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

第160章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160章

小说: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正是在这样一个场合,贾宝玉认识了蒋玉菡,而且交换了礼物。蒋玉菡把一条大红血点子的汗巾子送给了贾宝玉,后来贾宝玉回到怡红院之后又把这条汗巾子在晚上睡觉时候系到了袭人的腰上,这当然就是一个伏笔,说明蒋玉菡最后会娶袭人,就对这个伏笔的理解来说,高鹗他并没有错,他最后也是写由于这条汗巾子等于起了一个媒介作用,所以蒋玉菡娶了袭人。

在前面我的讲座里面我已经分析得很多,当时,忠顺王和北静王之间正争夺蒋玉菡这个戏子,他是有象征意义的,实质是一场政治角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蒋玉菡私自逃离忠顺王府,藏匿起来以后,忠顺王派出他府里面的长史官,到荣国府问贾政要人,贾政一头雾水,只好叫出宝玉来,宝玉开始耍赖,说自己不知琪官为何物。这个时候呢,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就说,公子真的不认识琪官吗?如果你不认识的话,那琪官腰上的汗巾子怎么到了你的腰上呢?有的读者看书看得不细,就觉得一定是当时贾宝玉系着这个汗巾子,那长史官看见了,才这样质问。但是书里前面交代得很清楚,蒋玉菡即琪官赠给他的那条叫茜香罗的汗巾子,他已经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系在袭人的腰上,袭人起床后觉得不稀罕,扔在一个空箱子里面了。而且,那种汗巾子是系里面内裤的,外面大衣服也挡着啊,可见那长史官这样质问宝玉,不是现场目击,指着宝玉腰说话,他根据的,是可靠的情报。贾宝玉当时的心里的反应就非常强烈,说哎呀,连这样机密的事情他都知道了,别的事情他可能也会知道啊,与其混赖下去,我不如实话实说得了,于是就告诉人家,蒋玉菡躲到东郊紫檀堡自己购置的庄园去了。可见在冯紫英宴请这几个朋友的时候,就有忠顺王府派出的探子掌握了全盘情况。

在冯紫英家宴席上,蒋玉菡唱完曲以后,拈起席上一朵木樨花,念出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薛蟠就大闹,说你怎么说宝贝啊?云儿就帮着说出来,蒋玉菡这才知道袭人两个字不能乱说,因为那是宝玉大丫头的名字,是宝玉生活当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宝贝。确实,袭人提供宝玉俗世生活的全部的技术性支持,叫做色色精细、小心伺候,更为他提供性服务。席上出现的这个情况,忠顺王府派去的间谍——很可能混在唱曲儿的小厮里面——一定也会详细地回去汇报。

因此,贾宝玉的生活离不开袭人,也就成为忠顺王掌握的情报之一。

所以忠顺王奉旨查封贾府,划拨一大部分奴仆到自己那儿去的时候,就点了袭人的名,以对宝玉进行打击,他知道宝玉是荣国府最重要的一个继承人,当时虽然结婚了,但他的生活上仍然依赖袭人。对其他各房,可能只是宣布数字,比如王夫人,只许留两个丫头,其他都得归我,留哪两个你自己考虑。我要谁我也不点名。

袭人被忠顺王点名索要,这个时候袭人就面临一个抉择。走不走?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去得罪忠顺王,不是袭人自己的安危问题了,也不仅牵扯到宝玉宝钗夫妻的安危,更牵涉到整个荣国府的安危,如果能够应付得好的话呢,争取到一段喘息的时间,可能通过贾元春在宫里面做工作。最好贾元春分娩生下一个皇子,最后荣国府的局面可能还能缓解;否则的话呢,就大家同归于尽。

忠顺王点名令一下,是容不得你犹豫的,因此,那确实是惊心动魄的一刻,全府的人,一定都在关注袭人的反应,她所面临的抉择,实际上比生死抉择更加艰难。府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预测和心理波澜,袭人自己灵魂深处更会掀起大涛大浪。在那样一个危急的时刻,可能贾宝玉和薛宝钗舍不得她,千方百计要把她留下,但是袭人自己作出决定,你点名,那我走!所以袭人的离开荣国府,在曹雪芹笔下绝不是像高鹗写得那样,好像很无耻,不愿意死,食言,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苟活至上。不是这样的。袭人在那种情况下离府是一种义举,她是为了保护宝玉、宝钗,为了维护当时贾家的那个局面,使其不至于再进一步恶化。她牺牲了自己,保全了别人。

我这样讲,是有依据的。在前八十回的古本里面,第二十一回有一条署名畸笏叟的批语,脂砚斋和畸笏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这里不做讨论,这条批语说“茜雪至狱神庙方见正文”。那就说明在八十回后有一回会写到狱神庙,那里面会出现茜雪。批语接着说:“袭人正文标目,花袭人有始有终”,手抄本里这个“目”错抄成一个“昌”字,很明显是一个笔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八十回后会有涉及到茜雪狱神庙慰宝玉的回目,还会有“花袭人有始有终”的回目。这条批语就透露,在曹雪芹笔下,袭人不是一个有始无终的人物,就她与贾宝玉的关系而论,是有始有终的。这条批语又说:“余只见有一次眷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这就进一步说明脂砚斋或者畸笏叟他不是只听到曹雪芹给他讲一个构想,曹雪芹已经把那稿子写完了,而且是其经手誊清,清清楚楚地有这样一些情节。但是很不幸,还不只一稿,有五六稿,估计就是有五六回的稿子,最后都迷失了,非常可惜。

古本第二十八回又有一条批语:“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始终者,非泛泛之文也。”就是后来贾府的局面进一步地恶化,宝玉和宝钗有一度经济上非常困难,而这个时候,谁去资助了他们呢?不是别人,就是袭人和蒋玉菡。袭人应该是被忠顺王索要去了以后,再经历一番曲折,被忠顺王赏给了蒋玉菡为妻,他们那时经济上应该还不错,就想方设法去救济困境中的二宝夫妻。

这种八十回后的情节,作为批语,清清楚楚地写在了古抄本上,而且脂砚斋和畸笏叟还不是一般地看到八十回后文稿,是一边誊抄一边看。所以我的探佚,是有根据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袭人离开荣国府不像高鹗写得那样是在宝玉出家之后,而是在宝玉和宝钗的婚姻仍然存在,在荣国府遭受第一波打击的情况下,为了力挽狂澜,才牺牲自己,被迫离开的。她不是背叛贾宝玉,不是所谓的“千古艰难为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不能拿那个战国时代的息夫人跟她类比,她是为了维护贾府,为了今后能够有机会帮助宝玉,作出了一种令许多人没有意料到的抉择,在曹雪芹笔下,她不是一个负面形象。

袭人的命运,和另外一个丫头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是麝月。有一条脂砚斋的批语非常重要,在第二十回。那个时候虽然有大观园,但是贾宝玉和小姐们还没有搬进大观园,元春省亲结束了,大观园先闲置着,贾宝玉还跟贾母一起住。过节的时候很热闹,其他丫头都出去玩了,宝玉发现独有麝月一个人在屋子里,就问她,说你怎么不出去玩儿啊?麝月说,这个时候袭人又不在,地下那么多灯火,我再出去,万一出了事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宝玉心理上就有反应——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晴雯那些丫头都很天真烂漫的,贪玩,麝月却独自照顾着贾宝玉的居住空间,她确实很像袭人。针对这一段情节,脂砚斋批语这么说:“闲上一段女儿口舌”——写到晴雯去跟别人耍钱,输了,回来取钱,碰见宝玉正在给麝月篦头,引出一番口舌,这个你去翻书,我在这儿不细展开——“却写麝月一人。”就是这段文字是专为麝月而写的。接着就告诉我们,在袭人离开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出嫁,虽去实未去也。”就是说在忠顺王点名让袭人走,那种情况袭人就等于出嫁了——或者是忠顺王自己,或者忠顺王的一个儿子,要纳她为妾,或者是把她直接赏给已经从紫檀堡找回来的蒋玉菡,把她嫁给他,以使这个戏子能安心待在府里随时为他们演戏——那么袭人临走时候就告诉宝玉,说底下丫头比如说只许留一个,那你就应该好歹留着麝月。麝月可能长得也不是很漂亮,也不是很乖巧,但是袭人留下话,好歹留着她。后来宝玉便依从此话,那么在一段时间里,麝月对他和宝钗的服务,质量和袭人大体相当。

值得注意的呢是还有一条批语,署名畸笏叟,也针对上面提到的那段文字:“麝月闲闲无一语,令余鼻酸。正所谓对景伤情。”有位红迷朋友跟我说,这批语好怪啊,这段情节里面麝月说了很多话,不是闲闲无一语啊,而且这段情节发生在贾府最繁盛的时期,元春刚省过亲,还处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状态中嘛,过节的时候丫头们都能够自由嬉戏,分明是很美好的一些场景啊,怎么会鼻酸呢?怎么会“对景伤情”呢?

细加推敲,就说明写评语的畸笏叟,写这几句批语时,身边就有一个人,这个人应该就是麝月的原型——《红楼梦》里面的很多人物都有原型,麝月想必也有原型——这个原型人物经过一番悲欢离合以后,终于又和畸笏叟这个批书人坐在一起,麝月的原型没有什么文化,畸笏叟不消说是有文化的,批到这段情节,那么批书人就告诉旁边这个女子,这段写的就是你,麝月想到往事,“闲闲无一语”,本来这个人就是笨笨的不会说话,她以沉默,来对待曹雪芹的这段文字。批书人这个时候就觉得鼻酸。什么叫鼻酸?我们在人生中都有这种经历,想哭,一下子又哭不出来,眼泪流不出来,鼻子已经酸了。这是比痛哭流涕有时候还要难过的一种状态。然后呢,批书人说,“正所谓对景伤情”。意思是,当年我们处于一种什么局面里啊?当然,书里面描写的是一个根据“真事”而“假化”的场景,但连许多细节,都“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啊。按书里描写,当年贾宝玉给你麝月篦头,对着镜子,外面是爆竹、烟火的响声,荣华富贵到不堪的地步啊!现在呢?曹雪芹写书的状态在开卷第一回古本《红楼梦》里的楔子里说得很清楚: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是一种非常贫困的状态,面对书里面那种繁华情景,再对比我们现在翻阅书稿时候的凄惨情景,能不对景伤情吗?这条批语,从书里批到书外,再从书外对照到书里,足可以令我们深思细品。所以读《红楼梦》,读古本《红楼梦》很重要,读古本《红楼梦》除了读正文以外,读这些批语也很重要,它对我们理解这部书,理解曹雪芹写作时候的心态,特别是对我们探佚曹雪芹笔下的八十回后真故事,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

以上是我对曹雪芹的《红楼梦》八十二回到九十回的真故事的探佚心得。那么,九十一回到九十九回这个情节单元当中会有什么重要情节出现呢?会有贾探春远嫁。那么,贾探春究竟是为什么远嫁?究竟远嫁到什么地方去了?下一讲里,我继续向大家汇报我的探佚成果。

第八章 第九十一回至第九十九回之谜'1'——贾探春之谜

高鹗续书写了贾探春远嫁。他说贾政被皇帝派了外差,接触到了一个镇守海门等处的总制叫周琼,周琼有一个儿子,主动请求贾政把女儿嫁给他儿子,贾政就答应了这门婚事。这可以勉强算是远嫁,因为从周琼的官职看,应该是在南方海疆。但说实在的,如果真是这样,贾探春嫁到他父亲都能到的地方,更没有跨出国门,完全构不成什么生离死别的悲剧。在高鹗笔下,贾家虽然遭受到一点打击,但很快又沐皇恩、延世泽了,家业复苏,于是贾探春就方便地回娘家来探视了。虽然远嫁,回家不难。这种写法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曹雪芹非常重视贾探春这个角色。大家想一想,《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排序,第一二位不分名次,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然后就是贾元春;如果要是按贾氏宗族小姐的长幼顺序往下排的话,应该是贾迎春,可是不然,曹雪芹把贾探春排在贾迎春前头,然后是史湘云,然后是妙玉,然后才是迎春、惜春,才是王熙凤、巧姐,最后才是李纨、秦可卿。他把贾探春排在你可以叫做第三,也可以叫做第四的位置——因为一二是并列的——可见作者非常看重这个人物。对于这个人物后来的命运的暗示、伏笔、预言,八十回书里就特别多。

首先是第五回里面,毫无例外的,他也给贾探春设置了册页上的图画以及旁边的判词。这幅图画呢,历来的读者和评论家往往都忽略其中的一个细节,很少探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册页上怎么画的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上有一女子,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