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政府采取联邦体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中央对地方监督,地方分省自治。
王辰浩利用分省自治,给予各省充分自治权利,这极大的刺ji了各省督抚们。王辰浩不但没有夺取他们的权利,反而给予他们更大的自治权利,各省督抚们都听说过美国的州长的权利,简直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于是纷纷举手拥护王辰浩的这项政体改革。
于是,中央的各项改革政令得以顺利达到地方,并被一丝不芶的执行下去。很快,各省陆续成立了地方议院,执行中央关于政体改革的相关计划…。地方众议院席位按照地方人口分配,每十个人选出一个众议员,每省选出两到三人成为帝国众议员和参议院议员,行驶国家权力。
王辰浩第一步政体改革得以顺利完成,他在成功的安抚了各省官员们之后,立即将枪口对准了九大总督的另外八个和五个边疆将军。由于分省自治,第一任地方省长由各省现任巡抚担任,那么总督和独立辖区的将军们的位置就将被裁汰。
王辰浩于是将八大总督和五大将军尽皆调回北京,组织他们充当参议院议员,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夺了他们的权力,将他们跟地方分开。
而之前的地方巡抚早就不满他们头上有总督压着,如今王辰浩提升了他们的权利,又把他们头上的总督和将军们调走,他们顿时拍手称快。
这样一来,王辰浩针对地方官员们的分化瓦解战术便成功了。
接着,王辰浩开始进行第二项计划。他以整编全队的名义,将各省地方上的新军、八旗、绿营、练军、民团等部队全部收编,然后开赴其他省份进行重新整编。
例如,湖北新军奉命调往山东,在山东济南府就地整编,主要职务皆由北洋陆军出身的军官担任,原来的军官则被送往北洋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深造,接受洗脑,直到绝对服从王辰浩的命令后才会准许毕业,再视能力和忠诚度分配给部队。
湖北新军调走后,前来换防便是山东的北洋陆军第九镇。第九镇进入湖北,迅速控制湖北各个战略要地,就地裁汰和整编湖北八旗、
鼻营、练军和地方民团。八旗兵战力最弱,直接被裁汰。绿营和团练的战斗力稍好,改编为地方治安警察部队、警备区执勤部队,或者改编为国民警卫队,亦或者改编为建设兵团,从事军队后勤工程建设,帮助地方政府修桥、盖楼、开路、筑坝等军民两用工程项目。
至于地方民团,王辰浩坚决取缔,并宣布禁止民间自行组织武装部队,剿匪的工作交给地方上的国民警卫队和警察部队执行。
就这样,王辰浩通过调换防务之机,将北洋陆军换防过去,不到三个月时间便控制了各省的军务。
王辰浩完成了第二步计划后,成功了避免了爆发内战的危机,兵不血刃的控制了各省。而各省官员们直到这时才明白王辰浩的真正目的,他们被王辰浩分化瓦解,被各个击破,结果再想联合起来已经不可能了,只能乖乖的听从王辰浩的命令。
好在王辰浩并不急于收掉他们手里的权利,各省官员们都还有利用价值,王辰浩希望通过他们间接的控制住各省,等到改革深入民间,形成一定的基础之后,那时王辰浩才会考虑这些官员们的去留问题。
第241章 军事改革
王辰浩以强横的武力和财力做后盾,在完成国家体制的改革之后,
为了进一步控制各个地方政府,王辰浩将二十镇北洋陆军分派到全国各地。
三十万北洋陆军驻防直隶时看起来十分庞大,但是分散到1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后,就显得有些促襟见肘了。
被改编的绿营、练军多达六十万,但战力比北洋陆军差了好几个等级,大部分被改编为国民警卫队、警察部队和地方警备队,让他们管理社会治安还可以,让他们成为正规作战部队则太差了。因为这些旧军的旧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即便把他们训练成新军也是换汤不换药,王辰浩深知这个弊端曾经给中国近代造成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不会再走这条yu速则不达的老路。
在国家政体改革之后,王辰浩立即推行军事改革。
以二十镇北洋陆军为基础,扩编为三十六镇常备陆军,总兵力达到弘万人。常备陆军作为和平年代的国防力量,不需要多,只要精锐即可。因为常备陆军太多则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的沉重负担。
1898年世界最强大的德固常备陆军只有88万人。英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多的殖民地,但其常备陆军也只有56万,其中本土更是少得可怜只有1。2万人。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常备陆军只有3。1万人。
法国作为欧洲大陆仅次于德国的陆军强国,其常备陆军不过122万。如果不是为了提防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法国不可能维持如此庞大的常备陆军。
北半球国土面积最大的俄国,其常备陆军达到282万,如此庞大的常备陆军并不是俄国政府所希望的。为了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陆军,俄国在东欧部署了155万大军,俄国经济太差,俄军作战素质不如德军,因此只能靠数量弥补。而俄国全球树敌,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打了几个世纪,每隔二十年便要爆发一次规模空前的俄土战争。为了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常备陆军,俄国不得不在俄土边境部署100万大军。
可以看出,常备陆军的规模是按照国防需要来制定的。
在中国周边地区,英属缅甸、印度等殖民地的殖民军不足十七万人,英国陆军正面临印度塔什克武装起义,无法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法属越南殖民地不足两万人,可以忽略。美国紧急征调二十万远征军派往菲律宾,同菲律宾革命军作战,没有三年五载休想平定菲律宾。日本甲午战争前拥有常备陆军七个师团,两次清日战争后,日本背负沉重的战争赔款负担,已经缩减到五个师团,不足为患。
此时的中国,唯一的敌人便是沙俄。
清俄战争后,沙俄加紧修建西伯利亚铁路,陆续向远东派遣了三十万大军。对于中国来说,国防任务以防范沙俄为主。虽然沙俄常备陆军近三百万,但是却被同盟国牵制了155万,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牵制了100万,刨除本土防御需要,沙俄向远东派遣了三十万常备陆军已经是极限了。
当然,这是只和平时期,战争期间就无法估测了。
王辰浩所指定的国防政策,只能按照敌对国家的国防政策来计划。
沙俄目前在远东的常备陆军只有三十万,因此王辰浩成立三十六镇常备陆军足以应付。如果俄国向远东增兵,那么王辰浩才会相应的进行扩军。
北洋陆军更名中华帝国陆军,简称中国陆军。王辰浩将现有的二十镇陆军拆分成四十个协,以每个协为基础,在原住地招募一个新兵协,这样用老兵带新兵,组成新的镇。老兵都是王辰浩的嫡系部队,新兵则是当地人,这样即坚固了地方,又保证王辰浩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四十个协扩充后变成四十个镇,王辰浩只要三十六镇常备陆军,多出来的四镇陆军改编为帝国禁卫军和帝国御林军,专司北京内外城、
皇城的防御。禁卫军和御林军归王辰浩直辖,作为王辰浩的si人护卫军,同时也是王辰浩用来控制北京城的重要工具。
总参谋部按照王辰浩的指示,对其他三丰六镇做了部署安排,其中京畿由禁卫军和御林军护卫,不需要再部署常备陆军。
直隶两镇,山东一镇,江苏两镇,安缴一镇,江西一镇,河南一镇,湖南一镇,湖北一镇,浙江一镇,福建一镇,广东两镇,广西一镇,云南两镇,贵州一镇,四川两镇,山西一镇,陕西一镇,甘肃两镇,新疆一镇,奉天两镇,吉林两镇,黑龙江两镇,门g古两镇,西藏一镇,台湾一镇,关岛和
o多黎各二地各一个协,总兵力一镇。
琉球群岛保留一个独立师,不在常备陆军的编制内,归国防部直辖,给养由琉球国负责。
各省驻军兵力不同,除了总参谋部考虑到的战略因素之外,国防部出于政治和经济需要,也对驻军做了相应的要求。
例如,直隶再镇、江苏两镇、广东两镇主要出于政治和经济考量。直隶作为王辰浩的大本营,
京津唐工业基地坐落于此,不得不重兵防护。两江、上海地区、广东地区是中国赋税贡献最大的省份之一,因此需要重兵防护。
四川、云南、甘肃、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地也部署两镇兵力,这是出于地域和国防安全考虑。云奄、四川、甘肃等地区路途遥远,但战略性极为重要。例如英国不断蚕食云南地区的中国领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临近地区的军队无法及时增援,因此需要增加兵力。
西藏地区也部署了一镇兵力,这主要是王辰浩的个人主张,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一开始并没有安排兵力驻藏,在王辰浩的特别指示下,
总参谋部才派一镇兵力入藏。本来王辰浩的计划是派两镇兵力入藏,因为英国人一直对西藏虎视眈眈,不断的侵吞蚕食西藏的中国领土。道光末年被英国侵占的西藏拉达克地区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英国人占了去。用不了多久英国人还会炮制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王辰浩先知先觉,因此对西藏重点防护。
但是,在总参谋部官员们看来,王辰浩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伙的。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区,军队驻扎在西藏将面临高原病、补给困难、生活困难的威胁,两镇兵力驻扎在西藏,其军费开支相当于京畿地区的六镇军队,而且很多事情不是增加军费就可以解决的。
最终,总参谋部说服了王辰浩,只向西藏派驻了一镇兵力。
对于门g古地区,王辰浩的各项改革都没有提及门g古,因为门g古地区自清帝国建立那天开始,就一直处于高度自治状态。门g古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游牧时代,其他地区是封建奴隶制并存,门g古的封建王公大臣们享受着铁帽子王的待遇。
门g古地区是否改革对王辰浩推行的帝国新政影响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辰浩并没有对门g古下达强制性改革命令。
但出于战略考虑,门g古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战略纵深是王辰浩所看重的,有门g古大漠护住中原地区,王辰浩可以游刃有余的准备对俄战争。
另外,王辰浩的军队当中急需要征召大量的骑兵部队,门g古战马、门g古部族骑兵是最佳选择,王辰浩出于各种利益考量,继续维持门g古地区的封建体制,维护门g古王公贵族们的利益,以此来获得门g古七十二部的大力支持。
派驻门g古的两镇军队除了巩固帝国对门g古地区的统治之外,更重要的是门g古拥有规模庞大的工业矿藏。例如门g古拥有一万亿吨储量的易开采lu天煤矿,拥有世界级规模的铁矿、铜矿、络矿,以及储量世界第一的稀土矿,而后者是王辰浩最看重的军事工业所需原材料。
王辰浩计划…在门g古地区打造第二处工业基地,该基地以原材料的采集为主。目的是将优质煤炭,各种矿石,各种稀土原料源源不断的向京津唐工业基地输送,加速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对于中国的殖民地关岛和
o多黎各,二地共用一镇兵力,每地派驻一个协。关岛人烟稀少,一个协兵力足够了。
o多黎各人口稠密,比较富裕,但是距离本土太远,王辰浩只把
o多黎各当做一个战略支点,当做是参与美洲事务的踏脚石,因此在
o多黎各也只驻扎一个协的兵力。驻地在
o多黎各的布坎南堡,陆军部在那里设立的陆军基地,
资金以
o多黎各赋税支付。
常备陆军的规模和编制完成改革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就驻扎在各省的中国陆军划…分了相应的车事基地、军事警戒区和兵源补充区。例如京畿直隶省的军事驻防区为北苑、南苑、军马场、保定、秦皇岛等地区,兵源采取就地补充原则,每镇陆军都有自己固定的兵源补充区,不得跨省补充兵源。
常备陆军实行义务兵役制,每年固定退役一半士兵,补充一半新兵。普通士兵标准服役两年,两年后表现优异可留作士官,士官作为中国陆军基层指挥力量,其作用巨大,因此士官前五级可服役十年,六级士官长可服役至五十岁退休。军官则有严格年龄限制,尉官军官可服役至四十岁必须退役,校官服役至五十岁必须退役,将官服役至六十岁后视具体情况选择退役。
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全国陆军的改革之后,帝国常备陆军对外宣称数字为五十四万人。
但实际上,这只是国防部的隐藏真正实力的一个计策而已,这个数字只是三十六镇常备陆军的数量。禁卫军和御林军还有六万人,驻硫球王国独立