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纪连海说甄嬛 >

第15章

纪连海说甄嬛-第15章

小说: 纪连海说甄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拥厚,面侍奉母妃菲薄,反而常向母妃索取财物,为人子的能这样做吗?还有一次,圆明园“九州清宴”失火,诸王都进园救火,弘曕住处离的最近,来的最晚,并且和皇子们嬉嬉哈哈,毫无关念之情。又弘曕和弘昼一起,至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乾隆皇帝责备两个弟弟“仪节借妄”。最终乾隆皇帝给予了弘曕严厉的处罚:1763年九月初四日贝勒弘曕交罚银一万两,九月初九日广储司奏为销毁亲王金宝一颗。弘曕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连弘昼亦因于皇太后前“跪坐无状”,被罚王俸三年。

弘曕被革职后,闭门家居,抑郁不欢,一病不起。病危时,乾隆皇帝亲临视疾,弘曕在衾褥间叩首谢罪。乾隆皇帝被手足之情所感动,呜咽失声,拉着弘曕的手说:我因你年少,故而稍加处分,以改变你的脾气,想不到你会因此得这样重的病。之后乾隆下令恢复弘曕郡王的封爵,遗憾的是弘曕不久即死,时在1765年,年33岁,谥曰恭。弘曕死后乾隆极为悔痛,为其制作了诗文,流露出了对这个弟弟的喜爱和痛惜。

第三十一章 妃子有匕首么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六十一、六十二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叶澜依在御花园碰到甄嬛,假意邀请甄嬛、浣碧到自己的春禧殿小坐。途径一偏僻处,叶澜依突然抽出匕首抵住甄嬛脖颈,斥责甄嬛对果郡王的薄情。

这里,就有个问题:皇宫内的妃嫔可以有匕首么?先讲个“图穷匕首见”的故事。

话说原在秦国当人质的燕太子丹恨透了秦国。他把家产全拿出来,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十分焦急的燕太子丹去找荆轲。荆轲说:“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河北涿州一带)和流亡在燕国的秦国将军樊於期。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樊於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很快,荆轲就来到了秦都咸阳。秦王嬴政一听燕国已经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之后,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话说到这里,您就应该知道:皇宫内的所有妃嫔,都是不可以有匕首的。

第三十二章 滴血认亲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六十三、六十四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为求真相,皇后主张滴血验亲,皇帝执意执行。验血之时,皇后使计在水中做了手脚,甄嬛差点落入皇后圈套,幸而及时发现。

这里,就有个问题:滴血认亲到底是怎么回事?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

滴骨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洗冤集录》记载: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合血法:大约出现在明代,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凝为一体,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

滴血认亲轶事:《南史》记载着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学,被武帝看中,入宫后七月即生下萧综,宫中都怀疑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以后,去盗掘东昏候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渗入尸骨中,萧综半信半疑,后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后来萧综投奔北魏,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候服丧三年。萧综是否为东昏候的亲生子,不再重要,现更已无法考证。但滴血认亲的不科学性,已为人之公认。谢承《会稽先贤传》中说,陈业的哥哥渡海殒命,同船死了五六十人,尸身消烂不可辨,陈业仰天泣曰“吾闻亲者血气相通”于是滴骨,血立即沁入。其他家属也效法,都找到了自以为是的亲人,于是广场之上天啊、地啊、爹啊、妈啊、嫂子啊……人人恸哭,悲声震天。

滴骨认亲不科学:事实上,上述两种“滴血认亲”的鉴定方式都没有科学依据。无论是不是有血缘关系,血液滴在骨骼上都会渗入。古代的滴血认亲是传说。到目前为止,血缘关系的准确认定还只能通过DNA鉴定。“滴血认亲”是古代的检验方法,但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但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科学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将滴血认亲运用到法医勘验实践中已经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处的时代仍不失为先进方法。现代的“滴血认亲”就要选用DNA亲子鉴定了(基因技术):脱氧核糖核酸(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

不过,我们查阅相关史料,可以知道,清朝雍正皇帝那会儿,还真的没有什么滴血认亲的历史记载。当然,更重要的是,清朝皇帝的妃子,是不可能和太医私通的——因为平常御医是没有机会见到妃嫔的。御医给妃子看病是需要两个人同时在场的,而且御医根本见不到妃子的脸面,因为病床有帷幔遮挡。不仅见不到脸面和身躯,甚至都摸不到手,太医号脉是通过一根丝绳,间接将脉象传递给御医,不会直接摸妃子的手。当然,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到,滴血认亲这虽然是中国古代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一件不计的忽略小事,但不知道为此造成了多少冤假错案!

第三十三章 太后之死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六十五、六十六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太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为防止突发意外,决定提前留一道遗诏以保皇后后位。

这里,就有个问题: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雍正皇帝的妈妈太后乌雅氏原是隶满洲镶蓝旗包衣,官书上只提其属正黄旗,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却绝口不提其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其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微贱的事实。雍正也一再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这样说,或许是母家地位的卑微,对于雍正而言,是一种隐痛,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他必须神话自己的出身,抬高母家的地位;亦或许是他为了缓和母子间紧张的关系,而故意作出的姿态。而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的包衣(奴隶)之后,却能得到康熙如此宠爱,能够为身为55个孩子的父亲的康熙大帝,生育三子三女,的确不一般。

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宫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康熙二十年(1681)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他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康熙二十年(1681)册妃位序惠妃、荣妃、宜妃、德妃。可是这四个人中,德妃的出身最低,只有她是包衣之后,不是以秀女而是以更低一级的官女子的身份入宫。

从画像上来看,德妃的身上隐隐含着一种雍容华贵的大气。能够稳居后宫33年,她一定是一个聪明女子,当然,没有家世的她一定要美,这是她被康熙看中的唯一资本。之后在宫中的三十多年,她一定会有心计,幸运的是她并没有把这当成一种手段,而是利用这份敏感和睿智暗暗地保护着自己和孩子。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许是皇上欣赏她的原因。也许正是因了她从不张扬的性格,六个孩子,足以说明康熙对她的宠爱。

于是德妃和荣妃并肩成为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她们同样十年间生育六个孩子。但荣妃的辉煌,主要集中在康熙十二年(1673)至康熙十六年(1677),她连生四孩,可是六个孩子中只有两个长大成人。在康熙十六年(1677)之后,她就再未生育。可此时的康熙皇帝还很年轻啊!为什么荣妃却从此沉寂了呢?难道说仅仅是四个早殇的孩子才让荣妃再未生育么?这一段时间康熙是20~24岁。可以想象那是一段轰轰烈烈的、属于年轻的康熙皇帝的、充满活力的爱情。而康熙宠德妃,是在康熙十七年(1678)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间,康熙皇帝是25~35岁,个人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康熙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但德妃仍然盛宠了十年,这说明德妃是很得康熙皇帝的喜爱的。在诸多后妃之中,德妃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德妃有三个孩子长大成人。比起一连生四个儿子都早殇的荣妃马佳氏,她是稍幸运的。而胤祚是6岁夭折,皇十二女是12岁夭折,这两个孩子都比荣妃夭折的孩子活的长的多,德妃的丧子之痛不如荣妃那样强烈。德妃生育十二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