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曹植 >

第229章

曹植-第229章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ǖ氖樾牛歉嫠呶颐牵灰鞫犊浚侥苡懈蟮姆⒄埂V劣诓茏咏ㄓ胩煜率兰椅校懿荒艹晒⒍⒉磺宄5茏咏ㄏ魇兰抑馐置飨裕粝氤录壹绦邢氯ィㄓ兄鞫嗤丁2蝗坏幕埃幢悴苊系虏欢侄愿段颐牵茏咏ㄓ胩煜率兰艺嬲箍娑钥怪保颐浅录铱隙ɑ崾艿讲啊!

陈珪眉头紧皱,说道:“元龙此言不无道理,然即便受到波及,若是我陈家不参与进去,损失还是有限的。无为,岂不是更好!”。

陈登轻叹道:“无为的确没有错,但若曹子建胜了,那么我们陈家,也意味着迈向衰落!…”

陈珪听到,忽而笑道:“原来元龙还是肯定,曹子建能胜!…”

陈登叹道:“不知为何,孩儿总有这种感觉。特别是,曹子建太年轻了,即便他只有四十岁的命,还有三十年时间。曹孟德打下基础,而曹子建治理天下,三十年,足以改变很多。”。

听到这里,陈坯点头道:“元龙现在已经是陈家家主,此次选择为父并不插手,但为父希望你的选择对陈家是对的!…”

陈登闻言,恭敬地拱手道:“多谢父亲信任!…”

陈珪摆了摆手道:“为父已老,总有一天陈家要交到你的手上。这决定,自然该由你来做了。”。

陈登轻点了一下头,说动:“如此,孩儿且去打发孙公佑。就请父亲修书一封,派人送与曹孟德,着其配合。”

陈珪凝声道:“善!”

陈家在徐州,可谓地头蛇,这是当年的糜家和曹家也比不上的。特别是陈家父子,都是老谋深算之辈,加上陈家在徐州的耳目,书信倒是顺利地送到了前线。

而此时,彭城城下。

以张辽、高顺为首,吕布麾下一大帮健将对彭城轮番狂攻,这里面还动用上了吕布魔下最为精锐的陷阵营。奈何,彭城自从当年被曹操夺来之后,就一直经营。特别是徐州富庶,而毛价也知道彭城乃是要紧之处,因此将徐州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彭城之中,让这座坚城的防御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而曹操闻得吕布出兵彭城之时,也去信通知彭城守将曹休。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准出城迎战,一定要守到有曹操出兵的命令为止。对此,曹休是坚决执行到底。任凭吕布如何挑衅或狂攻,彭城都是岿然不动,反倒是没有停歇过进攻的吕布军损失惨重。

一个多月后,曹军前锋夏侯惮终于兵临彭城之下,彭城上面的部将见到,纷纷请求出城迎战。只不过对此,曹休却是毫不理会,只坚决执行曹操的命令。

也幸好曹休坚决贯彻到底,才避过一劫。却是陈宫看准了夏侯惇所部远来疲惫,趁其部立足未稳,集合吕布军精锐对其发动猛攻,并一下将其军击溃。而陈宫也留了后手,若然曹休率军出城,则预留下来的张辽所部,则会趁机攻城。奈何曹休没有中计,陈宫对此却是无可奈何。

夏侯惮所部虽然被击溃,然而退了三十里之后就重新整军。而曹操大军也到了,与主力汇合之后,却是步步为营推进,开到彭城之下,与吕布军对峙起来。

一边有十数万大军,外加彭城守军,另外一边只有寥寥数万人,战争的天平已经倾斜得十分严重了!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科举之议

无弹窗小说网,万名书迷同时在线    徐州,彭城外曹军大营。

大帐之中,众文武赫然在列,曹操看着众文武,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道:“方今吕布未能克彭城,先手已失,此乃奉孝之功也。”说到这里,曹操顿了一下,见到郭嘉点头,便继续说道:“不知诸位可有破敌妙策?…”

曹操此话一出,下面许猪就一抱拳,瓮声瓮气道:“主公,俺愿为先锋,杀他吕布一个片甲不留!”

曹操听到,笑了笑,安抚道:“仲康骁勇,本司空自知,若是开战,定用汝为先锋!”。

许猪闻言大喜,咧开大嘴傻笑,露出里面黄黑色的板牙。其他众将见到,齐齐瞪了许猪一眼,暗骂道:“竟然被这虎痴抢先一步了!…”

就在众将目光逐渐变得赤红,准备请战的时候,曹操大手一摆,问郭嘉道:“奉孝,汝以为如何?”

见到曹操拿自己来摆脱那帮武将,郭嘉不爽地撇了撇嘴,而后神色一正,说道:“主公,吕布之势不小,况且其如今士气正盛。若是直接与其开战,怕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嘉以为,还是先别着急开战,以稳为重!”

郭嘉刚说完,苟攸就点头赞同道:“奉孝所言甚是。主公实力远强于吕布,战事拖得越久,对主公越是有利。在此之前,无需主力进攻,只需以各种方法对付吕布,削弱其士气即可1”

这两大谋士都赞同,曹操心中已然有数。倒是一众将领,听到不能开战,却是有些鼓噪了。乐进当先说道:“主公……,……。

然而未等乐进开口,曹操就笑道:“文谦无需着急,我军虽然不跟吕布硬拼,但不等于不开战。”下一刻”目光再次落到众谋士身上”问道:“诸位有何想法,尽管道来!”

刘晔拱手微笑道:“主公,方今正值秋熟,晔以为主公可派兵抢收粮草,以绝吕布粮源!”。

曹操听到,点头道:“此计大善!你们…,………。

未等曹操将话说完”下面许猪、徐晃、乐进、朱灵、李通等一大批将领哗啦一下全部涌将出来,齐声嚷道:“末将愿往!”

曹操听着,抚掌大笑道:“哈哈!好!仲康、公明,汝二人各引三千骑兵,到附近抢收粮草,文博、次元,汝二人各领五千步卒接应。另外子和,汝所部虎豹骑随时待命,一旦吕布出动骑兵,就好好代本司空给他一个教训!让这三姓家奴也知道”本司空麾下有比他更强的骑兵!…”

众将闻言,齐齐大喜,抱拳应道:“诺!…”

曹操微微一笑再问道:“诸位还有何妙策?”

有刘晔开了头,一众曹营谋士也开始献策了,陈矫大声说道:“矫以为主公可派骑兵,袭吕布粮道。…”其话音刚落,刘馥也跳出来说道:“子扬之策引吕布大军出,我军可选一地进行埋伏!”

对于这一众谋士所提之策,曹操都一一点头赞同”并加以细化同意。

待得谋士们将这些小计策说完,郭嘉却是笑道:“主公,嘉以为可先斩吕布两臂!”

那些小计谋,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毕竟影响不了大局,听到郭嘉发言”曹操立即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道:“奉孝且细细道来!”

郭嘉点头笑道:“如今我军主力在此,吕布必然不敢轻动。嘉以为,主公可略改公达早前之策”加速攻下广陵。另外,臧霸纠集泰山贼昌稀等人为爪牙,嘉以为,主公可分兵攻昌稀。只要能击败他”凭借泰山贼之性情,必不敢再与我军为敌”而主公可招降他们。一旦臧霸失去这些爪牙,文则将军那里就更好办了!广陵、琅琊南北两方皆被我军拿下,犹如斩掉吕布双臂。到时其必然着急,如此就更容易露出破绽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道理曹操自然明白,听到郭嘉之策后,点头赞道:“善!…”继而目光一转,落到夏侯惮身上,说道:“元让,汝且率三万精锐去对付昌稀,只需打痛他再招降便前…”

夏侯惮听得,拱手应道:“诺!。”应答间却见到夏侯悸双目闪过一丝火焰,却是之前他被陈宫所算计,败了一仗,这次显然要拿昌稀来出气了。对此,曹操也没有在意,反而露出淡淡的笑容。

接下来,曹操又交代了一些细节,就在准备散会之时,守在帐外的典韦忽然转了进来,抱拳道:“主公,外面有一人,自称下邪来使。”。

帐中曹操、苟攸、郭嘉、贾诩等几人听到,眼睛当即一亮,倒是其余诸将,露出不解之色。曹操不敢怠慢,哈哈一笑,高呼道:“快请!”

很快,典韦便将一名汉子带了进来,那汉子行礼之后,便从怀中掏出一块绢帛,双手递上道:“司空大人,这是我家老爷交给大人的!…”

典韦立即将绢帛取上去给曹操,这边曹操看过之后,脸上便露出浓重的笑意。而后问道:“你家老爷可还有其他吩咐?”

那汉子拱手道:“我家老爷说过,等候司空大人命令!…”

曹操当即拍案笑道:“好!汝且下去歇息。”

当那人退走之后,夏侯惮却是颇为不解道:“大人,何以如此高兴?”

曹操扬了扬手中书信,大笑道:“是陈元龙送来书信,其会助本司空夺下邳!…”

这次众人听到,齐齐露出喜色,而郭嘉等人,则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顿了一下,郭嘉便拱手道:“主公,有陈元龙当内应,下邪随手可得!嘉以为,主公先削弱吕布之力量,待得其与我军决战之时,就让陈元龙动手。到时吕布就无家可归了!”

曹操重重地领首道:“众将听令,立即依计行事,不得有误!”

“诺!…”

颍川书院,激烈的辩论早已结束,不过颍川书院的学生们却没有就此放松,相反两派的人都加紧翻找典籍,希望从其中得到新的见解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竞争式学习,倒是很少出现,只是郑玄和张俭见到学子们都如此勤奋,也就没有阻止,反而抱着支持的态度。而颍川书院内部,也变成了三日一小辩,十日一大辩,好几次陈泰和郭奕两个都差点打了起来。幸好蒋济等人比较冷静,按住他们罢了。

曹植倒是十分享受颍川书院的学习氛围,况且这里有郑玄和张俭两位大儒收藏的书籍,这里面不少都是他从未看过的孤本。因此,曹植在颍川书院,直接住了三个月有多。期间虽然也回过几次许昌城探望卞夫人她们,但停留的时间并不算长。

不过卞夫人见着曹植往颍川书院跑,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十分支持。毕竟这总比曹植往其他地方跑更好,况且在颍川书院还有郑玄等大儒看着他,卞夫人也放心得紧。

住在颍川书院,曹植除了与一众学子交谈接触之外,平日大都数时间都和郑玄、张俭两位大儒呆在一起。他们二人虽然被华院诊治过,但毕竟年事已高,也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故此有这等机会跟两位大儒学习,吸收他们的知识,曹植自然不会放过了。

跟着二人学习,曹植以前学习的不少问题,都得到解决。要知道曹植毕竟还年少,虽说有些见解独特,但基础还是欠缺火候,现在跟着二人,却是获益良多。郑玄讲的,主要都是道理、经学,而张俭跟郑玄,讲的就颇为不同。由于张俭早前出仕,从政经验丰富,因此曹植跟他学习,主要讨论的都是此政事。

曹植将一些政策和制度设想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张俭,而张俭亦乐于给予意见,并帮忙作出修改。这此东西,除了张俭之外”司马享、蒋济、郭奕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评时论政”本就是士人该做的事,这么一来曹植跟蒋济等人却是结下了不少交情。

这天,偏厅之中,曹植正和郑玄、张俭两位大儒讨论问题。只听见张俭点头说道:“子建,你所提出的科举取士,的确不错。

然而科举取士只重才,而不重德。有才无德之人,若是重用,恐怕…………。

曹植闻言,笑了笑道:“元节公,我大汉以举孝廉出仕,在先汉时还好说,的确是孝廉有道。然而到了后汉,宦官、外戚轮番专政,世家实力又增强,孝廉抖是为某些人所把持,是不是真正的孝廉有道,这个就值得斟酌了!”

张俭对此,并没有否认,反而轻轻点头道:“子建所言亦是有理。举孝廉在后来的确已经不再公正,然而被举之士虽然无才,但在孝与廉上面,总归还是要小心,一旦其行差踏错,就是万劫不复。相反,若按子建所言,科举取士,取有才之人为官,但是在孝与廉上面,怕就没有了抑制。子建爱说中庸,如此一来恐怕就失却了偏颇,不能做到中庸了!”

听到张俭所言,曹植当即沉默了。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对抗世家豪门对官位的垄断之方法,最好就是科举。然而事实上,科举的确能做到。不过科举有没有弊端,毫无疑问,这是有的。

然而,后人普通认为,科举制这项制度并无问题,之所以有弊端,乃是因为八股取士之故。诚然,八股取士令科举制度僵化,培养不出人才反倒是养出了一大帮的书呆子。这问题与后世的高考十分相像,不过真要解决,方法还是很多的。

其中一样,就是多设考取的科目,既然是以才取士,那就不应该仅限儒学。道、墨、法等等其余诸子各家,以及工、商等都可以进行有限制的取录。除此之外,对儒学的考校,也可以多花样一点,诸如录取负责文学、祭祀等需要写漂亮文章的官位的,可以考诗赋:如若要录治国之才的,就可以策论、明经等多种一齐考。这样或许在科举上花费钱银很多,但教育乃是一国之本,花费再多也是值得的。

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