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

第13章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第13章

小说: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我们平时常用来自娱的诙谐问话或双关语之类。人类智慧的幅度毕竟是不可限量的。再进
      一步说:如果在同一天内的两个印象中,无法找出一个足够用得上的关系时,那么这梦很可
      能是循着另一途径形成的。也许在白天时另一些一样无关紧要的印象涌上心头,而当时被遗
      忘掉,但其中之一却在梦中代替了“学术专论”这印象,而经由这取代物才找出与朋友对话
      的关联。由于在这梦中,我们选不出比“学术专论”这印象更适合来作分析的关键,所以很
      可能它是最适合此目的了。当然,我们不必像雷辛(德国大文学家)笔下的“狡猾的小汉
      斯”一般地大惊小怪地发现:“原来只有世界上的富人才是有很多钱的!”
        然而,按照我以上的说法,那些无足轻重的经验,如何在梦中取代了对心理上更具重要
      性的经验,毕竟仍难被一般人所接受。因此我会在以后各章再多找机会探讨,以期能使这理
      论更为合理。但就我个人而言,由于无数的梦的解析所得的经验,使我不得不深信,这种分
      析方法所得的结果,确实是有其价值的。在这一步挨着一步的解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梦的
      形成是曾产生了“置换”现象——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具有较弱潜能的意念必须由
      那最初具有较强潜能的意念里,慢慢吸取能量,而到某一强度才能脱颖而出,浮现到意识界
      来。这种转移现象其实在我们日常的动作行为中是屡见不鲜的。譬如一个孤独的老处女会几
      近疯狂地喜爱某种动物,一个单身汉会变成一个热心的收集狂,一个老兵会为一小块有色的
      布条——他的旗帜而洒热血,陷于爱情中的男女会因为握手稍久一点,而感到无比的兴奋。
      莎士比亚笔下的Othello只因掉了手帕而大发雷霆……这些都是足以使我们置信的心理转移
      的实例。但,果真我们同样地用这种基本原则,来决定自己的意念能在意识界浮现或抑压—
      —这也就是说,所有我们想到的事,无非都得经过这种不自觉的过程而产生的话,我想我们
      多少总会有种“果真如此,未免我们人的思考过程是太不可思议,太不正常了”,而且如果
      我们在醒觉状态下意识到这种心理过程,相信我们一定会认为这是想法的错误。但,以后慢
      慢地我们再经过一些讨论,我们就会发觉梦中所作的转移现象之心理运作过程,其实一点也
      不会是不正常的程序,只是比一般较原始的正常性质稍有不同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梦之所以用这类芝麻小事作为内容,其实无非就是一种“梦之改
      装”的表现经过“转移作用”。而且,我们也应当可以想到梦之所以被改装是由两种前述的
      心理步骤之间的检查制度所造成的。所以,可以预期到,经过梦之解析,我们不难由此看
      出,这梦的真正具有意义的来源,究竟来自白天的哪些经验,而由此种记忆再将重点如何转
      移到某些看来无甚关系的记忆上。然而,这观念与罗勃特的理论刚好完全相反,而我深信,
      他的理论其实对我们可以说毫无价值可言。罗勃特所要解释的事实根本就不存在。它的假设
      完全是因为无法由梦的“显意”中看出内容之真正的意义所引起的误解。对罗勃特的辩驳,
      我尚有以下几句话:果真如他所言,“梦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特别的精神活动,将白天记忆
      中的残渣,在梦中一一予以‘驱除掉’”,那么我们的睡眠将不可避免地成了一件严重的工
      作,而且甚至将比我们清醒时的思考更加令人心烦。因为我们白天十几个小时,所留给我们
      琐碎的感受之多,毫无疑问地就是你整个晚上都花在“驱除”它们也不够用的。而且更不可
      能的是,他竟以为要忘掉那么多残渣式的印象,竟能丝毫不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
        还有,在我们要贬斥罗勃特的理论时,我们仍有些不得不再探讨的地方。我们迄今仍未
      解释过为什么当天的,或甚至前一天的无甚关系的感受,竟会常常构成梦的内容。这种感受
      往往与在潜意识里的梦之真正来源,未能从一开头就找得出关系来。就以上我们所作的探
      讨,我们可以看得出梦是一步一步地朝着有意的转移方向在蜕变。所以要打开这种“最近但
      无甚关系的感受”与其“真正来源”,必须有待某种关键的发现。这也就是说,这所谓无甚
      关系的感受仍必须具有某种适合的特点。否则,那就要像真的梦中运思那般地漂浮不定,难
      以捉摸了。
        也许用以下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点解释:如果一天里发生了两件或两件以上值得引发我
      们的梦的经验时,梦就会把两件经验合成一个完整经验:它永远遵循着这种“强制规则”,
      而把它们综合为一个整体。举一个实例:有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在火车车厢内邂逅了两位朋
      友,但他们彼此间并不认识。一位是很得人望的同事,另一位则是我常常去给他们看病的名
      门子女。我给他们双方作了介绍,但在旅途中,他们却始终只是个别与我攀谈而无法打成一
      片。因此我只好与这一位说这个,与另一个谈那个,十分吃力。记得当时,我曾与我那位同
      事提及请他替某位新进人物多加推荐,而那位同事回答说,他是深信这年轻人的能力的,只
      是,这位新人的那副长相实在很难得人器重。而我曾附和他说:“也就是因为这点,我才会
      认为他需要你的推荐。”过了不久,我又与另一位聊起来了,我问及他叔母(一位我的病人
      的母亲)的健康近况,据说当时她正极端虚弱而病危。就在这旅程的晚上,我做了如下的一
      个梦:我梦见那位我所希望能获得青睐的年轻人,正跻身于一间时髦的客厅内,在与一大堆
      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们处在一块。而后,我才知道那时正举行着我的另一个旅途伙伴的叔母的
      追悼仪式(在我梦中,这老妇人已死去,而我承认,我一直就与这老妇人关系搞不好)。如
      此地,我就将白天的两个经验感受在梦中综合而构成一个单纯的状况。
        有鉴于无数次相同的经验,我将合理地提出一件原则——梦的形式是受着一种强制规
      则,将所有足以引起梦的刺激来源综合成一个单一的整体(在我以前,如德拉格、德尔伯夫
      等,也均提及过,梦有种倾向,常把每种有兴趣的印象,浓缩成一个事件)。在下一章 里
      (关于梦之功能),我们将讨论到这种综合为一的强制规则,实在就是一种“原本精神步骤
      的凝缩作用”之一部分。
        现在我们要再考虑另一问题。究竟由解析所发现的这些引起梦的刺激来源,是否一定都
      是最近(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事件;或者只要是一种对做梦者心理上说来,是件非常有意义
      的一连串思潮,而可以不拘时限,只要曾想到这事,便足以构成梦的形成。由无数次的解析
      经验,我所得的结论是:梦的刺激来源,完全是种主观心灵的运作,借着当天的精神活动将
      往昔的刺激变成像是最近发生一般的新鲜。
        而现在也许该是我们将梦的来源,所运作的各种不同状况,作一系统化整理的时候了!
        梦的来源包括:
        甲一种最近发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而直接表现于梦中。如有关伊玛打
      针的梦,以及把
        我的朋友当作我叔叔的梦。
        乙几个最近发生而且具有意义的事实,于梦中凝合成一个整体。如把那年轻医生与老妇
      人的丧事追悼会
        合在一起的梦。
        丙一个或数个最近而具有意义的事情,在梦中以一个同时发生的无足轻重的印象来表
      现。如有关植物专
        论的梦。
        丁一个对做梦者本身甚具意义的经验(经过回忆及一连串的思潮),而经常在梦中以另
      一最近发生但无甚关系的印象作为梦的内容。(在所有我分析过的病人里,以这一类的梦最
      多。)
        由梦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梦中某一成分,往往就是最近某种印象的重复出现。而这成
      分很可能是与真正引起梦的刺激(一种重要的,或甚至并不太重要的)属于同一个意念范畴
      内。也可能是来自与一无甚关系的印象较近的意念,而借着或多或少的联想可以由此再找出
      与真正引起梦之刺激的关系。因此梦的内容所以变幻万端,其实就在于这种情形的选择——
      “到底要不要经过‘置换过程’,而由此我们注意到,既然有这种‘选择性’的存在,梦本
      身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内容,就如医学上解释各种意识状态的变化幅度时,以为这是脑
      细胞的部分清醒至全部清醒的演变过程。”
        因此,当我们再对梦之来源作一探讨时,我们会发现有时一种在心理上具有重大意义,
      但却不是最近的印象(只是一连串的回忆),在梦的形成中会被另一种最近所发生,但在心
      理上无关痛痒的芝麻小事所取代,只要它能符合以下两种条件:①梦的内容仍保持其与最近
      的经验之关系。②引起梦的刺激本身必仍在心理上具有重大意义。而在上述的四种梦来源
      中,唯有(甲)类能以同样一个印象来满足这两个条件。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如果我们认
      为这些相似的,无甚重要的印象,只要是最近发生的,大可利用来作梦的材料,而一旦这印
      象拖过一天,(或甚至几天)的话,它们就再不能用来作为梦的内容,那我们就等于是认为
      印象的“新鲜性”在梦的形成中占有与该记忆所附的感情分量几乎相等的地位。其实,这
      “最近与否”的重要性,还是有待更多的探讨的。(详见第七章 ,转移关系。)
        附带地,我们尚须考虑到一种可能性——在晚上,我们是否曾不自觉地将我们的意念与
      记忆的资料,予以重大的改变。果真如此,那么俗话所说“在你做重大决定前,还是先睡个
      大觉再说吧!”就真是太有道理了。但讨论至此,我们实在已由“梦之心理研讨,转移到常
      会因而提到的睡眠之心理研讨”了。
        现在我们的结论仍面临一个难题的考验——如果一些无甚重要性的印象之所以能进入梦
      中,均需至少要与“最近”发生一点关系的话,那么,梦中有时出现的某些我们早期的生活
      印象,在该印象发生才不久时(也就是说,仍未失去其“新鲜性”时),如果是对心理上毫
      无特别印象时,为什么不会就在当时可以遗忘掉,就像史特林姆贝尔所说,既不新鲜又不是
      心理上非常有意义的事?
        关于这种诘难,我想我们可以由对“心理症”病人的精神分析所得结果,来做一满意的
      答复。解释是这样的:在早期发生的心理重大意义的印象,在当时不久即以转移、重新排列
      的手法,用一些无甚关系(对梦境或思考而言)的印象来取代,并且以此固定于记忆中。因
      此,这些出现于梦中,看来无关紧要的早期印象,其实在心理上均具有甚大意义的。否则果
      真它是毫无关系的早期经验,它决不可能于梦中重现的。
        由以上的这些说明,我想读者们都会与我一致地同意“所有梦均不会是空穴来风的”,
      因此,也没有所谓的“单纯坦率的梦”的存在。关于这点,除了对小孩的梦与某些对夜间感
      官受刺激引起的简单的梦以外,我可以绝对地,毫无保留地相信这结论的真确性。除了刚刚
      我所举的这些例子外,不管是明显到一眼即看得出具有重大心理意义的梦,或者是需要经过
      整套的解析,除去那些改装的成分,才解析得出其中真义的梦,最后都是合乎这结论的。梦
      是决不会毫无意义的,我们也绝不会容许琐碎小事来打扰我们的睡眠的〔2〕。一个看来单
      纯而坦率的梦,只要你肯花时间精力去分析它,结果一定是一点也不单纯的。如果用句较露
      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