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252章

炮火1906-第252章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有位考察三都澳的美国将军放出豪言,“谁控制这个港湾,就可以控制整个西太平洋;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

从自然条件看,三都澳口排列着青山、斗帽、鸡公、东安、横屿等岛,与沿岸山岭、岬角交错,成为天然屏障,挡住来自太平洋的狂风巨*,而且,围绕这些地形构建岸防设施,易守难攻。

不过要将这么一个世界级的良港建设起来,需要的资金可不算少,为此,他决定还是要亲自跑一趟美国,看看能不能从美国佬那边骗点钱过来。

程德全将美国方面关于江南造船厂的借款,详细写了折子,并且彻底的将金陵制造局并入到江南制造局,为江南造船厂铺平道路。

奕劻与载沣等人商议了一阵,还是觉得稳妥点好,派出载洵与梁敦彦跑一趟。

于是,李安生这位特使临行前,就给塞进了两位重量级人物,载洵与梁敦彦。

载洵倒是比前几年稳重的多,倒像是忘记了当年与李安生的不愉快似地,半点也不见郡王架子,跟李安生称兄道弟,很是热络。

载洵出任筹办海军大臣之后,威权日重,架子也大的很,但他明白,在李安生面前,还是收敛点好。

他也不敢人前人后的李二愣乱叫,这李安生的脾气可不是好惹的,洋人在他手上吃尽了苦头。

这年头嚣张也是要有本钱的,李安生与程德全的程李系已经成了气候,又有美国背景,国内诸多大事都要依仗他们,所以载沣是再三交待,不得轻易开罪。

这时局是个什么样子,载沣他们心里也有数的很,或许,能够维持大清基业不倒的,还要指望程德全与李安生这样的人物。

载洵也是野心勃勃,这海军七年计划的后五年,可是要添置8艘战列舰(自然是无畏战列舰)以及20艘装甲巡洋舰的。

这个是建立在对大清日渐好转的财政状况而言的,虽然太过乐观了点,但李安生并不觉得有多狂妄。

想必载洵等人还是小看了日本人的疯狂,认为七年后拥有8艘战列舰以及20艘装甲巡洋舰,足够使得日本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侮辱中国。

要知道,日本在七年后,可是拥有或者在建起码六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六艘战列舰,这还是李安生的保守估计。

谁知道小日本鬼子在美国以及中国的双重刺激下,会不会走上极端,疯狂的丧失理智的拼命发展海军。

作为日本海军的头号假想敌,美国在1910开始致力于“两洋海军”的建设,其造舰计划之庞大,令日本海军相形见绌:差不多是一年两艘战列舰,一到8年舰龄就立即更换,牛气冲天。

“日本人不谦虚,傲慢无礼,这次我们准备去美国,居然跳出来指责,甚至还对美国公使很是无礼,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等底气。据我所知,日本现在极为依赖美国,居然时常叫嚣要对美动武。”

梁敦彦是广东人,作为离广东不远的三都澳良港,他也是耳熟能详,也盼着这次美国之行能够如愿,能够成功的得到借款开发三都澳军港,使得列强不再惦记着这块肥肉,引来纷争。

其实上海高昌庙只是个驻扎点,真正的南洋水师最为适当的军港是在三都澳。

的确,作为留**童,梁敦彦看的还是很清楚的,日本的确在经济上极为依赖美国。

当时日本的贸易结构是,向美国出口生丝,向中国及朝鲜出口棉纱和棉布;从印度和美国进口原棉,从英国、德国、美国进口钢铁和机械。

要是美国不向日本出口生丝,那么日本的经济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便是日本的薄弱之处。

但是日本却丝毫不在意这一点,疯狂的穷兵黩武,根本就没人跟它军备竞赛,它硬是要压过美国一头,美国经济实力全球无人可比,你小日本凑什么热闹。

美国海军发展两洋,有那个实力大肆建造战列舰,经济预算充足,可你小日本则是用整个国家的国运在开玩笑,一味的将绝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军备上头,这不是无赖么。

是的,日本鬼子就是无赖,根本就不怕美国制裁日本的生丝经济,完全不怕美国不向日本进口生丝,要是不进口,很好,我们日本没了活路,开战,用巨舰大炮来打开你的国民,这可是列强惯用的伎俩,小日本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安生虽然在培植中国的棉纺行业与生丝行业的崛起,但是也不敢太过跨越,而是准备厚积薄发。

一点一点的用中国生丝来争抢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并且逐步的在棉纺工业的成本上扳回劣势,在成本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抢夺国内市场,甚至在全球与英日两国竞争。

这叫温水煮青蛙,李安生只盼着他能掌握大权的一天,只要用十年,十年的建设,以及十年的煮青蛙,日本将不足为患。

梁敦彦很不喜欢日本人,毫不掩饰他对日本人的厌恶,并不是作为外务部尚书之后,所遭受到的巨大的来自日本的压力,而是他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就有对日本人的一贯恶感。

梁敦彦在美国留学时,一同住在主人巴特拉家中的还有一个日本贵族子弟。一天,梁敦彦发现日本人在他的圣经上写了一行汉字:夷狄之书不可读也。梁敦彦很愤怒,他问日本人,那你到美国来做什么?

说到这梁敦彦,一个普通的广东小老百姓出身,叔父还因闹天地会跟追捕过,居然能够做到外务部尚书这样的大员,可谓是草根中的草根。

怎么评说这清朝的用人体制呢,说它满清权贵把持朝政,腐朽不堪吧,梁敦彦这样的人又比比皆是。

“日本人骄傲自大,蛮横粗俗,特别是没有情义可言,这等禽兽民族,将来必定是我们的大敌。所以,我们要联合美国,一东一西,来制衡日本这个狼子野心的国家。说来说去,美国还是太过豪富,希望万事用钱来摆平,而不是战争。日本的经济早晚要崩溃,而那个时候,便是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我们要期盼着日本的目标不是我们,而是美国。美国能够援助我们,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我们闷头大发财,壮大实力。让日本人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惹的,才能免去灾祸。”

载洵很是认同,他不是不想尽快将海军发展起来,不是不想中国能够拥有几艘主力战舰,而是没有银子。

这财政收入也太少了些,加上还有大量的外债要还,拆东墙补西墙,根本就没有多少余力来发展海军。

不像日本,没有外债,没有不平等条约,没有外国殖民者来吸血,国民上下一条心,能够疯狂的将财政预算都放在军备上。

要是没有盐税以及厘金,中国的财政收入根本就无法支撑下去,入不敷出。

本来载洵对于李安生这样的激进分子执掌江苏这个财税重地,心存疑虑,一直游说载沣,想要将李安生调走。

李安生到任后截留了税银与海军开办费,让载洵大为光火,可最后还是落到了江南造船厂以及订造战舰上头,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国家尽职尽责,只是手段欠妥。

载洵倒是有些感激李安生,这年头,有个如此忠诚的汉臣,倒是稀罕。

重用,一定要重要。

载洵跟李安生谈起即将订造的两艘战舰,眉飞色舞,连眼神也是亲切了许多,刻意拉拢李安生的痕迹很明显。

他哪里知道,李安生打的是什么主意?这战舰可不是为你载洵,也不是为你大清订的,等战舰归来,谁知道你大清还存在不存在呢。

这次三人准备从上海出发,先经欧洲,然后到美国,穿越美国大陆,在旧金山坐船回国,跟载洵他们上次经西伯利亚铁路回国完全相反。

不过,正好上海银行正式获准发行钞票,并且允许经营官库,正好有个庆祝仪式,刚好让载洵与梁敦彦一同出席。

之前的官库银是要上缴到户部银行存起来的,各省都不许私自处置,户部银行因为这一点而掌握了实权,与交通银行一起成为了中国两大银行支柱。

如今上海银行因为江南造船厂以及中华钢铁公司的关系,获得了掌握两江官库的权力,还能发行钞票,可谓继大清银行(户部银行)与交通银行之后的又一巨无霸。

1908年7月1日,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资本增至白银1000万两,其中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

这倒是清朝比较进步的一个地方,大清银行实际上是中央银行,但是半数为民间股本,具备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两大职能。

如今上海银行的股本为三千万两银子,整合了江浙沪十余家银行,二十多家钱庄票号,目前正在北京、天津、汉口、江宁等地积极设立首批分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金融霸主。

李安生明确规定了上海银行的十大业务:1、短期拆息;2、各种期票之贴现或卖出;3、买卖生金银;4、汇兑划拨公私款项及货物押汇;5、代为收取公司银行商界所发票据;6、收存各种款项及保管紧要贵重物件;7、放出款项;8、发行各种票据;9、外汇汇兑;10、出口押汇。

上海银行发行的钞票也照搬了黑龙江工商银行为东北发行的钞票,同样使用了各种造币新技术,发行各种与银元同等价值的银元面值钞票,有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与一百元面值。

最起码在两江范围之内,要迅速普及流通上海银行发行的钞票,清朝想要统一币制不太容易,李安生也不想当那个出头椽子。

各省督抚之所以牢牢把住货币铸造权,“抵制”中央统一币制,主要原因是铸造利益在各省财政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本来清政府建立“解款、协款”制度,即由中央来控制各省的财政收支,实行中央集权。太平天国时期,各省的财政实权落在督抚手中,其结果导致了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的完全瓦解。

各省拥有不受中央控制的各种收入,而其中货币发行的收入占重要比例。

于是各项陋习沿袭下来,朝廷也是无可奈何,大清银行已经是向前了一大步,如今上海银行来继续推动,也分了一杯羹。

之前朝廷急着想要进行币制改革,是因为巨大的磅亏,以及混乱的币制。

但银价在1903年初暴跌后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1905年平均一海关两等于36.1便士,1907年等于39便士,维持在比庚子赔款的基准汇率36便士更高的水平上。虽然可能因为银价的变动而有其他损失,但是镑亏问题却不存在了。

至少关于庚子赔款的偿还在1905年以后中国反而可以享受“镑盈”,基于这个原因,李安生也暂时不想去推动清政府对于银本位制的坚持。

他并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但是多少还是清楚一些后世的基本金融知识,所以,他心中有数。

上海银行自从开办之后,就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热,从橡胶股票风潮之中劫后余生的许多华人资本纷纷将钱存入上海银行,反而是外国银行不太可信。

外国银行本来组织了一次阻击,那就是进行大笔的挤兑,但是在上海银行拿出的库存——大笔英镑与美元的打击下,这次阻击虎头蛇尾。

李安生对江南造船厂大笔的投入,以及中华钢铁公司在上海、安徽马鞍山、江西萍乡等地的大手笔,让整个江浙沪的富商们兴奋非常。

几个新颖的金融运作手段,也让他们啧啧称奇,不为别的,就为了南洋等地的富商华侨也纷纷前来上海购买公司债、信托产品以及各种债券与股票,就能看出市场对上海银行主导的几个大项目的普遍看好。

江南造船厂连续得到了大批的订单,一直在处于高速扩张中,甚至扩张到了连各国资本家都纷纷找上门来,想要洽谈业务的地步。

包括求新造船厂也是如此,朱志尧将求新机器厂与求新造船厂一分为二,银行给出的分别信用等级依然很高,依然是个融资的热点,这可把他给乐坏了。

接连的又一大批的华人资本投资于造船、钢铁相关行业,甚至有资本家们集资兴办钢铁厂,各种钢材加工厂,甚至是锻造、铸造行业。

李安生对未来钢铁价格的强烈看好,以及坚定的预期,带动了整个江浙沪资本家们对投资重工业的信心。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普及了点知识,多加了几百字的添头,算是补偿,我很厚道的,求票求支持。

~~~

“将来海军重建计划中的许多小型舰只都将采用招标的方式,给民营造船厂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朝廷也将出台类似于日本的造船业扶持政策。下面,有请我们的海军大臣,年轻的郡王为我们讲两句。”

要是李安生穿身中山装,倒真像是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的国家领导人,气派非凡。

中国官方的采购早晚要走向公开招标这一关,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得民族工业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