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谩
辽西道是大汉王朝最东北方向的一块领土,西南紧邻着河北道。在辽西道在西、北两个方向,都是游牧部落的领地。
西面属于奚族,北面属于契丹族,各自的势力范围在地图上都标得清清楚楚,足见兵部事先也做过一些工作。在契丹以西,还有一块草场是属于霫族,所占领地与契丹相近。这三个游牧民族实力不强,就连在今后的历史上曾经攻占燕云十六州的契丹,此时也不过刚刚兴起而已。
这三个民族都是**厥的附庸,如今在刘子秋的打压下,**厥一分为二,实力也大不如前,这三个民族也渐渐摆脱了**厥的控制,隐隐有些即将崛起的味道。
辽西道的南边是大海,刘子秋知道那里就是后世的辽东湾。在辽西道和契丹领地的东边,就是高丽国的地盘。其实,高丽国并不是后来的朝鲜,而是华夏东北土地上一个叫做高句丽的民族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只不过后来他们借助唐朝的力量,先后攻占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国家,统一了朝鲜半岛,这才成为那里的统治者。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高丽横跨鸭绿江两岸,最南边的抵达了汉城。此汉城非彼汉城,只是平壤以南百里的一座小城。再往南,则是新罗和百济的势力范围。
在契丹、霫和高丽的北部,还有另外两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室韦和靺鞨。这两个游牧民族,每一个所控制的势力范围都几乎相当辽西三郡、霫、奚、契丹、高丽、新罗和百济的总和。当然,这个规模和大汉王朝比起来仍然十分渺小。如今的大汉王朝,已经连漠北和西域都已经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
半晌以后,刘子秋方才指了指地图,问道:“这些游牧民族是什么态度?”
柳郁拱手道:“陛下,侵犯辽西的乃是高丽,与这些游牧民族何干?”
在河西的时候,柳随、姜彧二人就是参军。别看他们两个在军中名声不显,但却是最早支持刘子秋的元老之一。如今刘子秋坐稳了江山,也没有亏待他和姜彧二人,给他们一个高级参议的闲职,正三品衔。由于长期帮助刘子秋出谋划策,柳郁对刘子秋的一些手段和策略非常熟悉。过去作战,刘子秋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谁惹他,他就打谁,根本不会看周围人的脸色。如今面对一个小小的高丽,刘子秋却如此谨慎,这让柳郁非常不解。
刘子秋却知道,如果不是他穿越而来,按照本来的历史发民,杨广的百万大军都将折在平壤城下,他又怎能不慎?看了众文武一眼。刘子秋缓缓说道:“你们可别小瞧了那些游牧民族,若是朕的大军一路凯歌,他们或许会老老实实地牧马放羊,若是朕的兵马一朝失利,他们绝对会趁火打劫!”
说到这里,刘子秋用手在地图上轻轻一点:“辽西三郡地势狭窄,这些游牧民族若有歹意,随便两下,就可以截断我大军的后路或者补给!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第33章 意外的考生
。5du
一句简简单单的“死生之地”,足以说明刘子秋对整个辽东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程度,甚至在他突入漠北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过。因为刘子秋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杨广百万大军征高丽,最后活着回来的只有几千人。因此辽东是真正的死生之地,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刚刚安定下来的大汉王朝伤筋动骨。
李靖沉吟道:“陛下的意思是先交好周边诸部,然后再收复怀远?”
远交近攻,也是对外作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策略,李靖有些想法也不奇怪。刘子秋却摆了摆手,道:“敢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朕之所以要慎重起见,只是不想令我大汉子弟徒增伤亡。但不管怎么说,我大汉的土地都不能容许蛮夷染指,怀远必须收复。秦叔宝、罗士信,你二人在我朝尚未产过战功,朕便将这个机会交给你们。”
秦叔宝、罗士信二人大喜,连忙拱手说道:“末将得令!”
刘子秋又叮嘱道:“此去辽西,收复怀远即可,不得贪功冒进!”
……
杨广当政的时候,已经开凿了从洛阳通往渔阳的永济渠。渔阳过去便是卢龙,而卢龙离山海关不过数十里之遥,出了关就是柳城郡的地界。有了永济渠,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粮都会方便许多。当初杨广遗留下许多龙舟,刘子秋并不需要这些东西,早就下令将这些龙舟改造成运输船,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前些日子,尉迟恭已经率领两万大军增援辽西,按照行程计算,应该已经抵达了燕城。如今,秦叔宝、罗士信又各引两万军马出发,有这六万大军,要想收复一座小小的县城并非难事。这也不是刘子秋托大,毕竟怀远县在大汉境内,属于主场作战,可以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援。
果然,半个月以后,从辽西传来捷报。三路大军一到,高丽兵马已经退出怀远,撤往了乌骨城。大军在修复了怀远城墙,又派兵驻守之后,不日将会班师回返洛阳。
……
边境危机暂解,刘子秋并没有掉以轻心,他召集众将计议,问道:“高丽究竟是从何时起,占据了这么一大片土地的?”
确实,从地图上看,高丽的领土有一半在鸭绿江以西,这让来自后世,习惯于以鸭绿江为界的刘子秋感觉很不舒服。
回到洛阳以后,虞世南并没有闲着,他从崇文殿浩如烟海的典册中翻出了晋初的地图,指了指东北一角,说道:“陛下请看,在晋以前,这里都属于辽东郡管辖,就连平壤城周边一带也是分别属于乐浪郡和带方郡管辖。后逢晋乱,高句丽趁机起兵,相继吞并了辽东郡大部、乐浪郡和带方郡。”
刘子秋这才明白朝鲜这片地图的演变,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李靖素来知道刘子秋是寸土必争的性格,拱手说道:“陛下是要兴兵讨伐高丽,以复晋之故地了?”
刘子秋摇了摇头,说道:“既然这片土地原来就属于我们华夏,我身为华夏一帝,又怎可弃祖宗之地于不顾。但是,这件事却不急在一时,大可以从长计议。”
顿了顿,刘子秋又说道:“晋失其地久矣,那里的山川地理有谁熟悉?气候变化有谁知晓?行军之事,需谋定而后动!”
……
这一番计议以后,朝廷表面上对辽东逐渐放松了下来,但是暗地里却组织了数百支斥候,以商队为掩护,深入高丽、百济、新罗以及奚、霫、契丹、靺鞨、室韦等游牧民族的领地,收集人文、地理、气候等各方面的情报。在当时的人看来,这些情报并不涉及军事,所以收集情报的那些商队,也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怀疑,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
不过,进入十月的大汉王朝并没有平静下来,相反却变得异常热闹,因为有两件大事即将举行。
第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就是刘子秋谋划多时的科举考试,这也是国家的抡才大典,能否成功举办,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从年初开始,以魏征为首的内阁就开始筹备这件大事。
和杨广时代进行的科举不同,刘子秋不仅将科举分成了文、武、工三科,而且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限定了年龄。只有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这是刘子秋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决定。年龄过小,心智尚未成熟,即使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也难委以事务。而年龄过大,许多方面都已经定型,缺乏可塑性。
除了年龄的限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不会立刻任命官职,他们还必须进入新成立的太学院学习两年。这两年中,他们会接触很多东西,包括朝廷的一些律法,各部的运作。他们也会轮流到内阁、各部当值,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更主要的是,刘子秋会亲自到太学院授课,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比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比如国家是属于全体大汉百姓的而不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这些内容刘子秋现在并没有透露,因为他知道魏征等人肯定会反对。
因为通过这次科举考试的人员,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入朝为官。这对于大汉的百姓有莫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工科考试,让一些不识字的工匠也看到了希望,因此洛阳城中一时人满为患。
当然,科举考试的重点还是在文科方面,必须自汉以来独尊儒道,已经让国人习惯了由读书人治理天下。所以,大汉王朝的第一次科举,最终给文科设定的名额是三百六十人,也就是说,将有三百六十人通过文科考试而成为大汉官员。相较而言,最终通过武科考试的名额只有十六人,通过工科考试的名额只有六人,比文科要少得多。关于名额的分配方案也得到了朝中大多数官员的赞同,毕竟他们自己就是读书人。整个科举自始至终都由内阁在负责运作,刘子秋只是听听他们的汇报,偶尔提点建议,并没有加以干涉。
不过,当所有考生的名单最终报到刘子秋面前的时候,他还是看出一些端倪。曾经的七大世家,只有陇西李家、太原王家派子弟报了名,其他五大世家居然没有一个人参加,这显然是在以实际行动向刘子秋示威。当然,除了这五大世家,其他一些二流、三流世家也是有的派人参加,有的没有派人参加是。像弘农的杨家、长安的上官家、杜家都派了子弟参加,这也是对刘子秋的一种支持。同时也说明世家集团开始出现分裂,对朝廷也是个好事。
江南的谢家自然派了不少子弟参加,他们已经进入了顶级世家的行列,这都得益于刘子秋颁布的那道诏书。如今的谢家已经和刘子秋捆绑在了一起,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刘子秋。谢志文、谢志武兄弟更是留在洛阳半年之久,就是为了备战这场科举。唯一让刘子秋意外的是,谢志武居然也报了文科。实际上这也不奇怪,他那几招三脚猫的功夫如果真报武科,落榜的可能性极大。
对于五大世家的一齐缺席,刘子秋并不感到遗憾。相反,刘子秋敢肯定,这五大世家一定会为他们今天的错误决策而后悔。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家,靠的就是权和钱,而且财富也必须有权力来保驾护航。错过了这次科举,也就意味着四年之内,这些世家当中将不会有人进入朝廷为官,因为科举将会每四年才举行一次。四年会发生很多事情,等到四年一过,官员更迭,他们会发现朝中他们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是,刘子秋很快又发现了更令他意外的事情,或者说是更令他意外的考生。
第一个令他意外的考生是洛阳的长孙无忌。曾几何时,他将长孙无忌视为自己的兄弟,两个人也相谈甚欢。然而时过境迁,随着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到江南偷袭他的妻儿,双方再也回不到当年那种感觉了。本来,刘子秋因为长孙无忌年纪尚幼,因而赦免了他。却不曾想到,长孙无忌今年也到了十八岁,报名参加了科举考试。
以长孙无忌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会不会对朝廷忠心耿耿?刘子秋要不要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而更让刘子秋为难的是另一名考生,来自陇西的李建成,李渊的长子。
李渊投降以后,被刘子秋迁出洛阳,送往陇西。不过,以李长山、李长风这对老兄弟的精明,自然不可能接纳李渊一家为陇西李家的成员。所以,李建成这次报名,是以普通考生的身份进行的。任刘子秋想破头,也想不到李建成会来参加科举。可以想像,做出这样的决定,得忍辱负重到什么程度!允不允许李建成参加科举考试,也是一个难题!
第34章 花落谁家
刘子秋拿着这份考生名单在屋内來回踱了很长时间一双眉头紧锁着难以决断
高秀儿在旁边看了不由问道:“夫君你既然说了要将科举考试全部交由魏先生他们处理又何必管它”
确实跟刘子秋在外游历的这半年时间让高秀儿感触很深放弃了部分权力却换來了大量自由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而高秀儿的话也提醒了刘子秋以魏征等人的精明和严谨又怎么可能洠в蟹⑾挚忌ド铣鱿至顺に镂藜珊屠罱ǔ傻拿炙前衙ケǖ搅踝忧镎饫锊⒉皇窃蕹扇谜饬礁鋈瞬渭涌凭俣嵌粤踝忧锝惺蕴
刘子秋曾经透露过一个想法律法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个想法对于朝中大臣來说认同者并不多因为他们现在都是当权者都是既得利益者让他们和普通百姓在律法面前平起平坐他们会感到吃了亏现在他把这个难睿诘搅肆踝忧锩媲澳悴皇撬狄巳似降嚷鹉敲窗凑展娑ǔに镂藜珊屠罱ǔ煞峡凭倏际缘奶跫闳貌蝗盟遣渭
两害相权取其轻让李建成和长孙无忌当官确实会带來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