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扬明-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时机正确了,同样的陷害法子却让杨明有口难辩。
东厂的番子们仿佛早等着小贩自残的一幕出现似的,刷地一下凭空冒出来许多。
永乐十八年成立东缉事厂开始,东厂便对锦衣卫采取着监视态度,因为在这之前锦衣卫出了一个很不争气的老大,老大姓纪名纲,这家伙在朝廷里一手遮天,权力几乎与永乐帝平级,估摸着当锦衣卫指挥使太顺风顺水了,有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寂寞意味,于是某天突发奇想,想试试当皇帝啥味道,结果寂寞的纪英雄被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剁成了饺子馅儿。
纪纲诛了,事情没完。多疑的永乐帝开始对整个锦衣卫的忠心产生了怀疑,天子亲军都敢造反,朕还能相信谁?……于是东缉事厂应运而生。
还是太监好啊,男人眼里他们有着致命的缺陷,可在皇帝眼里这种缺陷恰好是优点,断子绝孙的人谁吃饱了撑的会造反?用这帮皇家的家奴监督不怎么靠谱的锦衣卫,天作之合。
百年的制度就这么被传延下来,虽说大明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东厂一定压锦衣卫一头,但名义上来说,东厂确实对锦衣卫有着监视的职权。
如何监视,端看怎么理解了。
上层人物不想多事的时候,锦衣卫就是满大街杀人放火他们也懒得管。一旦上头想把某根钉子置于死地,哪怕只是轻轻碰了一下路人,东厂也能把白的变成黑的,非说你把人家弄残了。
很不幸,杨明恰好就是东厂眼里的这根钉子。
围着杨明的番子们手按在刀柄上蠢蠢欲动,冰冷的眼神里似乎带着几分猎物掉进陷阱后的得意,毫无疑问,杨明便是那只猎物。
秃头小贩满头鲜血,躺在地上呜呜呻吟,口中仍在喃喃说着要告状云云,凶恶的面相配上凄婉哀怨的表情,说不出的怪异。
确实是个圈套,长得刽子手模样的贩子眼里不时还闪烁着凶光,这种标准打家劫舍的相貌居然跑去卖菜,也不嫌专业不对口……
为首的番子指着杨明道:“我们亲眼看见你把这贩子打得满头流血,你莫想抵赖,兀那卖菜的贩子,你若想告状,别去南镇抚司衙门,他们锦衣卫官官相护,告不出结果的,不如去咱们东厂,有咱们英明的厂公为你做主,哪怕闹到内阁三老面前,朝廷也会为你们主持公道的。”
四周早已围了一大群百姓,闻言纷纷点头称善,如狼似虎的东厂今日居然为平民做主,做了一桩善事,顿时引来了百姓们的称赞,同时大家也对杨明为首的锦衣卫投去鄙夷愤慨的眼神。
杨明越发清楚了,这帮家伙是想把事情闹大,闹得越大,他杨明小命越难保,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情就是在上层人物有心渲染之下变得比天还大,令无数无辜的人脑袋落地,最有名莫过于几百年后满清时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桩简单的通奸案,在上层人物有心攀扯下,竟牵累到数百官员人头落地。
几名东厂番子已扶起小贩向外走,另外十来个番子则对杨明他们隐隐成包围之势,话说得很客气,是黑是白请大家一起去东厂大堂走一遭,不过他们按着刀柄的手蠢蠢欲动,看样子杨明若说半个不字,他们便不会再这么客气了。
杨明面色有点苍白,他没想自己居然碰到这种事,类似于前世的碰瓷,不过今日的碰瓷比较要命。
几名锦衣卫百户没了主意,纷纷看着杨明,杨明眼皮抽了抽,忽然扬起刀鞘狠狠朝为首的东厂管事脸上一拍。
啪!
“动手!”杨明暴喝道。
锦衣卫百户们听到命令,毫不犹豫地向前一步,扬起刀鞘跟东厂的番子们打了起来,眨眼间街上顿时乱成一片。
☆、第五十五章 借刀杀人
杨明身上挨了几下,忍着痛在群殴的人群里搜索,发现一个光头在人群中左突右闪,身手异常敏捷,刚才满头鲜血的颓势荡然无存,像只欢快的小鹿似的不时抽冷子暗算一下锦衣百户。
杨明眼中冒出了怒火,忽然扬手指着那秃子大喝道:“集中火力先打那光头!”
京师风沙大,一会儿的功夫街上已扬起了一阵如黄雾般的灰尘,现场愈发混乱,有点敌我难分的架势,不过一听杨镇抚说打光头,那便没压力了,这么多人里,唯独那光头像黑暗中的灯塔,苦海中的明灯,那么的鲜明,出众……
于是光头悲剧了,近十名锦衣卫的刀鞘拳脚全朝他身上招呼过去,就数杨明揍得最欢快,没办法,他太恨这孙子了,今日这场祸事全是这光头惹出来的。
噼噼啪啪一阵脆响,光头几声惨叫后,拼着最后一丝力气忽然站起身,厉声大喝:“住手!”
众人一滞。
飞扬的尘土里,光头鼻青脸肿看着杨明,流下了哀怨的眼泪。
“有没有搞错?凭什么只打我一个人?”光头悲愤地谴责道。
杨明也楞了:“这是交流打架心得的时候吗?”
光头嘶声大吼,眼泪飞得特别小清新:“这不公平!”
砰!
杨明一刀鞘拍晕了他,不解气地狠狠踹了他一脚。
“脑袋那么鲜明,目标那么明显,不打你打谁?还想要公平?”杨明扭头大喝:“把这刁民绑了,拿进诏狱,让他尝尝真正的公平滋味!”
众锦衣百户齐声应了,利索里把光头绑好,两人一左一右架着他走远。
风沙略小了些,东厂番子们见锦衣卫居然把最重要的当事人绑走了,不由面面相觑失了主张,他们办过的案子不少,打过的架更不少,可是从没遇过这么不讲究的,一不争辩二不扯皮,直接让当事人消失,光头被拿进了诏狱,下面的戏还怎么唱?
咬了咬牙,为首的番子一挥手:“咱们退!这事儿没完!”
杨明面带冷笑看他们撤走,心头越来越沉。
这番子没说错,刚才这一出只是大餐前的开胃菜,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
当夜,东厂番子频频调动,几个时辰内纠集了数百上千号人,打着火把气势汹汹朝锦衣卫备北镇抚司而来。
京师无数大臣,御史的目光也盯住了这一夜的厂卫之斗,京卫都指挥使司和内廷掌印太监怀恩同时连下数次条子询问东厂和锦衣卫。
尚铭作为东厂厂公,底下的崽子将事情闹得太大他也不好装作不知,当他的顶头上司怀恩传信询问之后,尚铭就召集了东厂的几个档头掌班。
大档头上前说道,“老祖宗,这杨明委实难缠,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就不知道咱们东厂的手段。”
尚铭笑骂道,“糊涂,杂家平日里如何教你的你忘了吗?明刀明枪只能算是一介武夫,粗人,兵不血刃才是真正的手段……”
“那老祖宗的意思是?”
“你这般召集人马去找锦衣卫的杀才,若是叫怀恩公公知道了,杂家能有好果子吃?再让陛下知道了,你们就等着自裁谢罪吧……你去重金收买几个读书人,让他们煽动京师的文人士子,哼哼,这帮子大头巾可是咱们最头疼的一群人……”尚铭说到此处,不由得阴测测的笑了起来。
“老祖宗英明,那我这就去办?”
“去吧,记住了,不能露出一丝马脚……”
夜色平静,风雨欲来。
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杨明宴请手下九位千户,千户们欣然赴约,众人在杨明面前表现得很恭谨,当然,杨明估摸着他们的恭谨态度多半是装出来的,毕竟他根基太浅,几个月之内由一个平民升到了镇抚,这样的升官速度在大明官场来说,可谓火箭速度了,肯定会引人嫉妒的,而且他也没做过什么能让众人服气的事情,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宁波抗倭一事,然而那件事毕竟众千户们没有亲眼看见,心下多半认为是以讹传讹,不足采信。
前世当副总的时候,杨明便学到了驾驭手下的经验,无非恩威并济而已。其实这种方法在中国相传千百年,老套是老套,但这个驭下之道能传之千年,必然是有效的。
宴席间众千户阿谀奉承连连,个个翘着大拇指没口子夸赞杨镇抚实乃少年英雄,可敬可佩云云,杨明笑吟吟的,既不脸红也不拦着,千户大人喜欢听人夸他,不论是真是假,至少是一种赏心悦耳的享受。
命人再从原来的千户所里提出二千两银子分给众百户,当是见面礼,这份礼将宴席的气氛推向了顶峰,人人争先恐后,纷纷拍着胸脯表示愿为镇抚大人效死,杨明笑着点头,也没把这话当真,千户们的忠心不是二千两银子能买来的,姑且听之,只要大家面子上过得去,不要暗地里给他这个上司使绊子就好。
对杨明来说,这顿宴席的唯一收获便是将千户们的德性看清了三四分。
前世跟金老先生笔下的韦爵爷学了一招,那就是话多的将领必然只会拍马屁,没有真本事,沉默寡言而又不巴结讨好上司的,必然是有真本事的人,如今靠得住的,还只有唐四和鲁青峰两人啊。
杨镇抚大多数时候挺清闲的,于是乎,和部下吹牛打屁就成了一张感情牌,感情牌是很好用的,也很简单,磨磨嘴皮子,神侃半天就成。
“最后任我行使出了吸星大法,却不料令狐冲当时正好尿急,任我行用嘴隔空一吸,结果悲剧了,被活活呛死,夕阳西下,干掉了任我行的令狐冲最后终于……”
唐四和鲁青峰一脸急切:“终于跟任盈盈在一起了?”
“不,终于跟东方不败有情人终成眷属……”杨明不满地皱眉:“我前面埋了那么多伏笔你们没看出来吗?其实令狐冲真正喜欢的是东方不败……”
唐四和鲁青峰敬畏莫名,连连拱手:“镇抚大人到底是读书人,这故事说得好听之极。”
杨明干笑,前世读《笑傲江湖》还是高中的时候,很多情节都忘了,磕磕绊绊的,大体应该是这么回事吧,反正糊弄两个明朝的百户没问题。
和颜悦色地瞧着两位欲拉拢的目标,杨明笑道:“两位可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了什么道理?”
唐四和鲁青峰瞠目结舌:“……”
他们实在没想到听个故事还要交作业,写写观后感之类的。
“学……学好功夫,为镇抚大人办差办得更扎实。”唐四结结巴巴道。
杨明表情严肃道:“错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跟东方不败那种阴阳人打架时,猴子偷桃这一招是没用的,因为他无桃可偷,以后跟东厂那帮阉狗干架时切记切记……”
唐四和鲁青峰:“……”
杨明重重叹气,通过这这几个月的观察,二人的品性还是很不错的,可惜悟性差了点,费了半天口水说的故事,他们却领悟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真以为堂堂镇抚大人给他们解闷呢。
“大……大人,令狐冲和东方不败,这个……他们一个是男人,一个不男不女,这对有情人房中之事……呵呵。”
“这有何难?千万不要小看男人的聪明,咱们男人从来都是无孔不入的,许仙连母蛇都能捅,相比之下,令狐少侠的难度小多了……”
“许仙是谁?”二人愕然。
“白蛇传你们没听过?”
“没有。”
杨明端盏啜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打算再跟他们说一段被自己编得乱七八糟的白蛇传,刚张嘴,门外有校尉恭谨禀道:“大人,出事了……”
杨明面色一肃:“说。”
“上次在街头行刺你的那个秃子的事情不知道谁造的势,竟然污蔑大人欺压百姓,上百名读书人往咱们镇抚司气势汹汹而来,要为天下穷苦老百姓讨个说法,万指挥使严令咱们北镇抚司弹压处置,勿使事态扩大。”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东厂欲陷害杨明,找了一些京师的学子门生闹事,欲图给锦衣卫施加压力,挖个坑给杨明跳呢。
大明内阁制度渐渐成熟,当今天子仁厚,内阁三老贤明,文官集团掌握了大权,这个时期的读书人已渐渐被惯出了脾气,以往畏之如虎的厂卫他们也不怎么害怕了,虽然不敢直接跑到皇宫门口指着大门骂成化,但在锦衣卫镇抚司衙门门口闹点动静,读书人表示毫无压力。
事情的过程已不重要了,现在要命的是,这帮读书人若真闹起来,锦衣卫指挥使万通的面子肯定不好看,而且轻易便给东厂提供了攻讦的借口,大明朝堂之争,争的已不是黑和白,而是派系党群。
接到命令的杨明不敢怠慢,立马命人召集九位千户手下,手下兵马全部出动,分散京师各周边,严密监视街头学子士人的动向。
☆、第五十六章 做人底线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京师的读书人行动却比较快,杨明接到命令不到一个时辰,锦衣卫镇抚司衙门便神奇地出现了百十个身穿儒衫的读书人,这一手令杨明有些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