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284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84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罢,依附程度是和他们所获取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刘琮相信,只要自己敢横征暴敛,明天益州就会有人揭竿而起。
    放之荆州,亦或如是。
    同样的,荆州新政也不是包治百病、包打天下的灵丹妙药,刘琮绝不会将全部希望都寄托于此,他始终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第430章 展阅密报思对比
    宴席是在天色近黄昏时散去的。经过了席间那场谈论,许多人在离去时都显得有些心事重重,或许在他们看来,刘琮与之前相比,变得有些保守和固步自封了。不过贾诩、法正等人自然不会如此,反倒对于刘琮之前所谈及的担心,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连续不断的胜利,使得身处后方的官员对形势作出误判,实在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再加上对利益的渴求,这种误判就会直接影响到很多人和事。然而事实上荆州军现在还远未达到刘琮心目中的要求。即便有那么几支军队表现的非常优异,但整体上而言,荆州军还必须继续进行改编、训练,以及实战。
    荆州军事体制的改变一直都在进行,以适应越来越广泛的战场和不断变化的形势。除此之外,政治上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刘琮知道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称王,甚至更进一步直接称帝。尤其是在夺取汉中之后,这种暗地里的声音逐渐浮出水面,和北上讨伐曹操的论调一起甚嚣尘上。
    然而这么做的后果,一定会打破和刘备本就非常脆弱的联盟,很有可能造成刘备与曹操携手共同对付自己。虽然刘琮很清楚,自己和刘备也早晚有一场大战要打,但眼下却不能如此莽撞。
    刘琮虽然觉得有些微醺,却还是先回了书房,夕阳余晖透过薄薄的纱幔,将室内晕染的颇为朦胧。明亮的烛光点燃之后,刘琮在几案上看到了两份密报。
    其中一份来自特卫营,将北方的动向总结之后汇成此份报告,刘琮展开竹简看后,却不由微微一笑。
    自今年初,袁谭先是调集人马攻占真定、石邑,大有越过长城攻打乐平,直扑阳曲(今太原)之势,然而在乐平却遭到了高干的迎头痛击,伤亡近万人马,狼狈退回信都。同时刘备遣关羽夺壶口,派张飞连下广平、内黄,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广大区域。
    看起来刘备时机拿捏的不错,可惜了袁谭这个猪一样的队友,没能趁关羽攻打壶关,上党震动之机拿下乐平,反倒成了衬托红花的绿叶——或许这本就是他的宿命,但如此一来,刘备可谓在邺城彻底站稳了脚跟。南面有黎阳,东面有濮阳、内黄,北面有广平、毛城,西面则扼守壶关。不但占据了地利,也获得了许多人口。
    对于刘备来说,正是大肆扩张的好机会。而对袁谭则意味着从主导地位下降到盟友地位。他是否已经对刘备有所怀疑了呢?如果袁谭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部下,如辛评之流会不会看出来呢?还是说他们已经有所察觉,那么会采取怎样的手段来应对呢?
    想到这里,刘琮脸上笑意更浓。他很看好现在的刘备,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谋士也不缺,对付袁谭应该完全没有问题,即便把袁谭和袁尚兄弟两个绑起来,估计也不会是刘备的对手。
    虽然从兵力上来看,拥兵数十万的袁尚依旧如同庞然大物一般,但在刘琮眼里,不过是为刘备做嫁衣而已。
    另一份密报,则是关于臧霸等青徐豪强的,他们虽然没有公然跳出来造反,但暗中和刘备往来,甚至给刘备提供了不少军械粮秣。就特卫营密探掌握的情况而言,数量还很不少。
    要不要稍微透露一些给曹操呢?刘琮摩挲着下巴上有些扎手的短须,心中暗自思忖道,这么大的动静,这么多的数量,曹操不可能不有所耳闻,甚至比自己掌握的还要清楚。那么曹操为何会隐忍不发,坐视不理呢?
    对于曹操来说,固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部下与刘备暗中勾结,可若是处置起来的话,恐怕也不那么容易。首先曹操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要消灭刘备和袁谭、袁尚等北方势力,如果现在就逼迫臧霸等人选择站队,恐怕会适得其反。毕竟曹操现在的地位并不稳固,至少在刘琮的压力之下,还必须先稳定内部。
    这其实和刘琮所面临的问题有些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曹操的权利核心还算比较稳定,而对于关中诸将和青徐豪强却只能暂时用羁縻的手段。但是曹操内部的凝聚力却又是非常强大的,自从曹操起兵以来,也曾遭受过各种背叛和叛乱,然而其核心集团却始终不离不弃的追随于他。
    所以刘琮才不想过早的和曹操大打出手,他要积蓄实力,等待时机,争取用自己的优势完全碾压。否则陷入连绵不绝的战争,对于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承受的。
    刘琮知道曹操也没闲着,要说屯田人家比自己进行的还早,去年正月,曹操为了加强对黄、淮之间地区的控制,疏通水路交通,命令军士在睢阳境利用古睢水修治水渠,沟通汴、淮水运,因水渠在睢阳县内,谓之睢阳渠。而这几年来随着曹操大力推行屯田之制,粮草问题对他来说,已经不算是大问题了。
    至于军队方面,曹军的战力普遍有所提高,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这方面刘琮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可能,自己这个半吊子都能做到,更何况雄才伟略的魏武帝呢?呃,想起这个,刘琮有些遗憾的想到,只怕“魏武扬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是不大可能了。或许,自己还有机会?
    曹操的优势这两年非但没有减弱,反倒愈发增强了,这不是说对荆州的整体优势,而是他“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优势,非但稳定了内部的大部分军民,还获得了许多人才。毕竟汉室正统的诱惑,远远大于自己和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
    除此之外呢?曹操也许正和自己一样,需要时间来积蓄实力,增强扩大已有的优势,但他还有多少时间呢?在北方刘备已如潜龙腾渊,只待风雨便扶摇直上。若是不能将刘备铲除或者驱赶出北方,曹操就始终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
    而在此之前关于寿春的争夺,又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刘琮一念及此,双眼不禁微微眯了起来。
    
   

第431章 可进可退立不败
    叽叽喳喳的稚语声把刘琮吵醒了,他睁开眼睛,一时被低垂的云纹纱幔弄的有些恍惚。他掀开柔软温暖的被裘,略带凉意的清晨气息便穿过轻薄的帷幔扑面而来。昨夜的癫狂此时在脑海中仅剩下些旖旎的片段,然而直到此时,他还仿佛漂浮在云端之上。
    比起昨日刚回来那会儿,已经快五岁的刘泽在见到刘琮后,终于没了因大半年未见而产生的陌生感,倒是小叶子越发秀气,虽然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但已没有孩童的娇憨之态,取而代之的,是略显矜持的少女之姿。
    虽然很想多享受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但一想到今日还安排了许多政务,刘琮就只能匆匆用了早饭便前往正堂。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这方面刘琮虽不敢自夸,但看着济济一堂的诸人还是颇为自得。对于民政之事,有蒯越总领,诸葛亮、裴潜、邓羲等人各领专责,并不需要担心,而刘先、傅巽、杜袭、繁钦等人,亦负专务,尽心竭力,成效显著。举凡新政之推行,赋税之调剂,徭役之征发,粮秣之筹措,兴修水利,建设道路驿传等事,皆井井有条,鲜有废置。
    今日与诸人与会,比之昨日宴席就要正式许多。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值此形势之下,荆州当如何发展?刘琮一开始便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刘琮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不过兼听则明,他必须对当下己方的各方面都有深入系统的了解,才能在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上,不至于因脱离实际而产生偏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荆州大体上还是不错的。户口有所增加,尤其是自耕农的数量,在农户中开始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农业的发展也比刘琮预想的要好一些,这其中除了从北方流民中获得的相对先进的耕作技术,也离不开大量铁制农具的普及和使用。屯田军大部分已经有所产出,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成为了军粮供应的有益补充。
    荆州境内本就水系发达,许多荒芜之地稍加开垦,便是上好良田,如今不仅仅是南阳,南郡以及长沙郡人口众多,就连以前较为偏远的零陵、桂阳等郡,也有大量的人口垦殖农田。
    相比之下,商业虽然远未达到农业这么兴旺的程度,但随着新铸钱币的投入流通,已经有所复苏,甚至在某些传统地域表现出强大的活力。来自益州的货物经过长江水道,在江陵集散,又或者直下江东。其利或至数十倍,除了运输便捷之外,安定的社会环境也给商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之前曾有人质疑过发展商业的必要性,不过这种微弱的反对声,很快就在商业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前消失的一干二净。这其实也得益于刘琮所开设的各种实学,使得荆州的风气更加趋向于开放和包容,看待事物也更加注重实际,思考也更为理性。
    大量的人才从各种讲求实际的技术学校诞生,他们或许社会地位还很低下,但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力量,尤其是在荆州军的各军械营中,他们渐渐开始成为主力。那种口耳相传的师徒关系,正在被实学的先生与学生所取代。或许从实学中走出的寒门子弟在目前很难成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但是这方面的先例已经有了,给那些向往建功立业的年轻人以很大的鼓舞。
    为了今日之会,江东三营都督周瑜、抚军中郎将张昭等人也自江东而来,细陈江东诸事。
    在刘琮而言,这几乎是他们的述职报告,虽然经常与周瑜、张昭等人书信往来,但这样详细的汇报比起书信来,就更加完整而详尽了。
    待江东诸人言毕,不觉时已至午,众人便都望向刘琮。
    “今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猖獗,伪命布祸,吾欲剿灭其久矣。然百姓流离,方得安身,将士戮力,征尘未洗,吾岂不知?”刘琮振衣而起,扶剑踱步于案几之前,环视诸人道:“昔光武之创立基业,奋羸弱之卒数千,摧莽疆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夫据道讨逆,不在众寡,此亦深知。泱泱中国,其无人乎?吾自镇南阳而起,得军师及建忠将军之助,初试锋芒,折史涣于淯水,抗强敌于宛城,砥砺而行,于今近十载也。”
    说到这里,刘琮仿佛又看到了这些年来尸积如山,血流漂杵的惨烈场景,双眼不禁微微一眯,不过他很快便回过神来,接着说道:“秦何以二世而终?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吾领荆州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宣举德政,肃立威刑。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此为治之要,今言之于此,特为相知!”
    这些话说完之后,刘琮见堂上诸人都若有所思,便回到案几之后,端坐下来。这是刘琮首次在这样的场合,郑重的提出以法家行事。当然刘琮并不是要对法家学说生搬硬套,实际上在荆州新政中,还掺杂了许多别的内容。
    之所以要如此强调,是因为刘琮接下来将有一系列的动作,这也算是先吹吹风吧。
    用过午饭之后,刘琮便与贾诩、周瑜等人一同出城,往城北别业而去,借野色山光,舒解疲累。随行扈从也不多,数十骑而已,迤逦出城,行经大道,转而入山,但见竹木扶苏,溪山映照。及至到了别业之外,就看两扇斑竹门,半开半掩,一只纯黑小犬,且吠且叫,早有庄内老仆迎将出来。近卫扈从分列两侧,或往旁处而去。
    周瑜翻身下马之后,随同刘琮进得门来,见一条小径,皆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怪石嶙峋,宛若生成。中间一带小小草堂,都是明窗净几。旁边又有二厢房,图书四壁。庭中一块大白石洁净如玉,四围可坐数人。石上镌刻有三字曰“如意石”。堂后立一重楼,以便登临远眺,楼后一荷塘,有红鲤数十尾,池水清冽,畅游其中。
    除贾诩、周瑜二人之外,便只有法正、徐庶和诸葛亮三人,围坐于如意石旁,春日暖暖,倒也不觉山风之寒。
    “如今刘备在北,虽未兼得幽并,横跨冀青,但以关张之勇,沮授之才,非袁谭与尚可敌。任其行事,则数年之内必见分晓,如此曹操岂能坐视不理?然其欲北上,与备等争雄,必虑吾攻其后。”刘琮说道:“所以寿春必然会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而对我方来说,亦同样重要,为保寿春不失,则必夺淮安、盱眙二城,如此方可成掎角之势,不至被曹操一鼓而下。”
    周瑜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