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小楼传说 >

第388章

小楼传说-第388章

小说: 小楼传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自己说,既然身为皇帝,取舍决断,本就是自己的责任所在。无论决定是对是错,自己被臣子们追究指责,都是应该的。若是把满朝的压力,无端端地推托给一个早就袖手退出政坛交出权力的人,他还算什么皇帝。

他这里沉默不语,臣子们不满更甚,而且开始狐疑。整件事明明是你一直在暗中推动,偷偷期待的,为什么忽然间迟疑不决了?

就连史靖园,都很难站在燕凛这一边。昨天燕凛曾提过要去请教容谦,后来他也确实去过国公府,这些史靖园都知道。可是以他对容谦的了解,这种兵戈大事,若是他提出的反对,必然会给出足以服众的理由啊,岂会如此含糊不清?

“这个……为臣子者直言进谏是本分,但是决断之权,还在皇上。皇上既有决断,为臣子者,应当尊重……”

封长清倒是隐约猜到可能是容谦的意思。毕竟在此之前,他就听安无忌说过,容谦一直很注意秦国,楚国,方轻尘,秦旭飞相关的情报。容谦的心思他也是不明白,可对容谦的判断,他向来几乎是无条件信任的。

看燕凛被群臣逼得甚窘,他忍不住开口解围,可话音还未落地,几个大将军便一起转头对他怒目而视,别说是怒意,连杀气都蓬勃了。

“封大人,当年您在军中,是何等的勇武无惧!怎么进了京城才几年,胆子就变小了?一个远在楚国的黄口小儿,就让你怕成这样了?”

那几位政事堂的参议脸色也都极不好看,对着他当头痛斥:“封大人,为人臣者,当为国敢言,岂有媚君奉上,屈心背法之理。大义所在,当仁不让,必要力争到底才是,封大人此言,好不令人齿寒!”

大家对着燕凛再不满,表面上的客气还是要维持的,封长清这么一开口,可是引火烧身,当即被骂得焦头烂额。不过封长清本来就是挺身替燕凛分担压力的,所以倒也并不发怒,只是一味厚着脸皮任由众人训着出气,让燕凛可以多喘口气罢了。

可惜,就是这样大家还是没忘了继续对燕凛施压,这一次密议,从早开到晚,好几回燕凛想散会脱身,都被这干文武重臣们毫不客气地给拖住了。

直到月上中天,燕凛终于一拍桌子站起来:“各部军队入驻边关,随时准备进攻秦国,但无令不可妄动。”

这已是他能想到的唯一折衷之法了,全军调到边关,引而不发,给秦人最大的威胁,却又并不轻易出动,将来有了可乘之机,由边城攻秦,不过半日行军即可,不会耽误大事,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兵部户部的主事之人当即高声抗议。

把十几万壮汉长时间聚在一处,又不能打仗,这太容易出乱子了!兵部尚书感到自己的头发很快就会愁白。

每天供应这帮人的吃喝拉撒,这得花多少钱啊?户部的老大肉痛得心头滴血。

几位大将军也是烦燥不已,眼看着军功就在前头,偏要按捺着不许动手,眼睁睁瞧着别国人拔头筹,这……这……

不过燕凛这次是铁了心要独断专行,恶狠狠地一拍御案:“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多言。”

不等这干麻烦大臣继续纠缠,他就大步出殿,然后在封长清的暗示下,十几个卫士把殿门一堵,要回府的请便,要跟着皇帝继续谈话的,嗯……恐怕就困难一点了。

密会不欢而散。

亲政以来,除当年凌迟容谦的那一次,这是燕凛第一次在国家大事上,完全不顾重臣们的意见,且自己也拿不出任何具说服力的理由,就独断专行。

第164章 落子无悔

燕凛一直以来都善如流,此刻却忽然变得悍然独断起来,这些重臣们,一时间真都有些适应不了了。

平日里骨气越硬,胆子越大的人,这一回,心里也就越窝火。

有的人回去之后一口气就写了十几份本章,或做痛陈利害,或做委婉劝说,或做愤然而斥。也有的人坚持守在宫里不肯走,平均一个时辰就要求见三回皇帝,以期劝说他改变心意。还有的人,回了家就直接病倒了,撒手使性子,就此不管事了。

燕凛不是会为这样的缘故和臣子们闹气的君主,他忍了心中不平之气,硬着头皮,一方面自己一个个地接见臣子,一方面,又派史靖园和封长清一一登门,代表皇帝问候送礼劝说。

从皇帝的颜面,尊严,一直说到朝局的稳定,国家的大势,摆尽了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又显示出了皇帝足够的诚意,用以软化这些强项的臣子。

皇帝的姿态,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这些臣子们,可也就不好再追究下去了。诏旨都明发过了,就算他们觉得,皇帝有些过于畏缩胆怯,可是,难道还能硬逼皇帝朝令夕改,让皇帝威严扫地不成。皇帝再如此忍耐,宽容,大度,可也是有限度的,能在朝中爬到这么高地位的人,又有几个会是不撞南墙就不回头的蛮牛。

最终,大家还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实,几位大将奔赴边关,准备好了,随时都能作战,后方的各部官员们,在政事堂的统一和协调之下,也尽全力做到了调配一切的资源,以支应军队的工作。

燕凛可算是忍了无数的委屈,顶了无数的压力,才算勉勉强强,让事情就这样达到一个暂时的两全结果。

然而,这一切的苦,他一个字也没有对容谦提过。

封长清为了要避嫌不敢多来国公府,安无忌又被容谦下了死命令,不再打探国事私报于他。所以,燕凛是如何地委曲求全,才艰难地压下了朝堂中那许多的反对意见,容谦虽然可以想象,却也无法完全清楚地明白。

燕凛所承受的压力,却还在不断增加着。

听着前方的军报连续不断地传来,看着各国的动静越来越大,重臣们自然越来越坐不住,就连全国上下,请愿要求燕军赶紧出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

燕凛却偏偏固执己见。

他一面按兵不动,苦苦应付着朝中的压力,一面不断地向楚国增派出大量的探子,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打探到秦旭飞和方轻尘的动静。

只可惜,燕国的密探机构,对于遥远楚国,一直以来,都不如何关注,临时抱佛脚运转起来的人手,也实在难以在短时间内探听到足够机密的情报。

除此之外,燕凛现在经常半公开性地出宫,这也成了大臣们的一块心病。

每一回燕凛都是便装打扮地离宫,但是,他正式让宫中记档,拿着皇帝的印信,直接出入宫门,也就是说,除了普通老百姓,京城中等以上的所有官员,只要有心,就都能在他出宫的第二天,得知皇帝又到处乱跑的消息了。

当然,燕凛其实没有一次乱跑过,每一回,他去的都是国公府。

或是陪容谦闲聊,漫步,或是邀容谦出府,散步,闲游,逢到天气好,容谦的精神也好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并马出城,策骑散心。

容谦重现身份,到现在还没有满一个月,仍然是许多人注意的目标。为了免得招惹麻烦,他便只好每日里闭门不出。

燕凛却绝对不肯让容谦因为自己只是任性地想留住他,就成为国公府中的囚徒。他既不能用皇帝的权威去驱散盯着容谦不放的趋附之人,便只有用他自己,做解放容谦的钥匙。

因为他是半公开性地来探访容谦,有身份的大臣们就算派了耳目在这国公府里,看到他和容谦一起相偕出游,也就不敢过来纠缠着结交了。

燕凛这样的安排,自然是出于一番苦心。他拿自己当成容谦的挡箭牌,借着自己的威势,叫所有心怀攀附拉拢之念的官员们,必须退避三舍,好让容谦可以有一方自由天地,而他自己因此所必须面对的压力,却是无以伦比的。

以往凡事都知道进退,懂得分寸,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皇帝身份的英明君主,忽然间变得这么任性,三天两头地往宫外跑,实在让所有的臣子无比头疼。

重臣们起初委婉相劝,劝不听,就有那胆大的御史直接写折子,责备皇帝的行为,是不负责任,是肆意妄为,甚至有些大儒名臣,私下奏对的时候,说得情绪激动起来,气愤的唾沫都喷到皇帝的脸上了。

然而,朝中有人劝谏,燕凛只管微笑着听,御史大胆弹劾,燕凛面不改色地留中不发,私下关系较近的大臣们无礼责备,他耐心地听对方说得口干,亲自捧了一杯茶过去,客客气气地等对方养足了精神再训。

然后,他该出宫还是出宫,该私游还是私游。

管他史书上会如何记载,管他后世之人,会否说他过于荒唐。他只是想要还容谦一点微薄的自由。

他只是想让容谦可以自在地走在这片大燕国最繁华的土地上,看着他与他共同守护的这份美好与安宁。他只是希望,可以给容谦足够的天地,放马奔驰,纵情一笑,找回昔年的自在和豪情。

他的愿望,仅此而已。

为此,所有的责备,非议,为难,劝阻,都可以当作清风过耳,不留痕迹。

与他关系最近的封长清和史靖园,都明白他的心意,从来都没有劝过他,不管因为皇帝动则出宫的行为,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沉重的压力,和多么繁重的工作,他们也不曾对此有过一句异议,只是一边细心地,把所有的保卫工作做到最好,一边发动一切力量,把京城内外,理了又理,顺了又顺。

以京城为中心,五百里之内,所有的豪强势力,江湖门派,武林人物,都落入了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中,那些流氓混混,黑帮势力,多被强力瓦解。

于是京城内外,治安忽然好到出奇,就连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老话传说,也都成了现实。老百姓们察觉了京城的变化,个个都赞颂京兆尹的功德,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大家的日子这么好过,其实只不过是因为皇帝对某个人的关爱私心罢了。

这样压力沉重,但是却相对平安宁和的日子,却也未能坚持得太久。

陈国,攻秦了。

前线的军情瞬息万变。秦国迅速在边关之上集结了重兵,据城坚守,屯兵不出。

陈国民风一向粗豪,重武爱战之名闻于天下,此次帝君亲征,更是汹汹气势,盖地铺天。冒着城头有砸下的热油箭雨,滚石檑木,陈军竟是半步不退,悍不畏死,只顾冲锋。

这是一场恶战。

燕凛得到军报之时,陈国依然还在攻城。

秦军稳扎稳打,仗着河深城坚,只是不肯出城迎战。陈军兵锋虽锐,一时竟也找不到可乘之机。双方暂时陷入了缠战。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秦国只是在垂死挣扎罢了。眼下虽则局面僵持,可一旦其他几个国家也都加入战局,秦国的军力便定然不够支应,待得军心人心涣散之时,也就是秦国的末日了。

即使是眼下,陈国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一定能攻破城池,而秦军缺少名将强兵,一旦被陈军破了边关,攻入国内,就象一只被敲开了硬壳的核桃,只能等着任人宰割。

都到了这时节,燕军还不去打秋风,分果果,还等什么啊?!

边城几位将军的联名奏折雪片一样飞来,京中各大重臣们纷纷求见,让燕凛身边的太监几乎要跑断了腿。

出兵,还是不出兵?

燕凛进退两难。

再不出兵,一旦先机尽失,燕人就很难再能抢在别国之前,攻占秦都,拥立他们选择的秦王了。

可万一出兵,而容谦所言成真,又会有多少燕国的大好男儿,丧身在秦旭飞的虎狼之师手中?

燕凛心中煎熬,如有火焚,只是仰望长空,望向远方楚国的方向。

秦旭飞,你到底会不会回秦?

秦旭飞……你到底……有多强?!

第165章 士别三日

当陈军大兵攻秦的军报传入燕国宫廷之时,大楚国的京城中,议政王府的书房之内,也正是一片沉肃。

秦旭飞目光沉定地看着手中的信。

这一封信,其实不算长。他却已不言不动地看了足有小半个时辰。

在他的案前,一个仆仆风尘的中年人屈膝俯首,以一种极卑微的姿态跪拜于地,额头几乎贴在地上,他保持这种姿式,静静地等待着,也足有小半个时辰了。

秦旭飞神情肃然,不见悲喜。跪着的人,伏首于地,难见面容。唯有侍立在一旁的祁士杰,眼睛里直似要冒出火来一般,一直死死地盯着那个跪地之人。

他的双手死死在身侧力握成拳。若不是顾忌着在秦旭飞面前,不可失礼妄为,祁士杰怕是早就冲上来,对此人报以老拳了。

就在这一片奇异的沉默之中,秦旭飞终于轻轻叹息了一声:“士杰。”

祁士杰一边咬牙切齿,继续一刻也不停地恨恨盯着那跪地之人,一边应声,走到案前。

秦旭飞抬手,将信递了过去。

祁士杰接过信来迅速从头扫到尾,忍不住冷笑出声:“现在倒知道来求人了。当年又何必做得那么不留余地?”

伏拜于地的男子依然不敢抬头,声音却还算冷静地响起来:“当年旧事,陛下一直深以为憾,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