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轻武器集锦 >

第1章

世界轻武器集锦-第1章

小说: 世界轻武器集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木白
申明:本书由

冲锋枪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单人近战武器,特别是轻型或微型冲锋枪由于火力猛烈、使用灵活,很适合于冲锋或反冲锋,以及丛林、战壕、城市巷战等短兵相接的战斗。因此,目前冲锋枪作为枪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对于步兵、伞兵、侦察兵、边防部队及警卫部队等来说,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个人自卫和战斗武器。

早在1915年,为了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M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

20…30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 佩罗萨和伯莱塔M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MP18I式和MP3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IO,美国的汤普森M1928A1式及苏联的1934/38式。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冲锋枪在中国使用和生产的年代最早可能在20年代,笔者前段时间看历史资料时就看到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员曾携带着美国生产的M1921式冲锋枪,该枪的后继型就是著名的M1928汤姆逊式冲锋枪,后来中国山西兵工厂在30年代开始仿造该枪和该枪使用的11。43MM 子弹。

M1928冲锋枪在二战期间被改进生产后定型为M1冲锋枪,并大量备了美军,同时也提供给中国以进行对日作战。在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该型冲锋枪。

红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经少量的缴获过一些国民党军装备的产自德国的伯克门式9MM冲锋枪,该枪是在MP…18I的基础该进而来的,但外型与MP…18I差别不大,当时俗称“花机光枪”。该枪在红军时期专装备突击队以作为攻坚武器。在长征途中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时就曾使用过。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美制和英制冲锋枪,反观人民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装备上的孰劣孰优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但经过三年血战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并且缴获了大量的美、英制造的冲锋枪。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军枪械系列除部分从苏联进口外,还开始自行仿制。1950年,仿照苏联PPS…41式7。62MM冲锋枪,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后经毛泽东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当年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

1956年,我国又成功仿制了苏联PPS…43式冲锋枪定型为54式。在仿制武器的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自行研制和改进武器装备。到60年代中期,研制出一批新武器、新装备64式它体积小,重量轻,火力较强,使用方便,是供特种部队近距离使用的轻型自动武器。

1979年研制成功了1979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弹匣容量20发,枪重1。9公斤,枪长(枪托折叠)470毫米。主要装备武警和公安部队。

1985年在79式冲锋枪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85式7。62毫米冲锋枪。弹匣容量30发,枪长444毫米,枪重1。9公斤。

微声枪一般通过速燃火药或消音装置来进行消声。它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消灭单个敌人的微声手枪;另一种是用来袭击小股敌人的微声冲锋枪,主要供侦察兵和特种部队使用。中国第一次自行研制的1964年工微声冲锋枪,具有良好的微声、微光、微烟性能: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夜间射击,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不会因烟雾暴露目标。1985年式微声冲锋枪性能更加优良,已装备部队使用。

中国1964年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全枪(含消声器)重3。4公斤,折叠式枪托,备有20发和30发弹匣,可单、连发射击。通常配装于特种部队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64式微声冲锋枪




……………………………………………………………………………………………………………………………………………………………………………………………………………………


中国明朝与日本的火枪发展史

  据说丰臣秀吉的火枪队很了得,但不知与明朝的火器相比谁更强?鸟枪类火器包括鸟嘴铳、鲁密铳、自生火铳和鸟枪等,分述其形制性能如下:

鸟嘴铳:公元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鸟枪的日本人及鸟枪。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鸟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这铳用熟铁打造,重约5~6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托腹藏搠杖(通条)一根,重3两,另有火绳,每根长2丈,重3两。每次装粒状黑色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发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用食指扣板机向后,龙头落在火门,燃药发射。《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为当时战斗中的“利器”。

鲁密鸟铳:公元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中国古代著名火器专家赵世祯在鲁密国(今土耳其)贡入的鸟枪基础上,创制了比鸟嘴铳射程更远的火绳机枪,称之为“鲁密铳”。铳全重8斤,长5~7尺,装药4钱,铅弹重3钱,火绳机的板机安在枪托内,拨之则落于火门,火燃之后,自行昂起。枪托尾部有钢刃,敌人逼近时,即倒转来作斩马刀用。这铳射程远,威力大,在结构上也优于鸟嘴铳。故《武备志》说:“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掣电铳赵世祯在创制鲁密铳的同时,还吸取鸟枪及佛郎机的优点,创造“掣电铳”。铳长约6尺,重5斤,采用后装子铳的形式。子铳5个,各长6寸,重约10两,前有圆小嘴,后方有扁方笋,笋中有眼,用捎钉钉住,以防前撞后坐。装药2.5钱,铅弹重2钱。这铳的发火装置与鲁密铳同,但下面加有护圈。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以上各种明代鸟枪,口径均在0.9~1.3厘米之间,射程可达300米左右。和明代中叶以前的各种火门枪相比,具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步、骑兵使用的特点。鸟嘴铳和鲁密铳枪管底部,还是用螺栓封闭的,便于拧开擦洗枪管。明代后期,这类火绳机枪已经是明军的主要装备。每名鸟枪手配备火药罐2个,一个装发射药,―个装引火药,携带铅弹300发,由于发射速度较慢,为弥补这一缺点,通常在战术上采用三排轮放法,即一排装铳,一排进铳,一排放铳,第一排发射完毕后,退至第三排装铳,第二排进至第一排位置放铳,如此轮流发射。

自生火铳:明代末年开始试造的一种燧发枪。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发明的。它的构造和性能与前述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这是我国火器史上一个大革新。因为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放了。毕懋康记载的是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一、鸟铳的来历

鸟铳是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我国明清军队装备的一种用火绳点火发射弹丸的单兵枪,因其能射中在天之鸟而得名,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喙而被称为鸟咀铳,也有人称其为鸟枪。它们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在基本构造和发射方式上是一致的。关于它们的来历,自明代后期起,在兵书和史书中就有三说:其一是“鸟铳由我国自创说”,其二是“鸟铳从日本传入说”,其三是“鸟铳自西洋直接传入说”。三说虽都言之有据,但并非都能成立。

(一)鸟铳由我国自创说

此说的代表人物是王圻,他认为鸟铳并非“传之番舶”,而是“中国所固有者”,并声称他的看法是来自参将戚继光的。但戚氏本人在《练兵实纪杂集·鸟铳解》中却说此“此器中国原无,传之倭寇,始得之”。可见王圻所说并非事实。就在同一书中,王圻本人又引用右都御史唐顺之的话说:“唐顺之疏曰:国初止有神机火枪一种,而佛郎机、子母炮快枪、鸟咀铳皆后出。”可见王圻对鸟铳的来源并无定论。

认为鸟铳不是明朝军器局和兵仗局制造的说法还有不少,如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事物类》中说:“鸟咀木铳,嘉靖间日本犯浙,倭奴被擒,得其器,遂使传造焉。”何汝宾在《兵录:马铳》中指出:“中国原无此器,传自倭夷始得之。”副总兵茅元仪在《武备志·鸟咀铳》中称:“此器中国原无,传自倭夷始得之。”这几种说法,都认为鸟铳乃抗倭战争中缴获之物,而戚继光在自己著作中对鸟铳自制说的否定,当可确信无疑。

(二)鸟铳从日本传入说

日本是怎样制成火绳枪的呢?据日本火器史学家们的研究,日本人最初是从中国传入的火器中知道火器知识的,尔后又在中国明火铳和欧洲火绳枪的影响下,制成了日本最早的火绳枪一一种子岛铳。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前文所说,自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至1281年日、蒙(元)战争时期。日军从作战中见到了蒙古(元)军使用的铁火炮,从此得知世界上已经有了一种新式兵器―火器。这是日本初知火器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明朝火铳(日本人称为原始手铳)传至日本时期。

日本火器史学家大多以下列史实作为这种传入的例证。

《荫凉轩日录》一书记载说:文正元年(1466年,明成化二年),有(中国的)琉球人来日本时,放了枪。日本碧山和尚,在《碧山日录》中称:在应仁之乱(1468~1477年,明成化四年至十三年)时,使用了飞炮、火枪。《北条五代记》卷三中记载:永正七年(1494年,明弘治七年),中国的枪传入?市,尔后又传入关东。《甲阳军鉴》说:“在大永五年(1525年,明嘉靖四年),中国的枪传到了武田家。

第三阶段,是天文元年(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后欧洲火绳枪的传人时期。日本火器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日本同欧洲交往频繁,尤其是同葡萄牙的来往更多。据日本文献《南浦文集·铁炮记》记载:日本天文十二年(1544年)八月二十五日,有一艘葡萄牙大船来到种子岛。船上的葡萄牙人带来了一种火枪,岛上人从来没有见过。此枪长二三尺,中通外直,底部有塞,其旁有一穴,为通火之路,入妙药于其中,再添以小团铅,尔后立靶于岸畔,由射手进行瞄准射击。在进行试射时,“其发也,如掣电之光,其鸣也,如惊雷之轰,闻者莫不掩其耳矣……”日本人见其威力大,便请船上人传授该枪的制造和使用之法,并买了2支,作为仿制的样品,同时派人向葡萄牙人学习制药之法,这就是葡制火绳枪传入日本的开始。

日本天文十三年(1545年,明嘉靖二十四年),江州的国友锻冶,组织了高明的工匠,仿制成适合日军使用的火绳枪,并且制成了闭锁螺栓,较好地解决.了枪尾的闭气问题,提高了火绳枪的威力,较葡萄牙人制造的火绳枪更为先进。不久国友锻冶进行批量生产,售出数百支成品,有些海盗及走私商人等乘机购买,持为劫掠凶器,我国闽浙沿海多受其害,1548年,明军在剿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这种火绳枪。由于当时明朝政府和人民称这些海盗和走私商人为倭寇,所以就把这种火绳枪称作倭铳。可见鸟铳传自日本是可信之说。

(三)鸟铳自西洋直接传入说

明代后期兵书持此说者不少。如嘉靖时期的游击将军何良臣就在《阵纪·技用》中说:“鸟铳出自外夷(一说南夷),今作中华长技。”《武备集要》则说:“鸟咀铳之用,起南夷番国。我兵战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