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秦书-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感动刘皇爷三请茅庵。
下山来我凭着神掐妙算,
直烧得夏侯惇叫苦连天。
……
周拴成自比诸葛孔明,得意自己的足智多谋。他不但耍了社火,连周家寨的人都耍了,他哥不是自恃精明吗?现在不也在马下傻呵呵地仰望他吗?
看到周拴成得意扬扬的样子,周梁氏忽然想起了前年给孙子做满月的情景。那时周克文骑在马上唱包公,一街两行的人给老汉叫好。她拐了周克文一肘子说,你看你兄弟,他学你呢。周克文一撇嘴说,我是啥气势,他是啥气势?人的底气不是装出来的。他就是憋出一裤裆稀屎也学不像!
第三十三节
引娃送别了周立功,也送别了民国十七年。
民国十八年的新年她是在孔先生家过的。她已经好久没有在家里过年了。
虽然去年春节也是在孔先生家过的,但那时她立功哥还没有找到,她根本没心过年。今年不一样了,引娃的心情好极了。尽管这里仍然不是她的家,可引娃知足了,这总比她去钻烂窑强吧。在这里不用忍饥挨饿,更不会半夜三更被狼叫唤吓个半死。既然是沾别人的光过年,而且她还是佣人,无论是出于感激还是职责,引娃总想多做一些活儿,让主人家的年过得丰盛舒坦。可她知道城里不是乡下,人家的过年习俗肯定与她不一样,她得顺着主人的习惯来。引娃问孔先生城里过年的礼数,孔先生笑着说,今年有你在,机会难得,我们就过乡下的年,年年都是老花样,人都腻了。孔太太和小孩不但赞同,而且很兴奋,他们对乡下年充满好奇。
引娃太高兴了,这让她有了施展本事的机会。虽然她好多年都不在家过年了,可以往过年的记忆早就刻在她心头了,她要把那些美好情景尽情展现出来,让孔先生这个城里长大的南方人领略一下北方乡下年节的魅力,也让自己好好重温一下儿时的梦境。况且,孔先生这里要啥有啥,不缺材料,她能把乡下想到做不到的东西都做出来。
腊月二十五扫社,她把孔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把被褥床单全部拆洗干净。腊月二十七蒸年馍,引娃使出浑身解数,蒸出了各种各样的礼馍,桃子、石榴、柿子、莲花……凡是能见到的水果,引娃都能捏出来。不但有形,还有色呢。她拿胭脂、红糖、黑芝麻给这些水果妆彩,真是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她蒸的包子都是动物形状的,老鼠的眼睛拿黑豆粘上,兔子的眼睛是镶嵌的红瓜子,活灵活现。孔先生的闺女爱不释手,她蛮横地宣布,谁也不准吃它们,我要养。腊月二十八迎先人,要到坟墓上把祖宗请回家一起过年。孔先生为难了,他是外地人,父母坟墓在老家。引娃说,不要紧,能请来的。她叫孔先生带上香烛,到郊外找一个十字路口,烧香跪拜,说这样先人的灵魂就跟着来了。孔先生这样做了,回家后一脸凝重,在堂屋的父母牌位下长跪不起。那牌位也是引娃帮着敬立的,孔先生是留洋的新派人物,一向不大讲究这些。孔太太第一次看见丈夫给祖宗下跪,而且竟然流下了眼泪。
腊月三十是最忙碌的。早晨起来引娃就剪窗花,孔先生一家三口围着引娃,就像看她变戏法。他们早就见过这种质朴的民间艺术,赞叹它的神奇,更敬佩剪纸匠双手的灵巧。孔先生在国外见识过很多大画家的作品,尤其喜欢毕加索的平面立体画。可到陕西一看,这里遍地都是毕加索,陕西剪纸表现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一点儿不输那些洋画家。他一直都想亲眼见识一下剪纸艺术的创造过程,可惜没有机会。没想到今年春节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让他一饱眼福。孔先生一直认为像剪纸这样精湛的艺术品只能出自林黛玉那样有艺术气质的女人之手,所以他才有天上掉下林妹妹的感慨,可没想到在他面前变戏法的竟然是引娃这样一个粗粗笨笨的村姑!他不得不感叹陕西这地方文化积淀的深厚,也惊讶引娃的外蛮内秀。
孔先生眼中神奇的剪纸在引娃看来再平常不过了,周家寨的女娃媳妇都会剪。她从拿得起剪刀起就跟别人学,后来熟练了闭着眼睛都会剪。只不过乡下穷,没有那么多彩纸让她发挥。现在她可以尽兴了,孔先生家彩纸要多少有多少,要啥颜色有啥颜色。引娃把彩纸对折叠好,拿起剪刀想都不想,很随意地剪、挑、划、割,一张张巧夺天工的剪纸就诞生了。喜鹊登梅、金牛送福、三阳开泰、鲤鱼卧莲、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榴开百籽、刘海戏金蟾、老鼠娶媳妇、梁山伯与祝英台、嫦娥奔月……引娃每剪出一幅,孔先生一家就发出一阵惊叹,孔太太和女儿欢天喜地地把它们贴到窗棂上。
贴完窗花就要贴对联。今年的对联除了贴在大门口祝福的,还有给土地爷和灶王爷敬礼的。孔先生说这个就免了吧,我们不信。引娃说别的可以不信,土地爷和灶王爷不敢不信。这两个老人家是管咱们肚子的,地里不打粮食,厨房冰锅冷灶,人就饿死了!孔先生笑笑说,那就依你,暂且信吧,反正今年咱过乡下年,你说咋办就咋办。引娃就让孔先生给土地爷写了“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的对联。至于灶王爷的对联,引娃早就在街上买来了,她在厨房一贴出来,孔先生一家都笑岔气了,它们竟然是“槽头兴旺,膘肥体壮”!这应该是给牲口棚贴的吧?孔先生连连说错了错了,引娃说没错没错,你看你们都笑了。孔先生不解,问道,为什么?引娃说,我们乡下就这么贴的,图一个乐和。大家愁苦一年了,就等着过年有一顿好吃的,可家家穷得叮当响,哪里能有好吃的?吃饭的人到厨房一看这个,不由得咧嘴一笑,这一年的愁苦就算给赶走了,过年就有喜气了!
孔先生的笑容变成苦笑了,他说那就这么贴吧。
除夕夜引娃给主人家包了饺子。孔先生一家是南方人,孔太太不擅长做面食,他们平常很少吃饺子。这天吃了引娃的饺子赞不绝口,连孔先生的女儿都说比外面三秦面馆的还好吃。可引娃自己觉不出来,她大概十几年没吃过饺子了,早就忘记饺子是啥滋味了。主人一家不停嘴地吃,引娃在厨房不停手地煮。孔先生招呼引娃一起过来吃,引娃说天气冷,饺子要现煮现吃才香。伺候主人一家吃饱了,引娃赶紧收拾餐桌,腾出地方让他们守岁。
孔先生留引娃跟他们一起守,引娃笑着说,我还没有吃饭呢,得先填饱肚子。她把剩下的饺子端到自己的屋子,一个人去守岁。守岁是一家人围在一起享受团圆,她一个外人,咋好去掺和到别人家里去?
孔先生的住宅是租来的四合院。主人家住上房,引娃住的是右厢房的一间小屋。房子虽小,可引娃收拾得很干净。她坐在炕上,炕烧得热热的,拥着被子,把碟子搁在膝盖上,身子暖洋洋的,饺子香喷喷的,这种感觉让她恍惚得好像做梦。引娃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这样的好日子,会遇到这样的好人。尽管她还是做佣人,还是人下人,可是能遇到这样的主家她真是心满意足了。以往无论在娘家还是在夫家,她名义上倒不是佣人,可那日子比在这里当佣人不知苦了多少倍!引娃打心眼里感激孔先生一家,因此她心里暗暗生出一个奢望,祈求老天爷可怜她,让她在孔家生下娃娃。她现在孤身一个,如果不落脚这里,到时候去哪里安身?谁来照看她这个月婆子?周家寨和北山畔她是不想回去了,也回不去了,在那里她的名声本来已经坏透了,要是再挺一个来历不明的大肚子回去,别人的唾沫都会把她淹死!去找周立功也不可能。她不知道他去了上海啥地方,就算知道她也不会去找他,她已经说过了她不会缠着他,人说话是要算数的。老家不能回,爱人不能找,她总不能一个人把娃娃生在野地吧?况且女人生娃娃是生死攸关的事,谁来帮她一把?引娃想好了,拿人心换人心吧,她现在尽心尽力地伺候孔先生一家,到她坐月子的时候他们一定不会嫌弃她的。她觉得孔先生一家是善良的人,这个人心是换得来的。生娃娃只需十天半月,在这前后都不影响她干活,她只需要他们照顾一阵子。
想到娃娃,引娃眼睛不由自主地挪到墙壁的那张年画上。这张观音送子的年画是她从原先那个出租屋带来的,引娃不知道观音现在到底给她送来儿子没有,月信的日子还没有到,她没办法判断。想到这里,引娃慌忙跳下炕,她觉得自己忘记了一件最要紧的事,得赶紧补上。引娃到外面拿了香烛和香炉,在年画下面的地上安置好神位,虔诚地焚香磕头,嘴里不断地念叨观音菩萨。
拜完神引娃再钻进被窝里,不知咋的,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肚子一跳一跳的,这难道是胎动吗?引娃大喜,这菩萨真灵,真是有求必应,刚烧了香菩萨立马就给她送来儿子了。对,一定是儿子,她引娃怀的一定是长牛牛的!引娃激动得手都颤抖了,她颤颤索索地去摸自己的肚子,可是不知咋的却又不动了。引娃意识到很可能是自己饿得肠子蠕动,胎动没有这么早的。她虽然没有生过娃娃,可她是当过媳妇的人,早就问过村里婆娘生娃娃的事。刚才显然是误会,可引娃宁愿相信这是真的,是胎动,是她儿子在她肚里拳打脚踢呢。
引娃双手捧腹,幸福地闭上眼睛。她蒙蒙眬眬的似乎都要睡过去了,忽然一阵欢声笑语吵醒了她,那是从堂屋传来的,孔先生一家还在守岁呢。
引娃一激灵起来了。守岁是不能睡觉的,她也在守岁呢。人家守岁是一家人,她刚才拿香烛时看到了孔先生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可她的一家人呢?谁跟她是一家人?周家寨的不算,不是她不想算,是人家不算她。北山畔那家倒是愿意算她,可她不愿意让他们算进去。那她的家人还有谁呢?引娃茫然地望着屋顶,不期然又看见了那张送子年画,引娃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她欣喜地从贴身口袋里掏出她立功哥的画像,把它挨到脸上,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肚皮,这不是一家三口人了吗?他们不是也团聚了吗?
我们一起吃饺子吧,这是团圆饭。引娃说,可是一口饺子还没有咽下去,她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引娃的好日子延续到这年的三月份。三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孔先生忽然被抓走了,抓他的人说他是共匪。引娃不知道啥是共匪,可她知道土匪。这两个名字中都有匪,可见这共匪不会是啥好东西。可让引娃疑惑的是,孔先生这样的好人咋会是匪呢?她咋也无法把和蔼可亲的孔先生跟凶神恶煞的土匪联系起来。
这真是晴天霹雳。引娃比孔太太还着急,还难过。她现在已经怀孕了,两次月信都没有来,这事确信无疑了。可这样的关头却失去了孔先生,引娃的心一下子掉到冰窟窿里了。她往后的日子咋办?引娃再着急也没办法,她出不上力。她能做的就是把所有家务都包揽下来,让孔太太全力奔走营救丈夫。引娃没有想到的是紧接着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那天她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后,孔太太和她女儿忽然都不见了!她当下意识到她们也是被人抓走了。她很气愤,这些人连女人小孩都不放过,难道她们也会是共匪吗?引娃在屋里到处寻找,希望能找到一点儿有关她们失踪的线索。最后在厨房的案板上看见一只倒扣的碗,她揭开一看,下面是几块银圆压着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引娃工钱五块,转告房东,我们走了。
我们?我们是谁?除了孔太太和女儿,是不是孔先生也救出来了?走了?是逃走了,还是被抓走了?去了哪里?引娃不知道。看样子不像是抓走的,那样的话就不会有机会留字条。孔先生也应该没有救出来,否则他好歹会告诉她一声。那剩下的就只有一种可能:孔太太觉得营救无望,怕自己和女儿被连累,逃走了。不过仔细一想,引娃又觉得不像,孔太太跟孔先生感情好得很,她不会丢下丈夫不管的!
不管哪种情况,引娃都觉得她们不应该这样对待她,好像她会坏她们的事一样。好歹她们主仆一场,这点儿信任感总该有吧。不过引娃反过来一想,觉得别人既然这么做,必然有这么做的理由,毕竟她只是一个佣人,人家不是所有事情都适合告诉她的。
这猝不及防的变故让引娃不知道咋办。她像一只被放到天上的风筝,牵引的线绳忽然断了,风筝被风吹得飘飘荡荡,不知道会飞到哪里。引娃的腿一软,扑通一下坐在堂屋的地上,失神地望着院外。院子里很安静,阳光很暖和,柳树落下一地白絮,像下了一层雪,槐花刚刚鼓起花苞,淡淡的香气若有若无。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是她一生最安逸的落脚处,可她却不得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