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华夏 >

第320章

崛起之华夏-第320章

小说: 崛起之华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是英国十二英寸四十倍径之马克丁式火炮。为英国目前之最新制式。不但火力同我龙乡舰之主炮一般无二。而射速又要快上许多。”唐云翼答道。“是以执政和部长皆指示尽快购入。以便仿制。”

“射速比龙乡的主炮还快?”叶祖圭和刘冠雄等人对望了一眼。问道。

“是。卑职和龚公使亲在场观看试射。并用表掐了时间。大约40秒到48秒就可以发射一轮。”唐云翼答道。

“什么?40秒?”叶祖圭和江穆齐听了后都大吃一惊。

主炮发射能打出40秒一轮的成绩。简直可以和速射炮媲美了。

中国海军的主力舰现在所用的主炮射速普遍不高。如“定远”舰和“镇远”舰上装备的德制克虏伯1880式305毫米25倍径双联装主炮。其最高射速为3分钟一发;而“龙扬”号战列舰上装备的法制加纳式320毫米42倍径双联装主炮的最高射速为2分钟一发。“龙乡”号战列舰上装备的法国加纳186式305毫米40倍径双联装主炮的最高射速为1分钟一发。是目前中国海军战列舰队里主炮射速最快的。而现在英国人的这种主炮居然可以达到40秒一发的射速。叶祖圭等人的震惊可想而知。

“试射一下看看。”江穆齐想了一下。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德国和美国订造的那两条船。最好也换上这样的炮。便于统一发挥火力。”

(五百一十六)统一口径和制式

“还有这船厂里的龙昶号。”刘冠雄提醒江穆齐说道,

江穆齐点了点头,下令试验人员组织试射。

“进行连续射击,让随船来照料送货的英国炮手来操作。”江穆齐命令道,

所有的人都戴好了防护头盔,堵上了耳朵,来到了安全处观看,只见巨大的火炮在炮手们的飞快操作下开始迅速的转动了起来,向目标瞄准。

随着炮口猛然喷射出巨大的火焰,齐射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让离得较近的一些人险些摔倒,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巨炮再次喷吐出致命的火焰,江穆齐镇定自若地站在那里,一边看着表,一边观看着炮手们的操作。

双联装巨炮一共连续试射了十发,然后停了下来,很多人跑向标靶处,观看火炮的弹着效果,而江穆齐和叶祖圭却没有急着赶过去,而是在那里互相对望了一眼,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两个人都从对方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

观看标靶的人们发出阵阵惊骇的喊叫,江穆齐和叶祖圭知道,刚才那十炮打完,任是再坚固的东西,也该粉身碎骨了。

如果中国的四艘新式战列舰全部装备的是这样的主炮,在海上以编队排开向敌舰进行集火齐射的时候,估计没有什么舰船可以在这样密集而致命的炮火下逃生皇家海军的海上威势,江穆齐的肩膀突然觉得分外沉重。

“平均是42秒一炮。”叶祖圭说道,“是比龙乡地炮要快上不少。”

“给军务部发电报,”江穆齐回身说道。“说一下关于这种主炮的事,咱们准备在四艘新舰上全部安装这种主炮。并说咱们引进生产线和设备,现在就开始着手仿制。”

“此英制新炮射程极远,射速极快。我之炮手若熟练操作,四十一二秒即可放完一轮,备极迅捷,我海军当大得其利。齐等与叶司令商议。拟将新舰四艘全装此等新炮,又在英厂订此类炮塔十二座,以备新舰之用,此式新炮之生产专利已经到手,有不明之处则将此样炮依图拆解,分别仿制。英人购我迫击炮之专利甚急。盖彼南非战事益紧,而又在内陆交兵,海军无能为力也。闻英人将海军舰上诸炮拆下,改为陆用,甚为得利,齐等意我海陆军火炮种类繁多,当简化统一口径,配套生产,将来可保供应无虞。火炮口径拟最大为305毫米(在孙纲的倡导下。新的度量单位名称已经开始启用了),以下次为2毫米、203毫米、1毫米、88毫米、47毫米、37毫米及8毫米。如此可便于工厂生产及海陆军需用,320毫米巨炮仅龙扬一舰配备。以其炮重与英之343毫米炮相差无多,旋转不便。且射速较305毫米炮为迟,似不必再为推广,仅为龙扬备件更换及备足弹药即可。以后新式战列舰主炮拟以305毫米为准,巡洋舰拟以2毫米炮为准。陆炮经多次试验,又向军中诸将问询,众军多谓88毫米炮为最佳,拟完善之与它省兵工厂共同产生,以备全国陆军之用。”

孙纲看完了江穆齐给他地报告,不由得暗暗点头。

从江穆齐报告给他的来看,中国海陆军的武器装备正一点点的开始标准化了。

中**队各方面地建设,在自己的主持和引导下,正在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在孙纲成立“总参谋处”伊始,他就要求“总参谋处”统计全国各省关于清朝时留下来的旧式枪炮和弹药等武器装备的具体数据,准备进行筛选处理。

因为清朝末年中央权威衰落,各省的地方军队地武器装备都是“省自为政”,造成了中**队的武器装备“百花齐放”的局面,后来是他这个从后世来的无良穿越者想出来了借日本人“抗俄大义战”的机会把这些“万国旧军火”大量“倾销”到了日本的办法,不但狠狠赚了一大笔,有力的“支援”了日本人的抗战,还给中**队更新了武器装备,象后来中国陆军的军用步枪逐渐由自己制造地快利枪转为“汉阳造”。在他地严令下,中国各省的兵工厂已经纷纷根据汉阳兵工厂提供地技术资料开始转换生产线和各种设备,按照军务部的统一要求生产制式武器,而淘汰下来地快利枪和剩余没“菜”出去的这些个“旧家底”,还有不少缴获自俄军地枪械,他的想法是收拾收拾把能用的发给各省警务部门和保安部门使用,以及卖给民间的猎户(真是什么钱都赚啊),全部处理掉。

以后的中**队,使用的武器必须是先进的制式化装备!

“听说你和公主殿下去参观纺织厂去了?”马看着坐在办公桌前的孙纲没在那里批阅文件,而是一副“浮想联翩”的样子,不由得好笑地问道,

“不光是纺织厂,钢铁厂、煤矿、铁矿和缫丝厂,还有发电厂什么的都去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孙纲老老实实地答道,“我还不知道,这么快北京附近就办了这么多的新工厂。”

“因为没有了大清朝那会儿的限制,而且都是纯商办的企业,有很大的赢利,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当然高了。”马对孙纲说道,“咱们这里很快就会有电灯和自来水了。”

“还别说,多亏了你,把电话安了过来,老头子现在没事一天不拨两个电话就浑身难受。”孙纲想起这阵子他每一次见到李鸿章的时候老头子都在那里打电话,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

“还好意思说呢,不是往八大胡同那边打吧?”马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那个电话局总办让我给狠狠训了一顿,可他还坚持说这一块儿利润太大,不能放弃,真是恨死我了。”

孙纲听得哈哈大笑,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马有些恼火地瞪了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马为了在这边办事方便,把电话局也开到了北京,但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唯利是图”的电话局总办居然把业务做到了“闻名遐迩”的“八大胡同”那里,虽然赢利非常可观,但对她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

“行了,你也别生气了,这也不能怪他们。”孙纲笑着把爱妻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安慰”她说道,“这也是因为有市场需求嘛,象在咱们那会儿,银行揽存款都揽到歌厅小姐那里去了,道理都是一样的。“不会吧?”马的眼睛顿时瞪得圆圆的,问道,“听说只要是在银行上班就都有揽存任务,你别告诉我你也去揽过。”

“我当然去揽过了,完不成任务工资全扣光了,我不得喝风啊。”孙纲回想起了那时的“往事”,不由得一脸的苦笑。

“我的老天,你们银行的脸面都让你给丢尽了。”马看着他说道,突然,她象是想起来了什么,立刻问道,“你不是为了揽存把身子都卖了吧?快说!有没有顺水推舟的就从了?”

“叫你骂完了,我是不是头一回,你还不知道吗?”孙纲有些挫败地看了她一眼,说道,

“你一天象个色狼似的没事就缠着我,我哪看得出来?”马仔细“回想”了一下,略略点了点头,算是放过了他,“从你那天的表现来看嘛可能性是不大哈。”

“我们那时也是被逼无奈,人民银行三令五申不让银行违规揽存,并且不准这么工效挂钩,可我们银行就是不管。唉,我们都是苦命人啊,其实我也挺同情那帮烟花女子的,她们很多也都是为了能生活下去才去做这一行的,”孙纲叹息了一声,说道,“其实她们挣的也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比起那些不劳而获的贪官污吏(比如某些银行的行长们)的黑心钱来得要干净得多。”

“越说还越来劲了,看样子你和她们还很熟?”马一听他这么说,又警觉地把耳朵竖了起来。

“她们很够意思的,大都很好说话,存款额也很大,我们几个那时都超额完成任务了呢,可惜,就是完成了也没给转正,我们银行领导都TM是大骗子。”孙纲说道,“我们这些临时工,其实对她们都很同情的,她们当中的好多人都是挣够了钱就不干了,走的远远的找一个爱自己的人嫁了,后来生活得都算不错。她们那时候挣的最少的按月算也是一个月6000元工资,你知道我们当时在银行开多少吗?才600元一个月,还不如人家小姐的零头。”

“啊?就这么几个钱完不成任务还得扣钱?都赶不上这会儿的工人工资呢。”这回轮到马哈哈大笑起来,“丢死人了你们,还银行的呢。”

(五百一十七)丢死人的工资

“什么?你说我们干银行的连这个时代的工人都不如?”孙纲听了她的话不由得一愣。

“当然了,就拿纺织厂来说,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最低是五个银元,粗算一下,这时候的一块银元的购买力相当于咱们那会儿160块钱吧,算起来人家一个月工资还800多呢,你还有什么不服的?”马小小地“鄙视”了他一下,说道,“何况,一般的工厂给工人的月工资大概在七块银元到十块银元左右,一个店员每个月也能挣上十块银元,五块银元也就是个临时工水平,你们银行就这档次还卖身揽存呢,赶紧都收拾收拾去世得了。”

孙纲让她一句“卖身揽存”说得面红耳赤,伸手去掩她的嘴巴不让她再说,她笑着躲开,不再继续窝囊他了。

孙纲知道她说和都是实情,他和红发美女尤吉菲尔去参观了好多工厂,顺便打听了一下工人们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也了解了一下经理等管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工人们的普遍工资水平是八块银元一个月,经理人员的工资一般为每月二十块银元。工人们在厂里都有职工宿舍,吃住是由工厂负担的,他们一个月的日常花销最多也就三块银元左右,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积蓄,来自偏远一点的工人每三个月往家里汇一次钱,乡村的物价比城市里还要低,在外务工的人汇回的钱足够一家老小吃用,现在工人们汇往农村的钱已经成了农村的一项很重要地和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我现在一个月八百块银元,是不是有些多了?”孙纲好象想起来了什么,又问道。

“我早算过了,你的实际工资没那么多,这里面有车马费和津贴费什么地。按照级别比大清朝那会儿要少好多呢。当然了,你这样的给不给你工资都无所谓,你也从来不管这些。”马满不在乎的说道,“反正有我吃的就少不了你的,这就行了。”

“老头子他们都是工资基本不动的主儿,根本不在乎工资地多少了。”孙纲感叹道。

“你们政府部门的工资的水平其实也就比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略高一点,比我们从事商业的可就差远了。”马说道,“而且额外的收入相对要少,现在很多省原来还因为官太多在发愁呢,现在因为国家鼓励商业。又没了那么多地苛捐杂税,这帮人一窝蜂的全涌入了商界,很多地方政府的办事人员人手都不够了。”

“我原先还在那里担心这个官冗之患,现在看上去是多余了。”孙纲叹息了一声,说道,

“你们现在订的这个官员录用和考核制度相当不错,但民间好多地方还是吵嚷着要恢复科举,真是不明白。”马对孙纲说道,“我就纳了闷了。现在也不是中状元就可以当官了,这个当举人的感觉就那么好吗?”

“可不是么。老头子们最近因为这事压力可是挺大的。”孙纲说道,

他已经得到消息了。前些日子又有人上书议政院和政务院及礼部。要求恢复科举。更有一帮不知从哪冒出来地白胡子老头千里迢迢地到北京来拜见李鸿章。向政务院执政“乞赐举人”。把李鸿章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