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本草纲目 >

第62章

本草纲目-第62章

小说: 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治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

附方

 
洗手足水

释名

气味

主治《太平圣惠方》曰:病后劳复,或因梳头,或食物复发,取一合饮之,效。

附方

 
洗儿汤

释名

气味

主治《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附方

 
铜壶滴漏水

释名

气味

主治

附方

 
磨刀水

释名

气味

主治

附方

 
香炉灰

释名

气味

主治跌扑金刃伤损,罨之,止血生肌。香炉岸,主疥疮。

附方

 
门臼尘

释名

气味

主治止金疮出血。又诸般毒疮,切蒜蘸擦,至出汗即消。

附方

 
砂锅

释名沙土埏埴烧成者。

气味

主治

附方

 
甘锅
 
释名销金银锅。吴人收瓷器屑,碓舂为末,筛澄取粉,呼为滓粉,用胶水和剂作锅,以销金银者。

气味

主治

附方

 
田中泥
 
释名

气味

主治马蝗入人耳,取一盆枕耳边,闻气自出。人误吞马蝗入腹者酒和一二升服,当利出。

附方

 
檐溜下泥
 
释名

气味

主治

附方《肘后方》曰:“蝎虿螫叮。蝎有雌雄,雄者痛在一处,以井底泥封之,干则易;雌者痛牵诸处,以瓦沟下泥封之。若无雨,以新汲水,从屋上淋下取泥。

 
粪坑底泥
 
释名

气味

主治

附方《圣济总录》曰:丁肿。粪下土、蝉蜕、全蝎等分,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滓傅疮四围,丁自出也。

 
尿坑泥
 
释名

气味

主治主蜂蝎诸虫咬,取涂之。

附方

 
犬尿泥
 
释名

气味

主治主治妊娠伤寒,令子不落,涂腹上,干即易。

附方

 
白鳝泥
 
释名

气味

主治主治火带疮。水洗取泥炒研,香油调傅。

附方

 
赤土
 
释名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主汤火伤,研末涂之。

附方《普济方》云:牙宣疳匿虫,赤土、荆芥叶同研,揩之,日三次。《御药院方》云:风疹瘙痒,甚不能忍者,赤土研末,空心温酒服一钱。《千金方》云:身面印文,刺破,以醋调赤土傅之,干又易,以黑灭为度。

 
太阳土
 
释名

气味

主治《医学正传》曰:人家动土犯禁,主小儿病气喘,但按九宫,看太阳在何宫,取其土煎汤饮之,喘即定。

附方

 
千步峰
 
释名

气味

主治

集解此人家行步地上高起土也,乃人往来鞋履沾积而成者。

 
烧尸场上土
 
释名

气味

主治

附方《本草拾遗》曰:好魇多梦,烧人灰,置枕中、履中,自止。《集玄方》曰:脚底多汗,烧人场上土,铺于鞋底内蹉之。灰亦可。

 
螺蛳泥
 
释名

气味性凉。

主治反胃吐食,取螺蛳一斗,水浸,取泥晒干,每服一钱,火酒调下。

附方

 
锡吝脂
 
集解此乃波斯国银矿也。一作悉蔺脂。

气味

主治目生翳膜,用火烧铜针轻点,乃傅之,不痛。又主一切风气,乃三焦消渴饮水,并入丸药用。

附方《普济方》云:小儿天吊,多涎,搐搦不定。锡吝脂一两,水淘黑汁令尽,水银一分,以少枣肉研,不见星,牛黄半分,麝香半分,研匀。粳米饭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二丸,新汲水下,名保命丹。

 
诸铜器
 
集解铜钴母,一作钴母,熨斗也。

气味

主治铜钴母主治折伤接骨,捣末研飞,和少酒服,不过二方寸匕。又盛灰火,熨脐腹冷痛。铜匙柄主治风眼赤烂,及风热赤眼翳膜,烧热烙之,频用妙。《大明本草》曰:铜秤锤主治产难横生,烧赤淬酒服。

附方

 
诸铁器
 
集解《本草拾遗》的有铁杵、铁刀、故锯、布针、铁钉等5种;《大明本草》的有钥匙、铁犁尖、马衔等三种;《开宝本草》的有铁秤锤、车辖2种。《本草纲目》的新增品有铁铳、铁斧、大刀环、剪刀股、铁镞、铁甲、铁锁、铁铧、马镫等9种。

气味辛,平,有毒。

主治坚肌耐痛。劳铁疗贼风,烧赤投酒中饮。

附方

 
宝石
 
集解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碧者,唐人谓之瑟瑟。红者,宋人谓之。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

气味

主治去翳明目,入点药用之。灰尘入目,以珠拭拂即去。

附方

 
蜜栗子
 
集解蜜栗子生川、广、江、浙金坑中,状如蛇黄而有刺,上有金线缠之,色紫褐,亦无名异之类也。丹炉家采作五金匮药,制三黄。

气味

主治

附方

 
金浆
 
集解 

气味

主治长生神仙。久服,肠中尽为金色。

附方1;风眼烂弦;金环烧红,掠上下睑肉,日数次,甚妙。2;牙齿风痛;火烧金钗针之,立止。3;水银入耳;能蚀人脑。以金枕耳边,自出也。4;水银入肉;令人筋挛。以金物熨之。水银当蚀金,候金白色是也,频用取效。5;轻粉破口;凡水肿及疮病,服轻粉后口疮龈烂。金器煮汁频频含漱,能杀粉毒,以愈为度。

 
铜矿石
 
集解 铜 矿石,状如姜石而有铜 星,熔之取铜也,出铜山中。

气味酸,寒,有小毒。

主治丁肿恶疮,为末傅之。驴马脊疮,臭腋,磨汁涂之。

附方

 

 
集解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金疮,烦满热中,胸膈气塞,食不化。

附方

 
青琅�
 
集解 青琅窨て皆螅晌奘保耸窨じ乘魄嘀椋苹氛咭病@奴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疗手足逆胪。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

附方

 
珊瑚
 
集解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去目中翳,消宿血。为末吹鼻,止鼻衄。明目镇心,止惊痫。点眼,去飞丝。

附方小儿目翳未坚,不可乱药,宜以栅瑚研如粉,日少少点之,三日愈。

 
马脑
 
释名 玛瑙。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辟恶,熨目赤烂。主目生陪翳,为末,日点。

附方

 
玻璃
 
释名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惊悸心热,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摩翳障。

附方

 
水精
 
释名 水晶。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熨目,除热泪。

附方

 
琉璃
 
释名 火齐。汉书作流离,言其流光陆离也。火齐,与火珠同名。

气味

主治身热目赤,以水浸冷熨之。

附方

 
紫石英
 
释名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养肺气,治惊痫,蚀脓。

附方

 
菩萨石
 
释名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附方

 
石面
 
集解 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七年三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附方

 
石芝
 
集解 石芝者,石象芝也。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光明而味辛。贵州普定分司署内有假山,山间有树,根干枝条皆石,而中有叶如榴,袅袅茂翠,开花似桂微黄。嘉靖丁巳,佥事焦希程赋诗纪之,以比康于断松化石之事,而不知其名。时珍按图及抱朴子之说,此乃石桂芝也。海边有石梅,枝干横斜,石柏,叶如侧柏,亦是石桂之类云。

气味

主治葛洪曰: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附方

 
土黄
 
释名 

气味

主治枯瘤赘痔乳,食瘘疬并诸疮恶肉。

修治用砒石二两,木鳖子仁、巴豆仁各半两,硇砂二钱,为末,用木鳖子油、石脑油和成一块,油裹,埋土坑内,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块,瓷器收用。孤滔曰:“土黄制雄黄。

 
金刚石
 
释名 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气味

主治磨水涂汤火伤。作钗钚服佩,辟邪恶毒气。

集解葛洪《抱朴子》云: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丹房镜源》云:紫背铅能碎金钢钻。

 
砭石
 
释名 针石。

气味

主治刺百病痈肿。

集解《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病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亦从东方来。王冰注云:砭石如玉,可以为针。盖古者以石为针,季世以针代石,今人又以瓷针刺病,亦砭之遗意也。

 
杓上砂
 
释名 

气味

主治面上风粟,或青或黄赤,隐暗涩痛,及人唇上生疮者,本家杓上刮去唇砂一二粒,即安。又妇人吹乳,取砂七枚,温酒送下,更以炊帚枝通乳孔。此皆莫解其理。

集解此淘米杓也。有木杓、瓢杓,皆可用。

 
石鳖
 
集解 石鳖生海边,形状大小俨如虫,盖亦化成者。虫俗名土鳖。

气味

主治

附方

 
雷墨
 
集解 《刘恂岭表录异》云: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翳石,谓之雷公墨,扣之铮然,光莹可爱。

气味

主治

附方

 
汤瓶内硷
 
集解 此煎汤瓶内澄结成水硷,如细砂者也。

气味

主治

附方消渴引饮。

 
绿萼梅

释名绿梅花,白梅花,红梅花。

气味酸、涩、平。

主治胁肋胀痛,脘闷胀气,纳食不香;咽中似有物作梗。

附方

 
佛甲草

释名 

气味甘,寒,微毒。

主治汤火灼疮,研贴之。

附方

 
青襄

释名梦神,巨胜苗也,生中原山谷。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久服,耳目聪明,不饥不老增寿。主伤暑热,作汤沐头,去风润发滑皮肤,益血色。治崩中血凝注者,生捣一升,热汤绞汁半升服,立愈。

附方

 
亚麻

释名鸦麻,壁虱胡麻。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大风疮癣。

附方

 
苦荞麻

释名苦荞麻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

气味甘苦,小毒。多食伤胃,发风动气,能发诸病,黄疾人尤当禁之。

主治作饭食。

附方明目枕:苦荞麦、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到老明目。

 
裸麦

释名禾广麦壳厚而粗矿也。

气味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附方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