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164章

穿越之大民国-第164章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羡和无比崇拜的态度的,就像普通日本人崇尚强权一样,当一**印有飞翔雄鹰标志的塞北空军俯冲盘旋轰炸扫射的时候,他甚至有股敬畏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十分不舒服,十数年的军国教育让他无法接受,他觉得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背叛,甚至当有飞机飞过来的时候,他不但不避有时候还高举武士刀呐喊,别人都以为他疯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要战胜自己懦弱的精神。

这时候天上传来了呜呜声,正在休整坑道的士兵一抬头,果然他们又看见自己的长官缓缓的拔出了军刀,对天空怒目而视,一副要决斗的样子。有不识相的士兵想要上去拉今川一把,但是他的战友阻止了他,因为这时候劝阻他们长官犯傻的结果只有挨耳光,尽管从小挨到大了,但是还是没人喜欢被人削。

今川这次运气不好,天上的飞机似乎看到了他的挑战,给了他一个炸弹,他挂了。

今川挂了,这不影响大局,他这样的日本军官多了,日本人不在乎。

但是跟他一起战斗的士兵却有些神伤,在他们看来自己这个长官除了脑子有点坏掉之外,其他都很好,挖掘战壕配置火力,都是内行,打仗也不怕死,从来都是跟他们同甘共苦的,这么久以来感情还是有的。

可看着天上嚣张的塞北飞机,士兵不由得沮丧起来,他们的飞机呢,战前夸口为帝国之鹰的日本航空兵呢,他们确实来过了,可是却败了,双翼的九五式战斗机根本不是单翼全金属的塞北燕ⅱ式飞机的对手。九五式无论是速度还是灵活性都比不过塞北战斗机,唯一可以说的过去的或许是它的机型比较大吧。

日本的飞机机型很多,九五式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比较老旧的型号了,这款飞机的原型是九一八之后生产的九二式战斗机,是仿制德国的飞机,而他的设计者值得一说,名叫理查?伏格原本是在塞北服务的德国工程师,在被德国召回后,又悄悄被日本邀请派往日本去了。当时的日本飞机工业也不发达,属于起步阶段,所以理查设计的九二式战斗机基本是一个山寨版,外型仿制德国的he51战斗机,发动机用的是宝马的水冷发动机。之后日本人对这款机型进行了改进,这就是九五式战斗机了。因为设计定型的比较早,于是率先装备了关东军,到现在也没有被淘汰,结果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日本不是没有先进的飞机,早期他们确实需要仿制外国技术,但是随着这些年,尤其是九一八之后军队权力的增大,对军事的投入增多,他们先后研制出十几款飞机,但是由于品种太多,反而是产量都不大。五花八门之下,也没有对手比较,所以通通列装到部队,现在显然他们明白了战斗机的未来是单翼。

只不过这个明白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三百多架主要配备东北日军的九二九五战斗机,在频繁的空战中被摧毁,剩余的飞机再也不敢升空,等待着新式的日本飞机调来,而他们的战果仅仅是十三家塞北飞机,其中还有五架是轰炸机。而后果同样严重,战争爆发一周之后,东北的天空被塞北的雄鹰占据了,日军彻底失去了制空权,只能每日面对对方嚣张的轰炸,无计可施。

士兵们对这些不理解不要紧,但是作为现在负责四平防卫的日军最高指挥,旅团长下田就不能不理解了。到底是高级军官,他见过的市面要大多了,接触的任务级别也更高,他知道塞北是一个应该正视的对手,他一个做驻华武官的朋友曾跟他说过,要是战争一旦爆发,塞北将是日军要集中消灭的对手,至于其他军阀倒是不足为患。他那朋友还跟他描述过塞北,说哪里是一个工业地区,不亚于日本的许多工业城市,当然那时候下田没有在乎这些,他更关心朋友口里说的塞北广大无边的事情。取之不尽的土地资源,是当年还热血的下田最感兴趣的。

稍微了解情况的下田自然现在不会轻视自己的对手了,这毕竟不是演电视剧,日军军官确实骄横无知,但是却不傻,尤其是在已经交手后,还没有理由的认为对手不堪一击的话,恐怕这样的对手根本就到不了中国,更别说原本的历史上让中国人打了八年。

因此下田在得知辽西地区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塞北军攻占,他负责的四平将成为下一个战场后,立马就给上级请示要求战术指导也就是增援,尤其需要空军指导。他可不想在激烈战斗的时候,头上不停的下蛋,但是关东军给他的回复是,暂时无法排出足够的空军战力,只给他调拨了几十门75口径的高射炮,加上他原有的25口径连装高射机关炮,来组成防空火力。

可这些被证明无效,在第一天打下了两架嚣张的投完弹后俯冲盘旋扫射的塞北轰炸机后,很快迎来了报复,本来或许应该是投到其他阵地甚至其他城市的炸弹,全都喂了他的高炮阵地,结果一门不剩的全都报销了。

这些情况实在是让下田头大,可是又不能不防守。他知道丢失掉四平的结果,他自己切腹那是一回事,恐怕日军还将陷入非常不利的战况中。四平是满洲铁路的要冲,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丢失后,北方吉林战场和南方辽宁战场将被中**队分割开来,到时候北方从黑龙江南下的不多,从辽西往东攻击的部队,锦州往北攻击的军队,将把日军切割的支离破碎。

好在关东军总部答应从沈阳派出步兵支援,但是凭借自己对战局的了解,他知道这援军绝对不会多,因为在中国其他地方日军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二百四十七节 日军的计划

说日本战局不利是言过其词,毕竟战争才开始,战斗力没有爆发出来很正常。

这是一次全面战争,也是一场持久战,好的开始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跑完全程。

日本在国内已经进行了总动员,日本有17个常备师团,十余个独立旅团和骑兵旅团,加上守备部队一共60万人,而经过训练的预备役则由83万余人。经过动员,他们的兵力将近150万人,在日本高层看来,显然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扩军了,光是这些军队就足够把中国灭亡了。他们对外宣传中,虽然也不把中日之间的战争称为战争,而叫做冲突,他们对动员军队的解释是要教训中国整府。可是对内的宣传完全不同,军部已经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了。

当然这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已经被打破了,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了,从七七事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了,可是日军不但没有灭亡中国,甚至在总体战局上可以说是互有胜负。尤其是在东北战局上他们极为不利,只能被迫采取防守。

这样的情况是日军始料未及的,他们没有料到塞北军的进军速度如此神速,而且作战似乎颇没有章法,根本不按规矩出牌。仗着他们坦克的优势,狂飙急进,当他们的坦克军团抵达郑家屯的时候,日军在洮南的阵地甚至还没有完全被塞北军攻占,这让日军实在是看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战法,在疯狂的他们看来都疯狂无比,可这就是闪电战的精髓,讲究的速度带来的冲击力,一旦慢了下来也就是失败的时候了。

面对东北的不利局面,日军不是不想改变,可是他们有更重要的作战部署。

——————————————————————

宋哲元这个冯玉祥的老部下,西北军的悍将、元老,现在则是老西北军的唯一代表了(杨虎城那是新西北军)。而经过忍辱寄人篱下苦苦经营,西北军终于又有了一块地盘,还是河北京津这样的比较富庶的地盘。但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北京现在叫做北平,虽然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是这里并不太平,日本人三天两头的找茬,他却不敢搭理。

宋哲元现在的军队组成多数人都是河北本地人,加上一些山东和河南的士兵,但是大家都认为他是西北军,并不完全是因为宋哲元是老西北军将领,而是这只军队继承了西北军的性格,那就是顽强刚硬。试想这样军队的军人,怎么可能容忍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辱呢。可是面对日本人的挑衅,他宋哲元只能忍,且不说他不敢不敢打,想不想打,就说他打的结果,第一是日本人自然不肯放过他跟他来个死磕,损失惨重是必然的结果,第二蒋价石恐怕也不会放过他,挑起事端这样的罪名压下来,西北军真的要在他手里结束了。

况且宋哲元还真的是不想打,打仗他倒是不怕,打了这么多年了,早习惯了。但是把西北军打没了可就是千古罪人了,心存保存实力心思的在这个时期的中**阀中不乏其人,因为没了兵就没了权没了权也就没了势没了钱。在这乱世里,没兵就没有荣华富贵。因此即便是淞沪会战一结束,中日间的大战不可避免的时候,在不用担心蒋价石会处罚他跟日本人冲突的宋哲元依然不是很想打仗。但是这时候蒋价石一反常态,开始严厉的电令他,向日军采取果断的攻势。在宋哲元理解,这即便不是蒋价石想借日军之手排除异己,那也是要让他西北军吸引日军兵力,替他蒋价石分担一些压力。

可要说这主动进攻日军吧,宋哲元以前还真的没有想过,他的想象力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即便是有这个想象力,那么主动打日本人这也是一句很好笑的玩笑。但是现在却是一个事实了,各方势力,不提现在急了的蒋价石,和自己名义上的上级张学良,塞北军这个中国第二大势力也是支持自己对平津日军发动攻击的。不用说蒋价石、张学良和赵书礼给他的外部压力是很大的,因为这三个人出面,换成谁压力都会大。

此时日军在天津驻扎重兵,在北京附近,铁路沿线也有5800多人的军队,而且这些军队挑衅不断,他尽管弹压着,可是部队的怨气却是压不住的,反而呈越来越大之势。他担心长久下去,会发生不能预料的变故。因此宋哲元面对的内部压力也很大,加上日本这个外敌给的压力,他真的有受不了的倾向。

但是能不打他还真的是不想打,尤其是现在日本人尽管已经在南部两个方面跟中国的两大势力,中央军和塞北军同时交火了,但是还在跟他接触,希望说服他跟日本人合作。和平宋哲元是欢迎的,但是日本人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了,要他宣布脱离中央,组建独立的整府,这不是分裂国家吗,这不就是汉奸吗,这个骂名他背不起啊。

而这时候塞北军也派人来反复游说他,到最后他已经看到赵书礼很不耐烦了,在张家口集结重兵,然后给他传话说,他宋哲元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立马向平津的日军发动攻击,与全国同胞一道抗日,要么是立马做汉奸,然后跟塞北军决一死战。这显然是最后通牒的口气,宋哲元想了想还是抗日的好,但可不能这么随便就出兵啊,打的是日本人,确实是为国家打的,看损失的却是自己的实力。于是他派人亲往塞北跟赵书礼沟通,表示抗日不是不能考虑的,但是29军有自己的困难,军火粮饷都十分缺乏,要是能得到支持,卫国抗日不在话下有死而已。

赵书礼对宋哲元是放心的,前世的历史上,宋哲元都没有接受日军的诱惑,更何况这个时代中日间对比中国可比那个历史上更有优势,宋哲元没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投向了日军。他的目的就是逼宋哲元尽早做打算,在他看来西北军可是一股不弱的战力。这只军队从来都是以艰苦为标志的,武器装备极差,因此也养成了十分重视士兵作战素质的训练,以士气和顽强闻名于世。(开玩笑!拿大刀冲锋机枪阵地的能没有气势才怪。)

而且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西北军是最早开始抗日的,不管是冯玉祥沽名想要为自己博得名声也好,想借机重新崛起也罢,总归他们是敢打日本人的。纵观另一个历史,整个抗日中,西北军中的烈士是最多的,当然他们也保持了另一个最多的记录,那就是汉奸最多。甚至一方面是坚决抗战的英雄,转身就投降做了汉奸。像台儿庄大捷时候,苦战,以及其弱势严重缺乏弹药不惜冷兵器作战的孙连仲部队,最后却投降了汪精卫。原因很简单,西北军太困苦了,所以能耐苦战,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从来没富过的他们一点都不觉得不习惯。但是正是因为太穷了,也更容易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再加上作为杂牌军又没有地盘,受到方方面面的歧视也是让他们做出错事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收到了宋哲元向他要物资援助的条件后,赵书礼是一点犹豫也没有就答应下来了,甚至他很乐意这么做,甚至都有只要西北军抗日主动给他们物资补给的打算,因为东西给了西北军让他们更强点多杀几个鬼子,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的事情呢。

而且赵书礼也不会歧视西北军,塞北军跟西北军的渊源也不浅,军中多有西北军旧将领,同时塞北的移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