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大军阀 >

第183章

民国大军阀-第183章

小说: 民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公司的电视台也有10多家,电视节目不但覆盖了秦国,还有中国西南部的很多地方。

国共等中国党派看见秦国农户家中的人在家里看电视,那种表情就像看到了外星人,之前他们很多人并不了解秦国有多强大,只是感觉秦国的武器和车造的好,尤其是*当中很多留苏派一直吧苏俄当做学习的榜样,王九龄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专门组织他们来秦国监视一下,他们到了之后,在秦国呆了一个多月,走了很多地方,看着秦国民众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好,看着电视吃着饭,大米饭,还有好多肉,他才发现苏俄跟秦国比来简直不值得一提,相差太远了,他们想欺骗自己的感情也不行。

这些素以食古不化的分子都被感化了,其他人更不用说,秦国普通民众的生活都比他们好,至少人家也是天天大鱼大肉,看着这些人长的那叫一个壮,绝对不是造假造的出来的,他们去哪里都是随机的,尤其是学校的学生,他们吧整个学校都看了一边,无论是小学生哈市中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整洁干净,绝对不可能是因为实现得知他们要来考察,做好了什么准备。

从他们眼中就可以看到秦国这些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相当打的发展,电视普及的那一天起,各种电视剧,如《白娘子传奇》,里面加入戏曲,非常受民众的喜欢,还有动漫《加菲猫》,受到大人和小孩的一直喜欢,他们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分割线——新书《抗战往事》已经上传,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第三百六十六章 第一滴血

宣传王九龄的文化价值观,王九龄想到的自然是潜移默化的宣传,而不是天天在哪里叫别人这样做,那样做,就算你自己能做的到,别人也会反感,同时王九龄可不相信每个官员都能洁身自爱,就算秦国法律这么严酷,王九龄也在鼓励他们自己经商创业,并且提高他们的收入,但是还是有人猪油蒙了心,去贪污受贿。

遇到这种情况,那种生活不如意的人必然在想当官的工资那么高,生活福利待遇那么好,还要去贪污受贿,平时还叫我们要遵纪守法之类的。民众自然心里不平衡,总是严格的要求别人,却从来不要求自己,如何能折服民众呢,所以王九龄希望的是每个人自觉的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就是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

所以除了要完善法律法规之外,就是要加强道德建设,那么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自然是宣传的最好手段,尤其是电视和电影声情并茂,加上偶像的力量,王九龄相信确实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王九龄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电影,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就算现在有电视,那电视毕竟是黑白的,不如彩色的电影好看,而且电影写剧本比较短,王九龄记得的也多,电视剧剧本实在太长了,王九龄不是很记得,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写那个,所以还是电影剧本比较适合王九龄。

第一滴血在王九龄封笔之后的一年间终于出来了,第一滴血王九龄共写了两部,第一部中兰博是久经战阵的秦国军官,只不过厌倦了战场生活,无法融入秦国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又想起那么多弟兄死在了战场,所以离开了秦国去了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排华国家,兰博在印尼四处流lang到了一个叫假日小城的地方,又遭小镇警长诸多挑剔及无理指责。最后,他无法忍受。他要站起来对抗警长的挑衅,还要对抗警长召来的大批警察。兰博用他在战场常用的军事知识,来对抗这一批人。除了他尊敬的上校,无人、无法律、无武器可将他阻止。该片不但将动作场面的气氛拍得紧凑逼人,也将小人物打倒建制恶势力的含意拍得大快人心。

尤其是在华人世界里掀起了强烈的反响,自重秦国起来后,他们的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高,随着中国统一,走向,他们同时获得了两个国家的保护,但是以前中国四分五裂,秦国还不知道在哪里,他们饱受欺压,这部影片恰恰反应了他们在国外的生活而电影又有所保留,那就是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人被杀死,兰博这么做表面上是怕荷兰人报复其他华人,而王九龄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首先王九龄通过这部电影,也是告诉世界那些排华的人,我们不是好欺负的,另外就是警告这些排华势力,同时王九龄还要让所有的华人看到印尼人和荷兰人的显赫嘴脸,王九龄攻占荷兰的计划早就制定,就等时机了,所以先通过这部电影占据一下道德的制高点,下次攻占印尼,王九龄要用的理由就是印尼人排华和屠杀华人。

第一部《第一滴血》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秦国军人的那种不浮夸,看起来很真实,又特别符合军人作风的打斗动作再一次吸引了无数观众。

一直以来欧美的观众对于那种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功夫是即羡慕有嫉妒,同时一大群什么专家、教授出来说不符合这个、不符合那个,为此王九龄还把“酷跑”运动给弄了出来,这帮家伙才相信中国功夫,因为看酷跑运动,那些人身手矫健,尤其是很多欧美人试过之后,发现他们也可以做到。

第一滴血第二部也在拍完第一部后,立即开拍,在第一部上映两个月后也随即上映,这是同一题材的电影连续两部上映时间间隔最短的一次。

第二部讲述了兰博因内心战争的创伤而隐居泰国的一座佛教寺庙。此时在阿富汗,阿富汗人民正遭受英国的入侵。

一天,他唯一尊人——上校找到他,请他随自己去阿富汗执行秘密任务。兰博表示不愿再返战场。上校一行刚进入阿富汗即被军设埋伏抓获。为拯救上校,兰博决定深入阿富汗腹地,再度重返战场,与英国军队展开了殊死战斗。在阿富汗游击队的配合下,兰博多次与英军航空兵交锋,摧毁了虐杀平民的英军集中营,歼灭了全部敌人。

这部电影在伊斯兰世界再度被评为年度最好的电影,看着自己的人及时赶到救了英雄一命,同时配合英雄一起围歼了英军一个加强营,感到特别的振奋。

影片通片除了讲述兰博如何厉害,还有一点就是讲述伊斯兰世界的人多么的英勇善战,把伊斯兰人描绘的特别完美,通过这部影片所有的伊斯兰人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友谊,现在留学,他们都不去欧美了,而是去秦国。

这些人觉得伊斯兰世界要想获得独立只有依靠秦国人才可以,而且秦国人是非常友好的,看着、巴基斯坦等国完全没有因为秦国帮助他们独立而签署什么不平等的条约,这跟欧美国家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他们觉得以后既然要跟秦国打交道自然要去秦国,另外秦国帮助他们独立,到时候组建政府,秦国人选择新政府官员的时候,肯定也是选择那些动汉语,了解秦国文化的人,要是有秦国留学背景的话,什么都要容易的多。

而王九龄见伊斯兰来秦国留学的越来越多,就开放了和交界的并州和雍州,这些人可以在这些地方留学,王九龄自然也会大力建设这些地方。

王九龄现在治国的理念可是均衡发展,没得人口过份向某地集中,工业也向某地过份集中,就像后世,要是打仗的时候,把北京和天津、广州、上海炸毁了,那中国也就残了一半了。

因为中国的金融、经济、政治基本就集中在这里,这就是发展不合理的后果,要不后世为什么要西部大开发呢——

分割线——新书《抗战往事》已经上传,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第三百六十七章 航母入列

1938年2月,两艘重4万吨的航母正式入列,秦国的这两艘航母耗时两年才完成,完工时间比预计的还要晚三个月,之间情况一变再变,好在多三个月的时间也不长。

在这两艘航母建成之前,王九龄把为了训练航母人员,还改装了两艘商船,把他们作为护航航母,另外还有在攻击婆罗洲和香港时期,被击沉的英国商船和巡洋舰还有一艘老式的战列舰也被改成了航母。

英国布署在亚洲的军舰都是老掉牙的军舰,把他们修复了也过时了,但是王九龄作为后来人是知道护航航母的重要性的,尤其是秦国今后控制南海,好有印尼等地,都不是整片的大陆,所以自然需要大量的巡逻舰队,还要帮运输船护航,大型航母用起来就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所以搭载十几二十架飞机的护航航母则是最合适的。

护航航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小,一般就是平的飞行甲板,岛式上层建筑比起常规航母而言要袖珍很多。与轻型航空母舰改建自战斗舰只不同,护航航空母舰则是由商船改装而来,因此属于更为小型的航母,用于为商船护航。它们一般是在运输船队前方展开,用舰载机侦察、攻击潜艇,或引导水面舰只实施攻击。护航航空母舰除护航外,还时常担负运输船的角色。

所以改造护航航母不但可以提早为秦国培养海军人才,而且日后还可以派上大用场,秦国大肆的商船改造成航母,而且是那种只能搭载十几二十架飞机的航母,令各国吃惊王九龄要发展航母的同时,也被这些国家狠狠的笑了一把。

没有工业底蕴的国家就是这样,没能力造大型航母,只能用那种商船来改造,过干瘾,他们总算为自己的失败找回了点面子。

从去年年初到今年,海军已经有8艘护航航母,官兵们没有任何不满,也没有嘲笑,因为王九龄早就说过了,大型航母下水后,虽有的舰员都将从现在的海军里面挑选,你够优秀就进来,没本事就没办法了,反正航母就这么两艘。

所以海军拿到航母之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当中,他们这些人优秀的将会进入真正的航母,航母舰队司令官也从他们当中挑选,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呢,虽然后面还会建造更多的航母,但是那是以后的事情,他们可不想等以后,再说能上秦国最先建造的航母工作,那份荣耀可不是后面建造的航母能比的,第一次的才是最珍贵的。

有了护航航母提前一年的训练,重型航母下水入列后,不至于完全不懂,而且这个时代的航母也远比后世的航母简单,所以航母入列后,两艘航母上的官兵还有跟他们同一个舰队的官兵,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当中,王九龄不需要他们顾虑什么,王九龄只需要战斗力,其他的他们不必担心,他们只要尽快的有战斗力,王九龄什么都会给。

在这次落选的海军军官他们也不气馁,因为已经有三艘今年就会完工,另外还有四艘明年会完工,所以他们只要好好训练,上航母是迟早的事情。

王九龄在造航母的花费上从来没有说个不字,陈绍宽来秦国之后,看到王九龄不惜血本猛造航母,那表情都能用语言来形容了,作为航母控,当年他可是向蒋介石提出了中国需要二十艘航母才能保护海疆的安全。

早在1928年,时任中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的陈绍宽就曾经上书,要求花2000万元建造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以下简称航母)。建航母!那绝对是中国军界的重磅炸弹!消息传开,众人议论纷纷。造航母当然是好事情,但中国有这个实力么?这个时候,蒋介石既不想出钱,又不想失掉人心,就使出“拖”字诀:五年,十年,十五年,给陈绍宽画了一个大大的饼。一转眼到了抗战,中国海军那点家底都让陈绍宽折腾没了,而陈绍宽还在做他的海军强国梦:从辽东到南海中越边界,划分四大战区,建造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约18亿元。这可真是“宏图大业”,一下子把中国海军未来几十年的实践和理想都说完了。坚持的反面,就是顽固。在陈绍宽看来,他是在实践自己的海军强国梦;在别人看来这就是固执己见,痴人说梦。蒋介石看到陈绍宽的计划,啧啧舌头。陈绍宽啊陈绍宽,你把自己的家底赔个精光不说,还要烧钱造航母,疯了吗?从这时,陈绍宽的仕途就开始走背运了。

1930年陈绍宽提出的海军六年计划当中,要建造航母1艘、装甲巡洋舰2艘、巡洋舰2艘,大小驱逐舰28艘、大小潜艇24艘,另外炮舰、扫雷艇、运输舰等,共计106艘。

历史上的1943年11月,陈绍宽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他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历史上1935年20法币等于1美元)。这个规划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