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走过水木年华 >

第19章

走过水木年华-第19章

小说: 走过水木年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张大大的镜框里面的照片还能看出当年婆婆的星光。

 是当年在舞台上,接受周恩来总理接见时的照片,婆婆看那张照片时眼睛里会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是老人家当年的光荣历史啊。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生活在现代,我还是有一些喜欢那些古代的咿咿呀呀的戏剧。

 偶尔有空的时候,会打开电视到戏剧频道看一看,听一听。

 最喜欢听得是昆剧越剧还有黄梅戏。

 在咿咿呀呀的旋律中有一种美的感受。

 倒是没有听过丝弦戏剧,很想听一听婆婆的唱腔,可是婆婆始终没有亮开嗓子唱两句,说是老了,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嗓音,不如不唱。

 石雨泉翻出了家里所有的照片,一张张的翻给我看,边看边讲解他的过去。

 照片是个好东西啊,时光如水,照片记录下了当年瞬间的样子,看着那些老照片还能想奇#書*網收集整理起当年的一些故事。

 石雨泉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幸福的,父母的工资足以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我们的过去有着很大的区别,我是生长在原野上的一颗小草,而石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不愁吃喝,无忧无虑长大的。

 所以石雨泉有的时候很难理解我的处境和心情,柴米油盐的生活中,也是经历了不少的磨合与争吵,这是后话,呵呵。

112

 在家呆了几天,我们去了上海。

 华东师大的博士楼在丽娃河畔,风景很美,石雨泉住的那间宿舍还有个小阳台,我很是喜欢这个地方。

 接下来,就要考虑考研的问题了。

 考什么专业呢?我很迷茫。

 不喜欢数学,可是中学读了理科,高考报的是师范类,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稀里糊涂学了数学。

 可是想一想,这个世界上能有几个人可以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大多数的我们为了生存忙碌着,努力着,也许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吧。

 既然已经走到了数学这条道上,考研也只好继续这个专业了。

 也想换个专业,可是换什么专业呢?一时又茫然了。

 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专业,能转到什么专业?

 喜欢艺术文学类的东西,数学离那些东西太遥远了,一时很难转过去了。

 再说,现实生活也不容我有时间转专业,转专业一切要从头开始,没有时间也没有经济条件。

 只有接着考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了,毕竟学了那么多年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功都在那儿呢。

 考哪个学校呢?

 一般来说,出身不好,专升本,能考个一般院校就不错了。

 可是,我是个不服输的人,既然努力去考研了,为什么不重拾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呢?

 多少年了未名湖,博雅塔的影子在心底挥之不去,那是我曾经的梦想啊,因为高中时成绩不理想,一切都化作了泡影。

 现在机会来了,为何不去追逐当年的梦想呢?

 来到了上海,去北京读书的可能性不大了,复旦大学呢?

 这也是一所古老的大学,特别是数学系有苏步青,谷超豪等数学大师。

 一时难以下定决心,考虑到自身的现实,我能行吗?

 几年前高考失败的阴影一时很难挥去。

 也不知道为什么,石雨泉对我那么有信心,“小淼,既然决定考研了,咱就考重点名校的,我支持你考复旦大学,相信你能行。”

 我还是不敢下定决心。

 “咱们去复旦大学看看吧,去找找感觉,顺便也咨询一下数学系的考研情况。”石雨泉建议说。

 我们去了复旦大学。

 普通的校门,可是走进去,明显的感觉到了那份浓重的学术氛围,那份踏实与稳重,一个学校的校风,你走进去,在一草一木中都能感受的到。

 由衷的喜欢这所高校。

 去了研究生招生办,咨询了一下,说也不是很难,只要英语政治考过,专业课考过,应该问题不大,每年山东考过来的学生很多,山东的学生学习刻苦,踏实,复旦的导师也很是欢迎山东的生源。

 去了数学系,在门口竟然碰到了张云。

 张云,我师专时的同学,当年她考上了专升本,后来失去了联系。

 没有想到在上海,在复旦大学的数学系门口会碰到她。

 “张云,你怎么在这里?”

 “房淼,你怎么在这里?”

 我们几乎同时惊奇的问。

 “去年,我考上了复旦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刚下课,你呢?这些年没有了你的信息,很是想念你呢。”

 “我啊,一言难尽,这位是我男朋友。”我对张云介绍说。

 在同学面前很不好意思说出口“他是我的老公”,还处于少女的羞涩阶段。

 “我们过来看看,也想考研,想考复旦,又有点不敢,呵呵。”

 “我们一起去吃饭吧。”石雨泉说。

 回到宿舍后,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考复旦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

 张云,昔日我的同学,我的舍友,她都能考上,为什么我不可以呢?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人的性格真的决定人的命运。

 本来张云和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人家踏踏实实的接受现实,不迷茫,不抱怨,不瞎折腾,稳稳当当的考上了专升本,又顺利的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在现实面前少一份迷茫,多一份理智,多一份踏实,勇敢地面对现实,人生的道路会少一些曲折。

113

 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的,要么不做选择,既然选择了,你就要努力的做好,努力的往前走,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都要生活,都要努力的追求幸福的生活。

 为了生活的更好,我们只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努力的先前走 ,如果在现实面前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的话。

 虽然不怎么喜欢数学,可是我别无选择,想好了,决定了要考复旦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就努力的去做吧。

 说到考研,现在很多的人都有迷惑,不知道该不该考,不知道考什么专业。

 如果你真的喜欢搞学问,真的喜欢读书,那么不管别人说什么,最好去考,喜欢肯定会做出好的成绩,艰苦几年,未来会好的。

 如果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去考研,自己并不喜欢学习深造,可以先去找工作,说不定不用考研,也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自己又想考的话,最好选择喜欢的专业,社会上相对也比较有前途的,技术含量高的专业。

 另外最好选择名校,怎么说在我们国家,找工作还是比较看重学校的牌子。

 千万不要盲目的为了考研而考研,随便选择专业,随便选择学校。

 以上是我考研的经验之谈,呵呵。

 背着书包,我成了一名复旦大学的旁听生。

 选择了一些数学专业课,跟着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学生一起上课。

 考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每天除了睡觉吃饭,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

 那些数学公式定理证明,真的静下心来钻进去,倒是还满有意思的,证明出一道数学题目,很有成就感,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记得有人说“数学是训练大脑思维的体操“,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数学表面上看起来枯燥,其实如果真的静下心来好好钻研的话,也蛮有意思的。

 可是遇到不会不懂得地方,真的是头疼啊,无论你怎么考虑都找不到出路,有时候晚上睡觉都在做数学证明题,醒来脑袋晕晕的。

 背政治,那些思想,那些革命哲学,不管它说的和现实是否符合,你都要照纲照条的背下来,没办法,想考高分,只能这么做。

 英语倒是我喜欢的一门课程,但是背单词也是一项枯燥的事情。

 石雨泉成了我的监督教师,严格的监督教师,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来考察我的学习情况。

 数学他不懂,没有办法考察我,最拿手的就是考察我背英语单词和政治条条框框。

 最可恶的是他考察我背单词,背不过的话要继续背下来才能休息。

 有时候会逼着我学习到凌晨。

 愤懑,这算怎么回事呢,找了个老公,成了一严格的家庭教师。

 其实,我自己本来就够刻苦的了,再加上他的考察和逼迫,都快成了学习机器了。

 敢怒不敢言,他这是为我好啊,每天掰着手指头算,盼着快点考试吧。

114

 弟弟那一年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小学初中时不知道学习,每天的和村里的孩子们出去疯跑,夏天泡在水里,冬天滑在冰上,春秋天不是下河捞鱼摸虾,就是到田里捉蚂蚱,烤地瓜。

 很少见他学习,小学的代课老师经常的忙农活,忙盖房子,这帮孩子们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父母当时也没有想着让子女考上大学什么的,一切顺其自然。

 等考上了高中再知道学习,已经晚了。

 况且弟弟考上的是普通的高中,升学率接近于零。

 最后收到了一个职业技术学校的通知书。

 不管怎么说,无论父母平时对待我们姐弟三个如何平等,但是那种男孩子是家里顶梁柱的观念在中国的农村是无法改变的。

 砸锅卖铁也得让弟弟去读书,父母无论多么困难,坚持让弟弟去读书。

 家里也有点积蓄,再向亲戚筹借一些,小弟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可是小妹呢?

 小妹也考上了重点高中,学费家里实在是筹借不到了。

 到了上海不久,我就开始着急的去找兼职工作。

 没有工作经验,很难找到合适的兼职工作。

 石雨泉看着我着急上火,也很是着急。

 “小淼,你不要去找兼职工作了,我们再节省一些,把咱俩结婚时收的那些贺礼钱给小妹交学费吧。”

 心底很是过意不去,小妹是我的小妹,石说起来没有责任帮助我的兄弟姐妹。

 石坚持说:“我们就艰苦一年,等你考上研究生就好了,就当是我借给你的,好吧?”

 帮小妹交了学费,小妹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从小妹的来信中我能读出她沉重的心理压力。

 母亲也坐不住了,两个孩子读书,家里的经济条件马上紧张了起来。

 母亲也去了舅舅家的工厂里,和爸爸一起打工。

 一家人都走在上坡的路上,劳累辛苦,可是也有充实的幸福感。

 出身贫寒,想走出过去的生存状态,这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艰辛,不仅仅需要努力,还需要坚强的心理,还需要足够的乐观态度。

 事实上,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刻苦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困境的乐观大度。

115

 那段岁月虽然很是艰辛,但是人生中感觉很充实的一段时光。

 每天早晨很早起床,坐轻轨,然后再换乘公交到复旦大学门口下车,旁听复旦大学数学系的课程,晚上再回来。

 来回跑了一段时间,石雨泉说:“这样太辛苦,也太浪费时间了,要不在复旦附近租个房子,住在那边学习,周末回来。”

 我也感觉每天跑来跑取得很是浪费时间。

 “可是房租贵吗,能租到房子吗?”我有我的忧虑。

 “前一段时间,我去复旦发现那边有很多广告,有求合租的,大多数是考研的学生,不妨咱们也贴个广告看看。”

 打印了几分广告贴了出去,没多久就有人打电话过来。

 是一个女孩子,说自己是硕士毕业生,想考复旦大学的博士,看好了一间房子,正想找个合租的女生呢。

 约好见了个面。

 安徽来的一个中文系的女生,非要考上复旦大学的文学博士,毕业没有找工作,直接过来考博。

 是一个为了梦想执著追求的女孩子。

 房子是复旦大学老师的旧家属楼,很久以前那种小洋楼式的。

 红砖青瓦的小楼房,上下两层,女硕士要租的是下层,比较阴暗潮湿的一间小房子,但是房租很是便宜,两个人合租的话,每个人每个月一百块钱就够了。

 与那个女生合租了下来。

 楼上住的也是大学毕业没有工作接着考研的三个女生。

 木地板,楼上不时的有吱嘎吱嘎走路的声音。

 晚了的时候,女硕士往往大声的喊:“小路,小路。”

 楼上有个姓路的女孩子,不用说什么,大家已经有了默切。

 立刻楼上没有了地板的吱嘎声。

 背着书包上课,自习在复旦大学里,吃饭在复旦大学的食堂,我俨然成了一名复旦大学的学生。

 像我这样,在复旦旁听学习的人很多。

 我所住的那个小区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为了梦想默默的努力着。

 在上海的其他学校可能没有这种现象,在上海,在江南,复旦大学还是有着它古老的魅力,吸引着追梦的人们。

 我也算是其中的一名。

 石雨泉偶尔有空的时候会过来看我,陪着我一起在食堂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