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297章

炮火1906-第297章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锡良让亲卫骑兵们拔出马刀,对天呼喝,纵马奔驰,仿佛回到了那个骑兵天下无敌的年代。

无比的振奋人心,许多蒙古青年握紧了拳头,他们发誓要用马刀,寻回祖先遗失已久的荣耀。

北京政府出版的一本书,名叫《东归英雄传》,许多部落都得到了蒙语版,奉若至宝。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贝加尔湖一带,虽然这些东归英雄的后人都生活在新疆北疆一带,但是从唐努乌梁海到库伦的蒙古人,无不以这些东归英雄为荣,他们都是蒙古人的子孙。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五十二章 唐努乌梁海骑兵

第三百五十二章 唐努乌梁海骑兵

《东归英雄传》这本书据说还要拍成电影,其中许多故事都在蒙古人民之中广为流传,新一届的政府没有遗忘这些东归英雄,没有嫌弃这些少数民族儿女。

“土尔扈特人民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对中华民族代代相延的向心力,使土尔扈特人民创造了横跨浩瀚草原的传奇壮举,土尔扈特人民爱国主义的行动表明,中华民族热爱祖国之情,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的。我们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义务也有能力承担起保卫祖国的重任,儿郎们,拿起马刀来,杀敌。”

锡良的身体这两年好了许多,尤其是出任内外蒙总督之后,几乎一直都在致力于安抚蒙古人民,反而让他因为在草原上驰骋,看着同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而身体越发壮实起来。

他拔出马刀,狠狠的下劈,须发皆白的他仿佛一位老年英雄,时刻准备奔赴沙场,亲手杀敌。

锡良清楚的知道,五十万俄军可不是闹着玩的,十万哥萨克同样如此,俄国国内的动员还在进行意味着还有更多的俄军将会进入东方作战。

蒙古人不能拖后腿,不能让本来就兵力单薄的库伦集团军分兵,唯有让蒙古人全民皆兵,才能够打击侵略者,为保卫祖国的疆域献出力量。

锡良并不怪李安生将中国拖入了战争,俄国一直想要吞并蒙古,李安生只是先发制人而已。

蒙古人民想要获得新生,就必须要脱离沙俄的掌控,土尔扈特人已经用东归壮烈之举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蒙古人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永远都只能依靠中华民族这棵大树。

都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同样要为了国家民族而战。

锡良就这么的一个个的部族动员,甚至,他还远赴唐努乌梁海。

面对着部分土尔扈特人的子孙,锡良高声怒斥,“当年你们的祖先付出无数的牺牲,壮烈归国,就是为了心怀故土,心怀中华民族。而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就是为了要让国土成为敌国的战利品吗?抬起头来,懦夫们,野心家们,为了一己之私,毫无人性,毫无廉耻,可耻,此等人,我必杀之,省的遗患国家民族。”

唐努乌梁海的各旗蒙古人自然不会都是归属于同一部,其中也有当年当年东归英雄的子孙。

当年乾隆将东归的各部安置为6路,以渥巴锡为首的旧土尔扈特为4路,以舍楞为首的新土尔扈特为1路,以恭格为首的和硕特为1路。

清政府首先是对舍楞的安置,害怕其心怀多变,滋事扰边。1771年11月上旬,舍楞在清官员吉福、阿育锡陪同下“率其属众,移往科布多、阿尔泰一带,以耕牧为业。”“次年5月,舍楞被安置在阿尔泰乌拉台地方,与杜尔伯特同居之,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节制,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

而这一支也就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唐努乌梁海的一部分。

今天,锡良的怒叱,让这些看过《东归英雄传》这本书的东归英雄子孙无比汗颜,低着头没有脸面跟锡良回话。

锡良披星戴月,满面尘土,赶到唐努乌梁海可不是来训斥人的,但他身为蒙古人的骄傲,凭借内外蒙总督的身份,以及与东三省总督李安生的盟友关系,成为了所有蒙古人心目中的英雄,让这些蒙古人子孙心生惧意,奉若神明。

几名总管与佐领以头抢地,出来跪着回话,痛哭流涕,“回禀大人,孩儿们知错了,当初只为着能顺应潮流,跟随哲布尊丹巴独立,可哪里想到沙俄狼子野心,竟然想要吞并土地。而如今,沙俄图穷匕见,杀害我们子民,掠夺我们财产,大人请发话吧,让我们用马刀洗雪我们的前耻,清偿我们的罪孽。”

唐努旗副都统贡布多尔济跪地无声,正是他勾结沙俄侵略者,引狼入室,才有了沙俄军队入境之事,要不是萨拉吉克、托锦两旗强烈反对,随后其他各旗附和,只怕这片土地已经不属于中国。

哥萨克十万骑兵入境,如同沸汤泼雪,所到之处,鸡犬不留,草木尽断。

唐努乌梁海各旗已经组织起了多次的大规模会战,但是损失惨重,他们的枪支太少,只能依靠库伦集团军的两个骑兵师与对方周旋。

“我这次来,便是要来问一问你们,可敢为国家民族一战那十万哥萨克骑兵,哪里比得上我蒙古骑兵的威武,我来问问你们,可有胆气,将十万哥萨克踏于马下。”

“敢,有何不敢。”

“长生天在上,我等岂是懦夫?”

热血的蒙古汉子都应和起来,他们许多人都与哥萨克交过手,也从生死磨练之中成长出来。

克穆齐克旗总管高声叫道:“大人,我们愿战。”

锡良抚掌大笑,说道:“好,既然愿战,便好生商议,怎么打,怎么让这十万哥萨克进得来出不去,葬身于这大草原之上。”

锡良的语气和煦,可是内容却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这可是十万哥萨克啊,居然要将他们全部葬送?

现在唐努乌梁海全部人口也不过二十多万,能战的青年男子不过8万多人,另外还有两万多汉人,可大多都是生意人与种地的农民。

锡良让人将随着马队带过来的大批军械物资打开,一只只的箱子给撬开,哗啦啦的泻下来的,全是崭新或是半崭新的枪支,不仅有马枪,还有轻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等武器。

之前与哥萨克的交战,就是吃了枪支不足的亏,而在白刃战中,哥萨克的马刀有时候挥都挥不起,直接给枭勇的蒙古汉子们斩落马下。

“儿郎们,有了这些武器,别说是十万哥萨克,再来二十万也不怕。好生安顿妇女老弱,我们便在这大草原上头跟哥萨克好好的玩一玩。”

锡良开起了玩笑,看着这些纯朴善良的笑脸,他忽然生出了无限豪情。

李安生说的好,任何侵略者都将淹没在全民皆兵之中,任何反动集团的政权,也将给人民的潮流所冲垮,得民心者得天下。

袁世凯想利用这次中俄战争建立北京政府的威望,而李安生何尝不是想要凭借这次战争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民众的认可。

相比袁世凯,锡良无比坚定的选择李安生,只有李安生才能真正的兼顾人民的利益,五族共和,不是在说天书,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条令的保证。

前次库伦集团军缴获了不下十万支的枪支,其中能用的加上后来修复的莫辛纳干步马枪有三万多支,吴禄贞一股脑的将这三万多支枪都送来了唐努乌梁海,这些武器在库伦集团军是无用之物,对唐努乌梁海的蒙古人来说,却是无比宝贵。

甚至李安生还将过去封存的多余的许多莫辛纳干都送到了库伦,另外还有大批的黑龙江造马枪。

全民皆兵可不是说说的,每一个骑兵手中都有枪支与马刀的时候,这片汪洋才能够淹没大量的敌人。

唐努乌梁海的子弟们欢呼着,向着枪支弹药涌去,虽然最终的拼杀要靠马刀来实现,但是没有枪支却是万万不行的。

手榴弹与迫击炮都是对付骑兵的绝佳武器,有展玉伯的唐努乌梁海骑兵师在,根本就不怕没人会操弄这些武器。

唐努乌梁海的子弟们迅速的被武装了起来,他们都被授予了番号,从唐努乌梁海第一骑兵师到第十师,十个骑兵师的编制。

战时,他们便是正规军,停战了,他们便恢复牧民的身份。

此时锡良无比佩服李安生发明出来的新式畜牧业科学技术,使得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比如毛皮加工、肉制品、奶品加工、毛纺产业、羊绒加工等等。

唐努乌梁海的战时经济,给李安生规划好,甚至是整个内外蒙,有了这些政策保证,才能够使得内外蒙安心作战。

既不损害畜牧业根基,不损害将来内外蒙的蒙古人与汉人的安生立命根基,又能度过战争年代,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保卫克孜勒”,成为了所有唐努乌梁海骑兵的统一口号。

而哥萨克铺天盖地的铁蹄,向着克孜勒而来,也没有让任何一位唐努乌梁海战士有所心神失守。

他们沉浸在祖辈的英雄事迹之中,千山万水,艰难阻隔,都不能阻挡他们的祖辈对故土的渴望,如今,他们就站在这里面对着侵略者,他们退无可退。

在故土上英勇作战而死,死得其所。

卓乌兰握紧了马刀,她是唐努乌梁海第四师第六骑兵营的唯一的一名还没嫁人的女孩子,但是,她以此为荣,她年轻漂亮,但是她更想让自己的身形更加的魁梧些,好为家人分担忧愁。

是呀,只要早日赶走侵略者,才能恢复平静的生活,阿爹说要准备开一家毛纺厂呢。

克孜勒在短短的时间内,被展玉伯构建成为了一个遍布工事与战壕的防御体系。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克孜勒保卫战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克孜勒保卫战

大小叶尼塞河贯穿着克孜勒,使得克孜勒成为了水路交通要道,攻克了这里,俄军才能消除西边的心腹大患,能够放心的抽调大股兵力东进作战。

李安生在派兵入蒙之后随即在库伦兴办了兵工厂以及水泥厂、钢铁厂等等,甚至是修建集宁到包头、包头到白云鄂博的铁路,白云鄂博的铁矿区也将被开采。

包头钢铁厂也同时兴办起来,这是在以防万一,与日本全面作战的话,这里就是个大后方,与此同时,内蒙古的几家大型水泥厂也兴办了起来,这里的资源同样很丰富。

大同到库伦的铁路在迅速的抢修着,很快就能够畅通,到时候,有大量的物资能够通过铁路运到库伦,甚至是克孜勒。

而此时,克孜勒凭借着飞艇运输,同样打造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防御阵地。

两三百吨的水泥,数不清的木材砖瓦,以及钢筋与铁丝网,尤其是铁丝网这种对付骑兵最为犀利的利器,自然少不了。

可惜飞艇太少了些,只能通过骡马与卡车,而骡马这种最为原始的运输工具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外蒙最不缺的便是马匹,不管是战马还是挽马,各种优质品种的良马,层出不穷。

就是凭借这这些马儿,才使得铁丝网围满了克孜勒,使得工事与碉堡遍布克孜勒外围。

“卓乌兰,你怕吗?”铁力辛格一直在关注着卓乌兰,他们青梅竹马,他也是最被看好的,最有希望成为卓乌兰夫婿的一位少年,卓乌兰的追求者可是比一户人家所蓄养的所有牲畜还多,虽然这个比喻坑爹了些。

卓乌兰看着黑压压如洪流一般的哥萨克骑兵出现在天尽头,然后滚滚而来,声势惊人,却并不惊慌。

她学着她的父兄一般,骄傲的挺直了脊梁,握着马刀,坚毅的望着前方,不住的深呼吸,用来平抑自己的情绪,尽量冷酷的盯着那些敌人,是的,他们都是敌人,生死仇敌。

“不怕,我们的后面,是克孜勒。”

是的,他们的背后是克孜勒,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也是他们需要守护的地方。

要是给凶残的哥萨克攻破防线,天知道他们会在克孜勒干些什么,这些哥萨克可是臭名昭著。

铁力辛格和煦的笑着,阳光照在他青溜溜的下巴上,汉人新近贩卖的刮胡子刀还真好用,价钱也地道,远远比从前地道。

大概是共同面对外敌,大概是为唐努乌梁海人的勇武所打动,汉人们也将这里当成他们的家园,发誓与蒙古人共存亡,过去很稀奇的物事,也在卖着寻常的价格,这更加的使得两族人民之间距离越来越近,隔阂在消除。

“等会发起进攻的时候,你跟在我旁边。”

卓乌兰看着双鬓已有白发却紧紧握着马刀的父亲,看着还稚嫩的却装着老气横秋的弟弟,她想到自己两位为国捐躯的兄长,心头忽然一下子窒息了,忍不住重重的点了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