不过是个化学家,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这个我认识,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叫陈军,在清华学校念书,后来经东北留学去的美国吧。”叶重看着面前高高瘦瘦的年轻人笑道,每年留学生出国,叶重只要当时在奉天城,都是会去见上一面的。陈军的个子比较高瘦,所以叶重还有点印象。

“兴帅好记性。”陈军有些语结地道。

“不要紧张,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胆子应该比一般的人要大一点吧。”叶重笑着拍了拍陈军的肩膀道,对于这些学成归国的学子,叶重是十分看重的。这个年代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国人绝对是有真才实学。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外国的学历。

“走吧,带我去看看新生产出来的化肥。”

“目前西欧诸国所用的肥料多为硫酸铵、智利硝、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东北的机器主要生产的是硫酸铵,过磷酸钙,与氯化钾。”陈军一边走一边介绍。

这时赵常顺将几个检查过的口罩拿了过来,叶重取了一个戴上。跟陈军一起走进了车间,一股刺鼻的铵气扑鼻而来,再站得近一些连眼睛都受到了刺激。怪不得那几个工人都戴了透明的眼镜。

“硫酸铵的气味比较大,兴帅不要靠得太近,没有接触过的人刚开始会有些不习惯。”张军看到叶重的反应连忙劝道。

工人们忙着将那白色的颗粒状粉末装袋,对叶重这边的情形见怪不怪。

出来叶重和王永江等人取开口罩,长长地出了几口气,“这气色还真难闻,去看看另外的肥料吧。”

“几种合成肥料当中,硫酸铵的气味是最大的,过磷酸钙,氯化钾倒是同什么气味。”张军道。

在别的车间里面也转了一圈,王永江看过这传说中的肥田粉之后,也有些见怪不怪了。

“产量怎么样?”

“硫酸铵(氮肥)现在月产600吨左右,过磷酸钙(磷肥)470吨,氯化钾(钾肥)120吨。主要是机器不够,原料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