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310章

炮火1906-第310章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着乌苏里江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南下,也是个练兵的好机会。

俄军不断的收缩兵力,将五万余兵力逐步的后撤到双城子要塞,故而一路上都是歼灭战与追击战,攻克几个俄军负隅顽抗的据点而已。

这个期间,也很有利于蔡锷等人进一步的将南方卫国军锤炼一番,为进一步的恶战做准备。

接近五万的俄军龟缩在双城子与海参崴要塞,要想攻克,将会付出极大的困难。

东线战场的形势相当明确,那就是俄军固守双城子与海参崴要塞,凭借外部援助死死支撑着。

而西线,日林斯基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缺少物资,尤其是粮食。

没有军械装备,顶多不发动大型战役,但是没有粮食,这是要饿死人的,关乎到人心安定与否。

在伊尔库兹克周围,云集了两百多万人,其中有无数的难民,难道真的让这些难民就此饿死,眼睁睁,不伸手拉一把?

日林斯基无比的憋屈,一把大火,一场大骚乱,结果把整个伊尔库兹克的战略储备都弄没了。

欧俄毕竟离这里太远了,只依靠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能力根本就无法满足这场战争的需求,之前又没有什么储备,况且从西伯利亚到远东,都是贫瘠之地,根本就无法出产各种物资,说到底,这只是一个沙俄一厢情愿构建的以农业与采矿为主的虚幻之地。

李安生很清楚到了后世,许多俄罗斯人因为在西伯利亚等地生存不易,生活成本高,都选择回到欧俄,要不是俄罗斯在国家政策上作出了许多动作,不然的话这里会变成无人之地。

中国军队毫不留情的攻略各地的村镇,杀人放火,更加肆无忌惮的烧毁对方的房屋,就是为了制造大量的难民,制造沙俄的窘迫。

等到冬天来临,这些人必定会给全部冻死,要想保住性命,那就要回到欧俄去想办法。

这也是在变相的削弱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战争潜力。

没有了人口,沙俄如何征集人力,如何补充兵员?

东北军执行起这些相当残忍残酷的行动起来,没有丝毫的犹豫,战争天生就是残酷的,不存在人性与悲悯。

他们许多人都跟俄国仇深似海,他们的亲人都平静的生活着,却给俄军肆意的杀戮驱赶,从故土赶走,所有的辛勤创造的财富都给夺走,那种悲伤,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由于仇恨的支撑,他们挨过了东北军各种残酷的训练,成为了一支支的铁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这些俄国平民,也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是潜在的俄军兵员,也为俄军提供着各种物资与劳力。

李安生的这个绝户行动迅速的推广开来,各军在不断的烧杀抢掠,制造灾难,屠杀。

战前从西伯利亚到远东,有总共五百多万的俄罗斯人,但是开战后,随着消耗与萧条,不断的有俄国人死去,逃回欧俄,人口已经不足四百万人。

李安生的目标,就是要将这片庞大土地上的俄罗斯人变成零,这里将是中国的国土,容不得什么俄罗斯民族做少数民族,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但是不需要俄罗斯这个民族。

日林斯基看到满目皆是难民,心头如同火烧一样,睚眦欲裂。

粮食,上哪找这么多的粮食。

西伯利亚是个粮仓,俄国在东方主要的人口基本都集中在西伯利亚,日俄战争之后,西伯利亚的粮食产出还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向欧俄略微供应部分,但是近几年的情况就很糟糕,除了勉强能够供应俄军,就没有能力运到欧俄去了,而开战后,则更加的悲惨,要从欧俄运粮食过来——从中国进口大量粮食的通道关闭了。

东北现在找到了合理的借口,管制了粮食出口,凡是给发现有哪个国家的商人在东北进口了粮食立即转运到海参崴的,以后永远都取消购买资格。

现在李安生在海外的农业恐怖主义大军迅速的扩张,早就超过了十万人,他们一年到头的想方设法在各个粮食产地进行农业恐怖主义,使得整个世界粮食产量出现了迅速滑坡。

谷贱伤农这回事情在中国永远的都不可能实现,因为只有中国的粮食产量在飞速的增加着。

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大国,甚至中国的面粉、面包等经过加工之后的粮食产品都开始大规模的远销欧美,其他国家的面粉制造成本很高,主要的粮食大国中国整体成本就低。

现在的粮食是卖方市场,许多外国粮食商人都在眼巴巴的等着中国尤其是东北的粮食运到港口,有多少要多少。

东北与德国约定的粮食换取援助也在稳步的实行着,在德国的帮助下,自去年以来,东北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教育等都在不断的飞速发展。

有粮食就是好,能够支撑工业建设。

反观农业大国沙俄,反而因为需要向西伯利亚运输大量的粮食,使得自身的工业体系也受到了影响。

对于日林斯基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还是粮食问题。

大规模的在西伯利亚与远东征兵,减少了大量的农业人口,加上战乱损失的人口,对农业种植的破坏,今年整个西伯利亚到远东之间庞大土地能够有多少的粮食产出,这还真是个问题。

只怕大战结束之后,俄国政府仍然要大规模的运粮食过来赈济,或者,除非能完胜东北军,攻占东北。

现在东北可是有大量的粮食,有了这些粮食,能够迅速恢复元气。

可是,日林斯基自己也不敢想象有那么一天。

就如今这个态势,赤塔要塞能不能保住还是个问题,别说进一步打通满洲里与海兰泡,打开进入东北的要道。

就连绥芬河方向,只求中国军队不要发起大规模进攻,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

东北军这次大规模的动员,将接受进一步特训的民兵算上,也只是三十个师,四十多万人的兵力,其他都是后备役。

目前好像没有进一步动员的打算,而且正在进行特训的民兵,其中也大部分是由铁道兵转来。

东北的几条铁路修的很快,逐步的完工,就连锦齐铁路,也修完了大半。

之前的铁道兵与工程建设兵用不了这么多,转了部分成为了民兵,他们会逐步的进入工厂,或是继续在军队服役。

也幸好东北军没有进一步穷兵黩武的打算,不然的话,动员个数十万军队出来,用人海战术去消耗双城子与海参崴要塞,就连东方的这个港口也保不住。

目前在东线,俄军处于被动防御,只能固守两大要塞,而在西线,俄军除了威胁恰克图,还在试图重新打通与赤塔的联系。

而接下来的战役,都将围绕这两个战略目标而打。

中国军队也有收缩的迹象,倾向于在恰克图前沿打防御战,在乌兰乌德与赤塔之间构建坚固防线的打算。

收缩兵力的中国军队将会更加的难啃,这一点日林斯基很清楚,而接下来的战事也将越来越艰难。

从欧俄到伊尔库兹克的运输,需要三个多星期的时间,在运输能力无法大规模改进的情况下,别说打大型战役,就是要保证这么多人存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谈

第三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谈

如果将目前东北军中军属火炮、集团军属重炮以及教导师的各种火炮算上,整个参战的东北军在前线拥有的火炮数量超过了三千门。

而如此多的火炮,所带来的炮弹补给压力,可不是一点半点。

全国所有的兵工厂都日夜赶工,并且还不断的扩张产能,仍然无法满足前线所需。

为了等待从德国与美国购买的35万发炮弹运回国内,李安生下令东线相持,西线收缩。

之前已经逐步的向德国与美国进口了大批的炮弹,比如德国在青岛要塞储存的能够用于东北军各种火炮所用的炮弹,已经给搬了个空。

美国也从菲律宾等地紧急的调集了数量并不多的炮弹,列强在中国各家洋行的仓库里头也都搬了空。

包括吴禄贞等人都没有想到,前线对炮弹的消耗会如此激烈。

东北的几家兵工厂永远处于满负荷状态,即便如此,还是无法制造出足够的炮弹来。

对于重炮的制造,兵工厂也是重中之重,摧毁剩余的几座要塞,没有重炮可是万万不能的。

这个时候,德国的援助所带来的好处,就突显了出来。

而东北资源的丰富,也使得兵工厂生产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这边俄军是因为粮食等物资的缺乏,而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会战,而中国军队则是缺乏大量的炮弹,双方也都有些筋疲力尽,于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形下,双方居然有默契的进行了休整。

只要中国军队不发动对赤塔要塞的大规模攻势,俄军就不会重兵出击恰克图,这是大家的底线。

喘口气,接着再战,双方都在等待着,重新蓄满力量的那一刻。

日林斯基除了敦促圣彼得堡尽快的运送大批物资到伊尔库兹克,还希望进行进一步的动员,是全国大动员,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也只能勉为其难的进行下去,真的像是硬着头皮一样。

而与此同时,各国都在讨论着,有没有促成中俄停战谈判的可能。

战争打到这个地步,英法等国都认为,俄国已经伤了元气,甚至对国家的损害程度已经超过了日俄战争,要是战争再进行下去,对于沙皇的统治来说,将会很危险。

他们也希望俄军继续战斗,将穷兵黩武不顾一切发展军事工业的东北给拖垮,但是,这似乎有些不现实。俄国坚持不住了。

美国也加入了进来,一个借助战争走向穷兵黩武的东北,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一个衰弱的俄国也并不切合实际。

美国既害怕东北就此崛起,也害怕俄国在东北的势力衰落之后,会让日本占了便宜。

他们巴不得日本加入战争,跟中国好好的打上一场,最好都虚弱下来,那么美国的金元与大棒就能齐齐挥下。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态度很坚决,那就是与中国和谈,等于遭受耻辱,绝对不会加入谈判。

甚至,他固执的认为,俄国境内的**党人如此活跃,都是因为中国在背地里提供资金与帮助。

的确,贵族与军官们的调查没错,列宁与托洛茨基等人的活跃,到处制造骚乱,都是由中国提供的资金。

当初列宁等人不想为中国人所利用,不想做出背叛祖国的行为,而来自中国的特工同样向列宁叙说了这样一句话:身为鞑靼人(列宁母系是蒙古人),推翻号称民族监狱的罗曼诺夫王朝才是最大的爱国。

这句话是日本打赢日俄战争的最大功臣明石元二郎说的,这家伙是日本陆军大将,天才的特工王者,日俄战争期间资助发动俄国1905年**,把俄国腹地闹的天翻地覆,被称为一人可抵十个师团的人物。

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也说,“明石元二郎一人、其成果超越日本满州20万大军。日本史学家说:“没了乃木希典大将,旅顺也拿下来了(最后在旅顺战役中亲自指挥的是儿玉源太郎总参谋长);没了东乡平八郎大将,日本海大海战也能赢(山本权兵卫海相起用东乡平八郎的理由是很奇怪的:“这小子一贯运气好” ,起草作战计划的是联合舰队的第一参谋秋山真之);但要是没了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决不能赢得日俄战争”。

现在俄国统治阶级最怕的就是**党人四处活动,制造混乱,危机统治。

李安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频频的资助**党人发动暴动,并且派遣特工人员亲自在圣彼得堡等地到处制造混乱。

暗杀高官、抢劫银行与商铺、攻击俄国重要部门与设施,等等,这些都是制造混乱的好办法。

到处都在混乱,烽烟四起,加上大批难民返回欧俄,大肆传播谣言,整个欧俄人心惶惶,统治阶层也是惊惧交加。

于是,在列强各国的反复要求下,中俄双方终于都点头同意,就停战的可能寻求接触。

7月18日,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中俄代表开始进行谈判。

不过,谈判的第一天,双方就闹了不欢而散。

俄国方面的代表格维斯切夫向中方代表施肇基提出,中俄军队回到开战前得出发点,也就是说,中国军队要从所有俄国的领土上撤军,同时,中国要将中东铁路交还出来,交还库张铁路,承认蒙古的独立。

这立即激怒了施肇基,难道这场战争白打了?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就是为了回到出发点?

在格维斯切夫看来,不向中国索要战争赔款,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让步了,为何中国方面的代表会如此的激烈?

他真的是很想不明白,正如施肇基也想不明白他一样。

这是什么思维?什么逻辑?

难道中国军队打到圣彼得堡的时候,对方也会如此,让中国军队回到出发点去?

更何况,要将两条铁路交出来,真是太过嚣张了,承认蒙古独立?狮子大开口啊。

这哪里是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