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曹植 >

第22章

曹植-第22章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你怎么又偷懒了,若是被公达先生看到,恐怕你就麻烦了。”

“四公子可不要胡说,嘉没有偷懒,嘉是奉了主公之命,看好四公子的。而且公达他们此时应该被一大堆竹简埋住,不可能来找嘉的。”

“先生,你真狡猾。”

“四公子谬矣,这叫智慧!真正的聪明人不是做事情的,而是要想事情来给别的聪明人来做。”

随侍在一旁的郭嬛听到,翻了翻白眼,用鄙视的目光瞥了那洋洋自得的浪子一眼。

郭嘉算计虽然好,然而事实却是残酷的,过了不久,就听见行军帐外传来一把瓮声瓮气的大喝声道:“郭先生可在?”

“咦!典韦?不妙……”

果然,郭嘉话音刚落,那边耳目灵敏,已经听到行军帐内郭嘉声音的典韦直接大步而入,小山般的身躯拦在了郭嘉面前,继续用他那粗声说道:“奉孝先生,俺奉公达先生之命来请你的。”

郭嘉一听是荀攸来请,脸上惊慌之色收敛,继而笑嘻嘻地说道:“嘉可是奉了……”

郭嘉的话未说完,典韦便打断道:“公达先生今天将俺从主公那里借去了,公达先生说,如若奉孝先生不愿去,要俺绑也要将奉孝先生绑去,奉孝先生还是不要让俺难做了。”

“这个……”说到这里,郭嘉忽然脸色一板“哼”了一声道:“你就听公达的话不听嘉的话……”

呼……

还是未等郭嘉说完,典韦右手探出,带起一阵劲风将瘦弱的郭嘉直接提起,说道:“公达先生说,奉孝先生能言善辩,让俺不要听他废话,直接绑了去便是。所以,奉孝先生,俺得罪了。”说完也不管郭嘉如何抗议,直接提着郭嘉往外就走。

隐约间,曹植还听到郭嘉幽怨地喊道:“荀公达,你等着,我郭嘉会报复的!”

汗……

帐中,曹植和郭嬛同时滴汗。郭嬛有些担心地问道:“四公子,郭先生这样被捉走,不会有事吧。”

曹植掩着嘴轻笑道:“无妨无妨,他这浪子就是要受到应得的教训。看来公达先生找到对付这浪子的方法了,哈哈哈……”说完在郭嬛不解的目光下,放声长笑。

————————————————————

首页新人榜竞争鸡烈~~希望大家多多帮忙将手上推荐票都投给小弟~~感谢感谢!!

第一卷 徐州风云 第四十三章 孙乾师徒

下邳城南山中栖迟岩下有一石屋,这天,一名青年文士,行色匆匆地从远处策马奔来,在石屋外下马之后,便急急唤道:“老师,孙乾求见!”

不过石屋的门并没有打开,反而还传出一把苍老但沉稳的声音道:“君子遇事岂可心浮气躁,不见!”

“呃……”孙乾听得却是一愣,但没有反驳,更没有转身离去,反而站立在原地闭目养神。等了约一盏茶左右,孙乾徒然睁开眼睛,深吸口气,凝声再次说道:“老师,孙乾求见!”

“进来吧。”

这次苍老的声音终于批准了孙乾的请求。而听得之后,孙乾并没有立即推门而进,反而在原地整了整长袍,才缓步走到石屋前,推门而进。

刚踏进石屋,光线忽然一暗,孙乾有些不适应地半眯着眼睛,但还是强忍住不适,走进石屋内将石门合上。这时,孙乾却是嗅到屋内有一大股药味儿,孙乾眉头紧皱,问道:“老师可是身体不适?”

主位上坐着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听到孙乾的话却是“咳咳”地咳嗽了几声,而后摆手道:“无妨,人老了自然多病痛,已经着大夫来开了几服药,吃了已经无事。”

孙乾知道老人说了无事便不准再多问,因此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在门口处静立了一会,当适应了光线变化之后,孙乾才脱去布履,到一案桌前坐下,同时目光落在主位上那个满头白发,早已过了花甲之年的老人身上。

乍看下去,这老人与寻常老头并没有太大区别,然而仔细观看之下,就会发现,这个老人双目中闪动着智慧的神采,清明无比,远非普通老人那浑浊的眼睛可比。所谓眼睛乃是心灵的门户,从一个人的双眼就大概能猜出他是什么样的人物。已过花甲之年都有如此灵动有神的双眼,这个老人绝非无名之辈。

在老人所坐位置的周围,还堆满了像小山一般,密密麻麻的竹简,中间还夹杂了好几叠写有文字的绢帛。在当世能拥有堆积如山般的藏书,如若不是大世家,就是要大儒级的人物才能做到,普通名士家中藏书,恐怕不到这里的十分一。

当孙乾坐下良久之后,老人才放下手中竹简,和声问道:“公佑,如此着急要见老夫,所谓何事?”

孙乾恭敬地向着老人行了一礼之后,才答道:“老师,乾收到确切消息,曹军决定不屠城了。”

“哦?”老人有些惊讶地叫了一声,继而便问道:“曹孟德信誓旦旦说要让徐州上下为其父陪葬,最后怎会改变主意?”

孙乾还是那副恭敬的样子,禀报道:“据闻是曹孟德四子曹植,在其下屠城令之时阻止杀戮,最后更成功劝服曹孟德不屠城。”

老人这次更加惊奇了,问道:“此子竟有如此本事?”

孙乾点了点头道:“据闻其是以曹孟德所作诗《蒿里行》来劝曹孟德,更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曹孟德听后,便决定不再屠城。”

听到孙乾的话,老人却是有些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道:“诗赋,小道尔,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公佑可要记好,大汉立国四百年有余,经学方是根本。”

孙乾恭敬地应道:“老师之言,乾铭记五内。不过乾以为,曹孟德四子年纪轻轻,就有此见识,未来成就不可限量也。”

听语气,老人虽然不太满意曹操,但当孙乾说到曹植的时候,老人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点头道:“确实是可造之材。当年孔文举四岁让梨,当世称颂。现在此子之举,比之当年孔文举亦不遑多让矣。”

孙乾点头道:“曹孟德有子如此,真可谓三生有幸。”

老人也赞同道:“此子倒可化其戾气。”顿了一下,老人继续问道:“那如今曹军如何,徐州百姓如何了?”

孙乾答道:“曹孟德不屠城,徐州百姓倒死伤倒是不重,而且曹军所过之处还开仓派粮,自助穷苦百姓,争得不少民心。而曹军却进展神速,昨日乾闻得一点风声,说曹军破了彭城,陶大人不知所踪。今日就已经听一些百姓说,曹军已到下邳二十里外,现在整个下邳乱成一团。”

“攻破彭城,杀到下邳?”听到孙乾之言,老人语气之中再次带上了惊讶。

而孙乾只能暗暗苦笑,能让自己这个一向心情平静如水的老师这么短时间内惊讶两次,曹家父子都足够光荣了。心中虽然如此想,孙乾表面上并未展现出来,而是解释道:“老师前些日子说要闭门著书,乾不敢打扰。但曹军此时已到二十里外,恐怕栖迟岩这里也会受到波及,弟子恳请老师随弟子暂时离开这里,待大战结束才返回亦不迟。”

话音刚落,老人却是一摆手道:“公佑多虑了,老夫与曹孟德无仇无怨,其岂会找老夫麻烦。况且老夫一向乃是闲散之人,天下皆知,他找老夫麻烦亦无好处。”

孙乾苦笑道:“老师所言有理,然而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曹孟德认得老师自然不敢冒犯,但他手下的士卒却认不得,到时恐怕会冲撞了老师。”

“这个……汝所言倒是有些道理。”老人沉默了一阵,才说出此话。

孙乾听得,便催促道:“既然如此,老师便随乾暂时离开这里吧。”

老人一摆手,说道:“不必,公佑汝且代老夫手书一封送与曹孟德,就言老夫在此著书,让他手下莫要打扰便是,相信曹孟德亦会卖老夫这个面子。”

孙乾张了张嘴,还想再劝,老人便摇头道:“公佑,老夫年纪已经不小,在这里住了数年已经惯了,不想再挪地方。”

孙乾听得,只能叹了口气道:“老师放心,乾明白。”

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甚好。”

孙乾拱手行了一礼,恭敬道:“如此,乾就先行告退。”见到老人摆手,孙乾才敢退下。从进屋到离开,一应礼节俱做到十足,并无半点错漏。

出了石屋之后,孙乾才无奈地叹了口气,对于老人的固执,身为弟子的他岂会不知晓。但既然是弟子,就自然需要为老师分忧。跳上马匹,孙乾喃喃地念道:“还是先去曹军那里一趟吧,希望领军之人不要太粗鄙。”说完猛一夹马腹,策马往西北而去。

第一卷 徐州风云 第四十四章 天下儒宗郑玄

就在孙乾离开之后,老人忽然长叹了口气,站了起来,对地下说道:“子方,速扶恭祖出来吧。”

咯咯……

老人原来所坐的地方,忽然发出几下轻响,不一会儿,就见到那里的石板忽然揭开。而就在石板揭开的同时,整个石屋内的药味骤然增加了十倍有余。继而就见到一名年轻人从里面钻了出来,很快,那年轻人又返身从里面抱了一名满脸倦容的老人出来。这两个非是别人,正是从彭城逃脱的陶谦和糜芳!

你道陶谦和糜芳缘何到此,却是当日逃离彭城之后,糜芳带着陶谦到了附近一小县。幸好糜家在徐州势大,在各地安插了不少人手。而糜竺也有先见之明,知道曹军要攻彭城的时候便在彭城附近小县安排了些人手,以为探查敌情。而这探查敌情的人,现在却成了帮助二人逃跑的助力,糜芳着人以高价买了一辆牛车,护送陶谦前往下邳。

也幸好彭城离下邳比较近,有牛车的帮助陶谦成功快过曹军回到这里。不过正如曹营众人所料,陶谦年老体衰,又淋冷雨,却是病倒了。当糜芳护着他到达下邳城外的时候,陶谦却是阻止了要带他入城的糜芳,反而来到城南这边的栖迟岩这里,寻求住在这里的老人帮助。

而这老人,其实就是享誉大汉士林的郑玄,郑康成!

说起汉末三国的文臣谋士,后世的人可能可以数出诸如曹营五大谋士、卧龙凤雏之流。郑玄的名声,其实在当时比起他们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算当这些人日后成名了,名声也未必就能盖过郑玄。后人不知道郑玄,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熟悉郑玄所在的领域罢了。

如若是武官,里面最简单的分法就是以将、帅之才来区分。不过说到文士,却比较复杂,“文”之一途极为驳杂,里面分支极多,如长于谋略者可为谋士、长于政事者可为官一方乃至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长于诗赋者亦能凭诗赋而名垂千古、长于律法者则可定制……

“文”之一途可谓极为广大,样样皆精者恐怕遍数中华上下五千年,仅寥寥数人罢了。郑玄不见长于政事、亦不见长于谋略、更不见长于诗赋。他所擅长者,乃经学!

对于经学,一千八百年后的人可谓极为陌生,而这也是他们对于郑玄陌生的原因。如若说经学的地位不好理解,那么稍微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后世中唐朝科举大盛,而唐朝科举先是考策论,最后就变成考诗赋为主。正是由于唐朝考诗赋,才造就了唐诗的灿烂。又如明清两代科举,考的乃是八股,这也造就了八股文的鼎盛。

两汉虽然没有科举,然而他们还是需要学习、研究的,而他们所学习研究的,就是经学。由此可见,经学在两汉的地位,就如诗赋之于唐、八股之于明清。

而两汉经学,又分为今文经和古文经两种,两派自西汉末开始一直就互相争执,这里面的道道太多,就暂且不说。而郑玄成名的原因,乃是他将今文经和古文经两派进行了融合,结束了两百余年的学术争端,经学也在他手上进入了小一统时代。

由此可知,郑玄堪称汉末学术界的泰斗。而在这时代,任何人要从文学习儒家经典,最先读的就是郑玄作注的经书,其地位亦高固如泰山!这时代所有儒者见到他,都要执弟子礼,乃为当代儒宗!

这时,整间石屋中早就充斥满了药味,而药味散发处,正是陶谦本人。郑玄对着陶谦苦笑一声,说道:“恭祖,这次老夫为了你可是打了次诳语。”

陶谦艰难地睁开浑浊的眼睛,微微抬手道:“谦谢过康成公。”

而糜芳听得,自然知道郑玄所说乃是欺瞒孙乾之事,于是却是插嘴道:“郑君此言差矣,且不说郑君所为乃是救州牧大人,乃是义举。而我等来时郑君本身亦有小病,自有吃药,故郑君并无打诳语。”

如若是其他人,听到糜芳帮忙辩驳,自会赞誉有嘉。可惜眼前这位却非常人可比,一边躺着的陶谦听得之后已经暗呼不妙,可惜想阻止时已经迟了。

果然,郑玄原本还算和善的脸色忽然一板一声,喝道:“打了诳语又非不可告人之事,君子当诚信,若不是念你一片救主忠心,老夫立刻就将你撵出去!”

糜芳本想拍马屁,可惜却摸到了老虎屁股,被数落了一顿满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